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度空间》第三章 心意更新而变化
牧者文集汇编
第三章 心意更新而变化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
对人类来说,创世以来最大的奥秘之一,便是复杂的人体器官中巧夺天工的“头脑”。可是人的心思意念,却不只是脑部的活动而已。
心思意念与头脑的活动有何区别?人在悔改归主的一刹那,圣灵如何影响他的心思意念?圣灵是立刻“更新”了那人的心思意念,或是需要一段时间?基督徒行在第四度空间时,圣灵.如何管理他的头脑和心思?本章将探讨上述及其他重要的问题。
在研究这些复杂而有价值的问题之前,让我们详细察看前面引用的经文。保罗在访问罗马之前曾写信给当地教会,在书信里面他确定了好些基本教义,而这些教义帮助了他所创立的教会。他在罗马书第九、十、十一章论及犹太人和外邦人信主的状况后,就开始教导罗马基督徒一些生活的原则。
保罗认为基督徒虽然生活在世俗的社会中,却应当与外邦人有所分别。罗伯森(A. T. Robertson)谈及这些经文时说:“不要追随世俗的潮流。”朋友和社会加诸罗马基督徒身上的压力,很容易迫使他们照着罗马帝国的习俗去行。保罗不只是劝告他们,也提供了避免同流合污的方法。他说基督徒要更新他们的心思意念,如此才能行在“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中。
心意更新便会带来变化,保罗所用的“变化”二字译自希腊文的Metamorphousthe,马太曾用同一个字记录耶稣登山变像的事。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再次提及“变化”二字“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三:18)。英文中的同一个字Metamorphose,意思是形态上的变化,正是源自以上所提及的希腊文。
因此,若要与世人分别,就必须有所变化,有更新的心思意念。
“心思意念”在当时来说并非一项新的观念,保罗当然对此也有认识。他是受过教育的人,熟悉希腊诗歌和哲学,所以他可以在亚略巴古引起雅典人的注意。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脱(Democritus,460~370B.C.)曾经写下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著作。他认为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却可移动的原素所组成,这种说法与今日关于分子的观念相似。他以为所有的知觉意识都在头脑里面,所以他相信只要增加对头脑的认识,便能对每种现象作出解释,因此他创立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后来柏拉图排斥德谟克里脱的论点,认为那种说法是不合乎道德且不完整的。因为若整个世界只有原子,那么便没有所谓的意志,人也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保罗深知两派之间的争论,并且简单直接地指出心思意念是可以更新的。人的心思意念才是关键所在。假如我们的生命有所改变,行动也自然随之改变,这种改变的过程便是心思意念的更新。人的心思意念与蕴藏感觉及知觉的头脑是不同的。
为要更明白心思意念和头脑活动的区别,我们对两者需有更透彻的认识。我们是所有受造之物当中最独特的,神按着祂自己的形像创造我们。我们所拥有的不仅是—副躯壳,也不仅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而已,人类还有更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神在观看巴别塔的时候说,人要做任何事,没有不能成功的。假如真的是那样,就算今日的知识和科技已达登峰造极,我们的潜力仍有可发挥的余地。
一般基督徒都以为罗马书十二章2节的意思是劝教会坚守信仰,和世俗有所分别。然而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项挑战。若要叫世人归主,我们必须在圣灵大能之下说出神的话语。圣经吩咐信徒更新他们的心思意念,为的不只是要与世人有所分别,也是叫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潜力,确认自己是照着神的形像被造的。从此我们便可以超越世人加给我们思想和知识方面的限制——其实是我们自己限制了自己。
