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贵

个人日记

 有次,朋友聚会,喝多了,去唱歌。

有个女生喝了酒,拼命地跟着音乐在摇摆……

她是做淘宝的,兼职模特,还做过车模,在圈子里特耀眼,N多人给她买过礼物,不过并没有赢得她的芳心,她男朋友也是做淘宝的,我们怎么认识的呢?

她男朋友是我读者。

事后,我听说,她磕药了。

我心想,咋可能呢?

我们这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咋可能有人玩这些东西呢?我都没听说过我们本地有缉毒警察……

我自驾过边境线,特别是走到云南段的时候,几乎每个镇口都有武警把守,要挨着翻每件行李,一口气要问N个问题,你不能有半点犹豫,否则会检查得更仔细。

我也在瑞丽见过帐篷区,全国各地吸毒者聚集地,为什么聚集到这里?

便宜,据说打一针只需要10块钱。

我一直都觉得这些事离我们挺遥远的,前些日子有媒体说每100个人里就有1个吸毒者,按照这个比例,我读者里就应该有三四百个?

太恐怖了。

后来,我专门问过那个女生:你真的吃药了?

她说:“是的。”

我问了一些细节,她描述了很多。

我不能深问了,也应该与其保持距离,因为吸毒就跟信教一回事,总喜欢拉别人入伙,她跟我讲这玩意不上瘾,她只是很偶然才体验一下。

为什么不能深问呢?

在云南的时候,听过太多类似的故事了,什么人最容易被拉下水?

法制报的记者、缉毒警察。

原本,他们是代表正义的,结果被毒犯描述得蠢蠢欲动,尝一下?

一发不可收拾!

1%
的概率是很恐怖的,因为大部分基数都被农民占去了,农民数量庞大而又不吸毒,那说明剩余群体的比例更高,例如娱乐圈可能要达到80%,企业圈可能要达到20%,我问过小女生一个问题,这个圈里还有谁玩这个?

她说了一个人,吓我一跳。

有个老大哥,特别和蔼,特别亲切的,原来也是个瘾君子。

若是他拉我下水呢?

也许,我就下了。

有些时候,被拉下水是很容易的,不知不觉就中招了,假如我也吸了毒,我再拉别人下水,那就更容易了,例如我可以喊你唱歌吧?可以在酒里给掺上吧?

从这个角度可以推理出一点:我们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瘾君子。

防不胜防,因为太隐蔽了。

小女生现在不玩了,因为她当妈妈了,不过不是嫁给了原来的男朋友,具体是谁,我也没多问,因为她跟原来男朋友分手了,我们就很少联系了,我是看她QQ空间晒了很多母子照。

1%
的比例,比直销的比例还高,我们身边都有做直销的吧?从这点也可以推算出,我们身边也有瘾君子,只是直销人员是显性的,瘾君子是隐性的。

我们没有识别的能力。

我生活在小县城,生活比较简单,晚上8点以后很少出门,有次儿子哭闹着要去爷爷奶奶家,晚11点左右,我开着车带他在县城兜圈子,路上已经空荡荡的了,开门的多是酒吧、烧烤摊……

路上还遇到四个大老爷们在打架,貌似是喝多了,打得鬼哭狼嚎的。

我顺手发了个说说:晚上10点以后不回家的男人,不会干什么好事!

为此,N多人声讨我。

那我问你,10点以后,还能干啥?

要么KTV,要么酒吧,要么烧烤摊,都离不开酒,离不开妹子,什么生意不能白天谈?

我在本地,从来没去过KTV,我媳妇带着我父母去过,我在外面等着,因为父母没去过KTV,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恰好团购了票……

去浙江、福建、广东,每次去感触最深的就是夜场文化,晚饭以后肯定要娱乐娱乐,去唱唱歌,把把妹,貌似都是一条龙。

我说我从来不搞,是不是又在撒谎?

这也未必,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不是柳下惠,只是每个人的焦点不同,我只喜欢戴眼镜的,看起来很有文化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新闻,温州破获特大卖身团伙,小姐10万个,什么概念?就是说,你在商场里遇到一个美女,很可能就是小姐。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个人离成为小姐,也只有一步之遥。

不信?

我给你讲个见闻。

在浙江有个会所,具体是哪个城市我就不讲了,会所主要是餐厅,但是有陪酒服务,这些陪酒的姑娘全是有文化的,有品位的,有层次的,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有共同语言的,饭后可以带走。

她们有教师,有公务员,有作家,有学者……

我在那里就遇到过一个作家,写婚姻关系的,还是路虎西部行的主驾之一,那天她开了一辆宝马M3,特拉风。

你能想象吗?

