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也是三毛迷

个人日记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索性忘了我是谁吧。因为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浪汉”一个在阳光下拖着慈悲的影子,默默地趋向救苦救难的平凡的人。
                                                                                                                                                                                                  —— 心中的三毛


                                                             图片 
       敲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与其说是自己曾经是个三毛迷,不如说现在的自己依旧是个三毛迷。这是第二次读《三毛》的作品,离第一次整整相隔了十多年。也许到了像我这样的年龄,应该不会再成为三毛迷的,因为我已经不会把梦幻和真实的生活搅混在一起,而且以现在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领悟能力以及知识的沉淀或者思想层次来读,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如同你在不同年龄段读钱钟书《围城》一样,每一次翻看,都将有新的发现,有不同的领悟,每一个年龄段阅读,便有每一个年龄段的共鸣与感受。像《红楼梦》《平凡的世界》一些作品也是如此。我记得那一年读三毛,是在高中校园里,晚自习上教室里特别的安静,大家都在复习和做习题,而我一个人捧着一本《撒哈拉的故事》坐在一个靠着窗户的墙角里如饥似渴地探索沙漠中那些惊险有趣的故事,《鲁滨孙漂流记》也是那时候看完的。也许可能跟我的随性洒脱,自由不羁的性格有关吧,那时候的性格有些像男孩子,喜欢读一些武侠历险一类的小说,是个十足的金庸古龙迷,同时也有女孩子多愁善感,爱幻想,用乐嘉《性格色彩分析心理学》来说,我是红色性格的人物,因此那时候也是琼瑶迷。
    重新读《三毛》也是因为有一次,用一张黑白照片在空间发表了一条说说,有几个朋友说,那张照片特别像三毛 ,甚至有朋友说连气质和才气都像,当时听到那样的赞美,感觉特别的汗颜,于是在家翻箱倒柜把这本书找了出来。每天有时间就看一点点,全本读下来,差不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三毛全集》一共分为《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亲爱的三毛》《送你一匹马》《倾城》《谈心》《万水千山走遍》十个部分,这本全集基本概况了三毛一生所有的作品。其中《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都是讲沙漠的生活,《稻草人手记》主要是讲她和荷西的爱情和婚姻生活,《雨季不再来》是三毛早期的作品,这部分文字相对从二毛兑变过后的三毛来说显得有些颓废和苍弱,描述的是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也许那时候的文字在技巧上不够成熟,在思想上流于迷惘和伤感,但我觉得它也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因此这部分我也认真读了一遍,其中三毛的很多少女时期的困惑其实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候也是深有体会的。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就是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反过来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的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长进。也许岁月的流逝固然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兑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不是么?《亲爱的三毛》《谈心》是三毛与读者之间的来信,这部分我读得也比较详细。《万水千山走遍》是后来荷西因意外事故去世,三毛从痛苦中走出来后,去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结交了更多的朋友写下了这本书。
