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碑轶闻
文化
白帝城,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长江三峡瞿塘峡口,西汉末年公孙述在此称帝,号白帝;在三国时代,刘备托孤于永安宫,也与之相邻;白帝城原供奉的是公孙述,后人以为公孙述是汉代的乱臣贼子,改供奉刘备至今。杜甫曾寓居于此,留下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作;李白一首《朝发白帝城》,更为世人所知,闻名于世。由此,白帝城集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游之地。 览名胜,游白帝,必到碑林,在西碑林处,有著名的《凤凰碑》,其凤凰雍容华贵,气度优雅,相衬有牡丹、梧桐,奇石,整体栩栩如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题跋为春霆鲍超,然其题跋处,有明显凹陷,显然有篡改的痕迹;在碑的两侧,有一副对联: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阵图,也题名为鲍超,其“排”字也明显小于整幅的字。据导游介绍凤凰碑在鲍超回夔州之前,就早已存在,当鲍超游白帝看见凤凰碑时,极为喜欢,便附弄风雅,铲除原跋,改名自己,这样使凤凰碑便无从考察是何人、何时所作,留下了一个永久的谜;而对联中“排”字之所以小一些,是因为师爷写的下联是:白帝城临八阵图,而觉得“临”字不太好,便去问鲍超,鲍超正在打牌当时就自摸福了,于是随口便说,就用“牌”(排)好,以讽刺鲍超目不识丁,一介武夫而已。虽是笑谈,然而仔细思索,肯定不是事实。 鲍超,(公元1828-1886)清末湘军将领。字春霆,奉节人,大清时在曾国藩麾下,统领的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霆字军,参加战役500以上,身被伤108处,因战功显赫,被封为爵爷;鲍超曾在豆腐坊坐在工,不通文墨,据传鲍超战报通常以形象画表奏。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清政府积欠霆军铜银200万两,筹补不易,鲍超主动全部报捐,并请求为夔州府增加乡试名额文武举人14名,永加夔州府秀才12名。后因战后本来有功反被严饬,一怒之下,坚决称病辞职引退,后回夔州(奉节),仿苏杭园林建筑风格,大修公馆,其面积占夔州府旧城的四分之一。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奉节县城几乎全部被特大洪水所吞没,水刚入城时,城中秩序大乱,一些人趁机打劫。鲍超派出家丁数十名维持治安,人心大定。洪水退后,超又捐资清除街道淤泥。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鲍超捐资修复文峰塔、府学、报恩寺、府城隍庙等。 从鲍超的事迹来看,他虽不通文墨,但其经历颇丰,而且在湘军中,曾经历过曾国藩的扫盲运动,也应该不是文盲了;对联如果在书写时改字,完全可以重写,就不会出现上下不一致的情形;既然要附弄风雅,必不会在牌桌之上。由此,我认为其真相是: 鲍超要将凤凰碑篡改,同时配以对联,在镌刻过程中,亲自视察,看到对联时,觉得平淡,八阵图乃诸葛亮所排,而诸葛亮在将军们的心里,都占有神圣的地位,鲍超站在白帝城头,俯瞰诸葛亮排八阵图的地方,遥想当年旌旗密布,阵势变幻,杀声震天的场景,也将他带回过去那硝烟滚滚的战斗中,于是他让人将“临”字改为“排”字,“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临八阵图”变成了“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阵图”,一个“排”字,使本来平淡无奇的对联,成为了气势恢宏好联。由于当时已经在镌刻中,不便修改全联,只好重写一个“排”字,而这个字,出现了与其他字不一致的情形,也正因为这个字的不一致,才让我们看见了一般文人和经历战火洗礼的将军在胸襟、气度和眼光上的不同了。
文章评论
妙竹
[ft=#006600,4,楷体_gb2312][B]欣赏先生的博学。那展露白帝城风采的《凤凰碑》今已不知它究竟出于何年何月,出自何人之手。然,它的艺术的价值是永恒的,今虽已不知《凤凰碑》的作者究竟是谁,但这一绝妙的雕刻艺术总算保存下来了。这是白帝城之幸,更是三峡文化之幸!那鲍超偷梁换柱的卑劣行径终成为当今游人的笑柄,那“鲍超”这两个字也终将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B][/ft]
燕雁无心
[ft=,2,]最近看了曾国藩,鲍超的故事其中不少,但不知他还有篡改凤凰碑的故事,受教!轻袖也赞同你的真相分析,细细比较,真的是胸襟、气度和眼光的不同,排八阵图,才是将军的气概![em]e179[/e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