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

也许,她并不是为了钱,纯粹是为了交朋友。

那次,带我去的老大哥是58年的,比我爹小一岁,他跟我讲,他现阶段就是来者不拒,因为以后就是有心无力了。

若是外人跟我描述这么一个企业家,我会觉得他人品很低下。

如今,我突然觉得,好色并不是缺点,因为这是人之本性,人人如此,只是有人有机会,有人没机会,仅此差别而已,企业家普遍好色,而且好色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可是这不影响他们成为我们的偶像……

《金瓶梅》里西门庆娶了七房太太,通奸了N人,我在想一个问题,若是我们生在那个时代,我们会甘心只娶一房吗?

肯定不甘心!

可是,如今时代不允许,那咋办?

偷着呗!

人性不会变,只是形式会变,就如同自古官员、才子多风流,喜欢逛妓院,在《金瓶梅》里,西门庆去妓院老婆们都是支持的,就如同今天说去茶楼喝茶是一个借口,每次他出去通奸,老婆们审问他,他都说去妓院了。

今天官员、才子咋不风流了?

依然风流,只是形式变了。

人人都说潘金莲风流,她不过是睡过六个男人,放在今天,那都是贞烈女子,我是强烈推荐这本书,里面真没啥是少儿不宜的,何况我们又不是少儿。

潘金莲今天比比皆是。

西门庆也是如此。

在迪拜帆船酒店,我们在大堂遇到了王子,坐奔驰G65,牌号貌似是十几,总而言之,100以内的车牌都是王室的,他带着几个老婆一起,我们找他合影,他特别的谦虚,一一答应,特帅。

当时我在想一个问题,还是阿拉伯国家的办法好,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媳妇,看起来很风流,其实他们的戒律是相当严格的,这里不能吸烟,不能喝酒,男人更不可能去逛窑子,压根就没有……

这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他们有着出奇自律的契约精神,这种契约精神无关贫富,推荐大家一部电影看看,《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伊朗的电影,可以看看那么穷的家庭是怎么对待契约精神的。

父亲在喝茶,需要糖,让女儿去拿。

女儿问:“你手里不是有糖吗?”(他帮寺院砸糖,祭祀用的。)

父亲说:“这是清真寺的,只是放在我们让我们保管,不能动。”

这个片段一闪而过,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这就是契约精神,还有就是妹妹的鞋子被哥哥弄丢了,哥哥怕挨打,不让妹妹说。

妹妹答应了。

最终,妹妹也没说出去。

这也是契约精神。

信仰让人变得诚信……

道德是有适用范围的,有地理范围,有时间范围,例如你一直认为男人只能爱你一个,但是你去了非洲,去了阿拉伯国家,突然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原来爱也是可以分享的。

你就突然理解了小三、小四、小五。

只是法律不同而已。

对与错是什么?

是我们评判标准不同。

在阿拉伯人看来:你们中国人好傻呀?明明喜欢她,怎么不娶她?

我们也暗地里喊冤:不是不想娶,是不能娶,法律不允许,懂不?哥们!

我写这些,不是鼓励男人出轨,也不是鼓励女人纵容男人,而是讲述一些现象,是隐藏在晚10点以后的……

看管好你的男人的关键是什么?

10
点,必须回家!

为什么要提前了解这些呢?

因为,黑天鹅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就发生在我们身上,你是否能够接受,是否能够理性,是否能够正面去对待?

拘留,你觉得离你遥远不?

每个人都觉得很遥远,对不?

前几天,我跟拘留所的朋友闲聊,她说高峰期,一年关押1.5万人次,至少牵扯10万个家庭……

一个二线城市而已。

我问:“是不是拘留越来越平民化了?”

她说:“戴眼镜的越来越多了。”

例如,车子追尾了,司机骂了咱一句,咱媳妇还了一句,对方司机打了咱媳妇一个耳光,咱脱了拖鞋就追着他打,打得他求饶?那是轻的,要打得他头破血流。

于是,咱和媳妇都进去了。

你觉得这样的场景很遥远吗?

随时可能发生!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无比平稳、安定的环境,其实没有一成不变的环境,变数无处不在。

我举个例子。

我们现在举家搬到城里来了,收入也不错,算是城市中产阶层。

假如,我突然病了呢?卧床不起了呢?

