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度空间》第五章 爱的力量
牧者文集汇编
第五章 爱的力量
什么是行为的推动力?这是基督徒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心里学家多年来一直想要找出人类行为的基本推动力。我们知道行为是由许多不同的动机所造成的。有些人受外在力量的影响,另外一些人则是为要获得金钱的报酬,还有些人的动机是他们的创作天賦。尤其是艺术家,他们宁愿牺牲物质方面的享受,只因为创作方面的兴趣使然。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基督徒突破传统,从自然进入到超自然,从三度空间进入第四度空间?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本书前面提及的真理?这些都是本章所要讨论的。
在解释动机如何影响人类行为之前,首先让我们明白“动机是什么:“‘动机’是用来解释行为因素的名词,它和‘原因’不同,因为它只是构成某项行为其中一个特定的原因。举例来说,能力也是构成行为的原因之一,但可能某人能够打网球,却不一定喜欢打网球;这便等于他没有打网球的动机。或是反过来说,也许他很喜欢打网球,却不懂得打网球的方法。能力和动机都足以左右那人的行为。通常,动机还有好些意思相近的字,如欲望、希望、渴望需求和动力等。”
在古希腊人的思想里,人的灵魂可以分为三部分:一为理性,另外则是控制动机的意愿和欲望,佛洛伊德也主张人格包括三部份,这三部分同时形成那人的性格及行为。它们分别是本我、自我及超我。佛洛伊德认为超我促使人类产生各种高尚行为,而本我作用却刚好相反,它专门与超我作对。至于自我,则是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使人产生合乎理性的行为。
心里学家容格不赞成佛洛伊德的理论,因为他的观念不足以解释艺术家的创作动机。
今日,社会学家和心里学家更有兴趣从实际角度去研究人的动机。他们希望从研究中明白,为什么在一群能力相同的人中间,有些人的表现会比其他人优秀。假如工业界知道如何使人更有效率地工作,那么个人的生产力便能大幅度地提高。最近有些书籍指出,某些工业国家生产力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增产奖励制度的改变。在过去,农夫努力在自己的田地上工作,因为他们将从其中获得收成。秋收使春天和夏天的劳苦不致白费。然而,当农民大量迁入都市后,人们工作的代价便不再是秋天的收成,而是薪资和员工的福利制度。随着工业专业化的发展,工人不容易看见自己的工作的成果,因为他只是负责零件的一小部份而已。工人的成就不再是制成品,而是他的薪水。由于休闲时间的增加及假期的延长,人不必再像从前那样把“自我”投资于工作上,工作只是赚取金钱的途径罢了。提高薪水和提供福利并没有增加生产力,因为员工们缺乏真正的工作动机。现在工业界正在研究,如何使工人产生足以提高生产力的动机——而答案并非金钱。
教育家对研究各种行为动机也很感兴趣。人们现在已经发现动机和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们喜欢学习并记忆他们认为有实际用途的课程。因此,学生在就学初期便要接受测验,藉以找出各人的动机模式,依据这些测验结果安排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再加上足够的文科课程之后,那人的教育便算完成了。虽然基督徒也像世人一样被各种动机所影响,然而,神的大能大力却是我们力量的泉源。因为我们不仅是属世国度的公民,也是天国的百姓。使徒保罗说:“他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他爱子的国里。”(西:13)。我们不会再受地上的限制,我们已经与基督一同承受产业。因着天国的力量,我们的成就可以比世人更大;比那些倚靠世界有限资源的人有更光明的远景。这种能够推动我们一切行为的无限能力,就是神的爱,它应当是我们行为的真正原动力。
新约圣经中最为人熟悉的经文就是:“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
