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神秘的亚青寺觉姆岛——世界上女性出家人最多之地
密海探微
亚青寺阿秋喇嘛仁波切念诵的颇瓦,经常播放,无数亡灵和中阴身可以得到超度,生者也可得到大加持,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因缘。
偏远的白玉县与西藏一江之隔,交通非常不便。距白玉一百多公里的一处美丽草原上,有座在藏区闻名遐迩的亚青寺。亚青寺是世界最著名的禅院之一,法王阿秋喇嘛是创始人,初建于一九八五年。来到山坡上,映入眼帘,是觉姆(藏族女性出家人的称谓)密密麻麻的棚屋(与五明佛学院类似),沧凉萧瑟的感觉更甚,仍是那麼的不可置信的简陋!与五明佛学院不同的是,在这里追随法王阿秋喇嘛(被称为当今藏地修行最高的上师)学法的众多的修行者中,觉姆人数就过万,是男众数量的数倍。
据传2008年春节前阿秋喇嘛示疾准备圆寂,后来,经过全甘孜州一百多寺院和亚青寺全体僧众昼夜念经、忏悔祈请,阿秋喇嘛终于病愈。由于阿秋喇嘛已经获得虹身成就,已经八十一岁高龄的阿秋喇嘛,住世的时间完全取决于众生的愿望和弟子是否持戒清净。
去亚青寺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觉姆因生活贫困需要救济。众多真诚善良的汉地居士们积极响应,他们不愿看到亚青寺的出家人受苦。亚青寺冬天有半年时间闭关修行,觉姆只有土豆一种菜。但是她们仍夜以继日地禅修,沉浸在法乐之中,生活上的贫苦又算的了什么呢?据传,每年冬天闭关结束,都有四十到六十位修行人得到阿秋喇嘛的印证成就。
五月二日的亚青寺,天空在灿烂的阳光下飘着碎雪,山风凛冽。到达的时候,薄暮西垂,除了前往朝圣的我,这里只有三个游客、万余僧尼及二百只狗。
我踏在海拔3800米的泥地上,四周是白雪掩映的群山。金沙江的一条支流在这里拐了个弯,把寺地划作两半,然后湍湍西去。
河的北岸坡上散落着零碎成团的僧房,每间不足十平方米。这边是扎巴们的聚居地,他们大约有三五千人。坡下有一大块的平地,平地的中央是一座巨大的讲经堂。
河的南岸是广阔的平原,寒碜的尼房沿河而建,一条逼仄的小径把巨大的宿区划作两半,远远望去构成一个完美的心型。这边是觉姆们的聚居地,于是我为它取名为“觉姆之心”。从北岸的坡头望下去,千万间棚屋壮观无比。
河上有一座吊桥连接着南北,红衣的僧人们往往来来。
这里就是宁玛红教寺院,亚青邬金禅修圣处,莲花生大士福地。
我来的时候正是藏历四月初四至十一的极乐法会的第三天,法会分别在河岸的南北的讲经堂里同时举行。北岸的讲经堂是一座现代建筑,它由六十四根三十公分直径的铁柱及十根二十公分直径的铁柱撑起,高约七米,上盖铝合金瓦,周围用布帘围上,地上铺着绿色的地毯,总面积二千五百余平方米。二十八排扎巴坐在里面,共计一千八百余人。经堂上首左右分别由八个觉姆点燃了一千八百盏酥油灯,灯的大小代表着僧人的级别,左边有两盏巨大的,百十盏中号的及八百盏小号的,右边也是如此。
上首顶端有个平台,上面坐着四个十来岁的孩子,地位尊崇,法相庄严,象是认证出来的转世活佛。厅堂中央,有两个老年尊者戴着金黄色的鸡冠帽,各自手里舞着一面白旗,来回穿梭。一千八百扎巴同声诵佛,音调婉转飘扬,时而大呼,时而低吟,时而法器乱响,时而掌声雷动。僧众里,有高龄七八十者,也有黄口小儿,有白净素面者,也有漆面如墨者。今人称奇的是,居然发现为数不少的白种人在此修行,真是奇哉怪也。
世俗的修行人围坐在经堂的周边,有顺时针步行转经的,也有匍伏着磕长头的。手里都拿着各自的法器,有抱着大经筒的,有摇着小经筒的,有数着佛珠的,有持着降魔杵的。年迈的柱着两只拐杖,年轻的抱着拖着儿女。这里共通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明亮的阳光与修行人纯净的眼神。我在红尘的人世里,只从未谙人世的孩子眼中看到过,而在这里的所有人的眼神都跟头顶上那轮太阳的光茫一样,明净、温暖、纯粹,宽和。
南面的讲经堂是一幢两层高的砖混建筑,跟北面的讲经堂同步举行着法会,规模却要大过许多。这边主要是觉姆,只有一小半的扎巴,总人数不低于四千,郎郎的诵经声比北面要妩媚柔顺得多。吟唱的经文时而是男声,时而是女声,时而混合着,抑扬顿错,婉若天籁。
法会上的僧人们都穿着黄色的僧衣,跟平时看到的红衣大不一样,昏暗的经堂里显得分外夺目。这黄衣其实只是将平素穿着的红衣翻转过来的里子,而不是一件新衣,一件新衣对这里苦修的僧众来说是奢侈的。
我在经堂对面的三百米处看到两幢新修的二层砖房,一些藏人在这里从事着经营活动,卖些日常生活用品。小点的铺面象农村山头的“幺店子”,大点的则象是乡镇街头的供销社,只有一间是特殊的。
在这间店面的门外,晒着许多陈年的皮袄,店子里面的货品,却是纷杂不堪,一时间里我没有看懂它的性质,直到同路的MM提醒我这是一家当铺时才觉悟过来。我想在这里淘些可以回去炫耀的宝贝,于是细细地观察那些被当掉的物品。
