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人生感悟


 图片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根据他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这段有关佛教中国化的教科书式的精确叙述,并非来自某位教授的讲稿,而是源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

中国领导人素来“与佛有缘”,习近平主席更不例外。

图片 

会见班禅并出席首届世界佛教论坛

2006年4月13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开幕, 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会见会第十一世班禅,并在论坛中发表讲话。

习近平说,浙江是全国宗教工作的重点省份。历史上浙江被称为“东南佛国”,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杭州的灵隐寺等全国最著名的寺院。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习近平说,浙江与西藏虽然相隔很远,但两省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西藏那曲地区是中央确定的我省对口支援地区。多年来,我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一直关心西藏建设,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在干部选派、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那曲地区尽可能多的帮助和支援,受到了那曲地区各族人民的赞誉。

习近平说,世界佛教论坛是全世界佛教界的盛事,也是我国宗教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班禅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必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宗教界与国外宗教界的友好交往。他欢迎第十一世班禅经常来浙江考察,不断发展汉藏民族和佛教界的亲密关系。
 
向十世班禅灵塔敬献哈达

2011年0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习近平22日率中央代表团部分成员参观扎什伦布寺,看望慰问宗教界人士并向十世班禅灵塔敬献了哈达。在灵塔殿院内,习近平向扎什伦布寺赠送了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祝贺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贺幛和《中华大藏经(藏文版)》,并向僧人发放布施。

习近平在参观时说,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地,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扎什伦布寺秉承十世班禅大师的意志,成为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典范。习近平希望广大宗教界人士发扬藏传佛教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继续加强自身修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图片 
 
星云大师赠字“登高望远”

2013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习连会”,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随同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作为宗教界代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星云法师亲自写了“登高望远”四个字,送给习近平,希望他更上层楼后能看得更远,带领两岸走得更宽阔。时隔一年后的2014年2月18日傍晚,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所率领的访问团。再见到星云法师时,习主席特别表示:“大师送我的书,我全都读完了。”

接受藏传佛教108位高僧所写3米感谢信

2013年0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会前,洛桑旦巴代表献上洁白的哈达,并捧上一封特殊信函藏传佛教108位高僧用藏文书写的长达3米的感谢信。他说:“西藏的高僧大德们感谢党的宗教政策,手写了这封信,托我带来了。”

习近平接过信,微笑着说:“请转达我对大家的祝福,扎西德勒!”

盛赞《弟子规》 要求党员干部修身养性

2013年10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给领导干部讲话时提到,要读好书读善书。特别谈到:“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读读《弟子规》。《弟子规》10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

图片 
 
巴黎论佛教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有关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演讲。在演讲中,习主席主要论述了3个问题。第一,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第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三,以文化人,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主席的访问与演讲,创造了多个第一:首先,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其二,中国国家元首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以文明发展为主题发表公开演讲;其三,中国国家领导人前所未有地全面论述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与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称之为“历史性访问”。

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到宗教,特别对于世界宗教的多样性,以及三大世界性宗教与中国文化的互动予以了高度肯定。他说:“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

在演讲中,习主席着墨最多的人类文化形态,是佛教。除了上述的引文之外,习主席还专门论述了法门寺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不仅仅要作为文物欣赏,更要复活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他说:“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图片 
 
习近平对文化作用的强调不是偶然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在经济现代化基本实现之后,文化发展、精神现代化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出来。就今天的中国社会而言,人们的道德与文明程度明显地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成为现代化事业的短板。这不仅直接降低了人民的幸福感,影响了社会和谐,也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正如习主席所说:“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习主席多次提到佛教也有着深厚的现实背景。近代以来,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今天,儒家文化的制度性传承仍然没有建立,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其现状与人们的期待也有很大的差距。在儒释道三教当中,佛教的发展相对较好,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最重要载体。而新世纪以来的中国佛教,也日益建立起这一文化自觉,主动投身于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

在北京美轮美奂的什刹海,有一座广化寺。广化寺的和尚们建立了一家“什刹海书院”。一年有四季,什刹海书院的四季是儒学季、佛学季、道学季和易学季。每个季节,和尚们都聘请一流国学大师登台论道,以文化人。什刹海书院的出现,体现了中国佛教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同一天,习近平主席还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要成为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最根本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征程上,中国佛教可谓天降大任,任重道远。”

图片 

文为光明觉照网整编.

图片

【每日一条红围脖】光明觉照网.微博精选
图片 


 


光明觉照网微信公众平台,每日持续更新中。 
打开微信搜索【gmjz8com】或【光明觉照网】一起光明觉照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