司各脱在他的讲章评论中论及约翰福音三章16节:“约翰很明显是一位爱的使徒,使徒当中唯有他被拣选得以明白神爱的浩大,好叫他能够传扬。圣灵自己拣选合用的器皿,我们都得同意以约翰的性情和他所领受的恩典来说,他的确是传扬这‘永恒不变的动机’的最佳人选。过去的先知会经预言基督的降临,现在神却藉着约翰淸楚说明了。”
司各脱所说的“永恒不变的动机”,便是推动神牺牲自己独生爱子耶稣基督的力量。
神不仅为了以色列国、教会,更为了全世界人类,舍去祂的独生爱子。为何祂愿意如此?答案就是爱。为了明白这股推动力,我们必须详细察看神的爱。什么是神的爱?爱不只是神的行动,也是祂的本质。祂不是试着去爱,祂的爱是自然存在的。“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约壹四:8)。他的行为并非出于一时的感动,而是出于祂的本质,因为神就是爱。
基督在世上的时候,旧约圣经常是争论的话题。每天都有关于律法的辩论,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各有自己的观点。有一次,一位律法师,同时也是法利赛人,向耶稣发出一个自以为不可能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律法师心里想无论耶稣说的是哪一条,都将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因为归根究底,律法既然都是神所颁布的,人怎能判定那一条才是最大的呢?随便说哪一条最大的,都等于贬低了其余的诫命。可是基督并没有因此被难倒,祂毫不犹豫地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也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二十二:37—40)。耶稣没有对神藉着摩西颁布的诫命作价值判断,反而综合了其中的要义,指出神对祂百姓的要求:爱神和爱人。这两条诫命可说是整本旧约圣经的浓缩,后来约翰又把它们合而为一。约翰说:“你怎能说你爱看不见的神,却恨那看得见的弟兄呢?因此,你不可能爱神却恨弟兄。”
自从我们的主订定了这条诫命之后,人们一直想要把它一分为二。自由派的教会强调爱人的道理,保守派的教会则强调爱神。历史告诉我们,有些人自称爱他们的神,又被人民所信任,却冒着宗教之名残害不同信仰的人。另外有些人献身服务大众,却与耶稣基督的关系并不密切。耶稣说真正顺从神的人必须同时爱神又爱人。我发觉在过去二十多年的事奉当中,我最爱神的时候,也是我对祂的子民最有爱心的时候。
有些自由派人士的作为,已经离开了圣经的教训,他们的行为与社会福利机构并没有分别。人们到这些教会,盼望获得灵性上的供应,结果只听到了一些自以为义的陈腔滥调。他们聚会和收奉献的目的,只是为了从事社会工作,这样并不是爱神。人的爱是基于责任感和同情心:神的爱却是圣灵感动的结果。另外有些保守派教会单单传讲救恩的信息,却不关心人们身体实际的需要。他们可能花费许多时间去祷告和敬拜,却不理会那些物质缺乏的人,但神的爱不会忽视有困难的人。使徒行传记录了初期教会的情形:他们一面忠心爱主,一面变卖自己的田产家业,按着各人的需要分给各人。
研究教会历史的人发现,每次大复兴之后,当地的社会秩序便有所改善。譬如说,建立循道会的大复兴拯救了英国,使她不至步法国革命的后尘。当教会被更新的同时,英国人开始留意到社会的贫苦大众,求济穷人的机构纷纷成立,其中之一便是威廉.布司(William Booth)在1865年成立的救世军。英国人的灵性觉醒之后,出现了新的社会关怀,这类组织便是那时候出现的,类似红十字会等组织也在同时期建立起来。神的爱一旦进入我们里面,也必然从我们心中涌流出来。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明白爱的意义,但事实上爱是最易受人误解的字眼。在我国(韩国)文化里,爱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一种态度。我们采纳了希腊人对爱的解释,其实那是不合乎圣经的。为了明白爱的意义,让我们把希腊人所谓的爱与圣经的爱,互相比较。
圣经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六:5)。现代人则说:“我爱你,因为你现在对我很好。”这种爱是短暂的,其诺言也是不能持久的。神吩咐以色列人要如何爱祂的时候,就显明了爱的深度。从以上这段经文里面,我们可得知一些爱的含意:
a.爱神是合乎理性的
神从来不要求祂的百姓做不到的事。他若说“你要爱……”,意思就是当我们选择去爱,我们就有能力去爱。西方人对爱的观念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那时候的人以为爱纯粹是情绪上的,与个人意志没有关系。但你可以在以下的篇幅中,看见爱虽然是一种感觉,却不仅是如此而已。
b.爱是完全的
神吩咐以色列人尽其所有地去爱神。以色列人不可以留下一点点献给外邦偶像,神所要求的是全部。
C.爱是内心(尽心)、思想(尽性)和意志(尽力)的行动
虽然爱发自人的内心,但也存在于人的思想里面。圣经中有好几次提及神与以色列人辩论,告诉他们爱神是合乎理性和逻辑的。环境经常变迁,误会经常出现,但是藉着我们的意志力,爱心仍然被保存下来。有时候爱是必须付出代价的,但由于我们决心去爱,环境便算不了什么。建立在情绪上的爱情,往往经不起考验,但神的爱却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都习惯去爱那些对我们好的人。我常说人总是把别人的恩惠写在水面上,坏处却刻在石版上。棒球界有一句名言:你一旦被三振出局,观众就忘记你上一支全垒打了。可是神吩咐祂的百姓要有更高标准的爱。耶稣告诉门徒新命令的时候还加上一句,人爱朋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那原本就是正常的反应,但祂吩咐我们要爱仇敌。这样的爱是不平凡的,因为那不是正常的反应,神对世人的爱为我们立下了榜样。保罗说世界与神是反对的,世人根本就是与神为敌。可是因为神爱世人,就先舍去了自己的独生爱子;神并没有等到世人回转之后才踢下独生子,祂首先付出。
圣经中爱的基础建立在神与祂的百姓所订的约上面。“约”
是两方协议的法定文件,两方面都承诺履行某项行为,藉以交换对方的承诺。在申命记里面,摩西讲述神与以色列人在西乃旷野所立的约。神承诺把应许列祖的那块地赐给以色列人,只要他们遵守祂的诫命。神又答应保护他们免受敌人的侵略,物产丰富和国家强盛。以色列人则承诺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他们要永远专一地全心全意爱神。于是他们成为神的子民,神成为了以色列人的神。在这互相约束的协定里面,我们明白了神的爱。“约”的约束力不容任何情况改变,甚至感觉和情绪也不能影响它。神爱我们,因为祂选择爱我们。我们的回应也可说是履行约定,并不是对神的爱不可以包含情绪的成份,只是无论有没有爱的感觉,我们都应当爱祂。
神与我们立约证实祂的爱,那是很自然的,因为神就是爱。虽然基于祂的怜悯、同性、恩惠、仁慈和赦免,祂爱我们,可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祂曾立约要爱我们。当我们谈及希腊文agape的时候,便能明白这一点,圣经作者选用这个字的原因就是要分别神的爱与世人的爱。
我们不仅可以从律法的观点来看神的爱,正如祂的约所显示的,也可以从托付和忠诚的角度来认识他的爱。神要求忠贞的爱,这也正是婚姻所要求的。
今日的婚姻仍然要求双方面的忠诚和贞洁。虽然现代人当中有所谓“开放式的婚姻”,其失败却是有目共睹的。人是照着神形像被造的,婚姻制度也是神所设立。就算不信主的人,也得参考圣经所描述的婚姻规范。“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现在这项原则与摩西当初写下来的时候一样真确。婚姻所期望的诚实忠信,正是神与他的百姓之间的关系的
影响子。
“耶和华说:那日你必称呼我伊施(就是我夫的意思),不再称呼我巴力(就是我主的意思)。”(何二:16)。保罗为这应许已经应验了,他说:“为这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弗五:31—32)。其中所说的丈夫是基督自己,他爱惜、辅助祂的百姓,把自己交给他们。妻子是指教会而言,她应当爱慕、顺从和尊重基督,把自己交托给祂。由于两方面的忠贞,彼此的爱便得以持续。这种关系不仅是情绪上的,也是法律上的。他们在对方身上都有权利,这是婚姻的法律所赋予他们的。就算将来他俩的热情平息下来,彼此的关系却仍然得以维护,因为那是永远的托付。摩西说因为以色列人心硬,所以才容许他们休妻。可是,存在于基督与教会之间的爱是不容许分离的,他们的关系是永恒的。