总的来说,《三毛全集》读后感触这么深,除了她在“浪漫的流浪以外”那一份对人性的怜悯,对生活真义的认知,以及对婚姻的洒脱(不是随便,后面我再详细叙说。)。她是一个认真生活过的人。她的文字之所以那么动人,其实不在文字的表面,也不是故事的风趣,尽管读《撒哈拉的故事》确实很吸引人,尤其是年少那种对一切未知的探索欲望,对探险的好奇心会很容易迷上这样的文字。也不在作者特殊的生活经验,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切背后所蕴藏的作者的那些爱,她能够把所见到的悲苦小人物的那种感同身受的入微观察,更欣赏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时对人性恶的鞭笞。在《哭泣的骆驼》中,西班牙与摩洛哥争夺撒哈拉威,撒哈拉威想民族自决,而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独立保卫战所发生的一系列情感纠葛故事。在撒哈拉威这个贫瘠落后的这片土地上,那位称得上最文明最美丽女子沙伊达被陷害送往屠宰场后被那些失去人性的暴民摧残的那一幕,三毛亲眼见证了这一切后对人性毁灭的那种绝望和无助,那种失去朋友的撕心裂肺无以言表的悲痛之情。这是我们现代散文作品中所少见的,很少有作品能够给我这样的震撼和感受。我记得妹妹在这里也看过《哭泣的骆驼》,许久不读书的她,当时因为这篇故事,也很久才把沉重的心情缓和过来。
    关于对生活真义的认知, 三毛是一个十分豁达的女子,从这方面,自己是和她有些相似的,她能把很多凄怆的际遇写得生机勃发,洒脱浑厚,在《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你一定会被她的那种生活态度所打动。她也不是不知忧愁善感,只是她知道在生命里还有比伤感更强的东西。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能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把陋室住成行宫,能在海角上把石头变成万象。她仍然很浪漫,却能够把这种浪漫融入到人间烟火中,熏成斑斓动人的古褐色,那一种经过岁月洗礼沉淀下来深沉而厚重的美。很多年轻的朋友,尤其在我们少年时代都特别的羡慕和向往三毛的流浪生活,我想这是每个人对心灵自由的一种追逐吧。这说明什么呢?好像我们都曾爱飘逸的云,但终于我们爱上雨,低低地,把自己贴向大地,贴向人生落了实的一滴雨。
    关于对婚姻的洒脱,在《亲爱的三毛》里,三毛给读者回信中,解答关于《婚外情》的问题,我看到了一个十分重情而洒脱的三毛。大家都对荷西与三毛感天动地,一尘不染的爱情故事耳熟能详,三毛爱荷西,她不喜功名,不喜热闹,随遇而安,甚至连结婚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堂她也愿意嫁给他,荷西爱三毛,因为三毛的一句话就义无反顾地奔赴撒哈拉,那是一种怎样的纯粹的爱情啊。但是就是这样的爱情,就没有婚姻上的考验吗?那一年,荷西回西班牙去接受十九天的深海训练,那时他和三毛相识十一年,结婚四年,三毛当时为了节省路费而没有同行。在分别数十天后,荷西回来后直接告诉三毛说他结识了一个女孩子,接近陷入情网,又说:”要不是结了婚...”如果换成现代的妻子们,当听到自己的丈夫爱上了别的女子时,我想不是暴跳如雷地发脾气就是撕心裂肺地哭泣吧。三毛当时的反应也很复杂,各种滋味齐涌心头包括很深的自责。但她只是投入他的怀抱,不说一句话。三个月以后,荷西常常黯然,却不再提那个女孩子的名字,三毛内心的痛楚和歉疚更深了,她说对方也是对自己丈夫付出了真情与热爱的好女子。后来她还诚恳地问荷西,要不要回台湾一年,让他们两人在生活上相处一阵,如果美满,她就自寻生路。又如果,他们因为了解而分开,只要荷西一个电话,她就飞回来,她还是会要他。又如果,三个人一同接纳观念,亲爱相处,那就三个人同时下决心做好亲密朋友、家人和爱侣的事实,真诚相待,不分彼此。荷西当时听到三毛提出如此的处理方法,哗一下扑上去,两个人抱头痛哭起来。几年以后,他们坐在阳台上看秋日下的夕阳,三毛摸摸荷西头发,问他:“你还想她吗?”荷西略有所思地说:“那种爱情,属于一刹永恒的完成,难忘。至于我们之间,生活的恩与情扎得太深,天长地久了。”两年后,荷西溺水过世,三毛一个人默默生存。有一天她在家中种菜,院子外出现了那位女子,她滑掉了手中的一包玉米种子,像那个女子奔去。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痛哭失声。再后来,荷西至爱的朋友,一摄影家要求接纳三毛,三毛将这位女子介绍给了这个摄影师,他们结婚了,得了一个小男孩,取了荷西的名字做为纪念,孩子喊三毛叫中国妈妈。这是三毛再给读者的一封中描述的一个故事,我只是用第三人称把它叙说了下来,我当时读下来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如果当年三毛和荷西的结合不是双方都已在人生里出生入死地历练过,他们的处理也不可能如此超然和升华。在成长过程中,夫妻的路途都是相当艰难的,表面上看来却是天真烂漫。以三毛的观点来说,婚外情事件,除了习惯沾花惹草的男女之外,一般来说,并不只是“对”和“错”就能断人生死。情感也不只是一张结婚契约就能够保证的。一个人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也是人性的一种可能。欺骗的背后,存在着太多的因素,也不是绝对的恶所能解释一切。软弱的背后又有着千千万万个成因。而勇敢真诚这件事情,能力不足以及怕痛的男女是不愿去迎接的。三毛这种超然境界的洒脱我们这些红尘里的凡夫俗子有几个能做到呢?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漂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
     有读者说三毛不仅是一个奇女子,三毛更是山,其倔强坚硬,令人肃然起敬。三毛是水,漂流过大江南北,许多国家。三毛也是一副山水画,闲云野鹤,优哉游哉。我想说,三毛当然更是一本书,只要你展读,就能浑然忘我,忧愁烦恼一扫而空,仿佛自己已告别“俗世”走进一个趣味盎然的“卡通世界”和“漫画王国”,所以三毛自然也是一出戏,人生中的一出难得看到的好戏。所以亲爱的友友们,有机会读读三毛吧,感受她的大爱情怀,感受一下她自由、奔放的性格、感受一下她勇敢地追求梦想,不惧怕困难的坚强,那种灵魂,美得可以倾城。
 
