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三千里(1)

个人日记

       出发之前
 
       出发之前,我买了一副青海地图,还加入百度贴吧的敦煌吧、大柴旦吧、格尔木吧等论坛了解路况。215国道北起甘肃柳园,南至青海格尔木,在青海境内是高速公路,按规定是不允许自行车上路的,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再不要我把车子大卸八块运到敦煌,没走多远,让警察把我撵下来了。我还以提前订房的名义,打电话给当地的一些宾馆,询问了一下价格,然后拐弯抹角地打听215国道是否允许自行车通行。经过多方了解,我基本觉得计划是可行的。
       然后开始订票。卧铺票一直没有,就先买了两张K591的硬座,根据以往的经验,临近发车时间,会有少量卧铺票发售。 果然,18号下午五点多,显示Y667有几张卧铺票。赶快退硬座,回头再买卧铺,总算抢到手了。就这样,中铁公司没有拉我一公分的路程,就已经挣了我六七十块钱。
       干一件事情,其实最难的是开始之前。一旦干起来,它会借着自身的惯性自动地延续。
       开了一张清单,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十几样多:帐篷、睡袋、防潮垫、睡垫、衣服、药品、修车工具、备胎、气管子、绳子、刀子、手电筒、水杯、各种电池、充电器、相机、手机等等。车子卸开,用两个纸箱子装起来,到处找车,运到火车站连同两个驮包一起运走。 回来准备吃饭,今天正好是儿子的生日,他要吃火锅,我说来不及,就近随便吃点就行了。他姐姐也来给他送行,还买了个生日蛋糕。急急忙忙吃了饭,赶到火车站,车已经提前到达,开始检票进站了。两人背着登山包,傻乎乎地一人提着一个头盔上了车。跟前坐着两家深圳来的,带着各自的孩子。放好东西,寒暄了几句,列车熄灯该睡觉了。她们都睡好后,我最后一个小心翼翼地脱掉鞋子,赶快用被子捂住脚。今天跑了一天,鞋子一脱,恶臭四散,真是丢人。列车员很负责地挨个把窗帘拉好,不知什么时候还把我们的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我睡不踏实,每隔一会儿就醒来一次。有一次看到上铺的女人给对面中铺的孩子盖被子,模模糊糊地看到她戴着口罩,一定是被我的脚臭熏得,真不好意思。
穿过当金山,来到柴达木盆地
        第一天:7月19日  敦煌火车站到阿克塞县城红柳湾镇  90公里 住
        Y667是一趟旅游专列,一路好像只在嘉峪关停了一次,睡一觉,天亮就到终点站敦煌了。时间还早,刚七点,可是车子和包包是由另一趟列车运送的,还没有到。吃了早饭,拍拍照,在车站转了转,直到九点多那趟车才来。
图片
           敦煌火车站

取上车子和包包,就在货场门口安装起来。围着几个好奇的人,热心地问长问短,我忙得不可开交,又得应付他们,心里很恼火,但克制着尽量不表现出来。还好车子没有任何问题,我总担心车站的装卸工野蛮作业,碰坏了我的车车。花了一个多小时装好车子,问清了道路,我们的骑行正式开始了。我记下了码表的初始里程,81公里。这是一辆从网上新买的旅行车,81公里是我这几天新车磨合的路程。
        敦煌是甘肃旅游的招牌,一路上观光的车辆很多。 为了加强对莫高窟的保护,文物保护和旅游部门对莫高窟采取每日限量参观,所以票源比较紧张。我这一次没有打算去任何景点观光,所以也不在乎。我觉得像莫高窟这样的地方,留给真正懂它和尊重它的人去观摩,我去,只是破坏。我甚至连敦煌市也绕过,进入市区,行进效率下降,还容易迷路。
图片
       正是瓜果大量上市的时节,路边地头时不时有当地人卖瓜果的,买了一个西瓜,两人没吃完,剩下的留给摊主自己吃去。李广杏是敦煌有名的特产,可惜已经错过了季节,没有了。吃了瓜继续赶路,一路上提醒儿子,停下休息的时候,要多检查车子,看有没有螺丝没有拧紧松动了。谁知才说完没多久,我一刹车,前夹器噼啪乱响,一看,有一颗螺丝掉了。呜呜,这让我当父亲的权威何在!还好我们运气足够好,一进七里镇,就看到一个捷安特自行车专卖店,给儿子的车子买了个码表装上,顺便跟老板要了颗螺丝拧上。在七里镇一家川菜馆吃了午饭,味道一般,数量出奇得多。按计划我们要赶到阿克塞县城红柳湾镇,稍事休息,把杯子灌满热水,出发。

