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信:“驯服”的教育走不远

个人日记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

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动物园的驯兽类杂技表演。常言道:“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堪称兽中之王的老虎,在深林里兽类畏而惧之,而人类更是“谈虎色变”,无不对其“敬而远之”,惟恐与其身处一室难逃入其血盆大口的厄运。然而,人人畏惧的老虎,从小在驯兽师日复一日的“调教”下,竟然失去了“野性”,收起了其固有的兽性,变得无比乖巧和顺从,在动物园杂技场上,非常配合地做着滚球、钻火圈和走梅花桩等表演动作,与人们心目中的会吃人的老虎形象相去甚远,打破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的神话!

放眼当前的学校教育,学生的“遭遇”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学校,孩子打一上学开始便在接受着“驯服”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非就是“乖”、“听话”等诸如此类千篇一律的言语。大家“英雄所见略同”,普遍认为只有懂得顺从、服从的孩子才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纵观各学校实际,无论是在何种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众多学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表面上顺应教育教学改革潮流,而实际上其骨子里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一味崇尚对学生的“灌输”教育。就像驯兽师的工作一样,不把一个个性格迥异、个性千差万别的、鲜活的生命个体驯化成为“听话”的“机器”誓不罢休,否则就当成是自己教育工作的失败。对于一纸空白的学生而言,也顺理成章地接受着“驯服”教育,处处循规蹈矩,不敢造次,唯“分数才是硬道理”,从而形成了“千生一面”的尴尬局面。

在这种“驯服”教育理念指导下,各种教育现象千奇百怪、无奇不有。举个例子,大家对“安全”二字耳熟能详,它就像是套在校长头上的“紧箍咒”似的,导致许多校长因噎废食,谈“安全”色变。学校工作步步小心,处处谨慎,惟恐因为安全问题让学校走向关门倒闭的境地,或者毁了自己的前程,从而出现了有的学校无视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敢组织学生外出春游活动,却让学生集体静坐操场,闭目想像春游景象的“操场春游”,以及惟恐学生上厕所出现意外事件,让学生在课间手牵手上厕所等非正常教育现象。

众所周之,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作为教育和培养祖国后备人才的主阵地,各中小学校应当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扎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祖国的所有“花朵”齐放、争奇斗艳,绽放出独树一帜的色彩,而不是为了“顾全大局”,维护学校的“稳定”秩序,从校长个人的眼前利益出发,置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培养国家后备人才的长远利益不顾,把维护学校的稳定秩序当成是驯服一群听话的孩子,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当成是训练出一批考试的机器,并且美其名曰为保障学生安全,实则以牺牲学生的生命成长为代价去换取少数人所谓的“教育政绩”。试问,如此“目光短浅”的学校教育行为又怎么能够培养出祖国需要的拔尖人才?如此“驯服”学生的教育还谈何培养出祖国需要的杰出人才?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衷心希望学校能够站高看远,深刻反思“钱学森之问”,反思当前学校的教育行为。特别是,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应当胸怀大志,致力于培养祖国的后备优秀人才,树立教育家办学的思想;校长应当重新审视所谓的“教育政绩”,放下个人的眼前利益,能够顾及长远,胸怀祖国,以促进学生、教师的共同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为己任;校长应当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驯服”教育,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用实际行动响亮地回答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文章评论

2957266402

fZ[em]e6064[/em]爱爱爱,y1.颗心 /到底能有 几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