那么,全家立刻被打回原形了,父母不具备收入能力,媳妇不具备收入能力,都又回到农村去了。

这个可能存在吗?

存在,而且概率很高。

我们不仅仅要畅想美好,更要熟悉人性的恶,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人生……

前天,有个女生在QQ上找我,就是山大的那个,暗恋董刚的。

她说:“吓死我了,吓死我了。”

我问:“咋了?”

她问:“方便电话不?”

我说:“方便。”

一聊,知道咋回事了。

她在学校操场跑步,有个大叔指点她了,还请她吃饭,她特别开心……

大叔暗示了很多,例如自己很有实力,有钱,有官位,很少交朋友,愿意指点她,也希望她以后多报答。

貌似提到了要出去玩。

她怕了,吃了饭就跑了。

我能怎么安慰她?

只能告诉她,远离。

我还能告诉她:要积极迎接?

肯定不行,她从来没跟男生有过亲密接触,她接受不了这些,虽然年龄不小,但是阅历太少,还活在美好的想象中。

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只要你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只要是有男有女的地方,这样的故事都时刻上演,哪怕你60岁了,还有80岁的老人家惦记着你。

你要学会处理这样的关系。

是接纳,是拒绝,是因噎废食,还是游刃有余?

男人只有两类:一类是看起来好色的,一类是看起来不好色的。

但是,本质相同!

有没有男人不好色?

真有,我就遇到一个,互联网峰会的时候,有朋友喊着一起去唱歌,大家都动手动脚的,而他一直在跟小姑娘谈心。

我心想,这才是偶像级的,多好的定力啊,怪不得那么多女粉丝喜欢他。

后来,我才知道,他不喜欢女人……

上次跟刘冰聊了聊微商,他跟我观点基本一致:做电子商务,就是天猫或京东,微商没戏。

当然,我们俩都有偏见,因为我们不玩微信。

对于刘冰,我觉得他未来肯定是马云级的企业家,他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魄力,他的几家公司都是行业佼佼者,他做出几家上市公司,我一点都不惊讶。

上次我们俩去复旦找胡老师。

胡老师说:“刘冰一年才做一个亿?就是做到100个亿,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你有这个实力。”

有些东西,就是天赋,特别是创业。

他们在大学时就与众不同,2012年刘冰去拉萨的时候,就已经是淘宝男裤和风水领域的老大了,现在是中国风领域的老大,他年龄比我还小……

他为什么这么神?

昨天跑步的时候,恰好跟朋友聊到了刘冰。

我说:“我们济南圈子里最大的企业家是帮主,帮主去上海参观刘冰的公司,回来告诉我们,刘冰不具有可复制性,因为他就是天生的企业家,冬天工作的时候烤炉子,腿被烫伤了,他都没觉察到。”

废寝忘食?

其实有个事很简单,我经常在凌晨碰到刘冰,不过我是起床了,他是没睡觉,我们要聊上几句,聊的不是事业,全是布施呀、法呀、道呀之类的。

他喜欢研究这些,喜欢研究神性。

他认为做企业不是他的追求,他要成神成魔……

我写的文章,他认为风格变了,不喜欢看了。

但是,他不喜欢看了,就代表着别人喜欢看了,因为企业家的胃口跟一般人不一样,我提到了一点,我在朝作家方向发展。

我真的想当作家吗?

也不是,而是我希望自己的笔越来越锋利,越来越流畅,那么我就需要去做一系列的练习,例如赵老师建议我写女读者的故事,情感故事是需要很细腻的描写,这就是一种练习。

未来,我可能会去写采访录。

要当企业家还是文人?

我和刘冰也讨论了半天,他说想成为文人,我说想成为企业家,人都是如此,总是想什么都要……

咋可能呢?

刘冰认为,布法最重要,就是传道,给予,文章就是最好的布法方式之一。

帮助越多的人,那么对人生越有意义。

交流完,我突然觉得领悟了很多,思想是需要碰撞的,会突然开悟,例如我想过很多,我到底要做些什么?

我总觉得自己比企业家还专业。

貌似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那么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你这么牛B,为什么没做成事?

说明,我们不牛B

我应该做点什么呢?

