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之舞——目瑙纵歌
影音数码
温馨提示:进入本日志请关闭空间背景音乐,提高欣赏效果。
万人之舞——目瑙纵歌节
2010中国德宏目瑙纵歌节——万人之舞
编辑制作:冰蓝
图片摄影:冰蓝
图片摄影:网络
视频制作:网络
2010.5.01.
待续:德宏州首届景颇族水酒暨景颇族八大名菜评选大赛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源于创世英雄宁贯娃的传说:很久以前,只有太阳的子女会跳目瑙纵歌。有一次,太阳鬼邀请地球上的万物去参加目瑙纵歌盛会。太阳宫的盛会结束后,鸟类便返回地球,途中,它们见果林中硕果累累,就高兴地跳起在太阳宫跳过的舞蹈。景颇族的祖先宁贯娃听到鸟类跳目瑙纵歌的消息,便赶去观赏。他被目瑙纵歌所陶醉,于是向鸟类学跳此舞。从此,天上的目瑙纵歌就移植到人间。不久,他在“木转省腊崩”(今青海一带)的日月山下举行了首次目瑙纵歌盛会。
过去,景颇支称其为“目瑙”,载瓦等支则叫“纵歌”,均为大伙跳舞之意。举办庆祝胜利、五谷丰收、迎接贵宾、纪念重要节日或嫁娶喜事等都举行目瑙纵歌。盛大的目瑙纵歌一般都选定在农历正月中旬,为期3至7天。为便于组织节日活动,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每年正月十五、十六日为景颇族目瑙纵歌节。节日里,景颇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一早便结队汇集到目瑙纵歌广场进行欢庆。目瑙纵歌由两位德高望重的“瑙双”领头。瑙双头戴犀鸟嘴和孔雀帽,手中挥舞长刀,边歌边舞。舞场中央竖立有高大的“目瑙示栋”标志,上刻目瑙纵歌的路线,人们围着“目瑙示栋”尽情歌舞,参舞者少至数百人,多至上万人,故有“万人舞”之称。目瑙纵歌从早跳到晚,通宵达旦,颇为壮观,称得上集体舞蹈之最。1950年前,目瑙纵歌是景颇族区域内较大的祭祀活动,是祭祀最大的天鬼“木代”而举行的隆重仪式。1985年后,目瑙纵歌节成了广交朋友,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加强民族团结的盛会。
2010年2月27日—3月1日在德宏州芒市举办2010中国·德宏国际目瑙纵歌节。
本次节会在德宏芒市举行,规模盛大空前,邀请国家有关部委、省级领导,国内外景颇族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印度、泰国),国内外景颇族代表(缅甸,中国怒江、临沧),国内外新闻媒体记者等中外来宾参加。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将超过3000人,加上州内各族干部群众,参加活动人数超过10万人,真正展现目瑙纵歌万人舞的宏大场面。
与往年相比本次,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有看点。主要活动有:开幕式暨文艺晚会,个性化邮票发行,德宏州景颇族民俗文化展暨德宏州景颇族文学作品展,德宏州特色饮食文化一条街展销,德宏州景颇族目瑙纵歌园奠基仪式,中外景颇族学者交流座谈会,德宏州首届景颇族水酒暨景颇族八大名菜评选大赛,以及各民族大联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组织“五个百”旅游文化宣传活动,即百名景颇姑娘秀德宏(寻找最美的景颇姑娘)、百个旅游团队游德宏、百辆自驾车行德宏、百种旅游商品展德宏、百种珠宝美德宏。成为德宏迄今为止活动内容最多内容最丰富和艺术水准最高的一次目瑙纵歌节。
万人之舞——目瑙纵歌(视频)
欢迎友友们光临冰蓝的石来运转SY 小店:
网址: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asker=wangwang&shop_nick=b%B1%F9%C0%B6l
文章评论
最爱是秋
冰蓝,精彩依旧!
