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曲黎敏(十)(下)

个人日记

第十讲  儒释道养生(下)

下面讲讲道家的几种养生方式。

呼吸养生——胎息

刚才说过道医对医学的贡献超过了儒医。道家在呼吸上有一种养生方法,叫做胎息。就是只有腹部呼吸,没有口鼻呼吸。其实,我们连最基本的口鼻呼吸方法可能都不太对。大家要记住,吸清气,一定要用鼻子。鼻为天,口为地。口是尝五味的,鼻子是专门得气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是用鼻子轻轻地吸气,吸进去以后,一定要让气一点一点地往下沉,沉到小腹,然后要有一个屏吸的过程。屏住呼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增加你的肺活量,然后再用口缓缓地向外吐气,这是我们呼吸的一个正常程序。那么这种呼吸到哪种境界是最好的呢?将一根细细的羽毛,放在口鼻之间,你吸气和呼气这个羽毛都不能动的时候最好。你不能一吸气羽毛就一下子沾到你鼻子上了,然后一呼气这羽毛就不知道哪里去了。那是不行的。要做到了吸气和呼气时候羽毛一动不动,就做到了老子所说的绵绵若存”!“绵绵若存,就是像存在实际上又不存在。这个字,就是强调它存在于似是而非之间。这就是一个象。

人的呼吸每天多少下是有定数的。人一昼夜的呼吸是一万三干五百。这个包括一呼一吸,而且跟你的脉搏有关。

如果不运动的情况下,你的脉搏就达到了九十次以上,说明你的身体已经虚了。打个比方,你的身体就像一辆卡车,你每天的任务是一天运一车货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了;如果身体状况不好了,每次只能运半车货,甚至更少,那你就只能通过多跑几次来完成任务,这就是早搏。所以如果你的脉搏加快的话,就代表你身体里精不足了,必须加快气的运行才能满足藏腑的正常工作。而有的人的脉是极其没有力量的,就相当于货车连开都开不动了,这就是间歇。间歇就是这样,不单精不足,气也不足了,如同老马抽一鞭子才能跑几步,跑跑停停的。

所以中医讲脉搏的时候,认为好的脉象应该是三部脉都沉缓有力,就是寸关尺、浮中沉都应该和缓、有力、有根,而不能太快或者飘着,这才是一个好的脉象。

所以中国古代练功非常讲究不让自己的呼吸加快.这是一个原则。比如说我们现在一跑步呼吸会加快,过性生活呼吸会加快,在道教里面就认为这些都是损坏健康的。因为道教特别强调呼吸的问题。

那么,如果没有口鼻呼吸了,人怎么跟宇宙的气交换?用身体的哪部分来交换?记住啊,所谓胎息,就是关闭了口和鼻,但是却打开了整个的皮肤,用整个皮肤去和自然界进行气体交换。皮肤是最大的交换器。这是道教里面一个很核心的东西,在道教里面又叫体呼吸,可以增加体表的呼吸能力。增加体表的呼吸能力有一个什么好处?就是我们人体身上的穴位和孔窍都可以打开了,并且运化自如。

现在很多的人终年都不出汗,这种人早晚会得一场大病。而终年出汗异常多的那种人,比如连吃饭都哗哗地拼命出汗的那种人也不正常,那是你的整个体表一点固摄能力都没有了。

胎息有几个步骤,行气、服气、存思、守窍、闭息。就是先要慢慢练绵绵若存;然后服气,把这个气沉下去,一直沉到丹田:然后存思,想着这个气在肚子里转多少圈。这个圈数也有讲究,都是阳数,比如九九八十一圈,然后再守窍,还有闭息。

咱们稍微讲一下闭息。闭息我们多多少少能做到,因为要是谁都做不到不也没用吗?闭息就是当你把这个气吸进去以后,不要急着出去。不要出去之前叫做闭息三十六咽:早晨睁开眼后,你的身体还没有开始代谢的时候,静静地躺在床上,手搭在腹部,轻轻地吸口气,给自己一个意念,告诉自己气在往丹田那儿走。然后叩齿,让满口布满唾液,将这满口的唾液分成三十六口,徐徐咽下,极其养生。古代叫做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那个唾液叫做玉津。

亥寝鸣天鼓是说晚上9点到11点,三焦经当令的时候,一定要睡觉。这个时候就鸣天鼓,就是用两个手心的劳宫穴捂住耳朵的耳闻穴。劳宫穴这个穴位非常重要,是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心包经是心经的臣使,是代表心经发布命令,行使职能的。我们的耳朵里面是奇穴,叫耳闻穴,是很重要的一个奇穴,能治很多病。道医里面管它叫耳闻穴。用掌心的劳宫对准耳闻,然后用手指自然抱住后脑,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下滑弹击后脑,这叫鸣天鼓。每天晚上睡觉前做这个动作有助于睡眠。一般人来说早上三十六下,晚上属阴,可以敲七十二下。