洪水之后,神说人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我们的心思意念更新之后,是否想要做更大的事?世界上各种问题是否应当由—批“更新的人”来解决?因为这些人已经超越了社会和个人加诸他们身上的限制。在讨论这些重要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认识自己的头脑。
人类的头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系统。而若没有头盖骨的保护,它就是人身体上最脆弱的部位,只要稍微施加压力便足以破坏它。但有时候,它却有承受严重伤害的功能,它能使未受伤害的部位发挥受伤部位的功能。头脑同时拥有脆弱和坚忍的特质,因此它是科学界的奇观。
并非从古至今的人都认为头脑是精神和情绪的活动中心。早期的希腊人以为人的思想中心是在腹部,亚里斯多德则以为是在心脏。在一二七年,意大利波隆那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综合世界各地的研究结果,首次发展出有关头脑及其功能的理论。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家如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等人,则开始以解剖尸体取得资料来源。
从古至今,人的头脑一直是科学家、医生和哲学家们研究的对象。虽然已经知道了一些,却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答。
人的神经中枢系统包括了头脑和脊髄。从这两种组织分支出像电话网络般的纤维组织,这样的系统布满了全身。神经纤维组织的作用仿佛单行道,有些把讯息传达到神经中枢,有些则把中枢下达的命令传达到身体各部位。传送命令的神经称为传出性神经。其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随意神经,另一种则是自主神经。随意神经控制身体中可随意活动的部份,如肌肉便是。自主神经则负责身体中不能随意操纵的部分,如心脏、腺素和体温等。
虽然身体分为许多部分,也各有不同功能,但控制中心却只有一处。一般人认为我就是我,没有必要认为自己是心脏、腿、手臂、头脑或其他部位的组合体。这就是为什么圣经把神与教会及信徒之间的关系比喻作“一个身体”的原因。基督的身体只有一个,我们虽是身体上不同的部位,却都听命于一位元首耶稣基督。我们全身都靠着一种系统——圣经——来自彼此联络。祂教导我们祷告,并把元首的命令传给不同的肢体。有些命令可由我们决定遵守与否,但也有许多是自动达成的,比如祂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
我们的头脑几乎有百分之八十三是大脑皮质。大脑主要分为左、右两部分,由脑细胞构成脑组织,大脑左侧和右侧之间的脑细胞透过轴突组织互相连系。大脑皮质的上层称为灰白质,下层称为白质。
我无意在此描绘脑部的结构。这对读者们来说是沉闷、没有必要的。可是以上关于脑部的简单介绍,将有助于说明下面的内容。
脑部藉着大约十伏特的脉冲透过神经系统传递信息。脑细胞不但能够从这些脉冲接受信息,同时也能够藉着神经系统,把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身体上各处器官、肌肉和感官部位。
最近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有关脑部的资料。研究人员注意到血液在血管组织的操纵下,精密地流往神经系统各处。脑细胞活动和肌肉活动一样消耗能量,活动的头脑比不活动的头脑需要更多氧气。因此,正在活动的头脑部份需要更多的血液。
瑞典的科学家曾经把放射性物质注入人的血管内,藉此观察脑部发出的珈玛线。病人在休息之时,血液多半聚集在皮质前端,一般学者相信该部份操纵着我们过去的回忆和开创未来的构想(这一点对我们认识脑部的功能大有助益)。等到病人在说话和活动的时候,血液则分布在各处。
基督徒需要学习的功课当中,最重要的却又最困难的,便是如何安静地等候主。数小时的安静和祷告,不只使我们获得未来的展望和引导,也使我们的头脑得以发挥创意。
这种现象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先知以赛亚说:“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四十:30—31)。
这段经文的信息十分清楚。那怕是青年时代所表现的勇力,也不足以应付某些极度艰难的处境。可是另一种力量却不一定只有青年人才能拥有,这种力量是从学习“等候主”而来的。
