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

个人日记

图片    图片

­

温馨提示:进入本日志请关闭空间背景音乐,提高欣赏效果。

 

图片

 

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艺术节

 

作:冰蓝

字:网络

视    频:

 

2010.5.07.

 


图片

 

丝竹情韵(视频)

 

图片

 

201048日至12日,由中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主办,梁河县委、梁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艺术节暨2010年梁河县傣族、德昂族泼水节葫芦丝大奖赛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隆重举行。本次大赛将是世界性的奖额最高的一次葫芦丝赛事,通过国内外的葫芦丝艺术交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专家评审,公证机关公开、公平、公正的全程监督,评选出一批高素质的葫芦丝演奏人才,促进葫芦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台集权威性、专业性、广泛性、深远性为一体的大赛。

 

图片

      

        410日上午,扣人心弦的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葫芦丝大奖赛圆满落幕,来自葫芦丝之乡——梁河的倪开宏技压群雄,一举夺冠。

  当天的梁河礼堂热闹非凡,伴着一曲曲悠扬、婉转的葫芦丝之声,葫芦丝大奖赛决赛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序幕。

  作为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重要的一项活动,本次葫芦丝大奖赛吸引了来自北京、甘肃、深圳、昆明及德宏当地的共162名选手参加,经过前期的初赛、复赛、半决赛角逐后,最终有6名选手进入到今天的决赛。据悉,参赛的选手们来自社会不同的岗位,他们清新、自然、娴熟的展示为节日的梁河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比赛中,身着各色服饰的选手们依次上台进行演奏,《打跳欢歌》、《梨花雨》、《傣乡情歌》、《雪莲花开》、《古歌》·····一首首优美的曲子婉婉道来,时而悠远缠绵,时而婉转明快,像潺潺的小溪,像多情的凤尾竹,细腻纤柔,圆润多情,描绘出一幅幅柔美、淳朴的傣家生活画面,为台下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展示出被称为水一样民族傣族的独特风情

  激烈的比拼之后,来自葫芦丝之乡——梁河的倪开宏技高一筹,一举夺得大赛冠军;来自河南的金叶喊娃、昆明的涂志民获得大赛二等奖;宣威的高兴国、昆明的田婧、北京的孙开成获得大赛三等奖。

  比赛结束后,本次大赛的评委、专家还与广大葫芦丝爱好者进行交流互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殿英勉励大家,在演奏每一首曲子时要准确把握曲子的意境,懂得全身心投入,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梁河县相关领导与大赛评委为获奖选手颁奖,至此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葫芦丝大奖。

 

图片

 

       411日晚的梁河礼堂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各族群众欢聚一堂,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民族歌舞晚会激情上演。

       德宏州党政领导孟必光、余麻约、龚敬政、田大余、郭志德、李燕兰、汪宝泉,以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殿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王铁锤,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何维青,省委第五巡视组组长李建业,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协会会长李贵中,州人大常委会巡视员赵家培等出席晚会。

 

       晚会在当地200名小学生合奏的葫芦丝经典名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中来开序幕,幽雅缠绵的葫芦丝声像一朵朵音乐的浪花,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傣族的《泼水欢歌》、德昂族的《德昂情韵》、阿昌族的《相约在窝罗舞场》、景颇族的《大山的儿女》、佤族的《木鼓声声》,各民族优美、欢快的舞蹈轮番上演,舞出甜蜜的幸福生活,展示了各民族多彩的民族风情、独特的文化神韵,带来一场视觉的震撼的;葫芦丝合奏《泼水欢歌》、葫芦丝重奏《葫芦丝的传说》展现了梁河葫芦丝文化的深厚底蕴,本土音乐人朱刚带来的独唱,德昂四人组的合唱,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想掌声;葫芦丝大奖赛冠军倪开宏演奏的《春满傣乡》,婉转悠扬的葫芦丝,描绘出傣族群众春耕、春播、春种的美丽画卷,晚会在独唱《人们向往的地方》、《德宏颂》精彩落幕。

图片

          

  412日上午,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在充满喜庆祥和气氛的梁河民族广场隆重举行。

    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由州委、州政府主办,梁河县委、县政府,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承办。

    德宏州党政领导孟必光、余麻约、龚敬政、田大余、郭志德、李燕兰、汪宝泉,以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殿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王铁锤,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何维青,省委第五巡视组组长李建业,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协会会长李贵中,州人大常委会巡视员赵家培等出席开幕式。

