立秋感悟
个人日记
文: 北地
立秋了,外面的太阳却依旧火热。时间过得总是那么快,貌似日子繁华似锦却时常令人忧心。不知不觉,而立之年的生日也到了,却发现早没了年少时的张狂之情。
其实,生命是应该更蓬勃一些的,无论什么时候。
昨天听书听到很晚。听古风猎奇、听玉缕金衣、听摸金、发丘的历史渊源。感觉那些娓娓而来戏谑的声音是对这样一种内容的充分结合跟肯定,而很多纯文学的作品便不可以这样去听了,因为意境和直面能领悟到的好像完全被分解了一样。很多人会以为是浓缩,因为听当然会比读快些,不求甚解的情况下,自然会有流水知音的错觉。可更多时候,过了就忘了,好比逝去的那些日子。
最近状态回不来,新环境下好像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安静时候也沉不下心,睡觉仍旧会被魇住,一醒来疲惫不堪。那累,跟生了个七胞胎一样。
可能,是给听了太多盗墓笔记之类的东西影响到了。
后来,就听到的故事情节简单的百度了一下。先百度了一下摸金校尉一职,还别说真有,有图有真相,有历史文载。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时魏军的领袖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后来曹操安定北方的第一桶金,其实就是盗墓盗来的。
所以,我总是在思考:是不是不管一个国家后期的政治有多么清明,政权有多么稳定,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有多么高。一开始都是相当艰难的,甚至背道而驰的呢?这跟道德和原则到底有无一定的关联呢?后来我发现:人间正道是沧桑,水至清则无鱼,确是给不拘小节的领袖的真正定义。
话说曹操为了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的繁荣使得当时厚葬成风。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类专司盗墓的官职在曹操的军队里便应运而生。
按常理来说,这不是一个光彩的行当,但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胸怀天下的曹孟德,只要军队能吃上饭、打胜仗,哪里还在乎背上骂名。
鲁迅曾经说,“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更为确切的记录是,当时袁绍手下的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攻伐曹操前发布的檄文中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篇文字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据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头立刻就不疼了。
根据陈琳的这篇檄文,曹操盗的应该是位于永城芒砀山的汉梁孝王墓群。据说他这一票养了三十万的军队整整三年。直接缓冲了他经济上的匮乏。
曹操在今天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是权臣奸相的代表,是颠倒黑白的是非小人。其实,多是误会;也不怪,多数人历来都受小说和民间野史的影响。
其实他的历史贡献不比三国时代的其它两个国家少。甚至在彼时就一直是超越的状态。
整个版图的北面,之所以强盛,避开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得益于他发展农耕,实施屯田制,不避权贵,不论出身,举贤任能。这些都是独辟蹊径发展生产力的特殊表现。甚至可以说,他是颠覆整个封建制度第一人,而另外两个国家就没有这样的卓越眼光了。也或者说有,但不在其位,形不成这样的影响力,没有如他一样的决策权。
另外他不信鬼神一说,这从某种程度来说也遏止了妖词邪论之人大行其道的空间。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知道历来宗教都是造反动乱的源头。一方过盛必然会打破其中的平衡,这是一种历史规律。所以,根除迷信在某一历史时刻是绝对是最正确的政治手段。
所以,当时魏国的国富民强一定是得益于曹操大力发展的生产力和对制度的充分保护。这也为后期东晋司马氏的一统打下了成熟的基础。当然,这都是后话。
有时候看一些纯文学的东西并不如历史性的东西使人更睿智,更具时代性的眼光。这也是笔者急待要纠正的。可以说,很多东西像政治、思想、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等等都是受历史的影响以及熏陶,延伸出来的。也只有在前人们不断摸爬滚打的实践之后,才开始有了现代人的成就。
所以清时的饱学之人纪晓岚一辈子并不醉心于著作,而是编撰、汇总,以供后世人查阅。他当时的观点就是:上下五千年该有的都有了,包括经验、智慧,他再著书立说,并不比古人高明多少,最多也就是拾人牙慧而已。他倒是觉得这些宝贵的东西太过分散了,急需要整理,分类。所以,这样的工作他就接下了。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就包括现在,所谓的工具书也方便了不少现在的人。好比新华字典,英汉词典、文学同义分类词典,这些都是如纪晓岚这样的一些人给搞出来的。现在再看,没有这些东西,方便不?
一点都不,甚至很多人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这就对了,每一个人,都有他能做的事。可能简单、也可能繁琐,最不济也会是修养自身。何故面对人生,常有悲咽呢?
所以,生命应该更蓬勃一些,无论什么时候。那些菁菁暮野,一样有其时的光华。既如此,又何尝不让自己再愉悦一些?时光能够褪去的,一定在某一刻又回来了。
这就是轮回。
无论繁华、落败,都应该心存感念。一个人,一旦得时欢欣去时悲,从一开始都宣告了生命的浅薄。那么,再要想进步一点点,就太难太难...