寅兴是凌晨3点到5点,一般都是人最怕醒来的时候。古代练功人就应该这个时候起来。普通人和练功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练功人就是在大家都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那是盗天机。但是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5点钟的时候醒来就可以,也叫寅时嘛!这个时候漱玉津。漱玉津就有点像刷牙时漱口,因为牙齿是我们人体最坚硬的东西,所以古代人认为牙齿就应该经常地去叩,经常轻轻地敲打它,这样就可以有满口的唾液。古代特别讲究唾液。唾液为什么很宝贵?因为这个唾从肾来,所以是身体的精华。唾和脾肾相关,所以我们不能没事就吐口水。

古人非常看重‘‘,一定不会轻易地吐掉,而且要慢慢地、徐徐地咽下。跟你讲徐徐咽下,你还不知道怎么咽,所以古人就告诉你要分三十六口,慢慢咽,而且每一咽你仔细去感觉,你要感觉’’它到了你的小腹这就叫存思。所以从明天早晨开始,早、中、晚没事躺在那儿一点一点地练,这就是修行!大补!“胎息’’不太容易炼,凡是道教的东西都不容易,所以叫,像在熔炉中修行一样。每天早起三十六咽。一定得心平气和,如果你不心平气和的话,你这三十六口就咽不下去,一口就咽下去了。慢慢练,随时练,平常坐在办公室的时候都来养生啊!别人都看不见你在干什么,你还把养生的事给干了,多占便官的一件事啊!

运动养生——导引

导引术的核心主要强调三项东西:调心、调形、调息。调息又包括刚才胎息的问题。古代的导引术跟西方的锻炼不太一样,它主要是通过一些姿势帮我们协调身体气机的运行。

比如说你的肌肉组织已经错位了,通过整脊把你的身体气机调好以后,虽然这次给你调顺了,可是你不正确的姿势不改,它还会将你的身体拉回到以前的不正确的状况上去,你受伤的地方还会接着疼。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一个好的中医师在给你做完腰腿痛的按摩后,应该告诉你一个姿势才对,也就是告诉你一个导引的姿势。比如说你应该怎么站,应该怎么坐?这样才能够慢慢校正过来。这就是古代的导引。

那么导引的功效在于什么?一是可以调营卫,调营卫就是调肌肤;二则消谷水,就是说可以消化饮食。第三是排风、驱邪。第四是可以长气血

导引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说,就像我们所有的练功都要先迈开两脚吧!先伸左脚和先伸右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左脚先行?我们前面讲过,左肝右肺,左边为肝气,右边为肺气。左边为肝,为血,所以先开左脚,因为血的运行比气的运行要慢。如果你要先打开右脚,本来你右边就是气,气就快,你又先动了它,那血什么时候能跟上来?两脚与肩同宽,就是先打开三阴经,然后脚尖再微微内扣,三阳经就开了。大家可以试试,脚尖微微内扣,脚心抓地的时候,你顿时会觉得大腿的阳经:少阳胆、阳明胃、太阳膀胱都开了。

导引步骤一般有以下几点:叩齿、握固、咽津、伸足、熨目、引耳、摩面、振膝、引腰等。叩齿、咽津已经讲过了;握固是道教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势,《老子》里说是骨弱筋柔而握固。方法就是仿照胎儿两手屈握的形状,把大拇指抵在食指的根儿上.其余四指握住大指,握固的时候,伸足、熨目。熨目就是将手搓热,用劳宫穴的位置捂着眼睛,对心肝都有好处。引耳就是往上牵拉耳朵;摩面也是先要将手搓热,用手掌轻轻揉自己的脸,有点像洗脸的动作。还有振膝、引腰等,都是通过活动这些关节,使相对应的经脉、藏腑气血得到活动。

其实,胎息、导弓I的实质都是自我控制。我们人要想不生病,首先要自己能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身体。当然,大家要想像修行家那样练功是不太容易,但你要能够做到涵养性情,能够控制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和不良情绪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就已经很成功了,也算是达到了修身养性的一个层面。

丹道——“吃什么”(食丹)怎样做”(房中)

中国文化有一个要点:中国有食文化。你看西方的感觉都跟性有关,美神维纳斯代表美,跟性有关。中国的感觉就跟…‘有关,跟吃有关,所以中国人特别讲究吃。而古代的道教不仅仅是吃,它还要通过达到长生的目的,这就衍生出了中国特有的丹道文化。

外丹与服食

道教的书,离不开一个词:服食。只要谈到服食两个字全部意味着吃丹。中国人吃丹有风气,一直吃。最初是吃灵芝,从汉代的时候开始吃五石散,到了宋代吃石钟乳。而现在有钱人吃冬虫夏草,什么贵吃什么,其实全是古代的这个遗风啊!吃五石散,五种矿物质,这种观念从哪儿来的?古代人认为人的寿命赶不上树木,树木可以活百年,而树木又赶不上矿石,

那么怎么让我们的身体长寿呢?