图片
沿路的沙漠

图片

沙漠和正在修建的敦煌-格尔木铁路

        一路上没什么景色可言,除了路边可怜的一点农田和行道树,就是一望无际的隔壁沙漠了。南方的游客,看惯了山明水净的水乡,第一次见到沙漠也许会觉得新奇,但用不上三个小时大概就会觉得厌烦,因为沙漠总是那么单调、枯燥、贫乏,缺乏变化。
图片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图片
快到阿克塞时的晚霞

        阿克塞是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但我在街上没有遇到一个哈萨克族人。一到夏天,好像再偏僻的地方也有人来观光,阿克塞竟然也不例外,好几个宾馆都客满了。我们找了一家武威人开的要价较低的小宾馆,放好车子行李,赶快去吃饭采购。小镇的生活大概节奏不快,所有的早餐店至少要到七点以后才开门,我们连明早的早餐也得采购。还买了一个瓜,儿子不太情愿,觉得大老远地背着这么一个蠢笨的家伙,不是个高明的主意。我提出这个蠢笨的家伙由我来背时,他再没有说什么。回来洗澡,洗内衣袜子,坐在床上研究明天的行程,拾掇东西,竟然很快就深夜11点多了,赶快睡觉。
       第二天:7月20日 阿克塞到高泉煤矿路口 146公里 扎营
       出红柳湾镇27公里,来到当金山下。这一段路是一段笔直的坡道,沿路设了三处紧急避险道,对向开来的车辆经过40多公里的连续下坡,有些车辆不免刹车失灵,那三处紧急避险道就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符。那四十多公里在我们就是上坡,不陡,但是很长。我们基本一直在骑,骑怎么都比推快。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我们骑到那个牌子那儿就休息一下吧?好吧。然后就望着那个牌子骑,坚持,坚持。一到牌子底下赶快停车休息。这样的稍息,一般时间就在一分钟左右。登山包一般也不取下来,有时候坐在地上,有时候屁股离开座垫两腿支着站着休息 ,有时候也喝口水。就这样,我们爬上了当金山、大青山、小青山、嗷唠山,以及后来的两个4000米以上的大阪。一个宏大的目标,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不起眼的小目标来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每一次爬上山顶,看到两面都是下坡,一条已经咬着牙坚持过来了,另一条等着我的车轮飞快地碾过,那也是一种成就感。这条路有人以前骑过,还发了详尽的路书,我知道接下来是一段30公里的下坡,并且中途有一条岔路通往冷湖。互联网的好处是,总有一些人愿意无偿地奉献出他喜欢的东西,这是支撑互联网的精神实质。,
       我嘱咐儿子开始检查车子,快拆、把手、座垫、轮圈,重点是刹车。然后,一,二,三 ,飞上下了。以前溜到30就觉得快得不得了,现在40几也觉得妥妥的。溜上一段,停下来稍息一下,冷却刹车,缓解双手疲乏。在拐往冷湖的岔路口,我没有等儿子,刚错过路口二三百米,我觉得不对,赶快停下车子看。看见儿子一不想二不看,慢也没有慢一下就拐上冷湖方向的那条路了。我扯着嗓子使劲喊,他没有听见。我急死了。他看不见我,就会加油追,我要是折回头再去撵他,就费事了。我双手在嘴边围个喇叭筒用最大的力气喊,他减速停下来了,往这边张望,我一边喊一边招手。他掉过头,往这边骑过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我都告诉他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在路上如果他离我比较远,在每一个岔路口我都停下来等他。需要改变线路的时候,我和他商量,告诉他每条线路的特点和优劣,征求他的意见。 
