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作品
养生之道
获奖者
编辑
21世纪
时间 | 获奖人 | 获奖人代表作品 | 获奖理由 | 国籍 |
---|---|---|---|---|
2014 |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 《星形广场》《暗店街》《青春咖啡馆》 | 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 | 法国 |
2013 | 爱丽丝·门罗 | 《逃离》《快乐影子舞》《爱的进程》《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 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 加拿大 |
2012 | 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 中国 | ||
2011 | 《17首诗》《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为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 | 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 瑞典 | |
2010 | 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 秘鲁 | ||
2009 | 《河水奔流》《行走界线》《那时狐狸就是猎人》。 | 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 | 德国 | |
2008 | 《战争》 | 展现了新的起点、诗意的冒险和感官狂喜;作为探险者,发掘了隐藏于主流文明底部和外部的人性。 | 法国/毛里求斯 | |
2007 | 《青草在歌唱》、五部曲以及《四门之城》、《金色笔记》、《幸存者回忆录》、《黑暗前的夏天》。 | 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 | 英国 | |
2006 | 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 土耳其 | ||
2005 | 《看房者》、《生日晚会》、《归家》 | 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 英国 | |
2004 | 《利莎的影子》、《美好的、美好的时光》、《钢琴教师》 | 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 奥地利 | |
2003 | 《耻》 | “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 南非 | |
2002 | 《无法选择的命运》 | 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 匈牙利 | |
2001 | 《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街》、《大河弯》、《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 | 通过“敏锐而真实”的文学笔调向世人展示受压抑的历史现实。 | 印度 | |
2000 | 《灵山》 | 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 法国 |
20世纪
时间 | 获奖人 | 获奖人代表作品 | 获奖理由 | 国籍 |
---|---|---|---|---|
1999 | 《铁皮鼓》 | 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 德国 | |
1998 | 《里斯本围困史》、《失明症漫记》、《修道院纪事》 | 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 葡萄牙 | |
1997 | 《喜剧的神秘》、《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我们不能也不愿意付钱》、《大胸魔鬼》 | 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 意大利 | |
1996 | 《我们为此活着》、《向自己提出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桥上的历史》、《结束与开始》 | 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 波兰 | |
1995 | 《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门》、《在外过冬》、《北方》、《野外作业》、《苦路岛》、《山楂灯》、《幻觉》 | 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 | 爱尔兰 | |
1994 | 《个人的体验》 | 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 日本 | |
1993 | 《所罗门之歌》 | 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 美国 | |
1992 | 《西印度群岛》 | 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 圣卢西亚 | |
1991 | 《七月的人民》 | 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 南非 | |
1990 | 《太阳石》 |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 墨西哥 | |
1989 | 《为亡灵弹奏》 | 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 | 西班牙 | |
1988 | 《街魂》 | 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 埃及 | |
1987 |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 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 美国 | |
1986 | 《雄狮与宝石》 | 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 | 尼日利亚 | |
1985 | 《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 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象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 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 | 法国 | |
1984 | 《紫罗兰》 | 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 捷克斯洛伐克 | |
1983 | 《蝇王·金字塔》 | 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 英国 | |
1982 | 《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 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 哥伦比亚 | |
1981 | 《迷茫》 | 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 英国 | |
1980 | 《拆散的笔记簿》 | 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 美国/波兰 | |
1979 | 《英雄挽歌》 | 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代人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 希腊 | |
1978 | 《魔术师·原野王》 | 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 美国 | |
1977 | 《天堂的影子》 | 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今天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 | 西班牙 | |
1976 | 《赫索格》 | 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 美国 | |
1975 | 《生活之恶》 | 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 意大利 | |
1974 | 《露珠里的世界》 | 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 瑞典 | |
《乌洛夫的故事》 | 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 瑞典 | ||
1973 | 《风暴眼》 | 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 澳大利亚 | |
1972 | 《女士及众生相》 | 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 西德 | |
1971 | 《情诗·哀诗·赞诗》 | 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 智利 | |
1970 | 《癌病房》 | 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 苏联 | |
1969 | 《等待戈多》 | 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 爱尔兰 | |
1968 | 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 日本 | ||
1967 | 《玉米人》 | 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 | 危地马拉 | |
1966 |
文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