有时候一个巧思比拥有一个外在物质资源更有价值,这是我已经学会的。天然资源不足以应付的阻碍,往往能被创意的思想所克服。人类过去所遭遇的难题,多半是由于缺乏创意思想的缘故。
许多年前,在美丽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那里的人想把教会建立在市中心区。可惜当时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土地,唯一可能的地点是市内最具战略价值的位置。那空地上有一块非常巨大的石头,没有人能够除去它,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两位年轻的基督徒在等候中想到了办法。
“何不把教堂建筑在石头里面?”他们这样想。现在,全世界最美丽的教堂之 磐石教会,就屹立在那里。虽然在外面只能看见一块圆形巨石,可是走进大门后,却是一座庄严宏伟的大教堂。现在“磐石教会”成了赫尔辛基的旅游名胜。解决那问题的方法并非把石头挪开,而是运用创意思想,从中找出办法来。
假如我们能学会等候主,过去困扰我们的问题,都可以运用创意思想来克服。以赛亚让我们知道“等候”是有效的。他所说的“从新得力”也可以翻译成“交换”,意思是说,当你在等候主的时候,事实上是神以祂的力量替代了我们的力量,使我们不只在肉体上,也在精神心灵上从新得力。所以在等候主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主创意的力量在我们思想中动工,赐给我们各种难题的答案。
由于自然世界是属灵世界的影儿,所以自然界的事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属灵的事。耶稣曾运用自然界的例子来显示属灵的真理:人在圣灵里重生就像婴儿从母腹生出来一般,论到神的国度,耶稣又以芥菜种来比喻它:起初很小,结果却成为大树。保罗向哥林多教会讲论基督肉身复活的重要性时,也运用了同样的原则。“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林前十五:46)。因此,在我们的头脑减少活动时出现的创意思想,正是等候主的结果。
科学界最大的争论之一,是决定论和偶然论之争。哈佛大学柏莱(Sanford Palay)—派主张决定论的人,认为人的神经系统,不是偶然的结构组织,而是多重性且具高度精密的组织,不只连系着脑神经细胞之间,也关系着不同部位之细胞末稍的数量、形态、位置和分布状况。
为了更明白这个观点,我们首先必须明白,是什么使得一个人成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继承了一幅与别人不同的蓝图,这蓝图隐藏在称为“脱氧核酸”(DNA)的分子里面。这蓝图不但影响我们的身体特征,也影响我们的情绪结构?另外蛋白质(体素两立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s)
则影响我们的独特人格。这样的遗传构成了我们的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外来的影响。(请注意:以上所述与我们意识所感受到的自我是不同的。)
我们时常听说有人捐赠器官的事,移植手术成功后的难题是:病人的身体在接受器官移植之后,总是排斥体内的新器官,因为其抗原或信号与原本的不相同。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密码,像银行自动提款机的密码一样,假如任何人要从我们的帐户中提款,必须按对我们的密码。
每个人的密码差异都很大(我们继续以“密码”来代替那些复杂的称呼)。就拿双胞胎来说,他们的“遗传蓝图”是相同的。但是,就算是双胞胎的眼睛、鼻子和双手都长得一模一样,他们的指纹仍是有所区别。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决定论者相信必定存在着造成差异的原因,虽然一时之间尚未找出其原因,但将来必能研究出来;偶然论者则相信“差异”是偶然造成的。到后面我们将更明白这点。
对基督徒而言,有趣的问题是;既然我们都是照着神的形像被造的,为何我们却各自不同呢?以下几项属灵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明白这个重要的问题。
1. 三位一体的奥秘
神只有一位,却有三种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降世为人的圣子耶稣基督彰显了神的完全,但耶稣是完全倚靠那赐给他圣灵的圣父。虽然我们未能完全了解三位一体的奥秘,却可以凭着信心认识祂。
