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棵歪枣树
个人日记
老家院子正中,有棵歪枣树。前几年还枝繁叶茂,今年年初再回老家,发现歪枣树不见了,问一直在老家务农的哥哥,回答说搞新农村建设,刨了。
哥哥的回答让我非常惆怅。这棵歪枣树,给我的青少年时代带来多少快乐啊。以前在外地工作,每当想念家乡,总要想起这棵歪枣树。可它竟然在这个世界消失了,以后要想见到它,真的只能在梦中了。
这两年,隔三差五,不断有亲朋或同学辞世的消息。这不,歪枣树也不在了,家乡又少了一个活生生的朋友。
歪枣树约有碗口粗细,它歪得很有意思,身子就像插在地上的半截巨弓,漫着弯向上生长。约在两米高处,树身长得几乎和地面平行。在平平的树身上,向前后左右斜生出繁茂的枝条,就像一个弓腰驼背的人支楞着满头长发。
歪枣树这个形象,曾经伤过我的心。
俺庄在方圆十来里内是出名的果树庄。庄周围到处是杏树、桃树和枣树,就连每家的院子里,也少不了一两棵石榴。在我们小孩子中间,谁家的果树长得壮实、结果多、吃着甜,谁就有了吹牛的资本。因为我们家有棵弯着身子长的枣树,常常让我在小朋友们面前抬不起头来。铁蛋那个孬货,给它起个外号叫“罗古腰”。就为这个外号,我和铁蛋差点打起来。铁蛋家院子里也有一棵枣树,树身像铅笔一样直,树扑楞把院子都快罩满了。铁蛋动不动就拿它吹牛。我缠着父亲让他把家里这棵歪儿八唧的树刨掉,重新栽一棵比铁蛋家还要直溜的。父亲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小,能结果的树才是好树,不结果的树是‘大洋马’。咱这棵树,甭看它长得歪,就是能结枣!”庄上的老少爷们把穿得洋气,说得漂亮,不干实事的人叫“大洋马”。
我很崇拜父亲,他是俺庄有名的庄稼把式,他说的话一定没错。晚上玩捉迷藏前,我十分自信地对铁蛋说:“小时候胖不算胖,出水才看两腿泥。枣树是孬是好,咱们秋天看。”现在想来,很有点“秋后算账”的意思。
果然像父亲说的,这棵其貌不扬的枣树结满了果实。先是密密麻麻地开满一树黄色碎花,接着,黄色的小花变成了绿色的小豆豆,慢慢又变成指头肚大小的绿色玛瑙。秋天来到后,绿玛瑙又变成红玛瑙。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
枣变红首先从蒂部开始,然后逐渐漫延到整个果实。看到枣蒂周围出现诱人的红圈,我们会高兴地说:“枣的腚眼红了。”从这时开始,那些全红或半红的枣就成为我们专注的目标。一有机会就够它几个,放进嘴里大嚼特嚼。这棵树结的枣和其它树不一样,甘甜微酸,特别清脆爽口。那个香甜啊,至今想起来还直流口水。
歪枣树着实让我扬了眉长了脸。那缀满枝头的果实谁见了都要夸上两句。
卸枣那天,我兴高采烈地喊来铁蛋,其他小伙伴闻讯也跑过来帮忙。母亲把床单铺在树下,父亲和我们几个小伙伴抱住树身拼命地摇。随着树枝剧烈摇晃,红枣像下雨一样噼哩啪啦落下来。大大小小的红枣在床单上活蹦乱跳,就像下暴雨时激起的水珠,个别调皮的逃到远处的角落里。我们一边摇一边欢呼,直到一些零星的红枣从树上恋恋不舍地落下才住手。我们在笑,歪枣树摇头晃脑也在笑,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刻啊!对那些晃不掉的枣儿,大伙儿争先恐后用长钩子把它们从树枝上打下来或者钩下来。我们小伙伴常常啥也不顾地起劲拍打,父亲则是轻手轻脚地往下钩。对我们拍打树枝的行为,父亲往往加以阻止,说树枝断了,枣树会觉得疼,明年它就不结枣了。
铁蛋家的枣树虽然又直又高,枣儿却没结几颗。农业局的蹲点干部说因为他们家的枣树是“公”的。 我们小伙伴就把那棵枣树叫做“儿洋马”。
歪枣树留给我太多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
夏天,家里的午饭基本在枣树下面吃。浓浓的树荫里,全家人一边吃面条一边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新闻。铁蛋它们几个也常常端着碗跑到这里来。吃完饭,几个光着膀子的小伙伴在枣树荫凉地儿铺张凉席,有时候连凉席也不铺,用苕帚简单划拉两下直接睡在地上。树上知了叫,肚子上蚂蚁爬,这都不妨碍我们午睡的香甜。等我们流着口水爬起来,大人早下地干活去了。
