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的真相》有感
原创散文随笔
阅读是很享受的一件事,读《金视点》本期刊登《读者》签约作家马德的近作《人生的真相》让俺大饱眼福,颇有感慨。
马德所发文章多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视野》《小小说选刊》等文摘类报刊转载,并收录到数百种选本中,有文入选小学语文教材、香港中学教材及全国各省市中考阅读材料。著有散文集《青春是最好的方向》《把自己亮在暗处》《住在爱的温暖里》《智慧菩提》《生活对爱的奖赏》《谁都能创造自己的奇迹》《思索人生哲理故事》等数部。读马德的文章总会在琐碎压抑的现实境遇里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他所说,“豁然,是因为看到了广阔,因此,必然开朗。”
因而多读读这类心灵鸡汤类的文字,是一副极好的精神营养剂,走在人生途中,是不可缺少的必修功课,而修和不修其生命质量是绝然的不同。当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己,会绝妙的轻松自如。肉体的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差别的,差距便在于精神世界,在于精神领域自然的高度与宽度的有机结合。
让我们顺着《人生的真相》的思路去品悟其中吧——幽雅静心,有家的感觉。深入体验会不费什么周折,就能构筑一个海市蜃楼般的世界,神游一番,奔逸一番,陶冶一番,愉悦一番。然后,回过神来,楼逝了,海遁了,云飞了,风跑了,而你在,世界在。 ——什么都没少,但你快乐过。
人 生 的 真 相
文:马德 图、感言:夫一
(一)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一个会思想的人,是不会被这个世界轻易左右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活过,其实,不是跟着别人走了多久,而是独自走了多远。
这样的人,敛冷于眼,藏拙于神,潜动于灵魂,似愚非愚,大巧无巧。但他们,却在思考中抵达内心的宁静和丰富。
有一天,当苇草枯去,大地苍茫,如果顺着时光回溯,还能找到一个人,那一定是他的思想,还在尘世的大幕上熠熠闪亮。
那是他的生命,给世界留下的,珍贵的化石。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芦苇全都枯败了。一株小芦苇对一株老芦苇忧心忡忡地问:“我们会被冻死吗?春天会给我们重生的机会吗?”老芦苇笑着说:“傻孩子,我们虽然干枯了,但我们的根还活着,我们必须适应冬天的严寒,顽强地活下去,更不能放弃了对生的渴求,否则,就是春天到了也会死的。”小芦苇使劲点点头。
是啊,一切生命都有对生的渴望和追求,这是一切生命的尊严。芦苇虽然渺小,却朴素无华、无比坚强。她群居丛生,合力抗击狂风恶浪远比参天大树坚强,亦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所具有的一切尊严,而春天不过只是一次机会,所以,奢望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思想着苇草,必须学会锲而不舍,永不放弃对生的追求。既然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学会拥抱和把握寂寞和脆弱的智慧,于绝境中生出爱善和生命之坚毅吧。
经常会从哲人周国平先生“人这脆弱的芦苇是需要把另一支芦苇想象成自己的根的”启示中得到生命的力量,每每游水库瞭望周边波澜起伏的大片苇草,仿佛看见生命的依恋挺拔,被感动着,会对它们肃然起敬,正是这摇曳的、单一的、略显悲凉的独具特色的根根苇草,当根连根融合成片状,创造成苇的世界,并随四季轮回生生不息时,便彰显出脆弱生命转化为珍贵化石的精典寓意,它们的自然秉性亦化作一种人类精神财富,激励人们砥砺脆弱,打造出化石的珍贵。
(二)
永远不要苛求别人说的话都是你希望听到的。
世界没有那么美,人心也没有那么纯粹。不是每一阵风,都会顺着你的心思吹来,无论你有多么好,无论你在多高的位置上。
有多宽广的世界,就有多复杂的人心。有多复杂的人心,就有多叵测的想法。不要纠缠在别人的情绪中,更不要拿别人来折磨自己。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给的。你若看透了,其实,天地一片澄澈。
世界是无常的,随时都在动态变化之中,我们随时都会发生缺陷和遇到棘手的问题,但无论外界怎样变化,若一个人的心只向自己内里看,注重内心世界的建设,调整自己,排除干扰,是可以化解问题的。首先不挑别人的毛病,就给自己拓宽了道路,再去改变自己,海阔天高。
经历多了,生活会让人逐渐明白:“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给的。若看透了,其实,天地一片澄澈。”这就需要时刻给自己注入“活在当下,做好自己”的正能量,不断地鞭策警示自己,心中长此以往加注这样的意念,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当然这是于点点滴滴忍辱、化解沉疴之中经历过来。
没关系,每天进步一点点,修养就是这样磨砺成器的,什么叫功夫?这就是功夫。
大凡人世痛苦,多因放不下。
其实,痛的人也知道,但还是放不下。只因不想放,只因不能放,只因放不了。
当然了,不管多痛的痛,终究还是要过去的。也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所执之事有了转机,一是时间让一颗执于欲望的心有了转向。