所谓传统文化,它都有一个特性:讲究感应。所以大家看到一些西方的少数民族的片子时会发现,原始部落的人特别有意思.他经常头上插很多羽毛,身上也带着很多东西,狐尾巴、狼尾巴之类的。为什么?原始人认为,当你吃了某种动物以后,你就占据了这种动物的某种特性,这个在西方文化里叫互渗

比如我吃了一口虎肉,我身体里就应该具有老虎的凶猛,所以古代你要能插个虎尾巴,那就代表你非常勇敢。你要插上老鹰的羽毛,那你就是了不起的人物,你就能够展翅翱翔啊!

中国的古人也讲究互渗,但他们没往外在的力量上面走,中国人不太喜欢那种发达的肌肉,你看中国练功的人,肌肉都软软的,练得肌肤像处子一样,特别润泽。中国古代道教练功,练到最后人的性别特征都会渐渐淡化了,实际上就是男有女相,女有男相,男子的胡须没了,女子则没有月经,乳房也平坦了。

所以中国古代讲究吃石头是为了占有石头长生的特性。像五石散就是把五种矿物质,,按五行属性炼成丹药来吃。吃五石散的人很多,但是这种东西特别燥烈,吃完以后人都燥热,不怕冷,冬天都可以卧冰,所以当时的人吃完药就得往外跑,为了发散药性,并且很多人因此得了怪病。到了宋代的时候改吃石钟乳,而且非常强调,吃石钟乳一定要吃广州的,每天一小点。为什么吃石钟乳?据说石钟乳每长一寸要一万年,古人认为吃了它就可以长生。

但是我告诉过大家,矿物质的东西吃下去就是调元气,像盐、像钙片,都属于矿物质。所以吃完了人就显得特精神。但是元气是我们先天得来的,它就是很有限的一点,还记得前面举的煤气罐的例子吧!所以,元气不能常调,会越用越少。钙能不能补进去还得看你身体的吸收能力,所以最安全、最好的补钙就是跳绳、喝骨头汤、晒太阳。

内丹与房中

外丹是相对于内丹而言的。外丹老是失败,失败就意味着死亡.所以炼丹术最后就慢慢转到内丹的修炼上。炼丹不就得有药、不就得有炉子嘛!所以,内丹就以人身为炉子,用精、气、神为药物。

中国所有的道士都爱挂一个东西,就是葫芦。它是丹道里的一个标志,非常重要。葫芦上面代表天,下边代表地,中间是混沌之气,所以人也像一个葫芦一样。内丹是以自身为鼎炉,然后用精气神为药物,所以精气神叫做人生的三宝。精气神,道家曾经用油灯来打比喻,他说精就是油,气就是火,神就是亮度。你油量足,火就盛,亮度就大,也就是精足气就足一

神也就昌明。反之油干了,火要熄了,神也就灭了。所以精足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人生精满则气旺,气旺则神全。在人来说,小孩子的精虽然很足,但它要全部用来长身体,精就显得不足于用;而老人是精亏了,没得用了,越调越少,所以老人的精是用来保命的。只有年轻人精足,如果用对了地方就能做出事业;用不对:地方,就耗光了。道教说人活就这口气,你自己练功练的也是这口气,你玩物丧志玩的也是这口气,就看你怎么用它。

内丹的修炼有一个很核心的东西,就是房中。

我们以前说过,损耗肾精有明耗与暗耗两种,明耗就是行房过度,暗耗是老想淫欲之事或者抑郁。小孩子无房事,而且哀而不伤,所以成长快速;成人有房事,而且哀伤动情,加上经脉不通,这些都会造成很大的消耗,使肾精亏损,所以人会逐渐走向衰老。所以中国房中术的理论,就是不仅要帮助你享受性爱,而且还要帮助你长生。

古代房中的总原则是增加精气,避免损耗,是以人治人。这是什么意思?稍微说一下。在《汉书》里有一篇《方技略》,它把中国古代的医书分为四类: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古代医生要四项都学,后来就只学前两项,后两项都给道教了,而现在就更没人去学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