              我以为当金山是甘肃和青海的界山,原来不是,出了当金山口37公里,有一个加油站,还有一个小饭馆,还是阿克塞地界,人们叫团结,行政区划属于阿勒腾乡。阿勒腾显然是蒙古语。开始出现盐湖,地貌以半荒漠的隔壁为主,间或有湿地滩涂,一般在盐湖周围,植被以耐盐碱植物为主。 过了这个加油站,大概就属于青海地界了,因为215国道变成了G3011高速,青海的路从来都比甘肃的好。我看了的那篇攻略上,作者骑到花海子在铁11局的工地上住宿。我路过花海子的时候,没有看到任何工地,就继续往前骑。时间还早,车到山前必有路,我对儿子说。
图片
             没有景色,只有单调。我骑在车上都开始打瞌睡了。部队在广袤的雪野里长时间行军时, 战士们往往会患上雪盲症。一开始学者们以为是雪地强烈的反光刺激眼睛造成的,就给战士们配备了雪镜,可是戴了雪镜还是会有人得雪盲症。进一步研究发现,原来是因为在雪地里,四周白茫茫一片,朝哪里望过去都一模一样,人眼在这种环境里找不到聚焦的兴趣点,睫状肌和视神经都容易迅速疲劳僵化,从而引发雪盲症。走在柴达木盆地的隔壁里,我有这种感觉。找了一块指示牌的阴影,干脆躺一会儿。儿子一有时间就忙着发说说。砾石沙子在烈日下晒了一整天,我躺在上面,简直就是石子烤肉。一下子就睡着了,然后吓了一跳又猛地醒了。问儿子,我是不是睡着了,睡了多长时间?儿子笑着说,你何止睡着了,你扯呼扯得山响。看看表,也就睡了六七分钟,够了,已经很多了。扯呼扯得嘴干,喝水,背包,出发。出发,出发。出发是我一路上说的最多的词。次之就是赶快。
图片
               我们躲在涵洞里吃瓜。我趁机又开始说教。假如我们一开始偷懒不背这个瓜,我们现在就没有瓜吃,这叫先苦后甜,有付出就有回报。他照例哼哼哈哈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觉得自己也有点迂腐。不过在烈日暴晒的戈壁滩上,吃瓜真的是一种很奢侈的享受。记得2013年骑沙湖的时候,过了孟根图在一个坡顶上休息时,有一辆民勤的车上拉着几袋瓜,我去跟司机商量能不能卖给我两个。司机说别人雇了他的车,那瓜不是他的,我只好咽咽口水作罢。后来在诺日公途中,我看到路肩上有一牙西瓜,看上去还挺新鲜的,我都骑过去了,又停下车回去捡起来,吹去上面的黑蚂蚁,拂掉沙子吃上了。
图片
             一路没有人烟。过来一辆本地的客货车问了一下,最近的住宿点至少在90公里外的鱼卡。我在路牌上看到有一个高泉煤矿离我们20几公里,就告诉儿子先骑到那儿再看。虽然我心里清楚煤矿一般都在山里,平坦的路边有煤矿的可能性极小,但眼下除了往前骑,再没有更好的办法。
图片
           我们的左侧天上有一大团的乌云,白亮的雨脚从低矮的云朵里垂下来一直连到地上,很明显那里在下暴雨 ,雨滴敲起来的灰尘像一团黄色的烟雾,烟雾里一条彩虹悬在半空里,是这枯黄的戈壁上唯一色彩艳丽的东西。那雨脚连起了乌云和大地,不像是在下雨,倒像是一条黑龙张开巨嘴抽吸着这荒漠里残存不多的水分。在我们的右手一侧,却是几个龙卷风不甘心地游荡者,它们这儿转转那儿转转,除了黄沙,什么也没有找到,连无所不在的塑料袋也没有找到一个。终于绝望地一头跄在地上消失了,然后是另一个不死心的爬起来继续在那里搜寻,觉得自己的运气会更好一些。
