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的泉韵__游记西安

个人日记

                                                                                       一路西行

 

去西安游玩是费了一番周折的。但很尽兴,很快乐,也就足够了。很长时间了,都想写写游玩西安的体会,就是没有心境写。这些美景定然会从我的心里默默地溜走,再想回味,怕是没有丝毫的存根了。再想去游玩,一是机会不易重拾,二是动力也不足了。把一路的历练和照片记录在案,哪一天读读,很可能就有重游美景的感觉。

西安游玩归根结底算是我们一家的自驾游。除了一家三口,由于还有座位,我就邀请了我的外甥女,还有儿子的姨表哥。那是2011年8月中下旬,由于天气热,儿子没有暑期补课,我们就出游了。

我们六点半出发,在一个小镇用了早餐,然后马不停蹄地踏上行程。我们事先在家商量好一路的行程安排,因为西安相距我们有800公里。去由我开车到十堰,然后由爱人开车到西安。回城示情况再作安排。12点半到十堰,一路顺风。我们在十堰姨妹家吃午饭,休息了一个小时。

两点钟从十堰出发。去西安虽然也是高速路,但比从我们家到十堰的高速路就不知要难走多少倍了。我开了一段就换给爱人开。十堰到西安的高速路大部分是隧道,据孩子们统计有131条之多,最长的是秦岭隧道,全长6300米,最短的也有500米,一路上堵了三次车,六点左右才到西安城区。由于西安在暑期恰巧是旅游旺季,旅店比较紧张,我们是两天前定的如家连锁酒店,但我们的导航仪无法导航那家连锁酒店,结果随便导了一家,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麻烦。我们开到那家导航的“如家连锁酒店”结果酒店已经客满,我们又在周围寻找酒店却大都客满,余留的客房也是高级别的“总统套房”,我们住不起。没有办法,只有接着找,又在街上找了半小时,问了好多人,还是没有找着。租了一辆“的士”用了三分钟就找到了,其实我们的车就在“翠华路”的周边转悠,只是没有进“翠华路”,所以不达目的。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夜歇息,姑且不表。

 

图片

 

图片

 

 

 

                                                             皇家风采

 

我以为,游玩西安就是游历那些几千年或者几百年前奴役自己先辈的皇家风采。曾几何时,西安在我印象里就有如海市蜃楼,“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那里古城林立,城郭厚重,石狮次第。然而及至我到了西安的街道,仰望大道两边那鳞次栉比的高楼,还有路边那高大葱茏的法国梧桐,我就想:西安和我们那些熟悉的城市风貌有什么区别?一样的现代,一样一样的发展。那十三朝帝国的留存真的遗失在现代人的名利竞赛中吗?

难道我的第一印象会错吗?一切将在这几天的游览中揭秘。

第一站,我们游览的是“秦始皇地宫”。我之所以把这五个字打上引号,是因为眼前的“秦始皇地宫”是今人仿造的。为什么仿造的地宫我们也要参观呢?这是我们所在的旅行社安排的结果。不过今人打造的“地宫”也有两个特点:一是毫不含糊地收起门票,二是恐怖气氛比较浓烈。人们和导游说真正的秦始皇墓陵还没有发掘,就是发掘了当今的科技也无法完好保存。由于“地宫”太暗,又是现代人复辟的缪址,我没有照相。不过申明一下,你跟了旅行社门票就免了。

第二站是“半坡遗趾”。为什么我还要打引号呢?这是因为一个字的问题,半坡遗址的“址”。如果半坡遗址拜当今的哪个书法家题字,就不会出现上面的引号了,却不是。题“半坡遗趾”的人是当时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的郭沫若。这个靠马屁和吹术起家的“墙上草”,在当时说出的话,就是错了,恐怕也没人敢指出和更改,何况郭老还是个刚愎自用的人。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我记得由王一心、李伶伶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徐志摩 –新月社》提到一件事,即徐对郭沫若的《泪浪》批评的事。原诗有这样一句:“我禁不着我的泪浪滔滔”,徐评论说:“……现在我们这位诗人回到他三个月前的故寓,这三个月内也不曾经过重大的变迁,他就使感情强烈我们固然不能断定他当时究竟出了眼泪没有,但我们敢说他即使流泪也不至于成浪而且滔滔……”,徐志摩只不过想表明作诗也要实事求是,却差点弄得和好多朋友反目成仇,最后只有登报道歉才使这件事不了了之。上面这段文字就像导游胡编的一个故事,只是娱乐罢了,影响不了我们游玩遗址的快乐。

