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庆 学 习 随 感
个人日记
非常高兴有机会去安庆学习,短暂的两天安庆之旅,是生命的体验,是业务的学习,是自我的反思,更是专家指引下的进
步!今天,在这里,我同样非常高兴和诸位分享这一切。
在两天的时间里,我先后听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先生的两节课,一节是初中七年级的《观舞记》,一节是高中的《李商隐诗二首》,还听了余先生的一场讲座《专项研究——语文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治学方法》,另外还听了来自安徽的一位教育专家邓彤先生的一场讲座《文体与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当这一切过后,不禁感慨:专家就是专家,专家所表现出来的功底和素养、所阐述的观点和案例,使我等普通教育工作者只能望其项背,但专家对于我们的意义就是引领,就是方向。两天的安庆学习,感觉真的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由于两堂课堂教学及两场讲座,都是有关语文专业方面的东西,在这里,我只想撷取一些共性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感受第一点:潜心研究,厚积薄发。余先生的两堂语文课,已经褪去一切繁华,无限接近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内核,极儒雅的教态,极精简的语言,极深情的吟咏,试问有几个学生能抵挡得住这种诗书文化气质的冲击?学生在余老师的带领下,积累字词,品味课文,在诗一样的课堂文化里遨游!如果把现今流行的杜郎口课堂教学比作南拳和北腿,是活力,是激趣,显得动感十足,那么余先生的课则是太极和八卦,行云流水般自有它内在的气韵和灵动!用余先生自己的教学设计30字诀来说就是“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余映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些?这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接下来,余先生的专题讲座给了这个问题一个完美的答案。这场讲座的标题就是《专项研究——语文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治学方法》,这里面,余先生对于语文教学的专项研究几乎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如试卷中语用型概括题的研究、古诗中诗联赏析的研究、写作中写景段如何展开、有训练力度的学生活动的设计、朗读教学研究等等,这些专项研究,视点虽很小,内容却很深。余先生自称有些研究他已经坚持了数十年之久。同样在邓彤先生的讲座里,他对文体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也非一日之功!专家的光环照耀着我们,专家的艰辛也同样启示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不静下心来,一切都是徒劳与枉然!
感受第二点:课堂教学,学生第一。我们都知道,教育教学活动一直都是教无定法。不管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还是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还有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问题教学法,宜兴市实验中学的“结构——建构”教学,还有我刚接触到的余映潮先生提出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变化的永远是外在形式,不变的永远是学生的学习,要想方设法使学习乐于学习,高效率的学习。余映潮先生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如何吸引学生学习,如何指导学生活动,就要教师进行研究,提高文化内涵,熟悉教学技能,进而达到一个诗意的手法,艺术的境界!在余先生课堂活动专项研究里,语言积累活动、有表情诵读活动、分层评说活动、反复品读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课文集美活动、读写结合活动、妙点揣摩活动、探求感悟活动、思绪放飞活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都能有机地得到安排,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邓彤先生在他的讲座里,同样也强调了学生学的活动的重要性,他一再强调,当前教育研究已经由关注老师“教的活动”转变为关注学生“学的活动”。邓彤先生戏称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常有老师向他咨询某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该如何激情导入?哪里要起承转合?哪里能掀起教学高潮?何时要诗意的结尾?却从来没有遇到老师向他咨询如何设计学生的活动,怎样使学生的活动更加充分一点,让学生广泛参与、潜心思考、卒有收获……如果课堂的教学大厦是由教师的精彩表现来支撑的,而学生活动成了零零碎碎的沙石,那么这堂课应该算是失败的!
两天的安庆之旅在记忆里已经渐行渐远,但留给我的思考和回味却是深远久长的!最后,感谢诸位不胜其烦,听我絮絮叨叨了这么多,谢谢!
文章评论
风雨人生
学校派你去安庆学习,是找对人了。你是语文教学的探索者,其他人可能走马观花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