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产生的原因, 察觉情绪、当下知觉的具体训练方法
个人日记
烦恼产生的原因, 察觉情绪、当下知觉的具体训练方法
群聊记录 :
通常,所有烦恼产生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感官刺激的抓取和排斥。如果能够在第一个环节停止它,就不会堕入接下来的一系列反应。而禅修训练,就是要设法将犹如洪流的思绪放慢下来,学会清晰地省视觉知过程,而洞察实相,将我们从对幻觉的妄执中解脱出来。对这种停止抓取和排斥的行为本身,我们称之为不迎不拒。如果在感受刺激的当下,我们没有能够觉照到而不迎不拒,就会迅速作出执着与排斥反应,接下来就会跟着产生一连串的相续念头。而所谓的欢喜与痛苦的观念,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连串的念头形成一种错觉,一种好像链条似的幻象,我们就会认为那是悲伤,或者快乐,或者愤怒等等,如果我们能清醒地审视整个觉知过程,以中正、白板的心态来如实地观看思维与感受的生起,看到其演变和衍化过程,而不去链接念头的链条,整个情绪演变过程就会停止。而这个摆脱迷惑的观修过程,就是禅修观身的正思维、正念。开始训练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已经演化了的现象,也就是已经形成的情绪反应。如果发现了这个现象,是好事,不要沮丧。虽然是过后方知,但我们已经能看到情绪的演化过程了。这个时候一旦发现了情绪状况,就看着它。一旦看着它,这个情绪就成为了“它”而并没有一个正陷入情绪中的“我”,能够“看着它”你已经从情绪的陷阱中出来了。当沮丧生起,看着这个“沮丧”,当欢喜生起,看着这个“欢喜”,当担忧生起,看着这个“担忧”,当恐惧生起,看着这个“恐惧”。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忧伤、欢喜、忿恨、狂喜等等习气反应,并非真的有一个叫做担忧、恐惧、欢喜等等的事物存在,一切情绪不过是我们的意识虚构的一系列反应程序而已。
情绪不过是个过程,而种种情绪形成的相续过程就是心相,人们认为的那个具有情感、情绪的“我”,不过如此而已,他并非具有实体,只是一连串记忆构成的心相续。假若没有借助修行打破无明,情绪的演化是必然的。而洞见缘起的觉者,是不会被幻觉所迷惑的。这就犹如一个男子或一个女人,他绝不会把屏幕上投影的看似美女或帅哥的影子当成实体而结婚生子,假若看到别人会把影子当作实体,他也不会参与进去,即使因为这场误会的肇事者将战火燃烧波及到他,在他看来只是一种幽默,亦或因对方的无明而生起慈悲,希望能帮助对方解脱。没有一个觉者会情绪化,也没有一个觉者会计较得失毁誉,这是呆定的检验标准,犹如隔雾看花,他看到的境界不过是影像。觉者看一切,犹如看镜中影像,这就是离戏,是脱落。假若你拿不准自己是否真正觉悟,只要检查内心是否还会因利益动荡,哪怕是微妙的动弹就知道了。当然觉者也有吹鼻子瞪眼的时候,所有的示现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幽默。佛法有别与其它宗教的地方在于,它只是修行解脱的方法,而不是教条,它要求我们去做的是实践,是验证。心在观察他自己的过程中如实地看到种种烦恼习气演化的过程,证见一切烦恼不过是一连串观念与概念对影像的解读,并没有一个会烦恼或狂喜的实体存在,也并没有一个叫利益或损害的东西存在。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的当下,是现量,但习气会瞬间跑出来接管。这种交变发生在瞬间,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无法看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向人指示一知或指示本体时先要打死其妄心的原因,也是修习静止的目的之一。否则妄心念念交变的速度瞬间生生灭灭,从一个妄念到另一个妄念,完全受业力的惯性“无为”地支配运作。其实,深沉意识与浅表意识一直是同时运作的,但我们无始劫来形成的自我保护,总是自动、无为地保护深沉意识,把过滤后的一面展示出来,这样,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系列概念与符号重组过的幻相了。这些符号与概念,就是所知障。
乘风:
谢谢莲花分享的关于情绪的文章。 问题是,情绪来了的时候,还来不及觉知,来不及观察,就脑子发昏跟着情绪走了。咋办?
