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交流与树木移栽

个人日记

古语讲:“人挪活,树挪死”,大意是说人在一生中,走的路越远经历越广阔,实践经验与见识越多,遇到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也就越多,越有利于发展成长。
如果一个人出生在偏僻的小地方,尤其是边远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人少的可怜, 那此后若不主动积极走出去,可能就会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式生活习惯,长此以往不接触外界,生存 的基本物质条件都难满足,更谈不上个人发展进步,人才可能会被埋沒。因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走出去。走出小天地,开拓大视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需要我们去感知,认识,发现,体会,参与,享有,发展。倘若行走过程发现机遇,便有较大发展空间,甚至飞煌腾达,一发而不可收。有的成功人士几十年后回头自思,自己也想不到竞然会有如此辉煌成果集于自身。
“人挪活”,从古自今皆称名言。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事制度比较死板,农民被划地为牢,紧紧圈在当村当地,拴着手脚过日子,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不得闲。到年底仍然是衣食不足,生活难以为继。工人或机关工作人员也因固定岗位,一张桌子或一件操作工具几乎伴其终生,个人发展空间极小,束缚了人们的自然天性。爱好无选择,工作凭分配,个人天才和特长以及发展大部被抹杀在摇篮里。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均突破束缚着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人事旧制度。人凭本事业凭绩,此处不养人,还有养人处。人才流动成为常态,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最大发挥,因而个人集体以及国家均有大的发展,社会以突飞猛进态势前进,精神物质生活得到满足,部分人更达到极其丰富,这充分诠释了“人挪活” 的道理。
然而,挪动树木,却不一定死。
尤其是近年来大规模的植树,道路两旁的风景树和乘凉树栽植,绝大部分是靠挪动早已半成品或成品树种。大城市公园里移来的名贵树木,更是数不胜数。有些重要场地根据特殊需要,还会出高价钱,从国内或国外遥远的地方购进价格很高的名贵树木,它们爬山涉水被运来,放置在醒目显眼的地方,供人们欣赏或参观。
这些被搬运又重新栽植的风景树,一般是幼年时种植在一块块普通的农田里,也有的作为专业种植园林部门,组织专业队伍,聘请从事林果栽培经验的技术人员,或学习研究这方面种植的专家学者,搞栽培育苗或培养新品种。
从社会实践需求出发,它们有为城市增光添彩的漂亮树种,有为路人 遮风挡雨的枝繁叶茂树种,有为专门欣赏花卉的美丽而专门培育的名贵苗木,有为配合道路建设而配置的各种颜色的赏叶树木。还有为调节北方寒冷南方炎热而生产的抗寒耐热耐旱耐涝树种。门类齐全,五颜六色,高矮搭配,花叶有别。作用不同,相互弥补,各有千秋 ,特色明显。它们为农村发展为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增添了乐趣,更带来了美丽,使人们在生产劳动的闲暇时候,欣赏身边五彩缤纷的风景,享受快乐的人生。
现代都市生活,休闲娱乐,树木栽植管理者尤其是成千上万的园丁功不可没。
“树挪死”,这句不知多少代前人口口相传的民间谚语,在当代社会实践中被改变,被批驳,被置疑,被纠正。看来,经验需要验证,理论更要求实践支持。我们不应该抱着前人的古训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按图索骥,而应该在前人实践道路的基础上,再实践再创新,更新知识,勇于探索,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所需。
人挪活,树挪也活。

这正是:
人才交流岗自寻,
花木移栽景观新。
“物竞天择” 进化论,
“适者生存” 智勇勤。
















文章评论

星光灿烂

兄长写得很好,是一篇很不错的议论文,边叙边议,人需要走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只有见到了才能真正地体会,才能勇于拼搏,特别是年轻人更应如此。[em]e142[/em][em]e179[/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