北地QQ微信 284092068
公众服务号 bdyc001
立秋了,外面的太阳却依旧火热。时间过得总是那么快,貌似日子繁华似锦却时常令人忧心。不知不觉,而立之年的生日也到了,却发现早没了年少时的张狂之情。
其实,生命是应该更蓬勃一些的,无论什么时候。
昨天听书听到很晚。听古风猎奇、听玉缕金衣、听摸金、发丘的历史渊源。感觉那些娓娓而来戏谑的声音是对这样一种内容的充分结合跟肯定,而很多纯文学的作品便不可以这样去听了,因为意境和直面能领悟到的好像完全被分解了一样。很多人会以为是浓缩,因为听当然会比读快些,不求甚解的情况下,自然会有流水知音的错觉。可更多时候,过了就忘了,好比逝去的那些日子。
最近状态回不来,新环境下好像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安静时候也沉不下心,睡觉仍旧会被魇住,一醒来疲惫不堪。那累,跟生了个七胞胎一样。
可能,是给听了太多盗墓笔记之类的东西影响到了。
后来,就听到的故事情节简单的百度了一下。先百度了一下摸金校尉一职,还别说真有,有图有真相,有历史文载。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时魏军的领袖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后来曹操安定北方的第一桶金,其实就是盗墓盗来的。
所以,我总是在思考:是不是不管一个国家后期的政治有多么清明,政权有多么稳定,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有多么高。一开始都是相当艰难的,甚至背道而驰的呢?这跟道德和原则到底有无一定的关联呢?后来我发现:人间正道是沧桑,水至清则无鱼,确是给不拘小节的领袖的真正定义。
话说曹操为了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的繁荣使得当时厚葬成风。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类专司盗墓的官职在曹操的军队里便应运而生。
按常理来说,这不是一个光彩的行当,但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胸怀天下的曹孟德,只要军队能吃上饭、打胜仗,哪里还在乎背上骂名。
鲁迅曾经说,“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更为确切的记录是,当时袁绍手下的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攻伐曹操前发布的檄文中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篇文字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据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头立刻就不疼了。
根据陈琳的这篇檄文,曹操盗的应该是位于永城芒砀山的汉梁孝王墓群。据说他这一票养了三十万的军队整整三年。直接缓冲了他经济上的匮乏。
曹操在今天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是权臣奸相的代表,是颠倒黑白的是非小人。其实,多是误会;也不怪,多数人历来都受小说和民间野史的影响。
其实他的历史贡献不比三国时代的其它两个国家少。甚至在彼时就一直是超越的状态。
整个版图的北面,之所以强盛,避开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得益于他发展农耕,实施屯田制,不避权贵,不论出身,举贤任能。这些都是独辟蹊径发展生产力的特殊表现。甚至可以说,他是颠覆整个封建制度第一人,而另外两个国家就没有这样的卓越眼光了。也或者说有,但不在其位,形不成这样的影响力,没有如他一样的决策权。
另外他不信鬼神一说,这从某种程度来说也遏止了妖词邪论之人大行其道的空间。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知道历来宗教都是造反动乱的源头。一方过盛必然会打破其中的平衡,这是一种历史规律。所以,根除迷信在某一历史时刻是绝对是最正确的政治手段。
所以,当时魏国的国富民强一定是得益于曹操大力发展的生产力和对制度的充分保护。这也为后期东晋司马氏的一统打下了成熟的基础。当然,这都是后话。
有时候看一些纯文学的东西并不如历史性的东西使人更睿智,更具时代性的眼光。这也是笔者急待要纠正的。可以说,很多东西像政治、思想、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等等都是受历史的影响以及熏陶,延伸出来的。也只有在前人们不断摸爬滚打的实践之后,才开始有了现代人的成就。
所以清时的饱学之人纪晓岚一辈子并不醉心于著作,而是编撰、汇总,以供后世人查阅。他当时的观点就是:上下五千年该有的都有了,包括经验、智慧,他再著书立说,并不比古人高明多少,最多也就是拾人牙慧而已。他倒是觉得这些宝贵的东西太过分散了,急需要整理,分类。所以,这样的工作他就接下了。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就包括现在,所谓的工具书也方便了不少现在的人。好比新华字典,英汉词典、文学同义分类词典,这些都是如纪晓岚这样的一些人给搞出来的。现在再看,没有这些东西,方便不?
一点都不,甚至很多人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这就对了,每一个人,都有他能做的事。可能简单、也可能繁琐,最不济也会是修养自身。何故面对人生,常有悲咽呢?
所以,生命应该更蓬勃一些,无论什么时候。那些菁菁暮野,一样有其时的光华。既如此,又何尝不让自己再愉悦一些?时光能够褪去的,一定在某一刻又回来了。
这就是轮回。
无论繁华、落败,都应该心存感念。一个人,一旦得时欢欣去时悲,从一开始都宣告了生命的浅薄。那么,再要想进步一点点,就太难太难...
北地QQ微信 284092068
公众服务号 bdyc001
文章评论
点燃成功的梦
最近在哪呢兄弟
蒲公英
佛教让我心如止水,安宁淡然,记得你也与佛者有缘,晚上听些无词佛教音乐,静心入眠![em]e100[/em]
除却巫山不是云
那累,跟生了个七胞胎似的。为什么偏偏要说是"七"呢?[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