莲花:
乘風 有办法
趁中午休息 分享一篇美文——
审视,意味着我们正在训练把自己从妄想的迷魂阵中抽离出来。如实地观察发生的一切,去观察它,而不是迷失在它里面。因为当我们去观察一种事物的时候,必须停止继续扮演它,如此才能看着它,否则审视就不成立。
训练穿越迷失,这项训练,是明了曾经被我们“无视”的断层,超越盲目随波逐浪的捷径之一。训练的关键是回顾,回顾,看到即可。看到实际发生的,不去造作为过去作懊悔或者忿恨,为未来担忧或者恐惧等等情绪反应。
担忧与恐惧,是因为我们被时空幻觉中,因我们长期形成的习气惯性而无视了的断层的迷惑造成的。因为未知,所以恐惧。
迷魂阵由种种物质、精神,以及符号、图案、标记组成,他们组成了一个五蕴的我。而启用迷魂阵的,是我们生命流转中长期培养的种子,他总是悄悄地于无为中“点化”我们,令我们沿着“我”的执着之路颠沛流离。
训练明白自心的动机,每当想做一件事,或情绪(喜怒哀乐)等起来时,要立刻看到自己的动机——你想达到的目的。
这包括两方面,形成干扰的动机(无厘头现出的那个点)和现在正在努力运作的动机(一系列符号、图案、观念等组成的乱码群),看穿这些构成的实相。
有时候,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会无厘头地突然出现,使人们的心突然摇摆不定。这个时候,要明白这个突然出现的信号,它最初是什么相状,后面的攀援念头形成的动机,它们是怎么相续的。
看到第一个无厘头的念头,往往是内心真正的动机,只有动机,才会促使一件事情的发展与延续,使那个动机经过演化后,形成新的善恶种子,经过第七意识在传递到阿赖耶识仓库里储藏起来,并在适当的时候遇缘而发。
只要这个演变过程还在“无为”地运作,轮转就在所难免。而经过有素的训练,我们会发现,正是这些种子,通过第七识我执传递到第六意识,而促使前六识造作诸种业行。也就是说,种种业行,就是我们以往的种子习气爆发的显现。
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惯性所主使,这些种子习性的干预配合我们现在的动机,形成新的种子又传递到第八阿赖耶识仓库里里储存起来,这个过程叫种子熏染,这种熏染后又存入仓库里的种子叫新熏种子。就是这些以往种子习性的干扰,使我们看问题戴上了有色眼镜,因而对一系列显现的呈现茫然无知。
在实际训练中,我们要时时刻刻看护好自心,一旦发现分心了,立刻提醒自己当下的动机是什么,马上回转,继续保持觉知,看清信号并捕捉到原始的动机。在一瞬间观察清楚后,接着是马上回到目前的禅修。别由着念头奔波,那样又旅游了。
如果做不到上面要求的,就要看清楚自己的情绪只是一系列概念演化来的。看到起初是什么原因引动了念头,接下来自己又是怎么一厢情愿地把一系列概念窜起来得出了后面的结果。而念头与念头之间是多么的滑稽幽默,看看自己的情绪是多么的无厘头,那不过是自己在跟自己玩的一系列把戏而已。
接下来,乘风看好了,是具体操作
很多人的梦境都还在三恶道,财色名食睡,阴暗迷糊。逐渐过渡到清醒梦境,鲜亮有色彩,自己能控制,知道自己在做梦。而且可以随心变现梦境,这就是训练梦瑜伽了。
修行因该把白天当作做梦境想,时时提醒自己在梦幻中,修行梦幻观,才能放下执着。由于白天时时修行梦幻观,做梦的时候由于惯性会像白天一样提醒自己在做梦,一旦发现真是在做梦,梦境会立刻清明,修行就会有大突破,而不是有人说的我都知道是梦那么简单。
梦境训练是半个中阴身训练,而醒梦之间的黑洞是破除无始无明的契机。断层是黑洞,很多修行人一生都不知道更无法破除,所以不可成就。而梦境的觉醒是修行解除隔阴之谜的捷径,隔阴之谜是所有众生轮回迷失的无奈。
再看第二种训练方法
学会链接“遗忘”的空缺。训练的方法:
如果你这段时间正在进行一种观修,每当忘失的时候,立马回顾从什么时候开始忘失的。看到就可以了,不要去慢慢妄想研究,只是养成这种习惯即可。
这种训练,在平日里,可以帮助我们校正散乱的心,专注于禅修对象。
这样,养成惯性,当你在生死关头找不到北的时候,由于长期训练的惯性,会习惯性地回忆起自己在找不到北以前的状况,这种训练不仅能帮助我们在有生之年训练浅表意识与深沉意识的沟通,在睡梦中帮助我们知梦,而且会在中阴身帮助我们回忆起自己的修行。
人们总是习惯于根据自己对身心所受刺激的反应来投射自己的存在。若如实地看到一切身心反应,看到它是如何形成、演变以及如何衍化成情绪的,我们会证到,其实一切习性反应只是一系列过程而已。并没有一个叫情绪的东西在此过程中产生。
关于“这些是宗教的灌输”的质疑的解释:
只要是生命,他都有呼吸,无论你是佛教徒、基督教徒、穆斯林、无神论……
没有佛教式的呼吸,穆斯林式的呼吸、无神论者的呼吸……
这些人为的标签,都是没有价值的。
呼吸就是呼吸,你仔细的和呼吸融为一体,就能渐渐融入心之宁静,这个是普遍的规律。
如果一定要说这个是宗教,是灌输,那多可惜啊!
人训练对心的动态保持警觉观照,不由着心乱跑,这个也是普遍适用的。
待到人的警觉性提高了,对心的敏锐度提升,自然时时刻刻能够保持心的警醒与安宁,是自然而然的,但一开始肯定要训练,要克服散乱与昏沉。
散乱与昏沉的心,并不是自然状态,那也是我们长期松懈放任养成的不良习惯。
我们现在要打破这个不良习惯,就需要训练,知道清醒和凝定,成了自然的常态,这就好了。
群聊记录 :
通常,所有烦恼产生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感官刺激的抓取和排斥。如果能够在第一个环节停止它,就不会堕入接下来的一系列反应。而禅修训练,就是要设法将犹如洪流的思绪放慢下来,学会清晰地省视觉知过程,而洞察实相,将我们从对幻觉的妄执中解脱出来。对这种停止抓取和排斥的行为本身,我们称之为不迎不拒。如果在感受刺激的当下,我们没有能够觉照到而不迎不拒,就会迅速作出执着与排斥反应,接下来就会跟着产生一连串的相续念头。而所谓的欢喜与痛苦的观念,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连串的念头形成一种错觉,一种好像链条似的幻象,我们就会认为那是悲伤,或者快乐,或者愤怒等等,如果我们能清醒地审视整个觉知过程,以中正、白板的心态来如实地观看思维与感受的生起,看到其演变和衍化过程,而不去链接念头的链条,整个情绪演变过程就会停止。而这个摆脱迷惑的观修过程,就是禅修观身的正思维、正念。开始训练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已经演化了的现象,也就是已经形成的情绪反应。如果发现了这个现象,是好事,不要沮丧。虽然是过后方知,但我们已经能看到情绪的演化过程了。这个时候一旦发现了情绪状况,就看着它。一旦看着它,这个情绪就成为了“它”而并没有一个正陷入情绪中的“我”,能够“看着它”你已经从情绪的陷阱中出来了。当沮丧生起,看着这个“沮丧”,当欢喜生起,看着这个“欢喜”,当担忧生起,看着这个“担忧”,当恐惧生起,看着这个“恐惧”。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忧伤、欢喜、忿恨、狂喜等等习气反应,并非真的有一个叫做担忧、恐惧、欢喜等等的事物存在,一切情绪不过是我们的意识虚构的一系列反应程序而已。