 

     州委常委、副州长田大余在致辞中说,德宏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口岸,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孔雀之乡神话之乡歌舞之乡葫芦丝之乡,是海内外知名的中国玉都。州内居住的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风俗节庆、服饰建筑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精美绝纶的孔雀舞、万人狂欢的目瑙纵歌、悠扬深邃的葫芦丝音乐和经典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等都是源自德宏。葫芦丝文化源远流长,从梁河县勐养江畔流传开始,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葫芦丝音乐文化也从民间走进了音乐殿堂,从德宏走向了国际大舞台,成为了受众面最广、影响面最大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州委、州政府团结率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围绕一个目标,攻克两个难关,打好三个基础,抓好四大产业,实施五大战略"的发展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葫芦丝文化艺术也形成了空前繁荣的良好态势,一批致力以研究、发展葫芦丝文化产业的公司不断发展,一批传承弘扬葫芦丝文化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为葫芦丝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以本届葫芦丝文化节为契机,以普及葫芦丝音乐为基础,以推动葫芦丝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办好葫芦丝文化节和加强葫芦丝品牌宣传为动力,大力发展葫芦丝文化产业,弘扬葫芦丝文化艺术,使之成为德宏旅游文化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为促进德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作出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云南省音乐家协会葫芦丝巴乌学会向梁河县赠送了纪念匾。

  随着州长孟必光一声宣布: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开幕!”走进葫芦丝之乡――梁河为主题的开幕式演出拉开序幕。

  开幕式演出由《远古之韵》、《欢腾时光》、《群星璀璨》、《和谐梁河》四个章节组成。千人葫芦丝爱好者演奏的《丝竹情》,葫芦丝女子五人演奏的《美丽的傣乡》,葫芦丝大奖赛冠军倪开宏带来的《傣乡情歌》,葫芦丝演奏大师李仲培带来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曲曲悠扬、婉转的葫芦丝演绎的是柔情似水的音律之美,奏响出的是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展现的是梁河葫芦丝文化的深厚底蕴;歌曲《美梁河》、《阿昌窝罗歌》、《酒歌情》,唱出各民族火一样的豪情;大型组舞《赶摆》、阿昌男子的《阿昌火之舞》、德昂姑娘的《德昂之花》舞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景颇族民间器乐演奏大师麻腊演奏的《文蚌木洞》领略的是景颇族民间器乐的独特魅力;歌舞《欢迎你到梁河来》将演出推向高潮。

整台演出气势恢宏,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我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展示出梁河葫芦丝之乡的独特魅力,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梁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县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团结拼搏、健康向上的整体形象。

  缅甸友人,省、州有关部门领导,中央和省内外葫芦丝专家学者,潞西、瑞丽、陇川、盈江、畹町等友邻县市祝贺团,腾冲县领导也出席了开幕式。

 

图片

 

图片


德宏第二届葫芦丝艺术节葫芦丝大赛晚会现场

图片


大赛获奖选手在会场合影留念

图片


葫芦丝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倪开宏

 

图片

 

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葫芦丝大赛(决赛)



图片


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葫芦丝大赛(决赛)


图片


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葫芦丝大赛(决赛)


图片


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葫芦丝大赛(决赛)


图片


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葫芦丝大赛(决赛)

 

图片

 

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葫芦丝大赛(半决赛)

 

图片


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葫芦丝大赛(半决赛)


图片

 

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葫芦丝大赛(半决赛)

图片


中国-德宏第二届葫芦丝文化节葫芦丝大赛(半决赛)

图片

葫芦丝大奖赛冠军倪开宏演奏的《春满傣乡》


图片
200名小学生合奏的葫芦丝经典名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文章评论

宏宇

[M][ft=#ff0066,6,][B]绝妙音色葫芦丝[/B][/ft][/M] [M][ft=#ff0066,6,][B]历史悠久有传奇[/B][/ft][/M] [M][ft=#ff0066,6,][B]委婉旋律清幽远[/B][/ft][/M] [M][ft=#ff0066,6,][B]风尾竹边总是情[/B][/ft][/M] [ft=,2,][/ft] [ft=,2,][/ft] [ft=,2,][/ft]

