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的泉韵__游记西安

个人日记

   

 

                                                                            大雁塔的泉韵

 

唐代诗人刘得仁《夏日游慈恩寺》(慈恩寺今大雁塔所在地,作者按)正是我的写照。诗说“何处消长日,慈恩精舍频。僧高容野客,树密绝嚣尘。闲上凌虚塔,相逢避暑人。却愁归去路,马迹并车轮。”何处是我们还要游历的地方呢?面对西安的胜景,而我们只有不到一天的行程。

早早起床,我们就计划第三天的旅程。我们打算首先参观西安博物馆,西安博物馆就在翠华路的西侧,离我们住的宾馆很近,2分钟可以走到。然而等我们走到时,我就感觉不妙了。那等待参观的人已人山人海,排队侯票的人也已几百米长,我们没有时间在此耗下去。于是,我们决定去游西安古城墙和碑林。

西安的公交很发达,我们却是坐的士前往,这样不会迷路也节省时间,何况我们还是5个人,挤一挤,我们从经济上讲也不亏。我们是从城墙脚下的书院街找寻碑林的。书院街有很多小饰品,这些饰品大多和兵马俑有关联,我们买了一些。最有意思的是儿子买了一个埙,摊主说是烧罐的,不会坏,一路上我们没事的时候还争着吹过,虽不成音律,但可以发出声音,儿子回家后嫌我们不卫生,用开水一泡,结果成了泥巴。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说用土做的埙,音质最为原始,不知者不为过,儿子记住了不是什么东西都可用开水消毒的。来到碑林,我知道这些碑文是历代保存下来的文字瑰宝,是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明的明证。然而,我们的下一代却说,这有什么看头,现在都用电脑了,谁还写字?不看。

不看,好啊!又可为我节省门票费了,我何乐而不为。我们去钟楼附近登西安古城墙。城墙门票成人40元,18岁以下及持证者半票。城墙非常雄伟高大,城墙上道面很宽,近十米,呈缓斜坡面,可能是古人用作防雨水的,道面上很多外国游客骑自行车游玩。据说,西安城墙是个四面体,周长几十公里,要想步行一周是不容易的,我们选择在东门上看古装练兵。天气也很炎热,城墙上没有树荫,只有城郭可以蔽日。东门中间是个点将场,出主城墙之外,又被呈回字型的城墙包围,外围城墙比主城墙稍低矮,两侧翼和中间都可以进兵。我们原准备看一场模仿的古练兵秀,不想主办方和不知何许人也的另一方真刀真枪干起来了。我们诳语:要是这些拿着画戟和长枪的仿武士参战,那是一种什么场景?不过事情很快平息了,仿武士们穿着厚厚的铠甲,在炎炎的烈日下,为我们国内国外游客操练了一曲秦国壮士的练兵风采。

“相逢避暑人”,参观完东门古城墙,我们也需要避暑了,只奔大雁塔而去。大雁塔西侧是个喷泉广场,据说是亚洲最大的。我当时不是很相信,后来去西湖看西湖水上喷泉,规模也不小,但比起大雁塔的喷泉,韵味却相差甚远了,现在我相信它是亚洲和我心目中最大的。

 

 

大雁塔的音乐喷泉不是总开放,你想领略它的泉韵还需要运气,而我们正是有运气之客。中午一点钟光景,音乐喷泉在音乐声中舞动起来。一抹轻缓的古筝曲悠悠飘然而来,就像空寂的山间鸟儿晨鸣,尽管时下炎热,一丝清凉迅速抚过了游客的心间,泉水也游动起来。那上游的泉流像溪水似驿动的心,交融在瀑布平台上,一泓宽阔的瀑布呈现在人们眼前。

音乐舒长,广场上的泉眼顿时喷发出擎天水柱,仿佛林间银树,音乐抑扬,树高树低,泉水穿行,心心寻觅。音乐停息,泉流暗隐,我想它们在倾述,在低吟。音乐又起,这是一曲民歌,泉柱三三两两,或高或低,时而牵手,时而漫步,就像校园里的学子,更似风景里的恋人。它们的不经意,留存的是美好;它们的体验,凝固的是风景和激情。音乐暂停,我想这是它们在依偎。乐曲再起,是一曲圆舞曲,银柱好似洁白圣洁的芭蕾舞女,在泉池里尽情舒展舞魂,时而奔放、时而静谧;时而相拥,时而独欢。

韵乐高亢,水柱相拥着向广场中间聚拢,而中间那两柱银柱紧紧相拥,它们旋转着、缠绵着,旁若无人,旅人激动了。我知道这是一曲曲散人离的狂舞,是一幕精彩燃尽的和谐。

“却愁归去路”西安给予我们无限的感官享受,而它的城市设施又是如此的完善,“归去路”是不用愁的。我只想说再见了“大雁塔的泉韵”,再见了西安。

                                                                                                  (全文完,有兴趣请参阅照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