情绪不过是个过程,而种种情绪形成的相续过程就是心相,人们认为的那个具有情感、情绪的“我”,不过如此而已,他并非具有实体,只是一连串记忆构成的心相续。假若没有借助修行打破无明,情绪的演化是必然的。而洞见缘起的觉者,是不会被幻觉所迷惑的。这就犹如一个男子或一个女人,他绝不会把屏幕上投影的看似美女或帅哥的影子当成实体而结婚生子,假若看到别人会把影子当作实体,他也不会参与进去,即使因为这场误会的肇事者将战火燃烧波及到他,在他看来只是一种幽默,亦或因对方的无明而生起慈悲,希望能帮助对方解脱。没有一个觉者会情绪化,也没有一个觉者会计较得失毁誉,这是呆定的检验标准,犹如隔雾看花,他看到的境界不过是影像。觉者看一切,犹如看镜中影像,这就是离戏,是脱落。假若你拿不准自己是否真正觉悟,只要检查内心是否还会因利益动荡,哪怕是微妙的动弹就知道了。当然觉者也有吹鼻子瞪眼的时候,所有的示现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幽默。佛法有别与其它宗教的地方在于,它只是修行解脱的方法,而不是教条,它要求我们去做的是实践,是验证。心在观察他自己的过程中如实地看到种种烦恼习气演化的过程,证见一切烦恼不过是一连串观念与概念对影像的解读,并没有一个会烦恼或狂喜的实体存在,也并没有一个叫利益或损害的东西存在。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的当下,是现量,但习气会瞬间跑出来接管。这种交变发生在瞬间,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无法看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向人指示一知或指示本体时先要打死其妄心的原因,也是修习静止的目的之一。否则妄心念念交变的速度瞬间生生灭灭,从一个妄念到另一个妄念,完全受业力的惯性“无为”地支配运作。其实,深沉意识与浅表意识一直是同时运作的,但我们无始劫来形成的自我保护,总是自动、无为地保护深沉意识,把过滤后的一面展示出来,这样,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系列概念与符号重组过的幻相了。这些符号与概念,就是所知障。
乘风:
谢谢莲花分享的关于情绪的文章。 问题是,情绪来了的时候,还来不及觉知,来不及观察,就脑子发昏跟着情绪走了。咋办?
莲花:
乘風 有办法
趁中午休息 分享一篇美文——
审视,意味着我们正在训练把自己从妄想的迷魂阵中抽离出来。如实地观察发生的一切,去观察它,而不是迷失在它里面。因为当我们去观察一种事物的时候,必须停止继续扮演它,如此才能看着它,否则审视就不成立。
训练穿越迷失,这项训练,是明了曾经被我们“无视”的断层,超越盲目随波逐浪的捷径之一。训练的关键是回顾,回顾,看到即可。看到实际发生的,不去造作为过去作懊悔或者忿恨,为未来担忧或者恐惧等等情绪反应。
担忧与恐惧,是因为我们被时空幻觉中,因我们长期形成的习气惯性而无视了的断层的迷惑造成的。因为未知,所以恐惧。
迷魂阵由种种物质、精神,以及符号、图案、标记组成,他们组成了一个五蕴的我。而启用迷魂阵的,是我们生命流转中长期培养的种子,他总是悄悄地于无为中“点化”我们,令我们沿着“我”的执着之路颠沛流离。
训练明白自心的动机,每当想做一件事,或情绪(喜怒哀乐)等起来时,要立刻看到自己的动机——你想达到的目的。
这包括两方面,形成干扰的动机(无厘头现出的那个点)和现在正在努力运作的动机(一系列符号、图案、观念等组成的乱码群),看穿这些构成的实相。
有时候,一个念头,一个情绪会无厘头地突然出现,使人们的心突然摇摆不定。这个时候,要明白这个突然出现的信号,它最初是什么相状,后面的攀援念头形成的动机,它们是怎么相续的。
看到第一个无厘头的念头,往往是内心真正的动机,只有动机,才会促使一件事情的发展与延续,使那个动机经过演化后,形成新的善恶种子,经过第七意识在传递到阿赖耶识仓库里储藏起来,并在适当的时候遇缘而发。