最有趣的是爬树。这棵树好爬,沿着它弯曲的脊背,三下两下就爬上去了。爬到接近水平处,我就扶着树杈,蹲下站起,站起蹲下,身子随着树干上下晃荡。有一次,我正在树上得意忘形,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回来了,他一声怒喝:“下来!”吓得我哧溜哧溜赶紧从树上滚下来。还记得有一次玩捉迷藏,我悄悄藏在枣树上。在清冷洁白的月光下,看到铁蛋他们东一头西一头,找遍柴垛后面,猪圈里头,墙角旮旯也没找到,我得意极了,最后在他们头顶“哈哈”大笑起来。铁蛋气得直喊:“藏树上不算数,藏树上不算数。”
弯弯的枣树,用它繁茂的枝叶,呵护着我的少年时代。它是我的亲密朋友和伙伴。我痛苦着它的痛苦,快乐着它的快乐。狂风暴雨摧折它树枝的那夜,我隔着窗户眼睁睁看着它在电闪雷鸣中疯狂摆动,几次要冲出门用木棍加固它,母亲每次都死活把我拉回来。树枝折断时的“喀嚓”声,比巨雷的响声更让我惊心动魄。我心都要碎了。心想,歪枣树一定疼痛无比。第二天我早早起床,用碎布条把树枝的断楂缠起来。记得有一次割破手,母亲就是这样为我包扎的。腊八节那天,母亲让我们给枣树喂小米饭,说枣树吃饱了,明年会结更多的枣。这是豫东农村的习俗。本来,在树身上砍上两道口子,象征性的抹上米饭就行了。我和弟弟却在枣树斑驳的老皮上砍啊砍,从头砍到脚,每道口子上都抹满了米饭,灰色的歪枣树变成了黄色的歪枣树。
参加工作以后,尽管人在外地,我的心却时时飞到家乡,飞到这棵弯弯的枣树上。每次回家探亲,都要看看它,抚摸抚摸它那满是沧桑的树身。这时,往事便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里闪现。
我把歪枣树的故事讲给儿女听,儿女有了孩子后,我又将歪枣树的故事讲给第三代人。
今年腊八节,刚满五岁的外孙女非要我带她回家,她要给歪枣树亲自喂一次米饭。我告诉她,歪枣树已经不在了。外孙女闷闷不乐半天,我也闷闷不乐半天。
哥哥的回答让我非常惆怅。这棵歪枣树,给我的青少年时代带来多少快乐啊。以前在外地工作,每当想念家乡,总要想起这棵歪枣树。可它竟然在这个世界消失了,以后要想见到它,真的只能在梦中了。
这两年,隔三差五,不断有亲朋或同学辞世的消息。这不,歪枣树也不在了,家乡又少了一个活生生的朋友。
歪枣树约有碗口粗细,它歪得很有意思,身子就像插在地上的半截巨弓,漫着弯向上生长。约在两米高处,树身长得几乎和地面平行。在平平的树身上,向前后左右斜生出繁茂的枝条,就像一个弓腰驼背的人支楞着满头长发。
歪枣树这个形象,曾经伤过我的心。
俺庄在方圆十来里内是出名的果树庄。庄周围到处是杏树、桃树和枣树,就连每家的院子里,也少不了一两棵石榴。在我们小孩子中间,谁家的果树长得壮实、结果多、吃着甜,谁就有了吹牛的资本。因为我们家有棵弯着身子长的枣树,常常让我在小朋友们面前抬不起头来。铁蛋那个孬货,给它起个外号叫“罗古腰”。就为这个外号,我和铁蛋差点打起来。铁蛋家院子里也有一棵枣树,树身像铅笔一样直,树扑楞把院子都快罩满了。铁蛋动不动就拿它吹牛。我缠着父亲让他把家里这棵歪儿八唧的树刨掉,重新栽一棵比铁蛋家还要直溜的。父亲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小,能结果的树才是好树,不结果的树是‘大洋马’。咱这棵树,甭看它长得歪,就是能结枣!”庄上的老少爷们把穿得洋气,说得漂亮,不干实事的人叫“大洋马”。
我很崇拜父亲,他是俺庄有名的庄稼把式,他说的话一定没错。晚上玩捉迷藏前,我十分自信地对铁蛋说:“小时候胖不算胖,出水才看两腿泥。枣树是孬是好,咱们秋天看。”现在想来,很有点“秋后算账”的意思。
果然像父亲说的,这棵其貌不扬的枣树结满了果实。先是密密麻麻地开满一树黄色碎花,接着,黄色的小花变成了绿色的小豆豆,慢慢又变成指头肚大小的绿色玛瑙。秋天来到后,绿玛瑙又变成红玛瑙。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