            我真是同情那些固执的龙卷风。
图片
           骑了20公里,我们来到一个路口,一条路通往右面山里,正是高泉煤矿所在地,果然没有猜错。好在路边有几间房子,一个看上去是个饭馆,一个是个卖大煤的,门都锁得硬邦邦的。有一个房子旁边还拴着一条狗,估计它的主人很久没来喂它了,一肚子怨气,像提高待遇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职员,看见我们来,象征性地汪汪了几句,表示已尽职责,然后说什么也不理我们了。另一个是个烂摊子,停着一辆开不走的破车,几顶破帐篷,旁边堆着些不值钱的破烂。
       这就是荒漠的好处。在这里,人们的眼界会不自觉地高尚起来。要是在城里,那辆破汽车,那些堆成小山的金属的棍棍棒棒,一夜之间就会消失个精光。就我那个装自行车的大纸箱子,因为我托运车子还要用,在我老婆店门口放了几天。觊觎它的人估计有二三十个,付诸行动的有五六个,为此和我们吵架的有两三个。其中有一个和我吵了。当地人的习惯是,那些不值钱的小东西,他想拿就拿,从不问这是谁的,我能不能拿。你不能跟他理论,理论就得吵架。我老婆放在门口的扫帚簸箕了,他们想用就用,从不说你的扫帚借我用一下好吗。那天我在店里,一个老汉过来拽起我的自行车包装箱就走。我赶快追出去说,哎,老人家那个箱子我有用,你不要拿走。他很不情愿地放下,这么个纸箱子么,我以为你不要了。我说,你没有问过我我用不用啊,一声不啃就往走拿。他还先不高兴了,骂骂咧咧地说,把这么个鸡巴。我一听也来气了,嘿你这老汉,几十岁的人了怎么没有一点德行。没经过别人的同意拿别人的东西,不让你拿你还骂人。你鸡巴长鸡巴短的,回去给你妈说去,给你姑娘儿媳妇说去。 
        破帐篷门开着,我们住一晚我觉得也没什么,就把车子推了进去。屋里很脏很乱,但该有的什么都有,收拾收拾就是一个现成的家。蚊子很多,我拿出帐篷搭到床上就是蚊帐。随便吃了点。我剪了几截铁丝,找了几块板子挡住窗户,再用铁丝拧住。把门也用铁丝拧住又用一个破沙发顶住。找了两根铁棒放在床边。我也不知道我在防什么。一个很不错的宾馆,就是没有电,没有WIFI。图片
         

文章评论

才旦

路边的西瓜也敢吃,万一是猎人用来闹苍蝇狐狸的诱饵,以后不敢了!

枯叶蝶

有爱、有才,自家的小说太棒了,给你101个赞

一路走来有艰辛、有快乐!佩服佩服[em]e183[/em][em]e183[/em][em]e183[/em]

自由自在

继续,期待着,总有一天我也要这么些,哪怕短些。

( . )

票可以改签呀?退票很不划算的

小妮子

照片是用什么相机拍的啊?好赞哦

寒江雪

看了你的文章,我也好像走了一趟,觉得还行,[em]e179[/em][em]e179[/em][em]e100[/em]

放下了,就拥有了

寒江你这家伙在掉老汉的胃口,正读到精彩的时候,突然刹车,好没情趣呀

雨馨

[em]e179[/em]一辆好车,一台单反,一个坚强的屁股!-----精彩就在路上! 骑行的里程就是你心灵的深度。 心无止境,行无止境。 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这世上本没有路,骑行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