冰海
[ft=#ccff99,4,]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传统的盛大节日,过去景颇支称其为“目瑙”,载瓦等支则叫“纵歌”,均为大伙跳舞之意。庆祝胜利、五谷丰收、迎接贵宾、纪念重要节日或嫁娶喜事等都举行目瑙纵歌。盛大的目瑙纵歌一般都选定在农历正月十五,为期3至7天。数万人汇聚一起跳大型舞蹈,其排列成阵、舞步有序、节奏鲜明的“纵歌形式”,表现了群体舞蹈的高超水平。[/ft] [ft=#ccff99,4,] 数万人踩着一个鼓点起舞,而且步伐一点都不乱,其中呀还有一定的巧门哦....[/ft]
宏宇
[M][ft=#ff0000,6,][B]目瑙纵歌大联欢[/B][/ft][/M] [M][B][ft=#ff0000,6,]声势浩大彻九天[/ft][/B][/M] [M][B][ft=#ff0000,6,]盛装光彩万人舞[/ft][/B][/M] [M][B][ft=#ff0000,6,]旅游胜地在云南[/ft][/B][/M] [B][/B]
波涛
[ft=#ff9900,,]景颇族尝新节[/ft] [ft=#00ff00,,]景颇族俗称“吃新谷”,原本是景颇族在秋收前谷物基本成熟后举行的一种原始宗教祭典。尝新时,各部落、村社的群众齐集官家;担任取尝新谷的老年妇女身着盛装;用来盛放稻谷的竹篮,四周要有稻米、豆类、高粱以及五颜六色的鲜花点缀。收来的稻谷上面用大而圆的青叶覆盖着,背到官家,先由老年妇女用锅炒,炒后由姑娘用手碓舂,并把舂好的米用姜拌好,再由巫师主持祭祀,感谢各种神祗赏赐的丰收。祭毕,巫师当场抛丢用青叶包好的小包新谷和菜,意让野精灵分享。之所以要包成小包,是为了预防众多的鬼类抢食祭品。尝新时,虽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但每人仅能分到一小包新米,做饭时主要加陈米作补充。当在山官或头人家举行的尝新仪式结束后,群众才正式开始尝新。[/ft]
波涛
[M][ft=#ff9900,5,]景颇族尝新节[/ft] [/M] [ft=#00ff00,,] [ft=,4,]景颇族俗称“吃新谷”,原本是景颇族在秋收前谷物基本成熟后举行的一种原始宗教祭典。尝新时,各部落、村社的群众齐集官家;担任取尝新谷的老年妇女身着盛装;用来盛放稻谷的竹篮,四周要有稻米、豆类、高粱以及五颜六色的鲜花点缀。收来的稻谷上面用大而圆的青叶覆盖着,背到官家,先由老年妇女用锅炒,炒后由姑娘用手碓舂,并把舂好的米用姜拌好,再由巫师主持祭祀,感谢各种神祗赏赐的丰收。祭毕,巫师当场抛丢用青叶包好的小包新谷和菜,意让野精灵分享。之所以要包成小包,是为了预防众多的鬼类抢食祭品。尝新时,虽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但每人仅能分到一小包新米,做饭时主要加陈米作补充。当在山官或头人家举行的尝新仪式结束后,群众才正式开始尝新[/ft][/ft]
波涛
[ft=#ffff00,4,]1980年后,一些景颇族地区又恢复了尝新节,通常在农历八九月间举行。开镰前,主人先割一些新谷,恭恭敬敬地背回家,供在“鬼房”里。祭品有鸡蛋、酒、糍把等。请巫师祈祷“家堂鬼”和其他鬼类,保佑谷子在未收到家前免遭灾害。祈祷完毕,祭品由巫师和老人分享。正餐的饭菜,先让狗吃饱,然后家人和客人才能用餐。其缘由是:传说谷种是狗从天上带下来的,狗立了大功,因而人们对狗格外优待。[/ft]
黑客
[M][ft=#ffff99,4,][ft=#ff9900,5,楷体_gb2312]景颇族盛装[/ft][/ft] [ft=#ffff99,4,] 景颇族男子多穿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包头巾,头巾一头垂下,上面装饰鲜艳夺目的各色绒球。“缝年过节和外出时,必挂用棉麻织成的挂包(称为“筒帕”)和长刀,刀鞘用红带缚着,斜挂肩上,长刀立于腰间;“筒帕”为红色,上饰整齐的银泡或银垂片,下有长长的流苏。白刀红包,突现粗犷奔放的英武之姿。女子一般穿黑色圆领窄袖上衣,下穿红色景颇锦裙或红色与其他色间织的统裙,较宽而短,一般仅达小腿部位,腿部裹上毛织护腿,便于在山地丛林中出入。[/ft][/M]
