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崇文‘、宣武

个人日记

 

       因为要去北京办事,按惯例我打开电脑搜到北京市的地图看看。不料这一看着实让俺大吃一惊,奶奶的,我所熟悉的崇文区,宣武区怎么不见了呢?

      赶紧上百度一搜,搜出最多的是这么几句话:“不能崇文宣武,徒留混账东西”“东西犹在,文武已失”

“被东西了”?.........原来去年7月北京市一夜之间就把崇文区宣武区并入了东城区西城区,生活在首都的人们历来是消息最敏感的人群,这次却还是被狠狠地涮了一把,连自己被东西了却一点不知道。保密工作真是做到家了。

     崇文宣武两个名字是源于明代两座城门,崇文门、宣武门,一南一北,一文一武,象征着中国古代文治武功的治国理念,是最具有北京特色的地名,承载着北京城厚重的历史,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还是从老北京人的心理情结上都是应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保留下来的。那么现在就有一个疑问,决策者为什么在没有进行民意调查,没有座谈会,没有听证会,哪怕是走走形式的民主姿态都没有的情况下就“为民做主”“替民拍板”了呢?

     网上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三的网友要求保留“崇文”宣武“,但在决策已定的情况下,这样的地名保卫战已经毫无意义,徒增伤感而已。与其说是在倾诉一种惆怅的文化情感,莫如说是在表达一种失落的民主诉求,是对知情权、参与权的呼唤,是对“被命名”“被决策”的反感,更是对漠视民意,暗箱行政的抗议。

     面对疑问,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什么呢?有利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而且反复已“职级不变”“总数不减”来安抚干部队伍,而升斗小敏的情绪安抚,似乎并没有得到同样重视。

          小道上说,“崇文’宣武”代表了中国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崇祯帝,一个是宣统帝,都是亡国之君。

       近年来,县委书记,市委领导走马上任后,给政府大院的大门改方向,或者是大院的某个方位开个小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外乎是请了个什么高人,为自己的仕途看一下八卦,卜一下财运而已。不过,这次改名本人认为不会是什么高人出的主意,请大家不要乱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