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词》

个人日记

 讲师:盆栽黄杨

先从一个故事谈起吧。

我的小美女网友网名叫蝶恋花,当年她畅游网海,邂逅一位驻守边疆的帅哥,网名叫哨所前的格桑花,于是他们一网情深。

格桑花利用探亲假,从西藏高原中印边防哨所跑到成都见网友

之后他们修成正果,结为秦晋。但是婚后两地的思念,让他们情不能禁,相思折磨着这对年轻的夫妻。同时驻守边关是责任更让他们的爱情炽烈无比。于是他们约定,每年家乡的栀子花开的时候,格桑花就会成都探亲,享受他们短暂的相聚的幸福

那年我的小美女网友告诉我,她很想填一阕蝶恋花的词送给远在边关的丈夫,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但当时还没学会填词。

于是请我代笔填了一阕

蝶恋花·盼郎

 

 雨打窗棂风劲扰,

 栀子初开、自是佳音报。

 铁马长风人未老,

 梦中又见萧郎笑。

 

 总是离多相聚少。

 谁慰君心、把我边疆保?

 且记乡关花事早,

 侬家日日西窗眺。

今天说这个故事,并非要跟大家分享网恋,而是想说,填词,是为了表达情感。情感从何而来?当然是故事,事件,经历……

这里其实也就是重复元舒老师反复讲过的,词的故事性。

大家回头看看刚刚这阙词。这是本人以第一人称手法写的一个思念边关丈夫的词。

基于故事,所以词不能虚,情感要落到实处,基于诗词的一般性原则,语言不能直白,需要营造意境。

基于词的要求,格律不能出离太远。当然讲词,依旧不能离开格律,所以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蝶恋花这个词牌的格律。

蝶恋花,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像前面这样的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这些经典作品,无不把情感定位在缠绵悱恻。这就是所谓的词的声情。

什么叫词的声情?

词最初是席间佐酒的小唱,是配合音乐演唱的。什么样的音乐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这一点我想大家不难理解。后来这些音乐失传,导致大家对此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只能以一个词牌名来命名这个已经失传的曲子。现在我们虽然已经不见这些曲谱,但依旧可以根据前人所填写的词作的内容来判断其曲谱原有的声情。

有些初学填词的作者,不注意这个问题,常常会闹出一些叫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常见的,有人顾名思义,为某人祝寿,填写一阕《千秋岁》作为寿礼,这便成了笑话,而且让寿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因为千秋岁,通常是拿来悼亡的曲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希望初学者多看看相关资料,把握一下这个问题。当然最为简便的方法,是填词前先多读读相关例词,看看例词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这是题外话,关于词的声情。回头继续聊蝶恋花。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音韵图谱如下:

蝶恋花词谱

⊙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有资料上说,本调实由仄韵七绝两首合成,只在前后片的第二句加两字,成为上四下五的九字句而已。

我们都知道,七绝是押平韵的但在唐诗中也有押仄韵的个案

洛桥晚望——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其中“结”字和“绝”字在老四声是仄声,和“雪”押仄声韵。

似乎又跑题了,那就聊聊仄韵的诗吧

这首诗的平仄方法充分用到了拗救方法。第一句犯孤平忌,第二句以多用一个“洛”仄声来救。第三句犯孤仄,第四句又来补救。可见作者完全知道平仄规则,并非无意或有意出错。我们再看作者的有关情况: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十七年(801),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到孟郊时代,近代诗经历了初唐,再经中唐李白杜甫等人的写作,早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说孟郊不知七绝的规则,那是说不过去的。但这首诗的押韵偏偏和公认的七绝七律押平声韵的规则正好相反,看来是作者有意为之的。不管怎么说,平韵七绝第三句是仄声,这首仄韵七绝第三声是平声。

蝶恋花却四句押仄韵,

所以我以为简单的把它看成是仄韵七绝的变化是缺乏依据的。但就其句法来看,却是除了第三句第六句因为多出俩字,成了四五句法外,其余各句均与七绝一样为二二三句法,或者二三二的句法。

再来看看例词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前片写王孙公子走马章台游春之乐,后片写留春、惜春、伤春之情。是否另有寄托,历来说法不一。唯后片前二句通过季节、气候、时刻层层渲染,引出“无计留春住”的结果,笔力浑厚,感染力强。“泪眼”两句更充分描绘出惜春的心意,含而不露,花、人之间,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起句设问,前结以章台游春之乐,为下片铺垫,过片很自然接游春之乐写景,雨横风狂三月暮

结拍一声感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应该是作者借写惜春伤春来感叹人生匆匆而过的落寞。

下面看看苏轼的一首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杳,

多情却被无情恼。

 

东坡名作之一,

前片写伤春,作者虽遭贬谪,却能唱出“天涯何处无芳草”,用以自我解脱。后片伤情,表现作者终不能忘情于自己的抱负,但墙里佳人的笑声毕竟不是对自己发的,故有“多情却被无情恼”之句,只怪自己枉自多情,徒增烦恼。隐寓政治上的失意。比兴手法用得极为高妙。

我们也借这个词来看看全篇的结构:

起句直接写景,很自然的到前结,唱出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感叹。

我政治上失意了,有什么了不起啊,哪里还没用芳草吗?

但过片很巧妙,接着景物写人物,但并不写自己。甚至写的都好像是与自己不相干的人物,院墙内荡秋千的美丽女子。结句,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最终还是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思想:我想施展抱负,却被朝廷冷淡。

说到这里,我又要说说题外话了。很多诗词,我们初看,都是情诗,就像这阙词,看似写少年怀春,其实则是在抒发心中郁闷和不满以及抱负。这也就是我们总觉得大家都在写情诗的道理,你能把一首诗看成情诗,说明你认识字,明白诗的文本义,但不一定就把诗词读明白了。如果能在文本义之外读出作者内心深处的东西,或者读出你自己心里的东西,那你就真的读懂了。

这两个例词我们依旧可以看出其声情,宜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这个词牌是比较简单的,很容易效习。

第一没用很特殊的句法,像领格字,对仗句,特别是那些很复杂的很隐蔽的对仗

第二字数不多,适宜初学写作者学习,但也不是那种十多字二十几个字的小令,那样很难用有限的字句写出新意。

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另外一些名作典范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懒莺慵春过半。

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午醉未醒红日晚,

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

杨花犹有东风管。

为什么消极,为什么物懒,大家不妨猜猜,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簌簌无风花自亸,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多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柁,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

我思君处君思我?

以上两首都是苏轼的作品。

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 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目很清楚了。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这也是苏轼的词

文章评论

蓝天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em]e179[/em]

将离

不会写诗,不懂填词,不过这类课件挺喜欢看[em]e113[/em] 个人感觉,文体虽不同,但有些东西却是共通的

脂砚斋

写的挺好的。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雪儿辛苦了。[em]e160[/em]

. 圣 ①

对《如何填词》和《词牌》的格式·······有所了解,但不深刻。还望老师们讲解时把作者写这首诗词的时代背景、中心是想解读,以便初学者快速理解。拜托[em]e183[/em]

风中的云

晕死,我都记不得这词了,难得黄杨还把它晒出来,一下子都不知道什么是“荣幸”了[em]e113[/em]

雨荷

问好傲雪![em]e163[/em] 师傅讲得我转去学习啦[em]e183[/em]

梦飞

学习,谢谢 [em]e163[/em]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