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陈廷敬

个人日记

 
图片
 

先是从外甥那里听说了大清相国,又听说当代王龙图极力推荐此书,一直没有机缘得以看看,一天,瞎捣鼓手机,发现有款软件不错,居然能听书,颇感兴趣,上厕所,吃饭间,半睡半醒懒在床上,听听音乐新闻、评书以及历史故事等,很是享受,特别是后者,定了时,迷迷糊糊睡了。大清相国就是这样来的,对于陈廷敬,原来也有印象,康熙王朝上虽不是主角,但也频频出镜,成稳干练,一代能吏形象。越发上瘾,一口气听了几天,王跃文所描述清初一代名相的轮廓基本显现。陈敬,号午亭,山西泽州人,现在的晋城,少年得志,蟾宫折桂,高中进士,因与人重名,皇帝赐中间一廷字,历经宦海沉浮数十年,始终不倒,直至善终。他才识渊博,志向高雅,先后任帝师(经筵讲官),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有空编编康熙字典,出出自己的文集,还能收入四库全书,凭他的学问,应该不是以权谋私。

 
       
作者王跃文有几句评论:清官多酷,他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他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他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他却不乏铁腕。这么高的评价无非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清官却不是一个酷吏,既精明能干,不专权不懦弱,又灵活有铁腕。正如康熙帝对他的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纵观故事,也不尽然,对于作者,自己东西像自家孩一样可气,说话总有一些偏颇。故事从他的山西乡试开始,陈廷敬先是第六名,忿忿不平,后来知道官吏操纵贿考,众考生一起上街,抬着穿财神爷衣服的孔夫子像游街,借以讽刺当地考官,陈跟在他们身后一味劝说无效,才被官兵一起拿了问罪,文章是这样写的,但究竟在那个年纪上,自幼神童,自视甚高,才中第六,难保不生怨气。只是运气好,碰见了山西老乡魏象枢,一通好话,加之又有一个有钱的老子,无罪开释,后荣升第一解元。进京会试,理应吸取乡试的教训,可偏偏又遭遇主考官的百般刁难,阴差阳错,险些丧命,终在皇帝的直接干涉下,参加会试、殿试,中二甲头名,就是第四名,开始了一生的官宦生涯。经过此两次的惊险经历,陈这才变得沉稳下来,彻底明白官场的水有多混多深,必须处处小心,步步为营。但是,有个家境殷实的山西老财做爹,一切费用不用操心,这一条就够一般人羡慕嫉妒恨得啦,谁不想做个清官,名扬青史,但是得有条件,同为山西老乡的于成龙的确是廉吏,一生都在流浪做官,十几年不回家,老婆孩都忘了长什么样子了,可他苦了一辈子,死了就那么一箱书几件衣服。而他京城房子是岳父的,就像他回复皇上的话,臣在京城没有房子,住在岳父家。单凭这两条,先天条件好,他也没有什么把柄在别人手里。


        
没了后顾之忧,一个年纪轻轻的青年官吏,不为生计奔波,不用为房子操劳,有着大把的精力,有着为朝廷效力的热血激情,我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做官,不一心一意为皇帝当差。清朝凡是有点地位之人,有三妻四妾的很正常,陈廷敬的这三个老婆那是各有千秋,大老婆在家赡养父母孩子,保证后院不起火,京城里的是个大家闺秀,明代政治家王国光之玄孙女,还有个小的不离左右的护卫跟班。那时就有山西会馆,官场氛围又相当有利,到处都是山西老乡提携,魏象枢教他一个等字,岳父教他一个忍,他自己悟出来一个稳字。这三个字让他一生受用无穷,官运亨通,先后二十八次升迁。亲家张汧比不了,自赶考那天就手头紧巴,山西会馆都住不起,他什么资源都没有,总想终南捷径,终究出事了,不但进了大狱,还牵连了陈廷敬。高士奇更比不了,不是进士出身,流落街头卖字为生,只靠字迹漂亮,一时的皇恩,尽快捞钱,直到晚年才得个礼部侍郎。 

 