2. 神的旨意是明确的,然而祂的作为超过我们所能
测度
这并不是说我们无法知道神的作为,而是说我们不可能完全明白而已。摩西知道神行事的法则,却不是完全明了其中的意思。
3. 神的创造反应出祂的属性
所有个体里面都有不同的部份。我们只知道自己是一个人,反正我就是我,却不明白自己大脑的左侧和右侧是有所分别的,实验已经证明大脑两侧的确有不同的知觉和功能。譬如说,左脑操纵我们说话和发音的功能。但每一个人都只有一种身份。
4.物质也显示了合一与差异的原则
你能够安心的看书,是因为纸张被装订在一起,而且在你手中的书本并不是随意移动的。你若是站起来到厨房去泡一杯咖啡或做其他事,可以确定,当你从厨房回来时,这本书必定仍在原处等着你,除非发生地震或别人移动过。
可是你也许没有想过,在你手上的纸张是由某种分子所构成的,而每个分子又是由若干原子所构成的。还有,每粒原子是由不任意移动的次原子(质子、电子)等所构成的。感谢“量子力学”,若没有它,我们便不了解构成所有物质的微小世界。认识这个世界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它是神所创造的,我们愈认识祂的创造,就愈赞叹神的无限智慧。
什么是“量子力学”?这种新原理是从观察光波和X光线中发展出来的。科学家发现在某种情况下,它们具有粒子的特征。
—九二五年,法国物理学家戴•布劳格利(De Brog lie)宣布粒子和电子一样,具有波动的特征。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士洛丁格(Erwin Schrodingei”)提出波动力学。丹麦物理学家包尔(Niels Bohr)又提出电子是不以确定的模式移动,因此无法准确预测其位置。所以,只能预测出电子大概的位置。譬如,我们只能说大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机会它在那里。于是想到确实地明白或预测事情的科学家,便遇到了难题。现今的科学界仍然认为,次原子世界无法准确地预测出来。
有些人说世界正处于混乱的状况中,没有任何事可准确地预测出来,一切都是偶然发生的。可是,这么一个分秒不差和稳定的宇宙,怎么能说是混乱的呢?这是科学家们依然困惑的难题。
可是我们若知道宇宙反映出创造者的属性,反而会更欣赏这种现象。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难以明了,为什么有些事是超乎人类所能理解的范围。虽然人拥有神所赐的理解力,然而这理解力却是有限的。“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二十九:29)。
另一件深深吸引信徒的事,就是救主耶稣基督话语中的能力。起初,祂的话语在空虚沌混中建立了秩序。也就是说,整个物质世界都不是因着某些神秘的原因,而是藉着祂的话语建立起来的。神说要有就有,命立就立。祂的话不只是当时有用,现在仍然有效。因此,与其说一切都是偶然发生的,不如说是奇妙的创造。而且,你所看的这本书之所以不会松散开,也是由于一种力量把混乱的次原子组合而成的?它是一个稳定的物体。这就是神话语的力量,我们将在下一章加以讨论。
我明白这种答案对某些人来说是太简单了,因为那是需要用信心去接受的。但信心不能代替知识,知识也不能取代信心。
科学家对他们的理性有信心;我们则相信神的话语。这两件事未必是相对立的,基督徒也可以透过信心去接受次原子世界的存在。因此我们总括来说,物质世界包括了两种层面(看得见的物质世界和看不见的的次原子世界),两个世界未必彼此对立,因为造物主能够克服被造物之间的差异。
我们拥有的不仅是身体部份而已。人类不是一部机器,我们确知自己是万物之灵。人类有视觉、感觉、味觉、嗅觉和被关心的需要;机器则不会在乎自己是否被关心,它们是没有知觉的。我们的知觉相当复杂,我无意在此详细描述和分析这部份。但我们若能透彻地认识自己,便可以知道在圣灵的引导之下,在第四度空间里将成为何等样的人。
我的目的,是要与读者们分享关于感官知觉的最新科学发现,然后从神的话语里面找出相关的真理。我要在这里声明,我并不是一位神经科方面的科学家,只是作为一个传福音的人,我也必须知道今日科学世界有什么新发现。因为我相信传道人有机会、也有责任以别人能够明白的方式,把福音传给他们。
我喜欢更详细地认识神和祂所创造的世界;同时我也愿意帮助别人明白这些。
我们大部分知觉都来自于所看见的景物。但却不仅仅限于眼睛所看到的而已,我们不但能看,还能感觉。