~^梦竹^~

[M][url=http://b24.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ad5b86f2aeaad4ec25510f7836747fc477a35f8b2b445603605b0d415238a8a562f2190b0611e1a1b27e2cac7036f0ffea1fff6901fe43867400c24baf6ce11ac2d64d7429e5aa0b4d3fd8a63cd787f25a735d1f&ampa=25&ampb=24][img]http://b24.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ad5b86f2aeaad4ec25510f7836747fc477a35f8b2b445603605b0d415238a8a562f2190b0611e1a1b27e2cac7036f0ffea1fff6901fe43867400c24baf6ce11ac2d64d7429e5aa0b4d3fd8a63cd787f25a735d1f&ampa=25&ampb=24[/img][/url][/M] [ft=a4d49d,,][ft=,4,] [M]伸一伸劳累的手脚 晃一晃疲惫的头脑 看一看久别的亲人 见一见要好的朋友 游一游秀丽的山水 逛一逛繁华的街道 祝友友周末愉快 ━━━◆梦竹来访◆━━━[/M] [/ft][/ft]

~^梦竹^~

[M][url=http://b24.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ad5b86f2aeaad4ec25510f7836747fc477a35f8b2b445603605b0d415238a8a562f2190b0611e1a1b27e2cac7036f0ffea1fff6901fe43867400c24baf6ce11ac2d64d7429e5aa0b4d3fd8a63cd787f25a735d1f&ampa=25&ampb=24][img]http://b24.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ad5b86f2aeaad4ec25510f7836747fc477a35f8b2b445603605b0d415238a8a562f2190b0611e1a1b27e2cac7036f0ffea1fff6901fe43867400c24baf6ce11ac2d64d7429e5aa0b4d3fd8a63cd787f25a735d1f&ampa=25&ampb=24[/img][/url][/M] [ft=a4d49d,,][ft=,4,] [M]伸一伸劳累的手脚 晃一晃疲惫的头脑 看一看久别的亲人 见一见要好的朋友 游一游秀丽的山水 逛一逛繁华的街道 祝友友周末愉快 ━━━◆梦竹来访◆━━━[/M] [/ft][/ft]

波涛

[ft=,4,黑体]葫芦丝民族艺术风格和特色[/ft] [ft=#ccff00,4,]葫芦丝不仅渗透几百年的民族文化内涵,并有着鲜明的地主特色及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无论是音色,还是外部构造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和机关团体,都将葫芦丝作为礼物馈赠给亲朋好友和过道而来的客人。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英国首相沙切尔夫人到昆明访问,云南省政府把哏德全制作的葫芦丝和葫芦丝音乐光碟作为云南省特色礼品赠送经贵宾。[/ft]

波涛

 [ft=#ff6600,4,黑体](一)葫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艺术风格[/ft]  [ft=#ccffcc,4,]葫芦丝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成为民族民间音乐百花园中一枝独秀、响誉世界。葫芦丝音色之“柔”与“美”,时而圆润多情,时而缠绵悠远,时而婉转明快,像清纯的小溪,像多情的凤尾竹,像绵延不断的江水……,描绘出一幅幅柔、美、静、纯的傣家生活画面。细腻纤柔,亘古情长,深刻地刻画出被人民称为“水一样的民族”的傣族人民的性格,浸透着深厚的傣族文化内涵。[/ft]

波涛

[ft=#00cc00,4,]另外,葫芦丝在演奏技巧上的“虚指颤音”、“腹颤音”、“打音”、“迭音”、“滑音”、“循环换气”等一系列的特殊技巧,能将不同的主题、体裁、意境、情感的乐曲演奏得淋漓尽致,如演奏葫芦丝著名乐曲《竹林深处》前两小节2 5——5 2 | 2 3- - |其中第二小节的“3”音就要用虚指颤音来演奏,是根据民间风格的要求来运用的。打音的手指不能打太快、太实,要使其产生似弦乐揉弦时的颤音效果,将浓郁的傣族韵味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塑造出傣族青年们在温柔、宁静的竹林深处,含羞多情,欲言又止的音乐意象。外地专业或业余的演奏者所演奏的乐曲虽然表现得非常熟练,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民间演奏骨干们相比起来,在把握乐曲的地方风韵、表现民族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别。这是因为本地的人自小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熏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并体现出浓厚的本土气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族个性决定了演奏时不是刻意的去模仿,而是从心里自然流露出的与生俱来的一种深切感受。[/ft]

