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偷瓜

个人日记

 童年趣事——偷瓜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农村正在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前进,以自然屯为基础的“生产队”是最基本的核算单位。当然,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的烈火,也烧到了广大农村。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是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在生产最忙,最紧张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开批斗会,批斗那些地、富、反、坏、右分子。

初秋的一个晚上,生产队的队部里正在开批斗会。坐在主席台上的贫农协会主席大声喝道:“周景善!”面对主席台卑躬低头的周景善答道:“有!”“能不能彻底坦白交代?”“能够!”(周景善是国民党的少校军官,从沈阳下放到农村进行改造的)……。这些台词我们早就能背下来了,听起来真的有些乏味。可在那个年代,不参加会就是政治有问题,参加会议又有些腻歪。正在这时,坐在身后的小新捅了我一下就出去了。我看他举止有些蹊跷,就跟他到了外面。他趴在我耳边刚想说什么,小明也跟了出来了,问道:“你们俩要干啥”?小新没说话,手一挥就往村外就跑。我和小明紧紧跟在后面,到了没人的地方,小新说:“瓜熟了,咱们去给他开开园”。好主意!我和小明非常赞同的跟在小新后面跑出村庄,在漆黑的夜空中直奔瓜地。

 当时是六月朔日,俗称月黑头,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偷瓜又不能照亮,只能在瓜秧上乱划拉,碰到大的就揪下来。刚摘了三五个,忽然,觉得有一把土面扬过来。我抬头往小新的方向看了一眼,只见小新跑了。我马上意识到:不好,有情况!我也以最快的速度跟着小新跑。我真佩服小新的聪明,他带着我俩不往本村跑,而是向邻村——山前村方向跑。就在这时一个人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大喊:“截着,(从)山前那个小茅道,给我截着”!这是郑大秃子的声音。郑大秃子是一个纯山东人,两年前来到我屯,到现在还没落下户口。此人身高八尺(一米八以上)、体重二百来斤、肩宽背厚、虎背熊腰、雄壮威猛,生产队所以让他看瓜,就是让他起到藏獒看家的震慑作用。他那熊掌般的大手,若是扇在我们小孩子身上,非打个骨断筋折不可!我们在前面飞跑,他在后面紧追,只听脚步声越来越近,就在这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跑着跑着,不知哪来的机敏,小新的一下,趴在苞米地头的麻子颗根底下了,也不知哪来的默契,我和小明也像小新一样,依次敏捷的趴下。不到一分钟,郑大秃子迈着打夯般的脚步,扑通扑通从我们身边朝“山前”的方向追过去了。好险好险!吓得我们的心咚咚直跳。

摆脱了山东大汉的追击,带着我们的战利品,边走边吃边窃喜,又悄悄溜回了会场。不一会,郑大秃子也来到了会场。进门就喊:“山前来偷瓜的了,还棒儿棒儿弹哩(山东口音),就摘了一个,让我撵的扔在大道上哩,撵上了让我这顿揍!”。原来,他追了二、三里地,连个人影也没看见,自知上当,还不甘心,反倒回来报功,以说明他多么忠于职守。我们仨心里明白,互相对视一下,也不敢说话。

俗话说:小偷三年不打必自招。过了些日子,我们实在憋不住了,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互相调侃,也学着山东口音喊:“截着,山前那个小茅道,给我截着”!“还棒儿棒儿弹哩(山东口音),就摘了一个,让我撵的扔在大道上哩”,特别是这句话:“撵上了让我这顿揍”!知情人听了,会心大笑。大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啊,原来偷瓜的不是“山前”人,是你们干的。                

这几句山东话,成了当年的流行语,在我们生产队流传了好多年,至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记忆犹新,每当和同龄人提及此事时,还忍不住捧腹大笑。

现在,每当我回到家乡,目睹过去偷瓜的瓜地,总会想起来那山东大汉郑大秃子的身影和说的话。说谎脸都不红,古往今来有之。这就是做人的“特色”吧?人啊,还是实实在在的好,你能用假话骗一部分人的信任,但是,你也失去了一部分人对你的不信任。你信吗?反正我信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