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辽阔 总有祥云……莫言

个人日记



图片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
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
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
不要用无数次的折腰,去换得一个漠然的低眉。
纡尊降贵换来的,只会是对方愈发地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
没有平视,就永无对等。

  也不要在喜欢和不喜欢上,分出好人和坏人来。
带着情绪倾向的眼光,难免会陷入褊狭。
咬人的,你不能说它是坏狗。狗总是要咬人的,这是狗的天性。
也就是说,在盯着别人的同时,还要看到自我的缺陷和不足。




图片

 

  当然了,极致的喜欢,更像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的隔世重逢。
愿为对方毫无道理地盛开,会为对方无可救药地投入,这都是极致的喜欢。
这时候,若只说是脾气、情趣和品性相投或相通,那不过是浅喜;
最深的喜欢,就是爱,就是生命内里的黏附和吸引,就是灵魂深处的执着相守与深情对望。

  这是一场诡秘而又盛大的私人化进程。
私人化的意思就是,即使无比错误,也无限正确。
有时候,你的无数个回眸,未必能看到一个擦肩而过;
有时候,你拿出天使的心,并不一定换来天使的礼遇。
如果对方不喜欢你,都懒得为你装一次天使。
谁也不需要逢场作戏。
尽管,一时的虚情假意,也能抚慰人陶醉人,但终会留下搪塞的痛,敷衍的伤。

  所以,这个世界最冒傻气的事,就是跑到不喜欢你的人那里去,问为什么。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了,没有为什么。
就像一阵风刮过,你要做的是,拍拍身上的灰尘,一转身沉静走开。
然后,把这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忘掉。




图片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
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然后又在喜欢自己的人这里忘记了快乐。

  勉强不来的事情,不去追逐。你为此而累的时候,或许对方也很累。
你停下来了,你放下了,终会发现,天不会塌,世界始终为所有人祥云缭绕。

  谁都在世俗的泥淖里扑腾着。有的人天生是来爱你的,有的人是注定给你上课的。
你苦心经营的,是对方不以为意的;你刻骨憎恨的,却是对方习以为常的。
喜欢与不喜欢之间,不是死磕,便是死拧。
然而,这就是生活,有贴心的温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不过是想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
与其在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人那里苦苦挣扎,不如在这几朵祥云下面快乐散步。

 本文原名《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图片 

 

人间的启蒙

作者:鲍尔吉·原野 

 

 

中国式的财富教育大多着眼于物,也可叫做节俭教育,而不是流通与货币的教育。
珍惜一粥一饭也罢,攒钱买田也罢,学手艺做工也罢,都诉诸物。
种田有田在,造屋有屋在,养猪盼望肥猪满圈。
钱,那是藏在隐秘之处难见天日的东西,如神灵一般。

  家长很少向孩子指出钱的如下特征:
  一、人间性。钱并不神圣,从理论上说,无论种族、出身、性别、长幼,人人可以赚到钱。

  二、增值性。说物可增值只是钱增值的一个幌子,是钱的投机功能的一部分。
我的同事当年在地下埋入一台收音机,说第二年春天可以长出半导体,他被确诊有谵妄症。
一张桌子生不出椅子,钱却可以生钱。人消费掉金钱,也可说消费了可长庄稼的种子。

  三、资本性。除增值功能外,钱还能产生规模、力量和权力。
对青少年来说,权力指支配自己命运的能力。

  四、数学性。它可以被统计、被演算、被总结。




图片


 
  五、伦理性。说到钱,一定要讲到财富的伦理性。
财富伦理的特征之一是:钱,包括数量较大的资金,可以把人的善念变为善行,
可以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在中国式的教育中,钱的事情并不会明目张胆地讲出来。
家长只鼓励孩子学习,要求他们漠视其他所有事情。
孩子们终究要到人间生活,而钱是人间最值得探讨的事物之一。
它不光通向奢华和堕落,而且通向创造与启蒙。
  在漫长的计划经济时代,钱的概念是空泛的,百分之九十九的钱集中在国家手里,被称作资金,人们只有少量的生活费。改革开放后,钱是商人的事业,对孩子,它是消费时的支付品,不知钱在钱之外的意义。
  对钱的膜拜和神秘化,使我们的教育太纯洁了,让钱像性一样,由孩子自己摸索。
教育不应该离开人间性,应包括关于钱这方面的启蒙。 
 

图片 

资料 源自网络  编制 岸芷汀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