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平凡世界

个人日记

 

我和我的平凡世界

1998年春,白洋淀采蒲台岛都沁在槐花香里,小桥流水人家随春波荡着漾着。在春意浓郁的时候,桥南的真武庙里香火缭绕正旺。采蒲台三月庙到了,平时安静惯了的村子像蛰伏了一冬的虫子,醒来、睁眼、热闹起来。此时,淀里漂满商贩和接亲的船。不久,街面不宽敞的街,挤满了林家、郭家、李家等等人家的铺子,还有就是我们这些急着赶庙会的小孩子、大孩子。那年我们在村西头的老学校读初二,这座老旧的学堂曾经是父亲、母亲听课识字的地方。当老师的粉笔还在黑板上吱吱的写字时,我们的心早飞进墙外的庙会世界里。当敲铁杵的下课铃声响起,我们早一溜烟得没了影,眼睛里闪着光开始赶庙会。

那个年代,我们的光阴是一杯过滤的白开水,远没有现在万花筒似的繁华。从小我们对吃、喝、穿衣没有任何讲究,也不敢有任何奢望。因为每个家里的父母都是用汗珠子砸脚面的钱养活孩子。那个年月,除了过年能穿一身新衣裳,平时我都拾哥哥的旧衣穿。一次大姑把省城学跳舞的儿子不穿的演出服我给穿,那套红黄相间,袖子上绣着飞龙图案的演出服特扎眼,穿上表哥的旧衣服我高兴了很久。因为这是自己从小到大第一次穿那么鲜亮鲜活的衣裳。

我们是白洋淀水乡的渔民,人们睁眼开就要织席和打渔。小说对于我的祖辈们来说不能当饭吃又不解饿,看那个没用,有那点时间还不如多织两片席、多下两套渔网。正因如此,我们一直都不清楚小说意味着什么?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直到在庙会的书摊上遇见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我才懂了,才明白…..

《平凡的世界》能走进我的生活,要感谢著名作家柳青先生。那时语文书上节选了柳青的代表作《创业史》,读起那刚强的文字,总感觉有一股振奋人心的无名力量。当驻足在书摊前,第一眼就看到了《路遥文集》这本书,看到了封面上举止亲近的路遥先生插图。翻开扉页是这样的一排字,“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当时我愣住了,没随伙伴们去买水枪,而是翻起了小说,最后用母亲给的赶庙会的十块钱钱,买下价值不菲的《路遥文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买书,看的第一本小说,最后成为影响我一生的一座宝藏。

读初中那会,我学习成绩不错。当《平凡的世界》走进我的生活,从此看小说的瘾头一发不可收拾。为了不中断看《路遥文集》,我竟破天荒的装病,对外宣称自己感冒发高烧向老师请了假。我家离学校很近,平时下课,我都带同学到家里喝水。下课的钟头响了,我赶紧把被子盖好,为了避免生疑我还压了一条被子。当他们又结伴来喝水,把书压在后背下面。无论他们怎么叫、咯吱等骚扰,我都不应允还是装病睡觉。怕的是,他们揭穿我逃课看书的阴谋。

看完《平凡的世界》后,我发现了文学的神奇,它是中国式农村一幅最完整,最生动的《清明上河图》。书中的一条河、一块黑馍、黄馍、白馍、一件的确良、一段兰花花、一片麦田、玉米地和每一位土生土长、形形色色和性情迥异的村民等等,对于农村人,农民来讲都是最真实的镌刻和临摹。《平凡的世界》让每一名农村人都动容和自豪。

青春是短暂、是多情的,中考是人生路上第一道岔口。我们的命运和未来,从那天起进入规划设计阶段。那时,我和同学郑伟走的比较近。不上课的时候,他每天都长在我家。可就在那年寒风汩汩,要结冰封淀的冬天,郑伟变得忧郁起来,因为家庭经济拮据他要辍学。在他沮丧的低潮期,我拿出《路遥文集》给他看,他很快接受了这本书。直到读完那天,郑伟离开学校。他曾经憧憬自己做一名诗人,在他人生最后一堂课,他送给我一首诗歌,名叫《弯弯的校园》。第二天一大早郑伟把《路遥文集》还给我,他笑容灿烂的说,“我们要像孙少平一样的活着”。其实,读完《平凡的世界》那天,我也有着和他同样的感悟,无论生活多么难、多么艰辛,要向孙少平一样活着。