波涛

[ft=#ffcc00,4,] 德宏河县古老的葫芦丝民间乐曲《幸筚班陶》融载了葫芦丝起源的古老传说故事,乐曲古朴,悠远缠绵的与葫芦丝的民族音乐的旋律韵味迥然不同。这首古调需要采用特殊的“循环换气”技巧,一气呵成,似吐非吐、似连非连、跌宕起伏,如泣如诉,凄婉动人。因情、因境的不同,其旋律和韵味都会随之变化。一般学习者很难掌握,一是要求演奏技巧高,二要具备民族性格和丰富的生活阅力才能表现出其民族韵味和变化的情感与意境。目前只有梁河境内的傣族聚居区还流传着这首曲调。在勐养镇的50岁以上的老人多数还能吹奏这首古调,他们用的葫芦丝是传统的未经改良过的葫芦丝,现已有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基本掌握传承下来。葫芦丝民间乐调“幸筚班陶”是梁河葫芦文化艺术的创世叙事曲,是梁河葫芦丝文化艺术的精髓。[/ft][ft=#ffcc00,4,]  葫芦丝文化艺术还交融了民族思想的神奇之美。葫芦丝在傣族民间有一种特殊说法“竹子象征男性,葫芦象征女性”。葫芦丝由“葫芦”与“竹子”组合,紧密相连。意为:“夫妻相亲相爱,家庭和睦,生活无灾无祸”。[/ft]

波涛

[ft=#00cc00,4,](二)葫芦丝有古朴别致的外形构造[/ft]  [ft=#ffffcc,4,]葫芦丝的外型构造别具特色,具有观赏性,并蕴涵傣族传统文化,可以从葫芦文化解读傣族文化。葫芦的外壳光滑、皮质坚硬、易于雕琢,有着千个不同的天然迷人形状和别样的天然颜色,有竹叶黄,有核兆褐或两者深浅相间,形成千种不同的天然图案,再配上深紫色的三根紫竹管,给人以古朴,典雅的自然风味,附人一份置身大自然的宁静心情。你还可以在葫芦上展现自身才华,可以赋诗、作画,买葫芦送朋友可以刻赠言、祝福语,传达内心情感。总之葫芦丝的外形美任由你构筑。在发展葫芦丝文化艺术过程中,要着力挖掘其民族文化内涵,使之再次成为“传情”的纽带,发挥“传情达意”的功能。[/ft] [ft=#ffffcc,4,]  葫芦丝的外形构造与葫芦丝起源的故事传说紧密相扣。是葫芦丝的产生孕育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还是凄美的爱情故事诞生了葫芦丝,已是一个永远的迷。[/ft]

波涛

[ft=#cc6600,4,黑体](三)葫芦丝有特殊的艺术功能[/ft]  [ft=#999900,4,]葫芦丝除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外,还有着其它的一些特殊艺术功能。              一是修身养性,平心静气的保健功能。梁河勐养的傣族老人们说:“累了,想发火了和心烦难安,拿出葫芦丝来吹奏一曲,就能消除在葫芦丝音乐中。当受到人们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再看看媳妇害羞的表情,回忆起年轻时的恋爱,就什么烦恼事没有了”。原昆明市文化馆党委书记、原文化馆馆长离休干部刘洁老师,对我们介绍了他学习葫芦丝的体会。“自从我学习葫芦丝后,‘吹’好了几年来的老毛病,以前的心悸、烦燥、失眠、感情容易激动等易现毛病如今都脱身了”。吹奏葫芦丝时手指欢快的运动,气息远用及优美的音乐调养正好符合《皇帝内经》中所记载的“恬胆虚气、气文从来,精神内守,病无安祥”的养身之道。吹奏葫芦丝是精、气、神三者的结合,达到了中华医学上称的“气养血、血生精”的要求。可见,葫芦丝的吹奏及它优美的音色可以调节情感,消除疲劳,消除愁苦、郁闷的心情,让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确实可以达到修身养性,平心静气的功效。[/ft]

波涛

[ft=#cc9900,4,]二是审美教育功能。葫芦丝文化艺术能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感人,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之情。通过学习葫芦丝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性情,增进人的情感交流。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强团队协作,团结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竞争意识,表达意识,一些懒惰的、自我封闭的不良习性无形中就会得到改正。人们通过赏析或学习吹奏葫芦丝也同时学习和继承了这一古老文化艺术的文化内涵,当听到悠悠的《竹林深处》,人们就能感受到傣族温柔多情的民族性格。当听到哏德全创作和演奏的《勐养江畔》、《金秋月下》以及梁河世代传承的《幸筚班陶》无不使人们心中升腾起“爱祖国、爱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ft]