与海瑞比,没那么刚正不阿,他绝对明白太刚易折的道理,也知道如何跟对手玩,即便玩砸了,不灰心,不气馁,不恋战。山东富伦案,心里跟明镜似得,却绕过巡抚富伦,并替他找好了替死鬼,一石三鸟,首先维护了皇帝的威严和脸面,知道皇帝不忍心处理自己的发小富伦;二知道自己也参不倒富伦跟明珠集团,别愚蠢得鸡蛋碰石头,免受伤害;三他与富伦做个交易,我知道你做的那些丑事,不说也行,必须改,还要自己上折子给皇帝,为山东百姓做了一件实事。结果各方皆大欢喜。这件事对他影响深刻,这是第一次外出办案,干净漂亮,站稳了脚跟,以后的种种皆受影响。云南王继文案,正值皇上欲提拔王做云贵总督之际,核实王案归京后,见皇上久不宣见,便明白上意不想严惩,自己让皇上难堪,背上用人失查的骂名,于是调转风向说话,替对方开脱罪责,致使王继文虽不升任,只换防广西巡抚,但隐瞒吴三桂的三千万两银子被朝廷知晓并扣押,皇上正为打葛尔丹无银子犯愁,此举大解燃眉之急,雪中送炭。户部铜钱亏空案,也是仅仅追究了后两任侍郎的罪,逼得户部尚书萨木哈辞职,又未牵扯权臣明珠,他不是不想,只觉得时候未到,待到有风吹草动,便煞费苦心,借经筵大讲君子与小人说,来试探皇上的态度,摸清底细后,便展开了对明珠集团的大举进攻,并旁敲侧击,张汧由一开始的清廉到后来的贪墨,罪魁祸首是明珠,见皇上宽大处理张汧后,便进一步提出致仕,就是告老怀乡,皇上初不理解,他道:臣与张汧为姻亲,汧获罪,微臣难辞其咎,如不隐退,旁人则认为皇上偏袒臣,再则,老母仙去,唯剩八十老父,梦中犹见倚门远眺,盼儿归来……再不行孝道,恐迟矣。听到此处,心头一酸,的确不易,为官数十载,宦海险恶,忠孝不能两全。最后的两江总督阿山案中,徐乾学一起联合他要弹劾索额图,他却眼光毒辣,城府极深的提出,可以暗自支持高士奇上本参,既能避免争夺首辅之嫌疑,二来,让一个四品詹士来完成,更显得不显山不露水。徐乾学更不知,他已经动了对付自己念头,陈廷敬利用生性耿直的杭州知府刘向年又连环参徐乾学,巧妙利用诸贪官之间的矛盾,一网打尽皇上身边的小人奸臣。逐渐的,陈廷敬与贪官和政敌的屡次交锋中,已占上风,并又悟得两个字:一个准字,就是看问题要精准,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反驳,直击七寸要害;一个是狠字,致命一击,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绝不容政敌再次卷土重来,再次伤害自己。
    
    在那个皇帝就是一切的特定年代,此类做法是可取的,只有保存自己的实力,才能更有力的打击政敌,
他明白,天天跟着皇帝,总有腻歪的时候,皇上烦了,赶紧走,别恋,时间和距离会产生亲切感的,不似徐乾学和索额图,被贬之后仍幕后操纵,导致再次被贬,以致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而他数次被召回,直至死在相位上。他也嫉恶如仇,但对某些官场的潜规则不加制止,不拘小节,不似有些诤臣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庙堂之上慷慨陈词,惹得龙颜大怒,把自己撂进去不值。无论什么事情,全面及时揣摩上意,始终站在朝廷利益与江山社稷的角度出发,让皇帝觉得你虽然一时惹我生气,事后一想,不无道理,有心不用你吧,但少这么个人还真不行,周围都是恭维谄媚的人,真话就听不见了,真事正事没人办了,他始终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正力量存在着,皇上既不让他做强做大,也不让其消失,所以整个朝廷保持着一种平衡,相互制约着,康熙就是玩平衡的的高手,而陈廷敬恰恰看透了这一点。

图片 

文章评论

四月的纪念

最近也在看,却只是在家中的睡前片刻,看不出你所描述的万千气象,连个热闹也没瞧出来。 惭愧。 为看书而看书,说得就是我这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