半坡遗址其貌不扬,但还是值得参观参观的,特别是孩子们。尽管我不太了解历史,我还得罗嗦一下,这个坐落在黄河边的遗址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向人们表露的是原始部落母系社会的历史,是仰韶文化的一部分。在这里,不仅可以直面古人的住寝房舍、劳作场地、陵园墓地以及他们的劳动工具,甚至还可以看到古人的遗骸,毕竟他们离我们有六千多年了。至于他们的劳动工具如何精致,器皿陶罐如何美妙,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能妄论了,有照片可供我们观赏。参观了整个半坡遗址,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结论:我们也不比古人聪明得到哪里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三站骊山、华清池。这处地方可是我们游览的重点,特别是华清池。我们坐缆车上骊山。骊山远没有湖北武当山的金典高,景色也谈不上秀美,但游人如丝,我们排了半小时的队才轮上缆车。在排队等候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儿子的身高,算是鹤立鸡群了。山顶没有什么可看,我们就俯瞰远处城市的靓影,可看到的不是西安老城,只是西安近郊的临潼城址。我们沿着一条不算狭窄的山路下山,在半山腰终于看到了兵谏亭。兵谏亭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改变了中国的近代史,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里。导游告诉我们,当年不可一世的“蒋委员长”赤着双脚慌不择路地躲藏在“兵谏亭”旁的石缝里,如果是真,蒋那种窘态,在我们现代人眼里,堂堂的一国之主,也不过如我们一般是个怕死的男子汉。从山上观测,下到骊山脚下,就可以进华清池了,其实不然,我们还得坐车绕道去华清池的大门。

华清池在骊山的北麓,是唐朝皇帝李隆基的寝宫,贵妃杨玉环杨美人的最爱之所。据说华清池古时候叫骊山温泉,很多君王在此建宫消遣养生,直到唐玄宗为博得美人一笑,在此大兴土木,改名华清宫才名扬天下。关于华清池的具体情况网上已经很清楚了,我不再赘述。我这里只谈谈我眼里的皇家御所及道听途说的杨贵妃。进得华清池的大门往前走穿过梨园,就可进入三个并立的“浴池”了,最西面的是“食尚汤”,中间为“海棠汤”又叫“贵妃池”,最东的就是“莲花汤”了,李隆基的专用“浴池”。池上的建筑估计为今人仿造,遗留的“浴池”似乎是真实的。贵妃池的面积很小,长不过两米宽深近一米,近乎我们现在的“牛坑”,我想古人是何等地节约资源,不像现在的那些温泉圣地,动则几百几千米的修建浴池搞得就像一个湖泊似的,这样的浪费资源怎么去让后人乘荫。莲花汤稍大些,长宽近两米深一米,有两个喷头,是借着水的压力自然天成的。两池相距很近,在月光下,这对千年情侣,一丝不挂,含情脉脉,两情相悦,演绎出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啊?他们可曾想到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遭遇不测,天各一方客死他乡呢?

莲花池的左侧就是飞霞阁,转说是杨贵妃凉发和眺望荔枝的地方。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过华清池》是不是写得有点夸张,我想洗浴温泉大都在秋冬季节,荔枝的运送和保存也相对长些,用得着马不停蹄一路红尘飞奔吗?倒是白居易的《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写得入情入境,将这位身高一米六三,体重一百三十余斤的“宠优”贵妇人出浴后的仪态和皇上的缠绵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才显得这个孕育千年爱情故事的华清池超凡脱俗不同凡响。

飞霞阁的下面现成一口古温泉井,据说古井的水温是常年不变的43度,水量也是不变。导游说这暗示了真挚爱情的生生不息。往右走,是开放的洗浴区,这里可以泡一泡你那早已疲惫的双脚,也可以洗浴,但价钱不菲哦,泡脚是一人20元不管你是单脚还是双脚,洗浴最低360元一人。如果你泡了脚出来再往右走,就是九龙湖了,这里湖面如镜,亭台倒影,垂柳拂岸。是个休歇的好地方,我们稍事休整,就将奔赴那心仪已久的兵马俑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简单心

[ft=,2,]将游玩过的地方摄下来并写成文章,让人羡慕的同时更增加了历史地理人文方面的知识,你是个有心人,也很勤奋。文章写得很好,读你的文章,身临其境呢,等于也游了一趟西安呢![/ft]

绿竹百合

[ft=,2,]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欣赏了![/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