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乡音

个人日记

  

   每次傍晚去看望母亲,她总会在家里看电视,这是母亲的生活和习惯。几月前,我发现电视里常常咿咿呀呀地放着二人转。有一档节目颇令我瞩目,播的是群众海选。表演的选手不论扮相、唱功、还是舞蹈动作,水平均十分低劣。我常常不忍目睹,于是揶揄着劝母亲换台。母亲起先是置之不理,后来便犹犹豫豫地象征性换了节目再换回来,再后来见我来便讪讪地换了其他频道。
   

 母亲是文革前毕业的本科生,性情温和,从不说粗野的话,品位自是不俗。可如今会青睐这档节目,我有些不解。

 

上个月,偶然读到了刘辰翁的《绮寮怨》, “漫道十年前事,……挥泪赋白头吟。当年未知行乐,无日夜、望乡音……”虽然词义相去甚远,但“望乡音”几字点醒了我的愚昧。

 

  母亲籍贯四平,大学毕业离开故乡,随我父亲支援边疆,来到了这大山深处的山沟沟里。这里距离故乡虽算不上关山万里,却也难以常常探望。在离开家乡的四十多年中,由于交通不便、孩子年幼、生活拮据、夫妻常年多病等等诸多因素,母亲回乡探亲的次数屈指可数。父亲去世后,即便有我们姊妹的照顾,母亲也是孤独的。我从未明白过人老了会有越发思念故乡的情感,我竟不知母亲也会想家!而这节目里的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乡音,母亲怎会不感亲切。是以,我对节目的鄙俗竟再也无法嘲笑,心中蓦地升腾起一种敬意来。

 
    再去看望母亲时,我便阻止了母亲更换频道的手,安静地坐下来陪母亲一起看节目。在母亲诧异的目光里,电视里面完全不在调上的唱腔不再那么令人生厌,突兀的红脸蛋不再显得鄙俗,笨拙的动作也不能再令我讥讽。母亲的笑纹里似乎凭添了几许温暖,眼神中泛起了熠熠华彩,想必透过这乡音会让母亲追忆起再也无法追回的流光吧。

 

 这乡音或许会让母亲回想起她的母亲曾在炕沿下躲避过从南窗穿越到北窗的子弹,回想起她常常在黄昏的村口急切地眺望父亲回乡,回想起在饥荒年代兄嫂的照顾和培养,回想起老姐姐们一生的关爱和挂念;这乡音里或许会浮现出母亲在枪林弹雨下奔跑的惊恐童年,会缭绕着藏在院子里桃树枝桠上的瓜果香甜,会闪烁出少年时耀眼的金色光芒,会弥散着青年时纯真友谊的清香......

 

 那些去日种种,早已随时光匆匆流淌,但却会和乡音一样,永远无法淡出母亲的记忆,不论悲喜,都永远在母亲的记忆中珍藏。 

 

文章评论

轻叹...

方便的话,陪老人回家看看。

潮讯

[em]e109[/em]感动啊....

蓦然回首

母亲节里读这样温馨的文字,心里百般温暖……

集安市宏图会计公司

常想有机会时,回到故乡老宅前,跪捧一抔泥土,一半就着松花江水吞下,一半带回集安,待他年随我葬入异乡永久相依,从此不弃不离。 俚语乡音歌一曲,他乡游子泪千行。 曾经,田间地头,前屋后院,我听着乡亲的二人转长大,而今浪迹天涯,越是所谓“低劣”“不忍目睹”,越是当年故乡原音,朦胧泪眼中,全是故乡往事、童年梦幻。 飞鸿雪泥,乡音故土,只有游子的两行清泪可以诠释。。。。。。

彩彩

不单单感动你写的文章,还感动你的心思是那么的细腻,能理解妈妈,而我真的如一个不懂事的顽童,自愧不如啊,对父母也要多理解多关心。

简单

感动中。。。。。每每回娘家老爹永远看的是二人转、农村俱乐部之类的。老人的心都是一样的,儿女不在身边的时候,唯有方匣子中的依依呀呀解他们的寂寞孤单。我们常回家陪陪老人吧

小酒

书香气 同意楼上观点. 拎酱油瓶子路过.

吉叶&天佑

昨晚电视一档栏目做了一道计算,假如现在父母55岁,就算他们活到85岁,我们去除工作、应酬、睡觉等等,能陪父母只有624小时,就是26天,珍惜吧。

秋天的冰茬

[em]e100[/em]总以为我们抽出的时间来陪父母,是很孝顺的,其实父母为了迎合我们的爱好不知不觉割舍了多少自己喜欢的东西呢?

红酥手

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实在是幸福,温暖。

【阿廖莎】

乡音是多么亲切的呼声...看到赵本山的质朴,贴近平民,不做作的表演...其实里面有着很深的学问...母亲游子他乡更是唤出了心底的乡情...我离开家乡 40载每每看到赵本山思乡情更切...[em]e109[/em][em]e178[/em][em]e163[/em]替母亲问安[em]e175[/em]

似水流年.

[url=http://piccache1.soso.com/face/_16043961841956739397][img]http://piccache1.soso.com/face/_16043961841956739397[/img][/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