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将陶侃为何天天搬砖头?|历史上的今天

绝对经典啊


334年7月30日,东晋名将陶侃逝世,他为何60岁还天天搬砖头?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扬的,贬斥的,以及为他辩诬的人都有。

另外,陶母是历史上著名的好母亲,培养儿子廉洁奉公的好品质。

接下来我们说说,已60岁的陶侃,为什么每天把100块砖头搬来搬去。

陶侃属于大器晚成型。东晋的人均寿命不足40岁,他兜兜转转一直到了40多岁,才抓住了一次机会,事业艰难起步;万没想到的是,花甲之年,还遇到了让他不寒而栗的“冷笑话”:因为太优秀,所以被“发配”到千里之外,差一点被杀。

他命运的起起伏伏与两任领导有关,一个对他无比信任;一个对他疑心重重。但他心胸坦荡,从容面对,从不怨天尤人。不论光明是否来临,他心中的希望之火永不熄灭。

第一任领导对他非常信任

他的第一个领导叫刘弘。刘弘小时候就和司马炎有交往,友情自是非同一般,长大后被西晋第一名臣张华看中。

西晋末年,荆州有四次大乱。第一次就是张昌在江夏(今武汉)率流民起义。刘弘被任为荆州刺史,派兵镇压。

刘弘是一个宽厚的长者。有一天他夜里醒来,到城墙上巡视,听到一个打更的人在唉声叹气。刘弘走过去问:你有什么困难吗?

老兵说:我今年60岁,身体不好,现在天气冷了,也没有短棉袄。

刘弘立即把负责后勤的人喊过来,狠狠批评了一顿,并让人送给老兵皮袍、夹帽。

刘弘听说过陶侃的名声,任他为先锋。

303年,张昌攻下了荆州、江州、扬州等大片地区,规模迅速膨胀,如同开的连锁店一夜铺满南方大地。陶侃与他几次大战,斩杀数万人。张氏各分店才开张,就换了门头,宣布已被陶侃合并。张昌逃跑,后被处死。

刘弘感慨万千,对陶侃说:我过去担任羊公(羊祜)的参军,羊公说我日后一定能到达他的地位;今天看到你,你一定能够到我的地位啊。

陶侃因军功被封为东乡侯,食邑一千户。

这是陶侃的处女作,也是飞黄腾达、驰骋天下的开始,这一年他45岁。

此后,陈敏又起兵占据扬州,进攻武昌。刘弘任陶侃为江夏太守。陶侃很轻松,就像拿了一把芭蕉扇,手一挥,陈敏就被狼狈扇回了江东,从此不敢西进。

一个人在刘弘面前挑拨说:陶侃和陈敏是老乡,让他做太守统领强兵,不太合适吧。一旦有异心,荆州就失去东大门了。

刘弘说:他忠直能干,我了解很久了,不是这样的人。

陶侃听到风言风语,也是忐忑不安。派儿子和侄子去刘弘那里,作为人质。刘弘不仅任他们为参军,给予了赏赐,还把他们送回江夏。

临行时说:陶侃要征战出行,他的母亲年龄也大了,你们还是回去照顾老人吧。就是普通百姓互相交往,都不相负,更何况大丈夫呢!

陶侃感激涕零,一心报恩。

士兵愿意为他效死

陶侃能战无不胜,是因为士兵愿意为他效死。为什么呢?

第一,他治军严明但又爱护属下。凡是有缴获,全部分赏,他自己从来不留私财;第二,不畏权贵,威望越来越高。

当时天下饥荒,长江上的船只经常遭到抢劫。陶侃命令士兵假扮成商船,一批山贼抢劫时中了圈套,被活捉多人。

然而陶侃审问他们时,发现事情远比想像的复杂。这些强盗都是有背景的,居然受西阳王司马羕的指挥,这个皇族的大领导为了发横财,暗地里勾结盗匪,抢劫后彼此分成。

陶侃带兵来到司马羕处,逼他交出其他的强盗。人证物证俱在,司马羕没有办法,把帐下20人绑着送出来。陶侃把这些人全部斩杀,从此水陆交通安全畅通。

陶侃凡是遇到逃亡者,都尽量给他们提供资助,让他们安家定居。荆州渐渐安定下来。

王敦想杀了他又下不了手

让陶侃无比伤心的是,刘弘306年患病去世。上级换成了王敦,他的好运也暂时划上了句号。

司马睿占据江南后,陶侃升任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成为朝廷任命的市级领导。不久,荆、湘两州杜弢又造反,刚刚任荆州“省长”的大名士周顗遭到杜弢围困,四处求救。陶侃领兵大败杜弢。向王敦报捷时,王敦感慨说:要不是有陶侯,就会失去荆州啊。

其他人也附和,说:荆州正值多难,非陶龙骧治理不可。

王敦也想拉拢这个得力的猛将,就上表拜陶侃为荆州刺史,才上表就懊恼得自打耳光。因为陶侃太正直,一片丹心向阳开,王敦是谋反的,两个人的道路南辕北辙,王敦要拉他上“贼船”肯定不可能。

王敦再三权衡之后,下了狠心。

按照惯例,陶侃上任前要到江陵(今湖北荆州)述职。此时,高层各种谣言在民间也是满天飞。陶侃的手下说:你这一去可能回不来啊。

陶侃不听。在江陵见到王敦后,立即被“软禁”。并接到了新的任命:调任广州刺史。新的荆州刺史是王敦的堂弟王廙。

那时的广州是地偏人穷,相当于从大城市赶到农村去了。

陶侃的部将听到消息,群情汹汹,不肯南下,准备率兵抵抗王廙。王敦认定是陶侃幕后指使,决定杀了他以绝后患。

王敦穿上铠甲,手持兵器,把陶侃喊了过来。然而又拿不定主意,走来走去,焦躁不安。陶侃平静地对王敦说:使君一向雄毅果断,今天怎么犹豫不决呢?

从容地起身上厕所。

王敦的一个手下说:周访和陶侃是姻亲,如同一左一右两只手,哪有砍了左手而右手不来帮忙的。

原来周访和陶侃都是庐江寻阳人。周访出名早,担任县功曹,那时陶侃基本处于失业状态。周访推荐他担任主簿,相当于秘书,两人结为好友,周访把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所以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王敦这才作罢,设宴为陶侃送行,但留下陶瞻做参军,实际作为人质。陶侃连夜出发,逃离虎口。后来在豫章见到周访,流着泪说:如果不是有你作为外援,我早就被杀了。

陶侃到广州后依然勤奋

陶侃接受了新的职务,去广州上任。杜弢的余部还占据着交州(今两广部分地区及越南北方一带)。陶侃把他们全部击溃。318年,陶侃进号平南将军。不久,又加都督交州军事。成了真正的“南天王”。这一年他已60岁。

他在广州时有一件事很有名。早上总是把一百块砖头搬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搬到书房里,每天如此。别人感到很奇怪,问:他这样折腾为什么啊?

他说:我的志向是收复中原大地,如果悠闲安逸的生活过惯了,就怕一旦遇到大事我没有精力啊。

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陶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年轻人不应该放弃理想,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好多愿望,这些就是生活的动力。但是,愿望的实现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为之付出、为之奋斗才能实现。因此,青少年都应该珍惜时间,朝着自己的愿望努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它、拥有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