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个人日记

                       201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中考已经落下帷幕,大家关注最多的还是语文试卷,本人有幸连续阅中考试卷,所以有机会对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做个简单地的评析。希望能给同行尤其是新一届九年级语文教师一点借鉴。
  201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延续了最近五年安徽的命题趋向:重基础,重实践,不出难题,不出怪题。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按照老师训练的九年级学生而言,拿到120分以上,不是难事。要想拿到135分以上,只要用心训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当然,对于本次试卷暴漏出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的同行好好反思。所以,本文的重点就是展现本次试卷出现的问题,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各位同行有自己的高招,我不再累述。
一、    关于语文积累。
1题名句默写10分,包括86的名句默写,还有要求《钱塘湖春行》后四句的默写。全部出自大纲指定的50篇,两句出自文言文,六句出自34首诗里面的。
考生错的最多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中的“阴”,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写成了“荫”。这样的考生大约占到了32%。其次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渐”,不少考生写成了“溅”或“见”。大约占到17%。可笑的是,不少考生居然将“断肠人在天涯”写成“断桥人在天涯”。
这些错误,暴漏出这些考生没有理解诗句的原意,缺乏对诗句意思的推敲,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出现。
2题,是根据文段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共计9分。包括汉字书写、拼音、查找错别字、解释词语、仿写句子。
其中汉字书写和注拼音实际上是考查学生运用《新华字典》的能力。按说这3分是送分题,但实际上有将近约18%的考生不会查“希冀”的“冀”,好多写成了“觊”或“寄”。对于找错别字的词语比较好找。
对于解释“华而不实”的“华”字,在阜阳三区两万多份的试卷里,不到10分能到到该词的本意“开花”,卷大多数考生依赖《新华字典》,答到“美丽而又光彩的”,显然这是出卷着故意看考生的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因为成语是语言的“古化石”,它保留了文言的特色,所以解释起来需要先解释其愿意,在去想成语的比喻义或者引申义。
关于仿写“一边种植希望”,对于相当一部分考生不能紧扣要求,达到字数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意义连贯。
3题名著考查,4分。都是填空题,考查的是新增的《骆驼祥子》和去年增上去的《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节。
对于车厂厂主“刘四”大家基本上都能答出,及时说不上也能答成“虎妞爹”;可是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夜看到了“温暖的(   )和慈祥的(   )”。答错的不少,约占23%。前一空不少考生能顺出来是“炉火”或“火炉”,二不少考生只想到“火”。后一空好多考生误以为是“外婆”,忘了基本情节是的“奶奶”。
这就要求管大考生一定要去读原著,要努力记住原著里的基本人物关系,人名,性格特征,基本情节。中考名著考查比较简单,只是涉及到基本内容,考查停留在识记阶段,没有考查考生的理解、评价能力。
4题,是关于“文明出行”的综合性学习考查。共计12分。其中第(1)题是考查学生看图表概括信息。多数考生能抓住主要信息,答出“多数闯红灯的原因是看人家闯自己就闯,只有极少数的人闯红灯是因为有急事。”但是能答出信息潜藏深层的“这反映了大多数人交通法规意思淡薄”的不多。这就启示老师们,要引导学生先概括便面主要信息,再去分析背后的潜藏信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第(2)题,是劝说闯红灯的人,只要有称呼,言之有理即可。遗憾的是部分考生,显然缺乏起码的常识,直来直往,不懂礼貌,自然不能得分。
第(3)题是改病句,因为出题者的不够严密,弄出了出错提的失误。所以给考生带来不少麻烦。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起的的。出卷者原想“原因”与“引起的”语义重复,删掉一个就行了,问题是还是病句,不少考生认为“不遵守交通法规”与“闯红灯”语意重复,删掉其一,不是没有道理呀?因此阜阳市中考阅卷组在改卷过程中进行了灵活处理,认为这种答法也是对的。
二、    关于阅读分析
本次阅读分析考试,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考了一篇说明文,一篇散文,一篇写景的文言文——《三峡》。
(一)关于说明文(总分17分)
题目设置比较简单,涉及到划分层次、概括信息、认定说明方法、赏析说明语言、理解重点词语含义五个方面。都是大家在平时训练过的类型。但是显然,有些训练不够明确,如划分层次的技巧,判定说明方法的方法,相当多的学生掌握的不够熟练,以致看似容易的题目,失误连连。特别是“作诠释”与“下定义”区别,考生比较模糊,暴漏出训练不扎实的毛病。根据总分总的顺序划分层次,在总结时加了个特例,要求划分四层,就把83%左右的考生难倒了。这很值得我们老师深思。
(二)关于散文(总分23分)
文章选择上别具匠心,题目是《远去的乡村》,是从2013年《读者》第五期上选的,显示了出题人的视野开阔。但是文章离学生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好在出题比较简单,跟学生训练的题型比较接近。题目涉及到概括信息、仿写句子、赏析修辞、赏析词语含义,分析标题意义五个方面。严格按考试大纲出题。且答题要求比平时训练的要简单。如第14题,谈谈对“远去的乡村”的理解。赋分为6分,所以考生绝大多数想到从题目的表面义、深层义、作者感情三个角度来作答。但答案只要求回答深层义和作者感情就可以了,每一点3分,大大出乎老师们的意料。
从答题情况来看,第11题筛选中心句隐在文段中间,让不少粗心的同学没有找出来。第12题修辞手法有排比、拟人、反复三种,总计5分。几乎没有考生答三种,5分,就是暗示考生答三种修辞;4分,答两种修辞。可能有不少老师没有训练到位,学生迷迷糊糊,漏答现象严重,值得深思。