被翻译成“爱”的三个希腊字
在圣经被写下来之前,希腊人用三个字眼来描写爱,这三个字分别是eros、phileo和agape:
①Eros——强烈的欲望
所谓“性革命”已不是新名词,希腊人曾经为欲望而活。柏拉图在他的着作中,也花了不少篇幅讨论爱和激情;许多希腊诗歌都以人们沉醉在eras里面为题材;希腊神话中的神彼此爱慕,又贪恋人类的肉体。人类事奉他们不是出于虔诚,而是由于惧怕。他们不是纯洁和贞节的榜样,而是与人类一样被情欲所困。
Eros与神的爱大不相同,这个字也从来没有在圣经中出现过。并不是说情欲在婚姻关系中没有地位,只是圣经绝不容许人与自己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情欲的关系。圣经不采用eros—字并非偶然,它经常在古典希腊作品中出现,因此圣经作者们都特别留意防备希腊人对爱的观念。对任何信主的犹太人来说,这种观念都是可憎的。所以初期教会根本反对传福音给“希利尼人”。直到使徒特别蒙差遣,福音才从马其顿开始正式传给外邦人。
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劝他们防备世俗的观念渗入教会内。凡是接受基督的人应当洁净自己,避免沾染当时希腊社会的习俗,因为其中有些是神的百姓连提都不可的。
② Phileo 由于双方彼此喜欢所产生的真挚友谊
在新约圣经中出现多次的phileo,是一个常用的字眼。通常被解释为“兄弟之爱”。柏拉图用这个字来描述人对社会的爱,它是所有情操中最髙尚的。它没有涉及情欲和自我的成份在内,是一种为人所称赞的情感。在古希腊时代,鼓励男人与别人坦诚相待,在爱中互相建立的便是phileo。
基督复活后与彼得交谈时,同时用了phileo与agape二字,基督指着其他们徒问彼得说:“你爱(agape)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回答说;“你知道我爱(phileo)你。”
③ Agape 个特别的字眼,具有不平凡的典故,专门用以形容神的爱
Agape一字的字源并不明确。它没有eros所指的欲望和激情,也没有phileo所代表的尊重之意。它起先是被用来描写人们特别喜欢某人或某件事物,后来便发展出特殊的用法。agape是对偏爱之事物的执着与专一。绝大部份的希腊诗人都不太用这个字,他们比较喜欢探求大众感兴趣的事物。哲学家蒲太纳斯(Plotinus)用到agape一字的时候,也是以它来描写一种仁慈的行为,而不是强烈的情绪。
圣灵感动新约作者重复使用这个难解的字,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神的爱不至于被希腊人对爱的观念所混淆。神特別选用这一个字,使人明白祂的本性和要求。
耶稣基督的生命与事春,不仅照着神的旨意使罪人得救,同时也彰显了神自己。从耶稣的一生当中,我们可以知道神是怎样的一位神。在旧约,父神颁布诫命,要求人顺从,祂的公义必须经由献祭来成全。虽然神是永不改变的,但是旧约只是让我们看见祂性情的一部份,基督却使我们全面性地认识天父,祂彰显了父神的爱和怜悯。
很不幸地,那些听见祂说话的人,并不认识祂的本性。耶稣说:“人看见我,就是看见了父。”基督降生并不是要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祂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现在世人可以直接到神面前,因为耶稣基督已经“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
耶稣革命性地改变了爱的观念,祂要求我们爱(agape)神,意思是要我们因着与神之间的关系顺从祂,而不是光凭短暂的情绪和感觉去爱祂。
耶稣吩咐那青年富翁变卖所有跟随神的故事,可说是打破了犹太人的传统。耶稣告诉他:“你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那少年的官吏向来服从律法,他献上收入的十分之一,在跟从基督的人看来,简直是最适合作门徒的人选。可是基督知道爱神的人必须愿意牺牲,拥有财富其实并没有错,只是必须清楚它的先后次序。爱神就是事奉神,你不可能同时事奉两个主人。只要你不把物质财富当作最重要的,它仍是可以被接受的。
