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狗的窝

个人日记

  图片

  喜欢看着电视慢慢入睡。下午午休时又是习惯性的打开电视,当时电影频道正在播放德国和蒙古合拍的<<小黄狗的窝>>,影片中淳朴温情的牧民,绿的耀眼的草原,悠悠的白云,洁白的羊群,一下子便吸引住了我,睡意也随之烟消云散。

     电影讲述了一个蒙古小女孩娜莎在野外捡到一条小狗,并带回了家。由于来历不明,父亲担心小狗会惹来狼群,所以一直劝谕小女孩放弃它。小女孩没有遵从,试图把小狗给藏起来。最终父亲还是发现了。此时他们一家正准备迁徙到另一个牧场,父亲决定把小狗留下。在匆忙的搬家过程中,只一岁多一点模样的小儿子爬下了马车,没有跟随。父母发现的时候,已经是走相当远的路程。父亲策马往回赶,心中明白草原上空的秃鹰对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儿子是多么严重的威胁。他在原住地发现了儿子,正是被他遗弃的小狗成小孩的保护神,驱赶了秃鹰才让小生命得以保存。至此父亲接受了小狗成为家庭的一员。

故事不复杂,感人的地方却很多。如1、人都会死,但生命会延续的。 娜莎在父亲埋葬家里死去的狗时问,“为什么要把尾巴剪下来压在头下,” 父亲回答“用头压着,就能转世成为绑马尾的人,而不是长尾巴的狗。” “真的吗?” 回答“人都会死,但生命会延续的。”

2.你不能看见什么都要。 娜莎在帮母亲割奶酪时问母亲,“你们为什么不要它。” “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母亲让娜莎将手掌伸平用嘴巴咬掌心。“咬不到。” “咬不到吗?再试试看。” 娜莎努力咬,“还是咬不到。” “近在眼前的东西也会咬不到,你不能看见什么都要。”
3. 要再转世为人就是这么难,所以人的生命才这么宝贵. 娜莎在听了老婆婆关于黄狗的故事后问,“那我下辈子转世还会当人吗?” 老婆婆把娜莎带到米缸前一手拿针,一手抓起米往针尖上撒。如是几遍,老婆婆将针递给娜莎,“有米粒站在针尖上就告诉我。” 娜莎学着老婆婆的样子将米撒向针尖,几遍后笑着说,“那是不可能的啦。” “要再转世为人就是这么难,所以人的生命才这么宝贵。”

 这些对话里蕴涵的道理也恰体现了蒙古游牧民族的价值观,虽然朴素但却似真理一般,耐人寻味。 

  这部影片就象一部纪录片那样,几乎没有表演的痕迹。简直就是一家牧民生活的真实记录,且不加剪辑.人们能想象的草原上蒙古人的生活也就是这样的了。我喜欢这部片子最重要原因就他不是演技型电影,片中没有矫揉造作的语言,没有花里胡哨的“动作场面”,甚至没有很曲折的故事情节,我们见的是小孩的可爱顽皮、憨劲、纯真;看见的是游牧民族日常的生活和喜怒哀乐都在淡淡的草香中缓慢平稳地展现开来;还有睿智而平和的哲理,“看得见的东西不一定能得到”,“人生宝贵”,等等......

    极力推荐这部影片,<<小黄狗的窝>>不过片中狗是白色,之所以叫小黄狗的窝可能是原于老婆婆讲的小黄狗的故事。在看这不影片时我一直微笑着微笑着,只是片尾曲那低沉的马头琴如倾如诉又让我的心揪紧,他似乎在向我们满慢慢诉说着他的忧伤。我不知道导演为何安排这低沉的片尾曲。难道是要反映对草原的担忧,因为流浪放牧已经变成一种非必要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选择了去城里定居,片中已有所反映。还有最后突然出现的选举车,它与草原是那么的不相衬,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选举车呢?没看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