只要这个演变过程还在“无为”地运作,轮转就在所难免。而经过有素的训练,我们会发现,正是这些种子,通过第七识我执传递到第六意识,而促使前六识造作诸种业行。也就是说,种种业行,就是我们以往的种子习气爆发的显现。
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惯性所主使,这些种子习性的干预配合我们现在的动机,形成新的种子又传递到第八阿赖耶识仓库里里储存起来,这个过程叫种子熏染,这种熏染后又存入仓库里的种子叫新熏种子。就是这些以往种子习性的干扰,使我们看问题戴上了有色眼镜,因而对一系列显现的呈现茫然无知。
在实际训练中,我们要时时刻刻看护好自心,一旦发现分心了,立刻提醒自己当下的动机是什么,马上回转,继续保持觉知,看清信号并捕捉到原始的动机。在一瞬间观察清楚后,接着是马上回到目前的禅修。别由着念头奔波,那样又旅游了。
如果做不到上面要求的,就要看清楚自己的情绪只是一系列概念演化来的。看到起初是什么原因引动了念头,接下来自己又是怎么一厢情愿地把一系列概念窜起来得出了后面的结果。而念头与念头之间是多么的滑稽幽默,看看自己的情绪是多么的无厘头,那不过是自己在跟自己玩的一系列把戏而已。
接下来,乘风看好了,是具体操作
很多人的梦境都还在三恶道,财色名食睡,阴暗迷糊。逐渐过渡到清醒梦境,鲜亮有色彩,自己能控制,知道自己在做梦。而且可以随心变现梦境,这就是训练梦瑜伽了。
修行因该把白天当作做梦境想,时时提醒自己在梦幻中,修行梦幻观,才能放下执着。由于白天时时修行梦幻观,做梦的时候由于惯性会像白天一样提醒自己在做梦,一旦发现真是在做梦,梦境会立刻清明,修行就会有大突破,而不是有人说的我都知道是梦那么简单。
梦境训练是半个中阴身训练,而醒梦之间的黑洞是破除无始无明的契机。断层是黑洞,很多修行人一生都不知道更无法破除,所以不可成就。而梦境的觉醒是修行解除隔阴之谜的捷径,隔阴之谜是所有众生轮回迷失的无奈。
再看第二种训练方法
学会链接“遗忘”的空缺。训练的方法:
如果你这段时间正在进行一种观修,每当忘失的时候,立马回顾从什么时候开始忘失的。看到就可以了,不要去慢慢妄想研究,只是养成这种习惯即可。
这种训练,在平日里,可以帮助我们校正散乱的心,专注于禅修对象。
这样,养成惯性,当你在生死关头找不到北的时候,由于长期训练的惯性,会习惯性地回忆起自己在找不到北以前的状况,这种训练不仅能帮助我们在有生之年训练浅表意识与深沉意识的沟通,在睡梦中帮助我们知梦,而且会在中阴身帮助我们回忆起自己的修行。
人们总是习惯于根据自己对身心所受刺激的反应来投射自己的存在。若如实地看到一切身心反应,看到它是如何形成、演变以及如何衍化成情绪的,我们会证到,其实一切习性反应只是一系列过程而已。并没有一个叫情绪的东西在此过程中产生。
关于“这些是宗教的灌输”的质疑的解释:
只要是生命,他都有呼吸,无论你是佛教徒、基督教徒、穆斯林、无神论……
没有佛教式的呼吸,穆斯林式的呼吸、无神论者的呼吸……
这些人为的标签,都是没有价值的。
呼吸就是呼吸,你仔细的和呼吸融为一体,就能渐渐融入心之宁静,这个是普遍的规律。
如果一定要说这个是宗教,是灌输,那多可惜啊!
人训练对心的动态保持警觉观照,不由着心乱跑,这个也是普遍适用的。
待到人的警觉性提高了,对心的敏锐度提升,自然时时刻刻能够保持心的警醒与安宁,是自然而然的,但一开始肯定要训练,要克服散乱与昏沉。
散乱与昏沉的心,并不是自然状态,那也是我们长期松懈放任养成的不良习惯。
我们现在要打破这个不良习惯,就需要训练,知道清醒和凝定,成了自然的常态,这就好了。
文章评论
曾小虫
觉察把自己拉回当下
淡然如水
有些高深,有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