黑客
[ft=#ffffcc,4,]在喜庆节日时,妇女着盛装,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钉有许多银泡、银片,颈上挂六、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银响铃等,跳起舞来叮叮作响;耳朵戴银耳筒,有的比手指还长;手上带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妇女以戴银饰多为美,表示能干。一些妇女还爱用藤篾编成藤圈,涂以红漆或黑漆,围在腰部作装饰。或许这是一种古风的遗迹。[/ft]
黑客
[ft=#ffff00,,]景颇族服饰[/ft] [ft=#ffffcc,4,]景颇族的服饰风格粗犷豪放。景颇族男子多穿黑色圆领对襟上衣,下身着短而宽大的黑裤,包黑布或白布头巾,头巾两边以彩色小绒球作为装饰。出门时肩上挂筒帕,腰间挎长刀,简直就是一个气宇轩昂、矫勇彪悍的武士。景颇族女子多穿着黑色对襟或左衽短上衣,下着黑红相间的统裙,用黑色布条缠腿,节日喜庆时,盛装的女子上衣上都镶有很多的大银泡,领上佩戴六、七个银项圈和一串响铃式银链子,耳朵上戴一对很长的银耳环,手上戴着粗大且刻有花纹的银手镯作为装饰。行走舞动时,银饰叮珰作响,别有一番韵味。[/ft] [ft=#ffffcc,4,] 许多景颇女子还将藤圈涂上红色或黑色的漆,围在腰间,来装扮自己,她们认为谁的藤圈越多谁就越美,这可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观。[/ft]
黑客
[ft=#ccff00,,]别具一格的景颇族竹楼[/ft] [ft=#ccffcc,4,] 走进云南德宏州景颇族聚居的山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别具一格的景颇族竹楼。景颇族的聚居区一般是几家或几十家组成单元寨,由一个个单寨形成群寨。[/ft] [ft=#ccffcc,4,] 景颇族聚居的山区,海拔一般在1500到2000米左右,这里气候温和,霜期一般仅一两个月,年平均温度在摄氏18度至24度之间。草顶竹楼的景颇族住宅,多建于斜坡上,一边 接地,一边架空,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猪鸡,大牲畜则另建厩栏。[/ft] [ft=#ccffcc,4,] 草顶竹楼属长条式,开门于一端,先进入过道间。不论官家或百姓家的过道间都有柱一棵,大小不一,根据人口、劳动力和房子的大小而异。大山官家的柱子,有的直径达二三尺, 柱子的粗大程度标志着山官势力的大小。在过道间还放置着杵臼和脚碓,用以春米。通过此间,然后才能登梯上楼。屋内根据人口多少设置若干火塘,周围铺以蔑席,作为寝榻之处。景颇竹楼每间正中设一个火塘,供全家人聚坐取暖。火塘四周是家人歇息和睡觉的地方。这种草顶竹楼,每隔几年就要修茸1次。[/ft]
黑客
[ft=#ffffcc,4,] 景颇族建盖竹楼也和其他民族一样,十分重视选择地基,不在山梁正中盖房,而选择在当阳平缓、依山傍水的地方。建造竹楼、墙、梁、楼板、椽子护栏、楼梯和床凳,都是使用竹子(也有的人家梁柱用木料),楼下通风,凉风徐徐使竹楼颇为凉快。竹楼的后院场地,比较开阔,日照充足,溪水环绕,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浓荫覆盖,可以种菜、培竹、栽花育 果。有的人家还有水井,洗衣煮饭少不了它。竹楼后边用竹条围圈起来,当地人叫做园子。 景颇竹楼一般分为3种:第一种是全楼式,即整间房子,全部人都住在楼上。景颇族有和睦相处的良好习惯,有的人家弟兄几个都结婚生了娃娃还不分家,人多的达二十多口。这样 的人家,住的竹楼就不是三格,而是四格、五格、六格,有八九个火塘。楼下大多是一人多高的空间;第二种是半楼式,即竹屋的一半用作楼屋,另外一半做伙房,或是支上一副脚碓,或者用来堆放秋粮;第三种是田棚窝铺,用来守卫庄稼,或用来煮饭和休息。凡是上楼的人一律脱鞋,保持清洁。[/ft][ft=#ffffcc,4,] 景颇族竹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而其最动人之处也恰恰在于纯朴简素中创造出散发着泥土芬香的乡土美和风情美。[/ft]