我常想,痛苦,该是时光刮给生命的一场飓风吧。生活,就是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掀起遮盖的一切,让你看到人生的真相。
夫一感言:人生原本痛苦,有追求,有欲望,有诱惑,当理想和现实出现反差自然产生痛苦烦恼,人生就是在相应的时间段与痛苦烦恼打交道的过程,有磨合才有交融,有烦恼才有开心,有痛苦才有幸福,注定是相辅相成的。
当你竭尽此生的能量,毫不留退路地追求意义而却频遭失意化空、生命的包容善良遭遇误解屈辱的时刻,生活的浪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树欲静而风不止、屋漏偏逢连阴雨、墙倒众人来推、祸不单行时,这一切才是生活的真相,我们才算是进入了真正意义的生活。
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底,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巨大的痛苦。只有苦难能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是时光刮给生命的一场飓风吧。生活,就是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掀起遮盖的一切,让你看到人生的真相。”因此,是具有一定精神和正面价值的。
一个人如能用正确理念对待苦难,在痛苦中仍可象幸福时刻一样,感觉到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乃至得以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与幸福是相辅相成的。正是他们之间的这种反差,衬托出生命整体的美好。
(四)
一个人优雅的气质,文化可以熏陶出来,而深刻,却只有岁月能给。
也就是说,再厚重的历史典籍再华美的诗书不过是让你经历着别人的经历,而岁月,却只让你经历你自己。你有多深刻,实际上是,你的岁月有多百转千回,你的经历有多独一无二。
说到底,气质,是精神深处美在修炼;而深刻,是灵魂里痛在呼吸。
生命是一场盛大而私人的修行。对于大美的尘世,诗意的气质是要告诉你有多该来,而被痛苦噬咬过的深刻是要告诉你来一次多么不易。
夫一感言:来人世不易,走更不易,活出品质,活出味道,活出精气神;贴近自然,贴近文化,贴近灵魂,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生命原本就是承受,以承受之勇气来担当吧,勇者无敌,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五)
一个人若是找不到知音,就永远不会找到内心的家园感。
生活中,你可能会跟成百上千个人相遇,甚或是相处,表面上迎来送往,一团和气,却从未有过契合感。无论多熟悉,都觉得这些人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在心底里,从未接纳过他们。也就是说,你的身边一直很热闹,但你始终很孤独。
有的人,内心家园的疆域都很小很小,小到只有自己。这样的人,不迁就,不凑合,一辈子都在心底里高贵地突围着,决绝地在这个世界,寻找着另一个自己。
夫一感言: 一个人若是找不到知音,就永远不会找到内心的家园感,无论是有血缘还属无血缘关系的,灵魂与基因的信息密码都是有其差距的,都有各自的朝圣路,你的知音就是你,只有自己能陪伴自己终生,而只有远离功利,远离小我,和世界整体联系在一起,勇于奉献自己,才是真正让心走在回家的路上,才能越走越开阔越踏实,心境越坦荡越静泊,静中生智,智中生妙,乐哉乐哉!
(六)
良知,是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若是良知沦陷了,道德大厦就会坍塌和崩溃。当然了,拯救道德的出口在良知,出路也在良知。
良知缘起人性的善,以及心底的公平感和正义感。一个丧失了良知的人,撕毁了公平,践踏了正义,就会愧怍、歉疚,甚至生出负罪感。而这些感觉,正是人性中的善一千次一万次地拷问自己、折磨自己的结果。
一个好人,最好不要泯灭了良知。因为,你最终,打不过心底的善。
(七)
偶尔走走神,多么美好。
我觉得,这是一个人丰富自我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
它的可人之处在于,不费什么周折,就能构筑一个海市蜃楼般的世界,神游一番,奔逸一番,陶冶一番,愉悦一番。然后,回过神来,楼逝了,海遁了,云飞了,风跑了,而你在,世界在。
——什么都没少,但你快乐过。
一个人,如果在现实世界活得不够逍遥,不妨在精神世界天马行空一番。我想说的是,一个释放自我的出口,于安妥心灵,是多么重要。
夫一感言: 人别于动植物处在于有精神世界,那么,具备动植物的自然属性活出精神品质来,即正气、灵气、骨气。同一行而得;知一味而足;经一事而长;历一堑而智;平一妒而宁;泯一仇而和;去一疑而信;解一惑而明;鸣一屈而义;仗一义而勇;获一趣而雅;求一雅而高。偶尔走走神,在多层面的境界里丰富自己,把玩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也不枉做人一回。
文章评论
森林木
庄奴作词,很美的歌曲旋律,《枫叶飘飘》,秋色多美好!
月下花语
欣赏姐姐的感言,比歌曲更美妙,你的文字带着我神游一番。自在,潇洒,放松。之后有所悟,有所得。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