譬如,你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散步,抬头一看,你会看见什么?这便与你的感觉大有关系,甚至与你过去的经验和学习也有关系。你看到的是进入视觉内的光线,这光线投射在视网膜上面,经由神经系统传达到视觉皮质。于是神经讯号向你的大脑报告:“你看见了白色、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在蓝色背景前面浮动。”但你的感觉却不仅如此而已。
假如你是画家,也许你会从白云获得绘画的灵感。假如你是诗人,也许你会把眼前的境界和感受写在纸上。假如你是气象研究员,也许你会从白云中看见往后天气的变化。各人看见的景物都是一样,感受却各有不同。知觉就是所谓的意识,它的作用不只是从各个感觉器官收集讯息,也能把讯息转变成为合理的思想模式,使人可以明白并谈论所看见的事物。
眼睛不仅是替大脑收集讯息的器官而已。在一九七五年,科学家们在西北大学(North Western University)对“盲点”作了许多测验。基本上,这些测验显示在盲点周围的视觉模式会把看不见的地方填满,然后把完整的讯息传到大脑。同时,健康的视网模和大脑里面的视觉皮质,在视觉功能方面,也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接受测验的人“看见了”景像中不存在的部份,这是眼睛和大脑合作的结果;在听觉测验方面的结果也是相同的,接受测验的人《听见了”句子当中遗漏的字。臂如有人说:“约翰,请你到洗衣店去衣服!”他们会“听见”:“约翰,请你去洗衣店拿衣服!”因此科学家们终于明白是感官与大脑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所缺少的资料。如此,一项合理的观念和事实便呈现出来了。
这并非说感觉器官不能够把讯息直接传递至大脑。例如口渴的人看见水,由水所产生的刺激便使那人想要喝它。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在这件事上面,仍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于以上所述,人不容易学到全新的事物。我们喜欢从已有的经验中学习,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很快地将之与以往的经验互相连系。这项事实有很重要的属灵意义。
路加福音第九章有一段经文足以说明这项原则。在门徒的生命中,他们经历了两件大事:一是他们在山上看见了耶稣变像,听见天父从云彩中说话;又目睹耶稣基督从一个小孩子身上赶出污鬼。他们大受感动,决心跟随基督。在这充满理想和憧憬的时刻,耶稣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要把这些话存在耳中,因为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但路加告诉我们:“他们不明白这话,意思乃是隐藏的,叫他们不能明白,他们也不敢问这话的意思。”(路九:44—45)。
门徒听见了耶稣所说的话,却不能明白祂的意思。他们向来所认识的基督是得胜的,不是死亡的。他们无法把眼前这位医治病人备受尊崇的主,与祂所说的话连在—起。门徒听了祂的解释仍是不明白,直到后来祂死而复活,向他们显现为止。
法利赛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却仍然不认识神的身份。假如基督生长于显赫的家庭,假如他们不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耶稣不可能是基督,法利赛人也许能认识基督。我们的态度的确与知觉有关。假如我们决心不听和不看,那么就算我们的听觉和视觉都很正常,还是可以“听也听不见,看也看不清”。
耶稣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八:32)。这便是我们得以从先入为主的观念中得释放、接受事实的方法。可是仅仅认识神的话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实际行出来。
我们若让神带领我们过着第四度空间的生活,便能看见和听见以往所忽略的真理。
在欧洲博物馆内发生的一件事能够说明这一点。一位很有艺术修养的绅士,走进佛罗伦斯博物馆,在米开兰基罗所雕刻的雕像前面赞叹不已。过了一会儿,他稍微站远一点,从另一个角度欣赏那座雕像时,另一位先生走到那雕像前面看了一眼,转过来对同行的朋友说;“这雕像蛮不错嘛!”然后便转身去看别的艺术品。这位绅士很惊讶那位先生竟如此缺乏鉴赏力。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件事,我便问:“你认为那人真的看见了这件艺术品?”