城南城北
[ft=#00ff99,,楷体_gb2312]目瑙纵歌的传说[/ft] [M] [/M] [ft=,4,] [ft=#00ffff,,]“目瑙纵歌”, 景颇语为“集众歌舞”的意思。 每年初春的农历正月月圆之期, 是景颇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目瑙纵歌节庆时日。 节日期间, 美丽富饶、百花争艳的景颇山上,这山、那山、东山、西山、南山、北山、山山寨寨,人山人海,整个山乡在歌舞,整个民族在欢唱。欢快的舞啊,尽情的唱,“哦啦”声声震荡在山间。他们用祖传的歌舞,来体现整个民族的追求与向往。歌舞场面盛大而热烈,堪称万人集体舞之最。[/ft][/ft]
城南城北
[ft=#00ccff,4,]目瑙纵歌盛会历史悠久,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相传远古时候,只有太阳宫里的太阳子女才会跳目瑙纵歌。有一次,太阳神邀请天地万物去参加他举办的目瑙纵歌盛会,地上的万物便派遣所有的鸟雀前往参加那个盛会。[/ft][ft=#00ccff,4,] 鸟雀们肩负重任,飞出森林野地,飞过高山河流,飞越目拽圣亚山坡,终于抵达太阳宫,与太阳子女们同歌共舞,其乐无穷。[/ft] [ft=#00ccff,4,] 太阳宫里的目瑙纵歌结束后,鸟雀们告别了太阳神,启程返回大地的途中,来到一棵大青树上歇息的时候,看见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果子,于是他们学着太阳子女的样子,举行了大地上的首次鸟类目瑙纵歌舞会,来庆贺果子的成熟及满足它们寻食充饥的渴望。目瑙纵歌就这样传到大地上来了。[/ft] [ft=#00ccff,4,] 景颇族的祖先恰巧碰见了鸟雀歌舞盛会,顿时被百鸟热烈而优美的歌舞场面所吸引和陶醉,并与它们一起沉浸在一片欢乐歌舞之中。[/ft]
城南城北
[ft=#00ffcc,4,楷体_gb2312]鸟雀歌舞盛会结束后,景颇族的祖先总结了鸟雀目瑙纵歌盛会的经验,决定将目瑙纵歌移植到人间,并在羌星央枯地方首次举行人类庆丰收的目瑙纵歌盛会。为了感谢太阳神为人类带来歌舞与欢乐,在舞场正中央竖起了目瑙纵歌日月神塔,中间两棵最高的雄柱上画上了太阳和螺旋形等舞蹈图案两边的雌柱上画上了月亮与蕨叶花及宝石花图案等两棵横杆上画上了五谷六畜等图案正中交叉着刀剑,体现了景颇族的生生不息及英勇果敢精神,寄托着全民族的理想之[/ft] [ft=#00ffcc,4,楷体_gb2312]魂。[/ft]
城南城北
[ft=#ff6600,4,楷体_gb2312]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八山九十寨的所有人兴高采烈,穿上节日盛装,鼓乐齐奏,鸣枪放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羌星央枯地方目瑙纵歌舞场,跟着头戴插满美丽鸟羽等饰物帽子的领舞总头后面,千万人踩在一个鼓点的节奏上,齐歌共舞。人数众多,规模盛大,鼓乐齐鸣,气势壮阔,歌舞相谐,节奏明快,队形变换有序,舞步刚健不乱,男人们手中的长刀亮光闪闪,犹如出征的勇士和凯旋的战将女人们身上的银泡恰似孔雀开屏,她们手中的彩帕和花扇,又像彩蝶在花丛中尽情翻飞。雄浑的鼓声震人心弦,“哦啦”旋律飞向太空,嘹亮歌声响遍舞场,所有人踩着欢快的节拍翩翩起舞,放声高歌,纵情欢跳。年迈的返老还童了,一个个神采奕奕,舞步轻盈起来幼小天真的儿童也一个个变成了天生的歌唱家和舞蹈家。所有的景颇人都像喝足了香醇的糯米酒,甜醉了,从内心倾吐酣畅的欢笑。[/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