        



 






文章评论

夕阳童子

夕阳只有空后,一定认真看文,认真点评!

健康是福

听了若溪对三毛的描述及赞美,我也想更深入的了解三毛了![em]e160[/em]

飞天射月

三毛属于生活在我们同一时代青年旅行家,作家、她的作品我大都看过、不过没有若溪理解深刻[em]e112[/em]不过三毛对荷西用情太深……一个才华横溢奇女子竞然自杀!她的路最后走的太极端

白马惊天剑

若溪,你让白马重读了一回三毛。 现在忙,空了再来。

镁麗

记得上学时候把零花钱攒着一本一本的买三毛的书,后来搬家了,三毛的书一本没有拿,那次看到若溪那张照片,一下子就看着像三毛,很像的感觉,说不出的感动,若溪还能重读三毛,说明你还不老,而我,像是已经很老很老,老了一百年的感觉……其实三毛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走出来……愿你天天开心[em]e163[/em]

腊梅花

朋友你好!三毛的崇拜者,定是文彩飞扬!夏安![em]e179[/em][em]e100[/em][em]e7150[/em]

暗里着迷

你的性格也像,不过在我的心目中,你比三毛还要阳光开朗点…

芷梦轻挽

看来若溪真是个三毛迷,把三毛的作品和内心研究的如此深如此透。我对三毛的作品只是蜻蜓点水的看过,知道三毛比较自我,比较浪漫超然。很欣赏三毛的这一点,从不委屈自己,想旅行拿起包就走,想爱也爱得轰轰烈烈,感觉活着没有意思啦,很果断的奔赴了黄泉。三毛是个非凡的女子,她的思想境界已经在凡尘之上,所以她能理智的处理荷西外遇的问题。以后有时间我也好好读读三毛的作品。歇歇若溪的分享!

白马惊天剑

三毛的文字,白马只是读过《倾城》等极其有限的篇数,但通过若溪的这篇日志,白马读懂了三毛及其文字。 若溪开篇直言不讳自己一直是个三毛迷, 曾在10年前上高中时一个人在校园里读《撒哈拉的故事》,得出“我是红色性格的人物”的分析定位。接着提到重读三毛的起因、过程和收获。“她的文字之所以那么动人,其实不在文字的表面,也不是故事的风趣,尽管读《撒哈拉的故事》确实很吸引人,尤其是年少那种对一切未知的探索欲望,对探险的好奇心会很容易迷上这样的文字。也不在作者特殊的生活经验,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切背后所蕴藏的作者的那些爱,她能够把所见到的悲苦小人物的那种感同身受的入微观察,更欣赏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时对人性恶的鞭笞。”把三毛的文字特点、思想特征、兴趣爱好点评得恰到好处,概括得完整无缺。 若溪在文中还在文中阐述了三毛关于对生活真义的认知、对爱情的执着、对婚姻的洒脱 、对人性的探索和对 世间万物的悲悯,其落笔方式有着常人无法仿效的举重若轻,其思想体系也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独特深邃。遗憾的是,三毛最后选择了一种非常疼痛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彻底地与整个世界决裂。对此,白马不敢作任何评价,唯一能说的只是:“山到绝顶雪成峰,情到深处人孤独。” 但愿三毛有了若溪这样的读者,在天堂永远不再孤独。

