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藏之行(五)——大昭寺篇

个人日记

          710,上午游览大昭寺,下午登高布达拉宫,晚上看大型露天歌舞《文成公主》。

大昭寺是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1350年历史。寺庙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像。相传是两位公主带入西藏的。作为最贵重的陪嫁,尼泊尔公主带来的是释迦牟尼八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从内地的长安请来的是另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的等身佛像。藏民公认这两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后为了供养这么神圣的佛像,松赞干布就开始修建西藏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有关大昭寺的介绍我不细说,网上很多很详细了)

      早听说大昭寺外边有很多虔诚的教徒在整天整夜地磕着等身长头,亲眼目睹,很是震撼。我默默地站在他们后边,心理不知道是一种滋味。每一位信徒双手合十,高高举起,超过头顶。双手沿着正前,缓缓下落,前额、鼻尖、下颚、胸前,然后双手回到身体两侧,“倏”地一声,向地面滑去,整个身体也随之向前爬在地面。前额触地,虔诚地朝着大昭寺的方向朝拜。同样是动作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后来导游告诉我们,每一个藏民一生中要磕上几十万个头,真还是假,只能由我们去猜了。
 

在朝拜的人群中,或男或女,或老或少,衣着或藏服或汉服,或华丽或朴素,总之,朝拜的每一个人也许是已经习惯了汉人的围观,也许是心中执着的信念,他们神情都非常专注,若无其事,根本不在乎大家的拍照、议论。
 

因为对藏民习俗的尊重,我没有到他们前面拍一张正面照。我在后边呆呆地站着,默默地注视着,我不能理解藏民们为什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走一步拜一步的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给佛像擦一点金粉。我不敢说他们愚昧,也不能说他们愚昧,因为他们的虔诚震撼了每一个人。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迷信,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信仰,这是一种民族的信仰,尽管这信仰对我们来说是虚无缥缈的,但足可以让每一个人用一生的代价来换取,至高无上啊!
 



        围绕大昭寺的街,叫做八廓街,也叫八角街。在大昭寺前朝拜后就要围着八廓街顺时针方向转几圈,俗语的意思的转佛塔,或转经。我们也跟随者人流在八廓街转。藏民左手拿佛珠,有人持转经轮,空中念念有语,六字真言“
唵、嘛、呢、叭、咪、吽”、从不间断。我们知道,藏传佛教将这六字视为一切根源,主张信徒要循环往复吟诵,才能积功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我们也轻声念着六字真言,也愿佛教思想能给汉人带来美好的愿望。
 

在八廓街上,吸引游览者眼球的还有转经筒。金黄色的转经筒被无数信徒不知摸过了多少次,光鲜亮丽。而你都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前面的人流都已经把转经筒转的溜溜转,你只要象征性的转一下,它都不会停下来。藏民们每天就在这八廓街永远地转着。我们很纳闷,为什么不去学习,为什么不去工作,无穷的转动真的能帮助他们轮回吗?真的能转出一个功德圆满的来生吗?请允许我在佛前的不敬,用导游的话调侃一下“五十年代达赖喇嘛动乱后,政府的政策是,只要你们不闹事,国家能养活的起几百万西藏人,给你吃,吃你穿,你就乖乖的转你的经吧。”调侃归调侃,我们还是得尊重藏民族的信仰,入乡随俗,乖乖地在八廓街上转转转。


 

就在离开拉萨的前一天晚上,我又来到了大昭寺,我想看看晚上的大昭寺还有没有朝拜的人们。天下着雨,我想这样的夜晚应该是一个安详、平静的夜晚吧。没想到,晚上的大昭寺丝毫不亚于白天的热闹。即使细雨蒙蒙,地面潮湿,仍有一部分人没有离开。可以看出,寺庙大门下堆放着他们的行李,应该是长年住在这里朝拜了。试问,你能受得了这样艰苦的环境,有这样的能耐吗?
 

八廓街上,著名的建筑“玛吉阿米”在最显眼的位置,乳黄色的灯光更给这座小楼笼上了神秘的色彩。透过亮着的玻璃窗,豪华与浪漫可见一斑。呵呵,里边的空气是不是流动着爱情的味道呢?本想进去小坐,穿越时间,回到三百年前,象仓央嘉措那样,在这充满诱惑、充满暧昧中去邂逅一次。想想还是算了吧,单身女子,安全为重。
 

怀着一点点遗憾的心情只能和“玛吉阿米”说再见了。
 

如果还有机会到拉萨,一定不负我心,再和“玛吉阿米”说相见。

 

文章评论

芒果

看来不虚此行啊!写的比较详细,可见作者的观察很是认真仔细,透过文章,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不愧为教师之称号!

会飞的云

姐,看着你i的文章,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今年夏天很遗憾没有去到西藏,但能看着你的美文,也算一种安慰。

YOU你ZU矣

写的太好了[em]e179[/em] 我的心跟着你的笔尖走进西藏,明年一定去看看[em]e156[/em]

柔雪

好详细,我对这里印象浅淡,可能是对藏文化的不理解抑或是偏见吧,信仰是个可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