应该做一份具有积累性的事业,时间越长,威力越大,而且应该做减法,聚焦。

胡老师现在做了一个家政品牌:马利亚家政。

听名字就知道了,全是基督徒。

因为有信仰,所以她们更用心,没有做过广告宣传,几乎全是口碑传播开的,我以前写过一个专题,很多顾客都问同一句话:你们要不要投资?

昨天,我跟胡老师聊了很久。

我的意思是什么?

要开发APP,从上海走出来,做到全国各地,做成这个领域的高端品牌,那么就可以考虑上市。

现在新三板上市越来越容易了。

最近,我也在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咱也要重新点燃梦想?就跟黄佟佟说的一样,很多人二三十岁已经死去。

因为,已经处于惯性状态,不再追求什么了。

我就在反复筛选自己过去的一些想法,什么事情可以做到上市?

签名书?

这个做不到,因为产量有限,充其量能当个小生意去做,一年赚个百儿八十万问题不大,类似的模式可以延伸到很多领域,例如淄博就有做签名书收藏的,把赵老师喊去,给当面签,要拍上照,留上影。

他们把这个方式用到了极致,喊画家来,明码标价,例如一天多少钱,然后让画家在这里画……

这个事情做不大,因为产品不具有量产性,量是需要用时间来换取。

旅行?

传统的旅行是没有太多的机会了,已经进入价格战了,嘉宾旅行是个机会,但是需要重新设计线路,需要个性化线路,嘉宾很容易请,每个嘉宾都有价码,李欣频每年都搞台湾行,价格从5~12万不等。

为什么这么高的价格?

第一、她亲自带队,她带队的时候是12万,她助理带队的时候是5万。

第二、线路是个性化的,走台湾中路。

这个市场做好的前提必须是:一流的嘉宾+一流的线路。

嘉宾好解决,线路有点难度,其实嘉宾也是愿意出去玩的,斯里兰卡的时候,刘冰也去了,因为嘉宾是吴伯凡,当时北京有两个读者请我去,中途我变卦了,因为跟我的行程冲突。

这个模式,越来越火。

你说吴伯凡在北京有讲座,我们未必去听。

但是,带我们去旅行,我们就去。

这个模式很好,因为我自己每两个月就带队出国一次,深有体会,每次收获都很大,美中不足是线路还是传统的线路,还是要进购物店,还是走马观花,一直在赶路。

去台湾的时候,牛哥也去,当时报了40多个人,因为有名额限制,否则能报200多个。

时间久了,大家找到我,总问:下个月去哪?

但是,又有个问题,但凡是值得去的国家,签证都很难签,而多数人又没出过国,更难,这也是为什么只做附近线路的缘故,主要是考虑签证因素。

牛哥说过:“什么样的旅行让人印象最深?要么拉萨,要么第一次出国。”

用这个模式走国内行可以不?

很难,因为国内太熟悉了,没有吸引力。

安心写文章呢?

假如有10/天的关注量,每年的写作收入不会低于600万,这是最保守的估计,若是别跟刘冰他们攀比,也不错,但是人在这个位置,总是习惯性的攀比。

人,永远不会满足的,欲望都是越来越强烈的,知道我前几年的想法是什么吗?

有套房子,有辆车子,找个地方安心上班,过起世外桃源的生活。

实际上,我变得越来越贪婪了。

后来想,哪天有100万了,就再也不做了。

其实,现在随意摸出一个家庭就有100万,可是大家依然都在拼搏,没见谁停下脚步。

牛哥总是劝我:“写文章的人,要学会当太上皇。”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什么都不要出面,让别人去干,成了可以说是自己的功劳,败了?与自己无关,不至于让别人给我贴个标签:懂懂一事无成。

我最看好的事?

其实是卖名人,因为名人是最值钱的,但是名人又羞涩,不好意思卖自己,但是又渴望被卖,巴菲特的午餐,为什么要以慈善的借口?

因为,他也不好意思要这些钱,他想要不?应该想。

竞拍者在意这钱是慈善还是进入了巴菲特的腰包里吗?

不在意!

如何让这个钱拿的又体面又能进个人腰包呢?

要变通,不能搞公益,例如?

导师!

例如,莫言收学生,每个50万,每个月上一节课,我就报,没有任何理由,不一定非要学到什么东西,而是要建立连接。

就如同刘冰去长江商学院读书是一个道理,就是为了建立这些关系。

帮主从拉萨回来以后去上了教练技术(2012年),从那以后就没停歇过,一直在读各类课程,又是EMBA,又是总裁班,为什么呢?

也是为了建立关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