白马惊天剑

三毛的文字,白马只是读过《倾城》等极其有限的篇数,但通过若溪的这篇日志,白马读懂了三毛及其文字。 若溪开篇直言不讳自己一直是个三毛迷, 曾在10年前上高中时一个人在校园里读《撒哈拉的故事》,得出“我是红色性格的人物”的分析定位。接着提到重读三毛的起因、过程和收获。“她的文字之所以那么动人,其实不在文字的表面,也不是故事的风趣,也不在作者特殊的生活经验,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切背后所蕴藏的作者的那些爱,她能够把所见到的悲苦小人物的那种感同身受的入微观察,更欣赏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时对人性恶的鞭笞。”把三毛的文字特点、思想特征、兴趣爱好点评得恰到好处,概括得完整无缺。 若溪在文中还在文中阐述了三毛关于对生活真义的认知、对爱情的执着、对婚姻的洒脱 、对人性的探索和对 世间万物的悲悯,其落笔方式有着常人无法仿效的举重若轻,其思想体系也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独特深邃。遗憾的是,三毛最后选择了一种非常疼痛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彻底地与整个世界决裂。对此,白马不敢作任何评价,唯一能说的只是:“山到绝顶雪成峰,情到深处人孤独。” 但愿三毛有了若溪这样的读者,在天堂永远不再孤独。

白马惊天剑

三毛的文字,白马只是读过《倾城》等极其有限的篇数,但通过若溪的这篇日志,白马读懂了三毛及其文字。若溪开篇直言不讳自己一直是个三毛迷, 曾在10年前上高中时一个人在校园里读《撒哈拉的故事》,得出“我是红色性格的人物”的分析定位。接着提到重读三毛的起因、过程和收获。“她的文字之所以那么动人,其实不在文字的表面,也不是故事的风趣,也不在作者特殊的生活经验,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切背后所蕴藏的作者的那些爱,她能够把所见到的悲苦小人物的那种感同身受的入微观察,更欣赏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时对人性恶的鞭笞。”把三毛的文字特点、思想特征、兴趣爱好点评得恰到好处,概括得完整无缺。若溪还在文中阐述了三毛关于对生活真义的认知、对爱情的执着、对婚姻的洒脱 、对人性的探索和对 世间万物的悲悯,其落笔方式有着常人无法仿效的举重若轻,其思想体系也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独特深邃。遗憾的是,三毛最后选择了一种非常疼痛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彻底地与整个世界决裂。对此,白马不敢作任何评价,唯一能说的只是:“山到绝顶雪成峰,情到深处人孤独。”但愿三毛有了若溪这样的读者,在天堂永远不再孤独。

蝴蝶兰

也曾三毛迷,只是看过,流泪过,了过。 除了没看过《倾城》,其它的都走马观花过,特别喜欢《撒哈拉沙漠》《哭泣的骆驼》《走遍千山万水》,每次拿起这基本书都是看了哭,哭了看,总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跟着三毛一起到撒哈拉探险,一起参加娃娃新娘的婚礼,一起感受着与荷西的爱情和生活,与沙漠的骆驼一起哭泣…… 收拾起眼泪,收拾好心情,与三毛一起去看看荷西的家,荷西的童年吧。可是更泪雨滂沱,淹没了三毛,也淹没了我。 一直喜欢三毛白话的描述,如话家常,却从未深入她的文字为何那么口人心弦,看了若溪的分析,才明白三毛的这种举重若轻的落笔,那是用心对人心人性的解读。 有幸有三毛这样的作家,有幸有若溪这样的读者。

狂人

每一个时代的经典,同时代的人阅读,最容易产生共鸣。例如我读《平凡的世界》。三毛给我感染最深的是那首歌曲《橄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