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实现7%左右增长?

个人日记

 

新常态下如何实现7%左右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近日落下帷幕,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新常态”已成为经济发展大逻辑,会议系统性地介绍了经济新常态和如何实现7%左右增长。

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本次会议,最牛的地方是系统性地介绍了经济新常态,而且使用教科书式的两端分析法。

第一端:需求分析,侧重三驾马车,告别粗放式高速增长区间。

1、消费粗放式扩张的过程已经结束,进入精细化消费升级期,消费最快速增长的阶段过去了。但是必须继续保持一定的速度,不能失速。

2、传统行业投资饱和,机会在于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以及新产业方向的投资。投资最快速增长的阶段过去了。但是必须继续保持一定的速度,不能失速。

3、出口成本上升,全球需求不振。最快速增长的阶段过去了。但是必须继续保持一定的速度,不能失速。

另一端:供给分析,侧重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环境约束。结论与需求分析类似,告别粗放式高速增长阶段。

得出过去的结论总是很简单,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真正有价值的不是这些,而是对未来的要求以及如何实现要求。

先说要求: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到底什么样的速度算中高速呢?习主席在APEC会议期间曾经对全世界人民表示“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未来几年每年只要实现百分之七左右增长就可以”。关键就是百分之七左右。

如何实现7%左右增长

 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实现的目标,这也导出了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核心的议题:如何实现7%左右增长?

官方给出的答案是: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如果大家看这段话看不明白的话,2015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布置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一共五段话,都很长,剔除掉无足轻重的东西后,只剩下四大干货:

干货一,老提法“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干货二,老提法“新增长点”: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提很多年了,有媒体报道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规模有望上千亿,但指望明年新产业忽然大规模创造经济奇迹,也不现实。

干货三,新提法“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这句话最早出现在11月份,总理原话叫“对传统产业“挖潜开荒”,推动高端化、低碳化改造,使“老树发新芽”。”通过高端化、低碳化改造来实现“挖潜开荒”,传统产业的改造已经上升到明年保七的战略高度。

这意味着,明年政府在高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以及节能环保改造方面,将有规模巨大的投入!在我看来,“规模巨大”四个字是否足以形容投入的程度,恐怕依然值得商榷。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是,没有至少数千亿级别的技术改造,在明年地方政府投资必然下滑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是无法达到15%左右增长的。而15%固定资产投资,恰恰是实现7%左右增速目标的基础要求。

干货四,老提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但是有新内容“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未来投资方向

向前看一年,沿着刚才探讨的思路,你会发现,明年将有几类公司,特别具有投资价值:

第一类,技术改造受益类。具体来说应该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企业(如机器人、汇川技术等),环保改造企业(如龙净环保、菲达环保等),节能改造企业(如开山股份、雪人股份等)。

第二类,走出去战略受益类。走出去战略要实现,一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左手大棒,对应着军工(未来一年地缘政治动荡的时候,或者周边冲突的时候,军工将会有所表现)。右手胡萝卜,对应着“一路一带”。“一路一带”是大战略,实施也是分阶段的。第一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修桥铺路、信息高速公路、电站电网三类显著受益(如中交建、中兴通讯等),第二步是产业转移,丧失比较优势或者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将受益(如钢铁和纺织),第三步是金融企业大举入驻。

第三类,区域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

结语

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本文作者系华泰策略徐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