神话语中的宝贵真理被写下来已有数千年之久。各式各样的人都曾经浏览过它,甚或背诵过其中的章节,但真正看见其中真理的人,却只是少数而已。虽然他们都看懂了圣经的文字,但是并没有真的明白其意思,这与他们的固有观念、渴慕的心和经历有关。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的。能看见的,反瞎了眼。”(约九:39)。
只要我们容许圣灵改变我们的固有观念、态度和愿望,我们的心思意念是可以更新的。并且祂会带领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看得见。这是基督徒长大成熟的必经过程。我们解释得再清楚,也比不上希伯来书所说的:“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辩好歹了。”(来五:12—14)。
画家开始绘画之前,都先在草稿纸上描出他心中的构想。我们若是细心观察,便能发现一些重要的事实。画家们先把一些重要的构想投射在稿纸上,然后再将塑造出来的创作加以修改。
同样,伟大如巴哈那样的作曲家,也需要用一种乐器来试奏他的作品,然后才能加以修改。任何从事创作的人,都需要先把他们的构想勾画出来,才可以判断自己的创意究竟如何。
言语也有类似的功能。我们若是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绝不是我们的精神有问题,而是一种澄清思维的方法。若是一直隐藏在内心,便很难加以分析了。心理学家认为,小孩子学习语言最常见的方法,是对自己说话而不是对别人说话。
我们的内心能够暂时掌握及分析自己的意念。我们可以检査心中的影像和想法一但是若不用我们的思想把它们描绘下来,这些便如电光石火般消逝。
心像如何储存,又放置于何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仍有待探索。可是,现在有人相信它发生于大脑中控制视觉的部位。似乎在思想内部有一个组织,可以把心像转变为想法。下一章我们将看见,只要运用得当,语言可以在你我心中制造心像。这一点在本书中具有极大的属灵意义。
正如前一章所讨论的,活在第四度空间的原则之一,是学习在圣灵里拥有异象和异梦。
圣灵如何透过异象和异梦对我们说话?我们在前一章看过亚伯拉罕、约瑟和其他人的例子。在这里要讨论的,是我们如何实际运用这项原则。
假如我们的思想是内心中能够藉语言加以描述的图画;而我们里头又有描绘画面、试奏音乐和说话的功能,那么圣灵就能够透过这种功能来传递神的旨意。
剩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辨别神的声音和别种声音。在这件事上我们必须以圣经为原则,因为上面所记的正是神的旨意。总而言之,信徒可以把神所赐的意念,发展成为未来行动的计划。我常说在任何事情成就之前,必定可以预先看见它。因为身体上的行动总是根据思想而来的。我们可以参与圣灵的启示而完成神的旨意,只要拿起神旨意的画笔,沾上信心的颜色,就能在我们的想像世界中描绘出神的旨意。想像世界成了描绘出心像的所在,并且在我们的意识层面和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运动员说他们在嬴取某项目之前,通常先在心中想像胜利的一幕。这便是心像的描绘。其实,神经科方面的专家目前所研究的原理,数千年来一直在神的话语里面。读者们还记得在前一章里,亚伯拉罕照着神的吩咐举目数算众星吗?他想像自己拥有数不尽的子孙,他在想像世界中描绘出影像。终于他靠着神的应许,和撒拉生下儿子来。
没有什么比人的自由意志更宝贵了。人为了获得自由意志,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十九世界唯物论者认为,人只是一部复杂的机器,而自由意志也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幻觉。所发生的一切亊情,不过是人受到外界的刺激,身体所产生的化学及生理上的反应而已。我们很庆幸这种主张已经落伍了。
可是自由意志究竟是什么?在我们下决定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些问题非常复杂,却十分重要。
人想要做任何事,都必定有动机。其动机不一定合理,但却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的行动若受到限制,他就会试图冲破它、挪开它;或者暂时顺服于限制之下,等待机会重获自由。
