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刀法的鉴别与把握
个人日记
篆刻是一门凝聚在方寸印章之上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它既是书法艺术的“金石版”“微缩版”,又是雕刻艺术的“文字版”“平面版”。篆刻艺术在兼具书法、雕刻乃至其他造型艺术诸多共性的同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因此,一件成功的篆刻作品必然是线条、字法、章法、内容乃至笔法、气韵、风格等诸多审美元素的综合呈现,而这些审美元素的呈现,皆须依靠过硬的刀法方能得以实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完美的刀法,篆刻的其他一切审美元素便都成了空中楼阁,无法在印章之上得以展现。所以说,刀法是篆刻艺术诸法的基石,学习篆刻艺术要把练好刀法作为一项基础性的任务。
不同的运刀速度也会在印石上制造出不同的线条效果。行刀速度快,刻出的线条比较流畅,但必须同时处理好对力量的控制,把握得好会产生猛利的效果,把握得不好就会显得轻浮无力;行刀速度慢,刻出的线条通常比较生涩与厚重,但处理不当也可能会使线条变得拥塞迟滞、缺乏灵动。因此,无论使用冲刀法还是切刀法,都必须细心体会用刀的速度与力度,正如明代徐上达《印法参同》所云:“运刀时,须先把得刀定,由浅入深,以渐而进。疾而不速,留而不滞。”应根据印面需要的字法线条效果合理选择刀速:须快时,可用飞刀法,疾若飞鸟,直送不回,以求线条生猛流利;须缓时,可用挫刀法,不疾不徐,欲抛还置,或用涩刀法,徘徊审顾,欲行不行,必可求得拙朴含蓄的效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