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图文游记
———— 2014夏俄罗斯纪行之七
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是各国游客最爱去的地方,许多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推动作用、作出巨大贡献的名人都长眠于此。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参观这里,不但可观赏到那些独特、精美、富有创意的雕塑艺术,更可亲临瞻仰那些耳熟能详的俄罗斯伟人、名人的长眠之地,更深一步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有关人物的历史背景。
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是各国游客最爱去的地方,许多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推动作用、作出巨大贡献的名人都长眠于此。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参观这里,不但可观赏到那些独特、精美、富有创意的雕塑艺术,更可亲临瞻仰那些耳熟能详的俄罗斯伟人、名人的长眠之地,更深一步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有关人物的历史背景。
始建于16世纪的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城的西南部,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到19世纪,新圣女公墓才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该公墓占地7.5公顷,埋葬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莫斯科有两处最著名的墓地,一处是红场的列宁墓及旁边的克林姆林宫宫墙下,主要安葬了苏联时期国家很多政治人物及知名人士(如斯大林、勃列日涅夫、高尔基、加加林等);一处就是新圣女公墓,除克里姆林宫红墙下墓地外,其余的政治、军事、文化名人,曾经对俄罗斯历史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世纪伟人大多葬在新圣女公墓,长眠于此。 

下图为卫国战争中莫斯科保卫战“三英杰”,分别是:多瓦托尔少将、飞行员塔拉里欣中尉、潘菲洛夫少将: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地和墓碑,雕刻了他去世前不久的形象,下面还雕放着他心爱的军帽和马刀。他写的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几乎都读过的书,以他自己为原型的主人公保尔是当时青年人崇拜的偶像。记得以前有个幽默演出小品中,两个男女青年谈对象,男青年为了在女青年面前表现得有文化(那时的对象标准跟现在不同,现在讲有钱,那时讲有文化),说自己读过很多文学作品。于是女青年问他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没有,他说他读过,那是一本关于怎样炼钢的书。
卫国战争英雄 卓娅(右)和舒拉(左)两姐弟的墓,卓娅的雕塑表现了她被俘就义时的形象。两姐弟牺牲后,他们的母亲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写下了那部描述卓娅和舒拉如何成长的著名纪传体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杰出的飞机设计师安德烈·图波列夫, 苏联“图”字系列飞机的设计者: 
下图右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的著名作家法捷耶夫:
被称为苏联“红色诗人”的马雅科夫斯基的墓碑头像:

被誉为“世界低音之王”的俄国男低音歌唱家费多尔·伊万诺维奇·夏里亚宾(1873-1938)。夏里亚宾十月革命后曾获得“苏维埃人民歌唱家”的称号,但后来受到不公正待遇而被迫流亡国外。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间,夏里亚宾曾来中国做旅行演出,先后在哈尔滨、上海、北平和天津四大城市举行独唱音乐会,受到广大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据说夏里亚宾生前曾经愤怒地说道,我连骨头也不能埋在这个国家(指苏联)。但在他去世46年后,这位不朽艺术家的遗骸终于从巴黎迁葬到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回到了祖国怀抱。他墓前塑的这座全身雕像,姿态是当年著名画家列宾为他画的肖像:夏里亚宾靠坐在沙发里,一手搭在扶手上,一手插在坎肩里,头略微上扬,神情专注,似乎在聚精会神地倾听音乐。据说,这座传神的雕像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夏里亚宾歌声的追忆,更唤起了许多俄罗斯老人对他的挚爱和怀念。
无意中将夏里亚宾和马雅科夫斯基的墓碑雕塑组合在了一起,查资料才知道这位“红色诗人”在夏里亚宾遭遇不公正待遇时,曾写诗推波助澜,大声疾呼“摘下”夏里亚宾“人民演员”的“红色桂冠”。他们两人是处不到一块儿的。
获“苏联艺术家”称号的莫斯科大马戏团的创建人、喜剧演员尼古林,其坐着的雕像就是他的墓碑:
尼古林去世后第二天,他心爱的一只狗也死去了,人们把它也塑造在一旁,永远陪伴着主人:

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的墓碑,象似一面飘动的俄罗斯国旗。这位至今仍受争议的人物,也葬在这里:
下图人物,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列别德,苏联解体以后的地方军政强人,曾在关键时刻倒戈支持叶利钦,在政坛风云一时,又以解决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和车臣纠纷而出名,1996和2000年曾两次参加总统竞选。2002年因飞机失事而亡。
赫鲁晓夫墓及墓碑雕塑,被称为“黑白分明的赫鲁晓夫”。这块三米高两米宽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几何交叉在一起,赫鲁晓夫的头像就夹在黑白几何体的中间。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通过黑白两色交错的花岗石,表现了赫鲁晓夫鲜明的个性和他的功过政绩。赫鲁晓夫的头颅从花岗石中探出来,紧盯着来往的后人,仿佛在微笑着倾听后人对自己的评价。据说赫鲁晓夫在位时曾多次批判过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说“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钱,拉出来的却是臭狗屎”,但去世前却遗愿要请涅伊兹维斯内给他做墓碑,对他的一生做一个形象的总结和评价。这位曾与赫鲁晓夫势不两立的艺术家答应了其家人的请求。据说,由于反对斯大林的赫鲁晓夫生前说过,不愿意和红场上的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靠发动政变逼他下台的后一任书记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红场上为他建立墓碑,所以赫鲁晓夫最终被埋葬到了本不该属于他的新圣女公墓。但他的家人都为赫氏能葬在这里而感到荣耀,因为这里安眠的都是全民公认对俄罗斯作出伟大贡献的人。
这位以年轻的容貌和身姿站立在花丛中的全身女雕塑,是苏联首位也是末位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戈尔巴乔娃,她一生为防治白血病奔走,本人也因为白血病而去世。
下图左为一位著名的妇产科医生的墓碑,右为一位女艺术家的雕像:
这座公墓还埋着三个中国人:王明和他的妻子、女儿。在新圣女公墓,王明与妻子孟庆树是唯一的一对中国夫妻。
新圣女公墓安眠着俄罗斯400年来各个朝代的名人,一位网友这样写到:“静静流淌的莫斯科河水伴随着他们,轻轻地向他们诉说着几百年来莫斯科及世界发生的一切。那保存完好的墓雕就是一个露天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体现了俄罗斯人对尊重历史的人的尊重”。据说,葬入此地,要经过专门委员会评审认定。
新圣女公墓的纪念墙:
(待续)
附:夏里亚宾 原声录音《顺着伏尔加母亲河》
新圣女公墓的纪念墙:
(待续)
附:夏里亚宾 原声录音《顺着伏尔加母亲河》
文章评论
南宾居士( 敬之 )
或许是信仰、历史、艺术诸方面因素,人们对苏联时期的杰出人物,格外地景仰与追怀。谢谢你提供了上述精彩地摄影作品,让人非常之欣慰和感怀 ! ! ![em]e100[/em][em]e100[/em]
阿成
@{uin:294770663,nick:好兆头}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