耶稣在马太福音第六章,表明祂所要求的是agap的爱。那青年富翁有可能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假使他思意放弃财富的话,他可能会像彼得和约翰一样被神重用。可是他不明白agape的要求。其他人都是被呼召的,他却是唯一可以自由决定要不要作门徒的人。这件事的重点并非基督徒能否拥有财产,而是决定作主门徒的人,必须专一地事奉祂。
神愿意我们富足,每种需要都不缺乏。但是agape程度的爱所要求的,是全心全意的亊奉。
耶稣曾在福音书中多次提及法利赛人。祂责备法利赛人只有虔诚的外貌,却没有实实在在地敬畏神(请看祂在路加福音十一章43节如何警告他们)。他慷慨地奉献财物及固定供纳十分之一。但是由于他们故意把这些做给人看,所以得不着天上的赏赐。
雅各明确地说:“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了。你们想经上所说的是徒然的吗?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但祂赐更多的恩典。所以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给谦卑的人。”(雅四:4—6)。
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内,清楚解明了神的话。保罗曾在哥林多教会处里一个大问题,就是有些人过份强调属灵的恩赐,却忽略了圣灵的果子。在第十二章,保罗解释圣灵在基督肢体中间如何作工。教会会友既然属于一个身体,就不应争论谁为大。再怎么说,手不应嫉妒脚的功能。在第十二章结束的时候,他把“最妙的道”指示给教会(林前十二:31)。我们要留意他所说的是最妙的道,而不是最妙的事。
许多人误解了林前第十三章(爱的篇章)。我曾经听见有人认为它比十二章和十四章更重要。事实上并非如此,“爱”不是 比信心、医病、或说方言更大的恩賜,爱根本不是—种恩賜,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保罗的目的是要哥林多教会在运用属灵恩赐的时候,能有纯正的动机,这动机便是爱。你若是存着爱心,就不会与别人争着出风头,也不会介意有没有站起来讲道或说预言的机会。无论有没有人看见你、听从你或是留意你,你所关心的只是圣灵如何在教会当中运行。
保罗在这一章清楚表示,运用任何恩賜,包括信心的动机,都应当是爱。他并不像编写字典的人一样为爱下定义,而是将爱的态度、行为描写出来。他总共提出了十四项。其中包括了五项积极的行动及九项消极的禁戒。
爱的行动:
1. 恒久忍耐
2. 有恩慈
3. 喜欢真理
4. 凡事包容
5. 凡事相信爱的禁戒:
1﹞不嫉妒
2﹞不自夸
3﹞不张狂
4﹞不作害羞的事
5﹞不求自己的益处
6﹞不轻易发怒
7﹞不计算人的恶
8﹞不喜欢不义
9﹞永不止息
假如基督徒在个人生活及属灵服事上做到这十四项,他便与他所爱的神相似,因为神就是爱。他不仅彰显了神的本性、 性情和本质,也将成为人见人爱的人。你是否经常遇见那些看似属灵、有恩赐、熟悉圣经,却叫人敬而远之的人呢?也许他们为主牺牲奉献了许多,保罗却说他们算不了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爱。
基督徒生活行为的动机,是圣灵浇灌在我们心中的爱。这种推动力将使人在属灵方面和日常生活中有所突破。缺少了爱,属灵方面的努力将是事倍功半。
为什么我们需要渴慕进入第四度空间,和学习用圣灵的话语祷告?首先因为我们爱神,想要认识祂更多。保罗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内,说明了这种动机:“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为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祂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使我认识基督,晓得祂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保罗继续又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8—11,13—14)。