一天又一天,生活周而复始的重复着。每个人的生活际遇都在改变。1999年初中班的同学像羽翼丰满的鸟儿,离开家、离开父母、离开生养我们的家乡,去到人生地不熟的他乡,开始了一个人的觅食和打拼。我选择了用读书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消除自己的自卑感。可漫长的求学之路像玄奘取经,从开始到结束换来的是—没有兵临城下,没见到如来佛,没镀的真身,更没取得真经。等了盼了三年的大学没结出果实,一切又打回原型,打了水漂。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我会拿出《平凡的世界》,同与我一起闯荡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少平的开、少安、金波和晓霞等书里的朋友,是我们路上的精神支柱。

2006年正月初九,顶着寒风,踏着雪路。我们到高邑县农药厂实习,我和立强分到了物流部,跟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王师傅学配货。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那份重视劲无语言表。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一次次冲击着人的心理底线。记得,我和立强第一次到石家庄物流中心配货,天格外的热。因为物流站不管卸货,王师傅指派我俩搬卸农药。一趟又一趟,搬上搬下的,一会我和立强都汗流浃背,汗顺着头顶往腮帮淌。耳边传来王师傅和物流站经理的聊天声。“你们物流站就不许找点装卸工。” “你傻啊!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便宜又好使,你看车上那两位不就是例子。”两人的笑声是两把刀子。我和立强不知道怎么卸完一车的农药,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谁都没说话。看着车窗外的杨树闪过、闪过……

在高邑县的书摊上,买了一本《平凡的世界》送给立强。我们一起交流书里每一个人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际遇和他们传递的正能量,感染着、启迪着我们。终于我们放下可耻的自尊心,在以后淌汗、流血和嘲讽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淡然、平实和上进。在高邑县农药厂三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后。离开高邑县后,我们去了不同的地方。如今,我们都已为人夫为人父。当再回首在高邑县的日子,我们要感谢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最近,一名中学老师的辞职信在网上走红:“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在思考着这个谜面,大家最初的答案都是相同的:“为了赚钱,为了吃饭。”这确实是最实际的。可在这个特定的紧箍咒里,我们一圈就是几十年,就是一辈子。大多数人最终如同路边的草木,化作泥土。这样的人生值得吗?每次看《平凡的世界》总在思量,为什么我们不能吸取少平的开拓、少安的坚守、金波的执著的个人。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世上的文学作品很多,可真正经得住折腾的不多。而《平凡的世界》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一部农村史诗。生在农家的孙少平,立志走出大山勇闯外面的世界,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孙少安为了自己农民企业家的梦想,在砖厂一次次失败后还在继续。田晓霞为了自己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在洪灾前线牺牲。金波为了心爱的藏族姑娘执著的寻找……路遥先生用文字传承着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令人叹服。在2002年,在我的人生之路上,产生了同路遥先生一样的梦想——写作。

我家乡的父老乡亲不知道文学是什么,因为他们不识字没有读过小说。他们的生活是,一生如一日的在白洋淀水里刨食,一生都淀水的余晖里燃烧自己的生命。当写作成为我的梦想后,感觉自己很庆幸,感谢路遥先生,因为是他让自己找到了心灵的信仰和寄托。从此,自己会用文字记录和传承白洋淀水乡。有一天采蒲台村会和双水村一样启航…….

 

 

安新城里                                        2015418

文章评论

空悟

我也很喜欢《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也是受孙少平影响很深的人,当然其实是受路遥的影响。很高兴于先生有共同的爱好!

雨巷

平凡的叙述,动容的情感。问候老乡,回安新了7

幸福

老弟,姐祝你幸福,别过于惆怅更别太累着,每次看完你的作品心里总有点酸酸的感觉,心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