()关于文言文(总分15分)
一个问题不得不先说:考前很多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开始预测,今年会考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出师表》那么多年没出现在中考中了。今年是个很好的机会。给出了种种充分的理由:前面考说明文,中间考散文你,那么文言文当然要考议论文了……
还有老师们认为今年该诗文对比阅读比如《出师表》跟《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对比等等。
但中考就是中考,出题人何尝不晓得那些是该考的,但似乎更想教训那些喜欢押题的老师。看似出乎意外,实则在意料之中。出了八年级上册的《三峡》。是对最近两年重视九年级考查的一个回避。
所以,老师们,咱们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去复习每一篇文言文,切实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而不是为了中考而中考。急功近利只会毁了教育。我想才是出题者的主要意图。
再来说说出题类型,5个词语解释(包括4个实词和一个虚词),
两句话翻译,三个课文内容理解。没有一个难题,全部是上课讲解的内容。没有一个拐弯,没有一个设难,重视平时积累,重视对课文内容的考查。力避死记硬背,倡导理解性记忆。
从答题情况来看,得满分的不多,占10#左右。多数考生错在地15题词语解释“属”和地8题概括“三峡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上,前者可以利用字典,但不少考生不能结合预警来选择义项,后者是开过不够全面,明明4分,就暗示分别从两个角度来概括,可好多考生往往读不懂这些潜在信息,信笔而答,结果枉失分数。
三、    关于作文
今年中考作文是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不过,提示1要求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
从今年出题来看,避开了前四年命题作文的惯性,回归到2008年半命题加选词作文的模式,稳中求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能充分给予自由发挥空间。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约有1.5%的考生美看清选词作文,而自顾自由发挥了,非常可惜。这种跑题作文严格来讲得分应在30分以下。但我市中考阅卷组在慎重考虑之后,决定稍稍放宽要求,如果文章实在写得好,分数可以给到45分以下,算是对这些跑题的考生一个宽恩了。
(一)亮点点评
绝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下笔顺畅;部分考生行文讲究,亮点频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取材真实,真情流露。
不管是写《那段温暖的日子》还是写《那段烦心的日子》,,考生们大多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写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从自身体验出发,有感而发,叙写真实,下笔简单,洋洋洒洒。给人冲击力较强,尤其是富有慧心的同学,慧眼独具,注重生活细节,把看似不经意发生的事情,经过用心提炼,把紧张而有趣的初中生活描绘的栩栩如生。如艺考生写《那段温暖的日子》,就选取语文课《明月几时有》的情景、体育课站队以及体育加试跑步三个画面,用“123,唱起来”,“121,看整齐”,“321,开始跑”做小标题,表达对初中温暖生活的回忆和感悟。写的很感人。
2、         与时俱进,时代感强。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手机相伴、QQ聊天、P5不关……不少考生能把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与或温暖或烦心或自由或孤单的日子紧密联系起来,思考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体验。有的想法在我们看来可能还比较幼稚,甚至比较偏激,但他们能思考这些变化,能大胆的写进中考作文中,很了不起。
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能紧扣热点素材,灵活扣题表达,表达蔚为壮观。尤其选中国梦与感动中国的同学占了不少比例。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有经验的老师视野之宽,选材灵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考生们深谙高分之道。选择热点更容易引起共鸣,也就更容易得高分。
3、         讲究细节,具体生动。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没有细节,构思再好,也会枯燥无味。老师们都知道细节的重要性,但真正把细节描写训练到位的并不多。聪明的考生在欣赏满分作文的时候,也都发现了细节描写的魔力。所以,这部分优秀的考生,特别总是细节买哦写,他们仔细掂量着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神态,勾勒人物风采,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让阅卷老师在第一眼的亲密接触中,过目不忘。
4、         布局讲究,点题鲜明。
五段式、六段式总分总的黄金结构,层出不穷。小标题、题记式
屡试不爽。尤其是在关键位置的反复点题,让考场作文特点展现的特别鲜明。
(二)遗憾
以上讲到那些亮点,只是少数同学。多数同学按部就班,叙写自己的生活小天地,视野不够开阔,思考缺乏深度,立意浅薄,千篇一律,不能辩证思考的同学不多。特别是写《那段烦心的日子》和《那段孤独的日》的,无病呻吟,放大愁苦,只停留在个人小空间上,不能换位思考,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怪老师天天喋喋不休,嫌同学自私狭隘,流于灰色,怎能赢得好感?带着有色眼镜去看问题,当然问题重重。
还有部分同学,顺口开河,信马由缰,只在结尾处勉强点题,扣题意识淡薄。
总而言之,语文中考是初中阶段的收官检测。虽然不能全面的衡量出学生的语文水平,但是,本次考生暴漏的问题,许多都是老师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低下头来,虚下心来,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放大优势,找出有效的方法,细化教学,把老师们的智慧落到实处,才能赢得语文教学的大丰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