门外的皮袄也许是因为夏天提前的到来吧,身上捂不住了,于是成了无用之物,就用来当掉了。我是这样想的。而其它陈列的物什呢?有用来吃饭的银碗、转经的经筒、挂在脖子上的珠宝等等,这些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吧。还有破旧的手机、照明的电筒、老式的手表,这些大约是奢侈之物吧。当我看到被当掉的还有方便面、拖鞋、贴身旧衣物、甚至一本经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胸腔里最鲜嫩之处被人用小刀轻轻地划过,汩汩的鲜血浸了出来。
谁会把自己生存于人世的最基本的东西拿去当掉呢,那些人拿着当来的零钞去换取了些什么?是一把青稞面,还是两粒感冒药?
当我俯视着那巨大的“觉姆之心”的时候,遇见了一位坐在崖边打坐的汉人。他今年二十四岁,来自四川广汉。他说是因为感悟到自己的前世也是一个修行人,于是在三年前辞职离家来此继续修行,他的宏愿便是要修行成佛免除轮回之苦。他的生活费用是每月二百元,由寺院安排他替人诵经超度而挣得.......
咕嘟求剑: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觉姆之城”亚青寺(节录)
亚青寺,位于白玉县昌台镇(阿察)附近的坡地中,昌曲河边,白玉、甘孜、新龙三角形的中心位置。建于1985年,跟白玉寺一样,是一个红教寺庙。与藏区众多动辄数百年历史相比,亚青寺本身并无什么“家珍”可数,建寺后的十数年间,并不为世人所瞩目。但不知什么原因,在1997年之后,亚青寺逐渐“浮出水面”。特别是近三五年,皆因这么两个字——“觉姆”,皆因这么一个现象——“觉姆集群式闭关修行”,使亚青寺成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诱惑中心”,不但“诱”去了与日俱增的觉姆修行大军,也诱去了像我们这样的“好奇客”。我们像探秘者一样把自己探索的脚步和目光投入了这个叫亚青寺的地方。
立在路口的亚青寺路标,指向一个神秘的地方
顺土路进去不远,路中央立着一个亚青寺的牌坊,状如进亚青寺的大门。
过牌楼即可远远望见卧在谷地中的亚青寺那一大片建筑了。远看似乎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那种震撼拟或是震惊的感觉是一定要抵近才能有,而且是瞬间涌上心头——当你立定坡首,直面那片觉姆们居住的被河流围绕的圆岛,想不被震撼都不可能。那模样,走遍全国无二。不,是走遍世界无二。
一辆载着觉姆们的小面包车跟在我们后面到达亚青寺。从车上下来几个提包扛袋的觉姆,看样子她们不像新人初来,像是刚从外面采购生活用品回来。身边没有行囊。进出亚青寺的人很多都是这种私家小面包车载入的,从甘孜、从昌台。
转头看见这个尚可称为姑娘的女孩子,一看就是初来的,一脸素颜,一身素装,身边一个手提袋就是全部生活用品了。此刻,她坐在路边等候亲朋来接?拟或是先镇定一下不平静的心绪,先好好打量和熟悉眼前这个熙熙攘攘的新世界?据说每天都有这样的女性源源不断加入亚青觉姆的行列,使那支觉姆的队伍这几年迅速膨胀,已经着着实实把这里建成了一座觉姆城!亚青寺入口处有一个很大的转经桶走廊,建筑上方塑有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白塔。藏区寺庙的装潢艺术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直勾得你不得不心往神移。
藏族的造塔艺术可以单开一个建筑艺术门类了。这次我们川西藏区之行,形态各异、五花八门、五彩玲珑的塔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印象中,川西的塔绝不在西藏之下。
来亚青寺转经的民众也不少,浩浩荡荡的队伍。转经,是藏传佛教中进行祈祷的一种形式。通常认为,每转动一次经纶,就等于念诵了百遍经文。菩提狮子上师云:“转动经轮的功德,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转动两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自所身、口、意所有罪障;转动十周者,可消除如须弥山王般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与阎罗王同;转动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证得法身;转动一万周者,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转动十万周者,可速至观世音菩萨海会圣众处;转动百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回海中一切众生悉得安乐;转动千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回众生皆得拔出苦海;转动亿周者,功德等同于观世音菩萨。”这是对转经的一种典型的释义。一说,很多人转纶是为了获得“解脱”;另一说,是为了“功德圆满”。对我们这些局外人来,转经,犹如密境般难以揣度。
