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味)
个人日记
天津卫是个有故事的地儿,特别是近代,自八国联军自天津进入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设立了租界,有了外夷势力侵略和晚清的腐败朝廷,再加上义和团被当做枪杆子一顿折腾,得了,齐活了,天津卫热闹了,后来革命了,民国了,各路大帅、督军、军阀及在全国称王称帝的,折腾差不多了,都悠哉悠哉驻扎进了天津租界,过逍遥营生了。什么京城名角、相声泰斗、革命先锋、武术大师都在争奇斗艳,人生角逐。连盗墓的孙殿英惹下滔天大祸,一样做起了寓公。如此看来,天津卫真是个风水宝地。后来人的话:历史底蕴丰富。
最早看过一本小人书:神鞭,作者冯骥才,讲述了一段天津卫的武林传奇故事。后来拍成电影,卖豆腐的傻二身负鞭子功绝技,却低调行事,最后不忍恶霸玻璃花的欺负,施展神鞭功夫将其打得落花流水,玻璃花又不甘心受辱,找来各路武林人物为其复仇,结果均不敌,神鞭傻二名声大震。傻二在刘四叔引导下加入了义和团,甩动“神鞭”英勇杀敌,可洋枪却打断了傻二的“神鞭”,令他失魂落魄。到民国初年,玻璃花混了一身军皮回到天津拿着枪向傻二寻机挑衅。几年后,傻二又突然出现在玻璃花面前,手抢双枪,百发百中,令玻璃花叹为观止。傻二摘下围巾露出光头,看着惊呆了的玻璃花,说了一句神台词:“鞭没了,神留着。”
比神鞭傻二更为有名的则是津门第一的爱国武术大师霍元甲,擅长迷踪拳,创办精武门,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为强健国民体质、传承武术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上海与英国大力士奥比音约定打擂比武,结果,大力士奥比音放了鸽子,霍元甲扬名上海。霍元甲的故事,先后数次被搬上银幕,在我们的那个年代风靡一时,脍炙人口。为了瞻仰一代武术家的风采,让儿子等下一代记住他的爱国事迹,出行伊始,特意把霍元甲故居设为第一站。
而我这次却打错了算盘,毫无故事性可言,情节都是那么索然无味。车到天津西青区精武镇,连问数人皆不知,道边歇脚的两个青年也嘟嘟囔囔说,也是自山东来,找不到霍元甲故居原址,大家费了半天周折,才从一片拆除的废墟中找个一个小院子。儿子戏称: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拆除为天下第一神功。据考,这就是真正的霍元甲旧宅。两排房子较为破旧,并不起眼,两棵高大树木自院中探出,郁郁葱葱。再问为什么如此,路人甲哝哝嘴说:喏,那才是纪念馆,回头张望,才见数里地外,一大片高大巍峨的灰色建筑群。一下子难过起来,这是标准的本末倒置,既然这片都拆了,干嘛不在原址上修复扩建?保持原汁原貌,最大程度还原历史?为嘛又挪到数里以外不相干的地方重建?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围着旧宅转了几个圈,拍了几张照片,心情失落的赶往古文化街。
津门十景不可能面面俱到,思来想去,只选了古文化街和天津之眼。与其他地方古街相差无几,除了稍稍有些地域特色文化的小商品如:泥人张、麻花等外,并没有什么突出特点,与想象深厚的津门文化相差甚远。国人总是如此,喜欢把最珍贵的东西无情抛弃,一切向钱看,搞得商业气息太浓,反而不太容易赚钱。站在古文化街的牌坊下,汗如雨下,无处可躲,天津天气太热,是那种干燥炙热,撒点孜然,加个签子就成肉串了,草草买了点纪念品。连狗不理包子都没吃上,特别说一句,这包子不是连狗都不吃,而是老板叫狗子,做包子的手艺好,生意兴隆而无暇顾及顾客,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时间久了,喊顺了嘴,大家都叫他“狗不理”。天津之眼也放弃了,88,杨柳青的年画,别了,石家大院和小站!连声叫着聒噪,一行人有些狼狈的离了天津卫。
文章评论
四月的纪念
开始游记了?不孬,读来身临其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