保罗不只说明他个人的动机,也表示了他对那些因着他的事工跟随主的人的盼望,“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从他得名)。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藉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弗三:14—19)。
其次,我们的动机是出于对神百姓的爱。“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人生了。”(约壹三;14)。彼得也认为因着我们对主内肢体的关爱,我们将到达更髙的属灵境界。他说:“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彼前一:22)。
过去二十年来,我们明显地看见社会的趋势。六0年代充满了对固有传统规范和政府权力的反叛,人们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每件事情,而且可以把它改变得更好。七0年代个人主义抬头,每个人都为自己作最好的安排,专心寻求自己的利益,可说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一代。与个人理想相比之下,人们觉得六0年代的社会关怀代价太大,终致决定放弃。市面上充诉着各种命名为“如何”的书籍,教人如何改造自己,如何增加信心等等。教会也受到世界潮流的影响,可是神的话是不会改变的,往日的真理至今仍是真理。神要求祂的百姓去爱,不仅爱祂,也要彼此相爱。
促使我奉献一生传福音的推动力是“神的爱”。是圣灵感动我去爱神,也感动我爱神的百姓。
目前我正在孵育一九八四年教会增长到五十万人的异象和梦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知道,对我所居住的社区、我的国家、及全世界最有益处的事,莫过于耶稣基督的教会与兴旺而有能力。我们是世上的盐,若没有教会,世界就没有盼望。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人的时候,我曾经充满忿怒。我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我出生在贫民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我患了肺结核病,身体一直不强壮。我没有盼望——可是神的爱临到了我。
我发觉人常常躲藏在自怜和自怨自艾后面。骄傲会使人被忿怒的情结所捆绑,不能脱茧而出,也不能梦想伟大的事。我一旦爱上了主耶稣基督,圣灵便将神的爱放在我心中,我不能再隐藏自己,我必须凭信心往前走,相信神将要成就大事。
我现在孕育着一九八四年拥有五十万名会友的理想(译注:韩国纯福音中央教会,现有会友人数为五十五万)。十年前若你问我这件事是否可能,我会笑你异想天开。可是现在我却能相信神赐给我的应许,并且我也相信神要把我们的事工扩展到全世界各地。我并不认为神没有拣选更多的器皿去收割这末世的庄稼,但我相信神要我们有舍我其谁的心志。为了达到神订立在我前面的目标,我不再认为自己是不配和卑下的。
现在我大可以坐下来享受过去二十五年来的成就——因为教会已经建立了细胞小组的制度,数以万计的会友都有小组长们关心和照顾。可是我却比任何时候更忙碌,我不只在每星期天讲道七次,还要到世界各地主领教会增长研习会。我为什么不留在家里过着舒服的日子?答案是神的爱。
我学会了“举目向田间观看”。我曾经与庄稼的主——圣灵说话,祂感动我关心每颗麦穗和每一所需要鼓励、支持的教会。我不能自满,因为神的爱激励了我。
今日,很多神的仆人觉得灰心,因为他们并没有得着所想望的。我在旅行的时候碰见过不少这类失望的人。最近有一位美国牧师写信给我说;“赵牧师,我真是灰心失望透了。无论我如何努力,教会总是没有增长。但看了你的电视节目后,我重新获得盼望。现在我已经改变,我的事奉也改变了,教会正在增长之中。”这位牧师曾经失去盼望,他不知道“在爱里培养盼望”的重要性。
保罗曾与罗马人分享爱的要诀:“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5)