波涛

[ft=#ff99cc,4,黑体]葫芦丝演奏“循环换气法”的由来[/ft] [ft=#ff9999,4,]“葫芦丝古调”长音较多,合音丰富,音色浑厚悠远。因吹奏者的情感、生活阅历、所处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韵味。吹奏“葫芦丝古调”要用双副管和循环换气法,因为人们认为这样才能表现出复杂的思想情感。[/ft]

波涛

[ft=#33ffff,,]“葫芦丝古调”听起来哀婉凄切,故又被称为“哭调”。学习吹奏“葫芦丝古调”非常困难,主要表现在“循环换气法”的运用上,需要掌握技巧。傣族青年一般10来岁就开始练习“循环换气法”。练习方法是将一根竹管插入水中,然后不停地吹气,水面就会出现泡泡。期间不能停顿,不然泡泡就会中断。因此要用鼻子吸气的同时,用嘴巴把胸腔内的气推(压)出来,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才能正确运用“循环换气法”。[/ft]

波涛

[ft=#ff9900,4,] 德宏梁河县古老的葫芦丝民间乐曲《辜筚班陶》融载了葫芦丝起源的古老传说故事,乐曲古朴,悠远缠绵。这首古调需要采用特殊的“循环换气法”技巧,一气呵成,似吐非吐、似连非连、跌宕起伏,如泣如诉,凄婉动人。因情、因境的不同,其旋律和韵味都会随之变化,一般学习者很难掌握,一是要求演奏技巧高,二要具备民族性格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表现出其民族韵味和变化的情感与意境。目前,在梁河境内的傣族聚居区还流传着这首曲调,50岁以上的老人多数还能吹奏这首古调。勐养镇的莫安荣等民间老艺人能吹奏“葫芦丝古调”1个多小时不停顿。[/ft]

冰海

 (一)葫芦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ft=#00cc00,4,黑体] 葫芦丝文化艺术的市场状况[/ft]    [ft=#ccff00,4,] 现在,葫芦丝势态的发展已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葫芦制作销售还是葫芦丝演奏技艺培训,无论是葫芦丝音乐光碟发行还是葫芦丝文艺演出,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近年来,到处掀起了一般学习葫芦丝的浪潮,国内、国外、各民族、各地区、城市、农村、机关团体、学校,到处都有葫芦丝音乐在飘响。葫芦丝培训班到处开花,葫芦丝文化艺术已遍地生根发芽。一些中小学开始开设葫芦丝音乐课,云南省民族艺术学院已将葫芦丝列为必考科目和必须过级的科目。葫芦丝产品、葫芦丝音乐光碟、葫芦丝学习教程等葫芦丝文化艺术产品走俏市场,走进大街小巷。葫芦丝艺术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国际化,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①葫芦丝成本低,售价低,购买葫芦丝不受经济能力限制;②葫芦丝都用天然材料制作、外观典雅、古朴,音色独特优美、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审美情感;③葫芦丝的改良发展是按照国际统一的基础音乐理论进行的,只要掌握了其演奏技巧,完全可以用葫芦丝演奏各个国家格调和韵律不同的音乐。[/ft]

冰海

[ft=#ff0000,4,][B](二)葫芦丝文化艺术的市场现状[/B][/ft]  [ft=#ffff00,4,]葫芦丝的制作成本为15至30元之间,民间家庭作坊制作的葫芦丝售价从100元到180元不等,“哏德全牌葫芦丝”售价从150元到380不等。2004年文化普查明示,梁河勐养镇有8个葫芦丝家庭作坊,2004年共制作销售葫芦丝2100支,纯经济收入12万元,哏德全的勐养葫芦丝艺术工作室制作销售葫芦丝9800多支,纯经济收入118万元。民间家庭作坊制作的葫芦丝主要销售在德宏州内和县内各乡(镇)、各村寨。销售方式为批发兼零售,也有批量订货生产后发往广州、西双版纳、四川、湖南等地,单价按照制作的材料优劣在40元到180元之间不等。如勐养镇芒蚌村户养小组村民杜德光的家庭手工作坊,一年制作葫芦丝在400-500支左右,单价最低40元,最高180元,销往省内外,年收入大约在6万元左右。 “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的“哏德全牌”葫芦丝主要销往国内广州、深圳、上海、北京、重庆、青海等各大城市,省内共有2个专卖点,5个直销点,其销售方式主要以批发和自行设点批发零售为主。[/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