转经廊后面是一大片壮观的嘛呢石墙,难以计数、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嘛呢石密密麻麻被千千万万双手堆成整整齐齐的厚厚的石头墙。有释义说,放一块嘛呢石等于诵一遍经文。每块嘛呢石都是投石者向上天的一个祈愿,千千万万的嘛呢石铺成的石堆石墙,有如铺下的一条通天路。
转经廊的尽头通往亚青寺大殿的路边有个石板墙,上面雕满五彩的佛像,非常精美。
从转经廊旁边的小路走进去不远,就是亚青寺大殿了。此前,每次到一个寺庙,我们都急急地去看大殿,因为大殿就如这个寺庙的中心圣堂,精华全在里面。但这次在亚青寺,我们似乎对这个大殿只是远远瞄了一眼,可以说一眼都没有多看,匆匆而过奔向前方——因为在那里,就可一望浩大的“觉姆之城”。别说我们对这个大殿没有太在意,就连身前身后的朝拜者似乎都没有在那里多停留,一道人流顺着脚下的小路直奔前方……。前方,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密境”。
过亚青寺大殿,随人流登上坡头,放眼俯瞰前方,一座无论是书本上银幕中还是现实中都从未见过的城池——觉姆城,烟雾蒸腾、浩浩荡荡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好壮观呀!这是我们对亚青觉姆城的第一眼印象。
亚青觉姆城是在亚青寺闭关修行的觉姆们的居住地。它三面被曲水河围成一个大Ω形状如孤岛。我目测了一下,这个“觉姆岛”长约500米,宽约300米,即使按矩形面积算也就0.15平方公里,一个觉姆告诉我,在这0.15平方公里不到的面积上居住的觉姆已经达到了两万人!“岛上”觉姆们住的房子如同一个个小火柴盒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觉姆岛”这边隔河建有两座桥,一座水泥桥连接主殿,一座吊桥连接右侧的“修行山”。岛底的一边与一块比较平坦的坡地相连,附近有一座专供觉姆集中修行学习的大殿,大殿附近及周围山坡上遍布觉姆们建的红色修行小屋。这,就是全览“觉姆岛”的情景。
一座水泥桥跨过昌曲河将“觉姆岛”与亚青寺入口及主殿相连。初入觉姆岛的人大多是从这座桥进去的。
笼罩在中午炊烟中的亚青“觉姆城”。袅袅烟雾中,密密麻麻的觉姆们居住的小屋清晰可见。
觉姆们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用木板拼建的。屋顶由泥土覆盖,一些屋顶上建有觉姆红色的修行小屋。
站在吊桥上看到的铺在小岛上的“觉姆城”,愿眼前这些飞扬的风马旗能保佑那些觉姆们平安。
山坡上的风马旗阵。是魂灵,也是艺术品。
“觉姆岛”的一端隔河有一个吊桥与一座小山相连,山上遍布红色修行屋。
修行山上的五色隆达(风马旗)在我们头顶上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似有神灵在觉姆岛上空飞扬。
五色隆达,据说“五色”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
几位觉姆在河边洗衣服,山坡上晾晒着她们五颜六色的衣服。
亚青寺修行人住的地方分男界和女界
站在桥头看到的亚青觉姆村。从这个角度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觉姆们居住的小屋的外观。大多是木板拼起的,顶棚用塑料布和泥土覆盖。
岛上的觉姆们和她们身后的“蜗居”。
岛上的小屋密集地拥在一起,除了几道主巷外,都是狭窄小路,
走在觉姆岛中。居住区域还算干净。
岛的边缘地带有很多垃圾。
一位觉姆请人建造自己的家。从这里可以看到觉姆屋的建筑材料。
无庸讳言,这就是亚青觉姆们住的房子,非常的简陋。
这些房子是用一层薄薄的木板拼起来的,用不起木板的就用更薄的板皮,在外面就能看到四处露风。漏风的地方用些塑料布挡上。粗糙的房顶没有任何防水防晒的建筑材料,铺些塑料布,用泥土盖上……。这样的房屋怎挡风吹日晒?遇大风搞不好会掀顶,遇大雨会漏水,遇严寒会冻得受不了,遇盛夏暴热相信里面就是“桑拿屋”。
那么恶劣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却聚集了那么多的女性义无反顾住进这个“家”,而且越来越多……
看过了觉姆们居住的外部环境,一个印象“简陋”,两个字“担心”,勾着我急于想去看一下屋里面的情况。
想进这条小路里找一家,忽被一阵狗吠吓停了脚步。狗不大,还挺凶。
这位隔着布帘门望着我们的觉姆样子非常友善,有门,提出想进去看一看,果然获得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