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水乡织席的女人

个人日记

 

白洋淀水乡织席的女人

 

在世人心中,中国北方是风沙漫漫、土地干裂的景象。脑海里浮现的画面——老农戴着麦秸草帽,在烈日炙烤的田间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十年如一日的刀耕火种。当你深入地貌复杂的北国,水泽百里的白洋淀出现,会改变你先入为主的北方干旱印象。不知通往何方的白洋淀水来得不易,就是这种难得的传奇,成就了荷花淀、白洋淀诗歌群两大华语文学流派;《小兵张嘎》《雁翎队》《螃蟹洼》等耳熟能详的的影视作品。当回想、回味一幅幅经典的画面时,白洋淀水乡女人织席是最美的一幅。

翻阅孙犁先生的代表作《荷花淀》,文章是这样记载的“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还礼跳跃着。”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一大片。她像坐在一大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睡眠笼起一层薄薄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折服老人的鼎鼎的才华时,依然忘不了水生嫂织席的幕幕往事,一切是那么美、那么生动、那么写意。

白洋淀水乡人家,生活在四面环水类似小岛的地方,他们出门穿村都离不开船。这里土地稀缺,而大淀里一岁一枯荣生长的芦苇,成了水乡人最重要的经济收入。织席这门手艺,从何时何地何途径传至白洋淀无从考证。可每个白洋淀女人从记事起就坐在苇席上,是母亲的熏染和手把手的传授,让她们早早学会织席的手艺。在女孩十多岁的花样年华里,已经独自一人编织属于自己的那片云彩。

都说江南女子如水,白洋淀水乡女孩则是太阳花。每天天没亮,天边开始泛着鱼肚皮白,她们开始投苇着扁平柔柔的苇眉子,按长中短把苇眉子分成三等。她们的手指在苇眉子排列好最初的纹理里上下翻动,娴熟灵巧的像是机器上的锭子。当天上的云有了颜色,太阳花吐絮绽放、凤仙花朵朵硕大时。女孩身下那片白地毯似的苇席雏形渐显。

水乡女孩笑声带着一股水味,闺中姐妹结伴织席,女孩们性子倔强不服输,织席时脸上是一脸的笑意,可当开始投苇时织席时,都开始暗自较量比手艺。在白洋淀水乡,女人织席的速度,是评判她们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也成为女孩们婚配的一枚重要棋子。

整片席子的口子、边角等都成形到位,只剩下翻个撬席了。女孩们收手休憩片刻,她们摘来凤仙花鲜红的花瓣,放在吃饭碗的碗座上,用白矾小心翼翼的砸着、捣着,没一会花瓣成泥状。她们坐在同一片席子上笑着,在指甲盖上、手掌心糊抹着。白洋淀水乡女人手指修长灵巧,在配上泛着凤仙花染成的杏黄色。她们靠一双手撑起了一片天,描绘了一片云,编织了人生最美的云彩。

白洋淀水乡人一天两顿饭,为了紧着干活人们中午简单的填饱肚子。织席的女人们没有午休,第一个席子刚编好,来不及喘口气就投入到第二片席的编织上。太阳东升西落,一日一日的遥远漫长,可在水乡女人双手里,时间永远都过得那么快。当太阳西下,彩霞满天时,女人们的第二片席子完成了。把两片纹路精致的席子卷在一起,扛到席市换来钱,马上就交给持家的母亲。无欲无求的生活境界,让白洋淀成为桃花源的源头。

女孩们拍着身上的苇皮,把船划到暮色氤氲的大淀里,船还没停稳争先跃入水中。她们没有城市女孩的泳衣,但那仰泳、潜泳、立凫的动作,却绝非城里女孩所能比得上的。她们互相撩泼着水花,每朵水花里都挟带着一串欢笑,她们仿佛要把一天所行的劳累,都在这晚浴中挥洒出去。

幽远的月色和斑驳的渔灯,在苍茫的淀里绵延数里。依傍在芦苇荡旁的小屋里弥漫的香味,是为姑娘们准备的……

 

 

 

 

安新城里                            20141221日星期日

文章评论

红云天下

这种景象很难看到了,只能是一种回忆。看了你写的,心里真的有种暖暖的回味!

过客

总是在你的文章里找到落地的感觉。好。

『一生有你』

真想回到小时候啊!满大街的芦苇垛成片,在里面乱窜…成群的玩伴在大街跳绳,丢沙包…时光真的一去不复返咧…

快乐就好

用墨笔书写白洋淀,你就是当代孙犁!

郭占伟

看了老哥最近的几篇文章让我最大的体悟就是篇幅的节奏感缓下来了,段落更具有层次感,对于整篇文章驾驭能力更强了,我们白洋淀这幅写实的画卷传递的唯美,我想是在这种慢节奏中被打开的!你们守住了现在我们最后一方净土和让心灵停靠的地方!加油[em]e185[/em]

豫书:

记得这篇你投到湘韵,请问,“入绝”了吗?

梅子

老弟的文章,加上芦苇的图片,会让文章有一种图文并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