大部分传道人灰心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在努力之后,反而遭到批评和反对。若不能以圣灵浇灌的爱心来面对周遭的环境,他们将会失去盼望,连带的事奉也成了机械化的事奉,渴慕真 理的人便无法再从他们获得供应。
我们若能体会神的爱并被祂的爱所激励,便能胜过失望和灰心。神的爱使我们不追求从人来的称赞,但求圣灵的印证;神的爱使我们爱那些批评我们的人;神的爱使我们不看目前的试炼,反而眺望信心的目标。我们若行在爱中,便能重燃希望之火;没有祂的爱,我们不可能成就任何事。
农夫面对着空无一物的田野时,彷佛已经看见了庄稼成熟的景象。在获得实际收成之前,他必须辛劳地耕种。从第一棵秧苗在泥土里冒出来,到有一天禾稻长大成熟,他必须一直耐心地等待。有许多可能发生的事故足以使他最终一无所有,臂如干旱和水灾等等。可是农夫不能终日忧虑这些,他必须继续工作。
所以,神的爱是可以胜过灰心和失望的。保罗是许多人批评的对象,他必须在无数场合,为自己辩护。可是,他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上说:“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自己,乃是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好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有言可答。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林后五:12—14)。保罗知道唯有神的爱能使他在别人控告他时约束自己,使他在内心挣扎之时,不至于凭己意行事。
由于agape是牺牲的爱,所以这种爱的施予并不要求对方回报。神的爱阻止了我们天然的反应,使我们不至惹出许多麻烦。爱叫人得以自由,爱又是圣灵的工具,它使我们不至于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爱使我们得以脱离控制着世人的恐惧和沮丧。
现代人所承受的焦虑和压力的确实是愈来愈严重。人们每一天坐进自用轿车、公车和火车到市区上班,为了赶时间必须忍受交通拥挤、噪音和压力,使人一大早便开始精神紧张。工作日趋复杂,要求也不住提高。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变,有许多人日夜担心会失去工作,而进入失业的行列。
像我们这些经常出门的人,都明白飞机时间表所带来的压力。只要上一班飞机误点,你便很可能赶不上下一班飞机,于是整个行程因此而被破坏。我时常在机场看见有人匆匆忙忙地走过,他们的肾上腺呈直线上升,面部肌肉绷紧,显然是受着焦虑的折磨。
根据美国家庭医生协会最近的报告显示,三分之二求助于家庭医生的病人,都有精神紧张的症状。一般估计,美国商业界每年因着精神紧张造成的生产力降低、请假、医药费方面的损失,大约有七百五十亿美元。焦虑已被医学界认为是导致冠状心脏病、癌症、肺病、意外伤亡和自杀的主要原因。据最近药品销售量显示,全国最畅销的药品分别是医治溃疡及过度紧张的药物,和一种镇定剂。
社会价值标准的变迁所带来的焦虑,可能是以上各种病症流行的主要原因。精神科医师发现造成夫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今日不断改变的道德价值观所带来”性别角色混乱”的问题。医生们又发现焦虑所制造的压力和身体因而分泌的肾上腺素,都是为保护身体的机械作用而产生的,这种情形将会演变成为一种习惯。譬如说,喜欢危险驾驶的青年人,到了考试前一天才准备功课的学生,按照忙碌的日程表工作的企业界人士,都将养成分泌肾上腺素的习惯。
华盛顿大学的荷姆斯(Thomas Holmes)发现,焦虑的人比心平气和的人更易感染疾病。他同时发觉人在面对恐惧和担忧的情况时,比较容易着凉或患上其他疾病。身体平时能够制造抵抗细菌的抗体,可是在精神紧张的时候,体内的抵抗力便减低,细菌和病原体便有机可乘。
焦虑和紧张不只是西方人的问题。在这急速改变的时代,这些问题已经蔓延到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在寻找应付焦虑和紧张的方法。今日的大众传播系统,使得人与人之间接触频繁,然而却有更多的人在群众中感到寂寞。人们渐渐觉得生活失去了控制,电脑和必须记住的号码,使我们的社会愈来愈缺乏人情味。
