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披云啸而归——离执语(三)

尘禅一心


图片



今晚收到冰之韵同修发来有关《红楼梦》一书之问题,回想近几年也被问到相似话题,遂在此书一小文,以解惑(只属一家拙见),顺便梳理近来内心杂思。

 

对于红楼梦这本书,我早年有接触一些有关的知识,但全书并未去看。“红楼梦很多人都说是一本真正的佛书”,这句话,不能去肯定也不能去否定,因为法无定法,曹雪芹写此书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疏烟冷枝后的千红万紫,背后艰辛不是哀其无人知晓,而是后人种种的偏颇声与争辩声。

 
 

红楼梦》无疑是一部智慧之书,是古典小说里的巅峰之作。

 
 

有人慧根深厚,自然可以在此书中感悟出色法两空,诸行无常等佛家思想。有人质资愚钝,看书是为了提升自我的文学水平,或阅读面广泛,读后自然会随众流,只津津乐道于书中某一人物的习性、作风与命运归宿。这是关注与领悟不同带来的看法。

 
 

看书的过程中,我们也许需要去书里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书里人物的毛病与作风我们有没有在生活里上演,比如此书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比如凤姐的精明算计等,我们需要在书里借鉴,然后在生活中反观与自省。我想这就是一本好书带给人一生的影响。



“将励志激进类的文字视为儒书”。说此话的人第一有点太片面,第二传统的儒家经典也许没去读通读悟。儒家最看重为人处事与道德观念。从孔子教育他的众多弟子可以看出,许多利他的行为与管理内在小我的思想,深入学习会感觉在生活当中很受用。另外,在对历史与史书作考证前,一定要记得古人所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教诲。

 
 

“将展示人物命运的文字称为佛书”。事实上佛学的奥秘在于它的平常,行住坐卧中细心观察来体会另一种法喜充满,科学证明,在小细节中发现大局乃至整个宇宙也是有可能的。不一定是展现人物命运才称为佛书,这一生命运奇坎,磨难不断,总归一个字,那就是“业”,今生与过去世中的链接。我们起心动念,无时无刻不在造业,在慧根浅薄的今日,更要好好观照平日里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以免在将来产生苦果。

 
 

“书中的主人公锦衣玉食,厌恶仕途,不思进取,无需奋斗改变命运,所以肯定不属于‘儒书’思想,可以这样理解么?”只知坐享,不知耕耘,福报终究是有限的。古人考取功名,需要多生多世累积善因缘,或今生勤修福报,方能有官运。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命自我立。由此可见,消极与厌恶从古至今,都不属于佛需思想。

 
 

前阵子在看《道德经》与《论语》等道儒方面的书籍,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佛道儒三家汇合,道家与儒家在春秋时已诞生,而佛教进入中国的时间晚了点,在唐代时才得以盛行。但是它的哲学内涵思想之所以能被人们一闻即深信,在于三教之间有许多共通的地方。而相对其它两教,我感觉佛教的哲学观更彻底与涵盖。

 
 

老子在道经中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在遵循天道自然且循环往复中,参悟出此空虚灵静,为而无为的思想,就像佛家所说的彻悟尘劳之苦后,希求出离的心愿。但是道家的话不够通彻,只教人经虚涉旷,逐求之后没有指明原路返回的道理,佛家在讲顿悟真如的同时,还明确教人懂得返回日用常行来济世或修行。

 
 

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

 

杂书读多,越难保持思想的纯澈。

杂论声中,越难秉持最初的原意。

四序更替,心性随之竟起伏哀婉。

浮华路远,只愿简朴修持归真素。

 

愿自今后,心常悲慈,调伏柔软,常住真心。

 

枕经籍书,心无旁念。


2014年2月26夜 笔书

 


文章评论

新诗旧梦

深藏古寺老垂垂,冷暖相谙只自知。 世道如是,净心悟道。 [ft=,1,宋体][/ft]

文竹

修业积德,以善为本。[em]e163[/em]

遁之

夜已深,来诗梦处品新文,文中有文,静中有静!夜安!

馨香佛恩

谈我浅见,如有不当处。请主人恕罪。儒释道三家,儒为修婆娑色心,正心。道为婆娑世界建功立业之道。婆娑虽是梦,以修功德身。承受包容感化大众之用方便之用。而佛心早种,儒道为实践佛心方便之门。世界若以空来告诫世人,恐怕梦醒者无几。书说·纵然是西方光明世界,虚幻·宗旨不离善,物。只是无欲。高享受。以儒道来讲,君子喻于义,大智慧之义,要道之通达·,变成仁。大物质变来,育万民·需要德,然而德从何来。佛门心经·就是讲天德。贪嗔痴疑慢从我执而来。经过这层层选拔。得到又放下才可称为佛门弟子,精神升华。 看才女之感悟,万分敬仰。冒昧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