关于自由意志的另一项事实,也是我们所能意识到的,那就是——我们都有自由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够振奋人心,其功效甚至比自由自在地在街上漫步更大。十三世纪意大利的诗人但丁说:“创造天地之神最宽厚的恩赐,与祂的良善最相称的,祂看为最宝贵的——便是祂所赐下的自由意志。唯有那理性的受造之物得蒙此恩宠,所有人类无一例外。”
最近我读到一项与这题目有关的研究报告,是由一群德国科学家在一九七六年提出的。他们在自愿受测者的脑部装上电极,然后这批人开始活动他们的手指,科学家则用仪器追踪大脑所发出的脉冲。测试的结果是令人惊讶的,在大脑出现脉冲—秒之后,受测者的手指才开始移动。是否在手指移动之前,有某种活动在他们的头脑中发生?这是很明显的,我们的行动被自己的意志所指挥。
对于许多不信主的人来说,自由意志仍然是一项奥秘。甚至在信徒之间,也有关于自由意志的争议。从初代教会开始,就有人想不通究竟他们信主是由于神的预定,还是基于自己的抉择。本书不打算讨论这个问题,但我们可以从保罗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书信中得到一些启示:”……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2—13)。
保罗吩咐腓立比教会以负责的态度作成他们得救的工夫。我们不能总是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是,假如信徒长时间观察自己的行为,便会发现许多时候事情的发生,往往是他们所不明白的。他们的行动好像是出于自己,但却总是朝着一个完美的方向前进一其实这就是圣灵的工作。
神在我们的行为和动机方面动工。圣灵自进入我们心中开始,便推动我们遵行神的旨意。就算在我们悔改归主之前,圣灵已经安排好四周的环境,叫我们得以听见福音及信主。圣灵到世上来的目的,本来就是要叫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在人接受主进入他们心中之前,祂“已经”在他们身上动工了。这并不是说人不必为自己的悖逆负责。神虽要我们决定自己的行为,但是祂也提供了所有激发我们遵行神旨意的外在环境。
其它实验告诉我们,人有时候不一定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觉。所以我们要倚靠神永不改变的话语。
最后,我们的行为似乎可以分两类,其中之一是有意识的自由行动,即是说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另一种则是原因不明的行为,我们之所以那样行,只是由于喜欢那样行而已。前者称之为理性行为;后者则可称为情绪行为。无论如何,这两种行为必须在无外界刺激或限制下发生时,才可算是经由自由意志所产生的行为。但是我们不仅在外表,也在气质、性格上继承了父母的特质。同时,环境也会左右我们的性格。只是对基督徒来说,最重要的事是把神的话存在心里,好使我们里面的一切都与圣经的真理相配合。
“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诗一一九:11)。假如真的有一种推动我们意志的力量,那么让圣灵自己成为那股力量,便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圣灵会激动早已放在我们心中的神的话语,使我们过讨神喜悦和多结果子的生活。
更新的心意能够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如此,我们便不会常常觉得生活毫无目的;相反地,我们将一直往前,朝着神的旨意前进;我们的力量和才智也不至于浪费在无关紧要的活动上。
更新的心意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命不再是没有意义的。“完成神旨意的目标,使我们成为快乐、健康、多结果子的基督徒。我们的思想将引导我们的言语,而言语将大大影响我们的行为。这是你要继续看一下章的原因。
若弟兄姊妹凭着感动和信心,凭个人能力愿意奉献和支持“焚烧的烈火”国度事工。
“焚烧的烈火” 事 工
下属“主内播放器”销售团队
联系人: 多 加 姊妹 QQ:593381
电话:15169687228 8G容量/100元/台
买十赠二 详情联系: 多 加 姊妹
<< 返回主页 << 返回书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