枣变红首先从蒂部开始,然后逐渐漫延到整个果实。看到枣蒂周围出现诱人的红圈,我们会高兴地说:“枣的腚眼红了。”从这时开始,那些全红或半红的枣就成为我们专注的目标。一有机会就够它几个,放进嘴里大嚼特嚼。这棵树结的枣和其它树不一样,甘甜微酸,特别清脆爽口。那个香甜啊,至今想起来还直流口水。
歪枣树着实让我扬了眉长了脸。那缀满枝头的果实谁见了都要夸上两句。
卸枣那天,我兴高采烈地喊来铁蛋,其他小伙伴闻讯也跑过来帮忙。母亲把床单铺在树下,父亲和我们几个小伙伴抱住树身拼命地摇。随着树枝剧烈摇晃,红枣像下雨一样噼哩啪啦落下来。大大小小的红枣在床单上活蹦乱跳,就像下暴雨时激起的水珠,个别调皮的逃到远处的角落里。我们一边摇一边欢呼,直到一些零星的红枣从树上恋恋不舍地落下才住手。我们在笑,歪枣树摇头晃脑也在笑,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刻啊!对那些晃不掉的枣儿,大伙儿争先恐后用长钩子把它们从树枝上打下来或者钩下来。我们小伙伴常常啥也不顾地起劲拍打,父亲则是轻手轻脚地往下钩。对我们拍打树枝的行为,父亲往往加以阻止,说树枝断了,枣树会觉得疼,明年它就不结枣了。
铁蛋家的枣树虽然又直又高,枣儿却没结几颗。农业局的蹲点干部说因为他们家的枣树是“公”的。 我们小伙伴就把那棵枣树叫做“儿洋马”。
歪枣树留给我太多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
夏天,家里的午饭基本在枣树下面吃。浓浓的树荫里,全家人一边吃面条一边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新闻。铁蛋它们几个也常常端着碗跑到这里来。吃完饭,几个光着膀子的小伙伴在枣树荫凉地儿铺张凉席,有时候连凉席也不铺,用苕帚简单划拉两下直接睡在地上。树上知了叫,肚子上蚂蚁爬,这都不妨碍我们午睡的香甜。等我们流着口水爬起来,大人早下地干活去了。
最有趣的是爬树。这棵树好爬,沿着它弯曲的脊背,三下两下就爬上去了。爬到接近水平处,我就扶着树杈,蹲下站起,站起蹲下,身子随着树干上下晃荡。有一次,我正在树上得意忘形,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回来了,他一声怒喝:“下来!”吓得我哧溜哧溜赶紧从树上滚下来。还记得有一次玩捉迷藏,我悄悄藏在枣树上。在清冷洁白的月光下,看到铁蛋他们东一头西一头,找遍柴垛后面,猪圈里头,墙角旮旯也没找到,我得意极了,最后在他们头顶“哈哈”大笑起来。铁蛋气得直喊:“藏树上不算数,藏树上不算数。”
弯弯的枣树,用它繁茂的枝叶,呵护着我的少年时代。它是我的亲密朋友和伙伴。我痛苦着它的痛苦,快乐着它的快乐。狂风暴雨摧折它树枝的那夜,我隔着窗户眼睁睁看着它在电闪雷鸣中疯狂摆动,几次要冲出门用木棍加固它,母亲每次都死活把我拉回来。树枝折断时的“喀嚓”声,比巨雷的响声更让我惊心动魄。我心都要碎了。心想,歪枣树一定疼痛无比。第二天我早早起床,用碎布条把树枝的断楂缠起来。记得有一次割破手,母亲就是这样为我包扎的。腊八节那天,母亲让我们给枣树喂小米饭,说枣树吃饱了,明年会结更多的枣。这是豫东农村的习俗。本来,在树身上砍上两道口子,象征性的抹上米饭就行了。我和弟弟却在枣树斑驳的老皮上砍啊砍,从头砍到脚,每道口子上都抹满了米饭,灰色的歪枣树变成了黄色的歪枣树。
参加工作以后,尽管人在外地,我的心却时时飞到家乡,飞到这棵弯弯的枣树上。每次回家探亲,都要看看它,抚摸抚摸它那满是沧桑的树身。这时,往事便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里闪现。
我把歪枣树的故事讲给儿女听,儿女有了孩子后,我又将歪枣树的故事讲给第三代人。
今年腊八节,刚满五岁的外孙女非要我带她回家,她要给歪枣树亲自喂一次米饭。我告诉她,歪枣树已经不在了。外孙女闷闷不乐半天,我也闷闷不乐半天。
文章评论
刺头
很喜欢大河先生的文风,干净利落,朴素宁静,娓娓中见真情。
阳光
来自乡土的气息,读后深感本真与亲切,自然而淳朴。欣赏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