去年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人感到焦虑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拉斯基(Robert Karasek)博士发现,无法控制自己的工作和必须遵守紧密时间表的人,比那些从事决策工作的人更易罹患心脏病。
我们怎能胜过世界上的焦虑和紧张?答案在圣经里面。我们虽然活在世界上,却不属于这世界。神已经赐给我们得胜的能力,祂曾经吩咐百姓不要像四围列国人民那样恐惧战兢(赛八:12—13)。先知告诉以色列民,与他们立约联盟的叙利亚,将不会在敌人来犯时帮助他们,他们的保障在乎以色列的神,只要专心归向祂,便可以不像列国人民那样恐惧和担心。
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弗尔曼(Louis Femmn)发现有一个人分别在一九六二年、七0年代及最近被解雇,却能免于恐惧和焦虑的侵扰,那是许多底特律汽车工业的失业人士难以避免的。他的方法就是每星期上教堂,从信仰中获得力量。认识神话语的基督徒不会不知道这种方法。
耶稣在路加福音预言,世人的心将因恐惧而“慌慌不定”(路二十一:25)。祂在第一世纪所说的话,成为今日的医学常识,恐惧是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若能脱离恐惧,便能胜过焦虑、紧张的担忧。贫穷的恐惧使我们失去工作,许多人害怕自己被瞧不起,被人认为养不起自己,便在不景气的时候染上了酒瘾、毒瘾,或是不停服用镇静剂。
使徒约翰介绍了驱除恐惧的良方——神完全的爱。“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恐惧除去。因为恐惧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壹四:18),因此我们能胜过恐惧。
由于无法掌握自己的生活,我们感到孤独、绝望和焦虑。神的爱却给予我们信心,因此为神能掌握所有环境。神的爱带给我们世人所没有的人生意义和目标。我知道神爱我这个人,为洗去我的罪而舍命,因此我是重要的、有价值的。神的爱使我们深信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我们的出生并不是偶然,我们的使命及未来都是极有意义的。
世人所承受的紧张和焦虑,大都来自人际关系。唯一解决的方法是神的爱。因为我们若是在认识神的爱之后,也和别人分享这份爱,便不会时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我们自然能够推己及人。往往别人怕我们,我们也怕别人,总得有一方先行打破僵局,温情和友爱可以取代冷漠的心。你在乘坐电梯的时候,同行的人不是抬头看看天花板,便是看着显示层数的数字。由于害怕,人们不愿微笑,也不愿意表示友善。可是神的爱是不要求对方的,你可以成为首先微笑表示友善的人,早晚会有人回应你的笑容,沉默的僵局是可以打破的。
住在都市公寓的人,可能过了许多年还不认识对面的邻居。这种距离来自人所面对的焦虑和压力,但藉着神的爱,你还是可以得胜。
爱也使我们饶恕别人。因着从心中驱除了忿怒,我们得以建立自己;在生活压力来临之时,我们的情绪便能够得胜。若基督吩咐我们每日要饶恕别人七十个七次,那么祂自己又得饶恕我们多少次呢?我们不能被过去的错误所牵绊。过去已经因着主耶稣基督的恩典、怜悯得蒙赦免,未来还掌握在他手中,我们所要关心的是目前。我发现那些对自己的过去存着罪恶感的人,很不容易饶恕别人。因此,学习饶恕别人之前,让我们首先确定自己已得蒙赦免。
获得基督的赦免之后,我们便可以在生活中实行饶恕的道理。你若能饶恕别人,内心的怨恨便自然消失,人际关系中的恐惧、焦虑和压力也将消失。神的爱将使我们与保罗一同明白,这是一项叫人和睦的使命。基督是我们的榜样,祂为救罪人亲自担负了罪,使我们得以成为义人。十字架的信息是和好的信息,我们应当一生致力于叫人与神和好。你若能承认工作只是责任的一部分,使人和睦才是你真正的使命,那么恐惧和焦虑将从你眼前消失。
神的爱不仅使我们遵行神的旨意和过第四度空间的生活,也能叫我们的生活迈向健康和成功之路。
若弟兄姊妹凭着感动和信心,凭个人能力愿意奉献和支持“焚烧的烈火”国度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