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依赖谁?

个人日记

 前几天允生日,电话祝贺。没成想,小舅妈也在。很久没见她了,平常也没通过电话,猛然一通话,有点陌生。

她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告知估计得国庆。后又问儿子今年会不会送回去。答曰,儿子离不开我,半夜醒了以后要找我。小舅妈一听,以过来人身份说,不是孩子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孩子,孩子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一句话,醍醐灌顶,惊诧我。

仔细想了想,确实如小舅妈所言。这几年,儿子带给我的快乐远远大于养育他的辛苦。仅有的几次跑到奶奶那里过夜,第一次便如猫爪般难受。看看空空的小床,怎么看怎么不舒服。以后,慢慢会适应,但是却难以完全释然。这个夏天,也是我一直嚷嚷着儿子放假后送到老妈那里,但是却一直拖拉着。经小舅妈一提醒,原来我心理上比谁都抗拒让儿子有两个月的时间离我千里之外。

自从儿子可以说话后,我全部的精神寄托几乎都在他身上。老公上半年闲是闲着,但是却有男人的通病,一提起让他陪着逛街就如赴法场般颓丧。耷拉着一脸苦相,即使高兴上天的心情也会被瞬间冷冻。下半年更别提了,忙起来那叫一个跟狗一样。每天灰头土脸回来,一屁股摊在沙发上,如一坨肥肉般,拉都拉不起来。儿子,这时就发生了巨大的作用。每次,一听到去逛街,他是最兴奋的一个。拉着他的小手走在街上,边走边跟他说些幼稚到极致的话,却倍有兴趣。

养育孩子,我尽量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从没想过自己老了以后要如何靠儿子养老。这种养老的观念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慢慢淡化,直至没有。孩子生下来,虽然养育辛苦,却在这个过程中给身为父母的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养育与养老并不一定要相辅相成,小的时候他给沉闷的家庭所带来的快乐,足以相抵以后靠儿养老的期望。作为一个社会人,都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积累自己的一切,包括金钱、人脉和各种社会关系。老了后,这些积累起来的财富便会回馈年轻时的努力。自己生活的怡然自得,无需附生于子女的身上。

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理念与长辈时刻冲突着。对于儿子,肯定希望成才,但是却没有非常急迫地想让他成为有多少大成就的人才。首先,对于他的寄望,是要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再其次在这个基础上有所成就。世界人口那么多,成才的屈指可数。但是,健康快乐的人,却数不胜数。相应的成长背景与家庭背景,造就相应的人格。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成长太关键。儿子出生在这个年代,幸与不幸并存。现在的物质生活相较于上个世纪,丰富太多。但是,精神世界却乏可陈味。第一代独生子女养育第三代,太多的不幸。第一代对于父母的依赖性太大,太多的孩子都是由老人带大。个性飞扬的孩子比比皆是,综其结果,老人宠溺所致。并不是老人不懂,只是老人太爱。长久的精神空虚,加上几十年的工作压力,被这个新报到的小生命缓解。于是,倾其所有,一腔热血地爱着。爱很深沉,后果也很严重。孩子在塑型的阶段,可塑性太高。给予什么样的模型教育,便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后天努力改正的,寥寥无几。

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儿子要放暑假的那几天。每每去接儿子放学,都会被门口一堆派送暑期培训班的推销人员围住。不接,但儿子却被这些花花绿绿的宣传册吸引,照单全收。偶有心情,便拿过来随眼一扫。满眼尽是如何激发孩子的潜力等,包括一干的英语培训、数字认知培训、儿童兴趣培训等。只一眼,便丢入垃圾桶。现在的孩子,成长在这个速食的年代,悲与不悲?大多数家长,经过改革开发后的洗礼,或多或少都接受了不少外来思想的影响,但吸收的却是外来的糟粕,弃之精华。再被国内一些急功近利的机构宣传着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洗脑,孩子的童年无比苦闷。小小的年纪,三四岁便开始各种无尽的学习,美其名曰是在培养,却在这个美名的背后剥夺了孩子的童真和快乐。怎样算是输在起跑线上?人生处处皆起跑线,每个人的定义不同。我们这一代,生长在旧思想与新思想冲突的年代,并没有多少孩子能享受到从小开始提前教育,长大后却依然该成才的成才,该废柴的废柴。

童真时期的孩子,需要的只是童真。成人的思考模式硬性灌输,只会让孩子少年老成。但在心理发展上,确是弱智儿。望子成龙的夙愿人人有,如果太过于急迫,反而成虫。孩子的知识面是一日三阶的往上升,心理教育却如薄薄的纸片,在不经意间落到低处。心理教育与知识教育相悖而行,孩子在这种日行渐远的拉锯中成为极其矛盾的人。于是,身为父母便开始抱怨孩子长大后如何不懂事不孝顺不上进云云,却忘记了最初是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导致了这一切。

拔苗助长人人都懂,确是人人皆拔。根不牢则立不稳,原因导致后果,自然的发展规律,在于个人的认知和取舍。快乐人人向往,却不知快乐就在身边。从这么小就把自己和孩子置于渴望快乐的压力中,适得其反。儿子放假后天天在家玩的不亦乐乎,曾经随口问过想不想去一些兴趣班,如跳舞、数字认知之类。年仅4岁的孩子,却很懂得捍卫自己在家玩乐的权利,所有提议一并否决。既然他觉得这样快乐,那又何必用强加的所谓超前教育的外衣去剥夺这种原始的快乐呢?于是,每天早早起来,不是屁颠屁颠地跟着奶奶去菜市场买菜,就是跟着爸爸去厂里玩。一身泥沙,快乐备至。

由一句话联想到到,啰啰嗦嗦,絮絮叨叨,不知所言。

文章评论

Smile

[ft=,2,]当妈的是不是都会这样额[/ft]

Smile

想想貌似快乐会掩盖辛苦,但是为啥现在的我没有那种欲望,似乎很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