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的孩子
亲子教育
从家到学校这条路,来来回回不知不觉就走了一学年。
这条路上有一个居委会,一楼租给了几户人家,还有一个老旧的但环境还不错的家属区,至少这个家属区连带外面的马路都绿树成荫,这条马路上放着三处垃圾桶,每天光顾这些垃圾桶的是一位中年妇女。
当住在居委会的人一边喝着凉茶一边搓着麻将或嗑瓜子或翘着二郎腿闲聊时,当家属区的老人吃完饭出来遛狗散步谈天说地时,她就在一个又一个的垃圾桶边停留。塑料口袋,饮料瓶子,废弃纸张,有时甚至是吃剩了的但还算干净的饼,有些脏但还能将就穿的衣服或鞋子,都是她拣拾的对象。灰暗陈旧的衣裤,一双似乎永远也不合脚的鞋子,因为裤子太长挽起一截,栓着一根同样灰暗破旧的深红色帆布皮带,不管这颜色是否与裤子搭调,这是她一贯的装束。
她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并且照顾儿子是她生活的主旋律,从她从来不会延误接送儿子上学放学这一点上可以看得出来,有时在路上可以听见他们的谈话。
“儿子,要好好读书知道不,上课一定不能开小差呀,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请教老师知道么”“嗯”
“孩子你要听话,认真念书,这两天你爸爸有空了,就带你到竹湖园去玩好不好?”“好啊!妈,我们一起去吧。”
“孩子,在学校可千万不能和其他孩子打架啊,打到你不说,你要是伤到人家,咱们家可怎么赔得起啊,要是别人欺负你,就尽量忍忍吧,知道么?”“嗯”小孩低着头,良久,闷闷的回答了一声。
“这次进步很大,一定要坚持下去,要更加优秀。你可是咱们全家人的期望啊,以后你学出来了,就不用像我和你爸爸那样干又脏又累又让人瞧不起的活了,我和你爸爸也能挺值腰板对别人说咱儿子是坐办公室的了!”“妈,我知道。”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期望,特别是穷人家的孩子,越穷的人家被给予的这种期望越重,甚至是唯一的期望。有句老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困窘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往生命中渗透,就像一张看不见的细密的网,一寸一寸的嵌进肉体里,稍大的动作就会扯得生疼。被困在狭小的空间看着身边的人来去自如甚至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自己最亲的父母看着也爱莫能助,谁能说这种不是滋味的来自身心的疼痛不是他们努力的动力源泉。
在我看来,海子是这类人群中最闪耀的榜样。早在童年时期便能在背诵毛主席语录的大会上获得一等奖让他的父母倍感骄傲,在那个政治动乱,物资极度贫乏的年代,父母都极尽所能的爱护着他,即使在高考前夕他只能吃白菜,但也已经是家里最好的也是家里人勒紧了裤腰带省出来的。最后也不负众望的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更是让父母扬眉吐气,最重要的是那时他只有十五岁。十多年的呵护,十多年的期望,十多年的劳苦,在海子往家里寄回六十块钱的时候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物质上的丰厚回报。从此海子成为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海子的父母成为全村人羡慕的对象。
每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都是被遮住了光芒的星星,他们如尘埃般渺小安静沉在社会的底层。“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中,漫天飘洒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辰,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这是郭敬明《小时代》中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里,是我。
穷人家的孩子,总会掀开身上厚重的帷幕,耀眼的光芒会刺瞎每一个当初看不起他们的人的眼。
文章来源于网络 编辑:亲子乐园
亲子乐园精彩文章欢迎阅读(QQ:291348659,欢迎加好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