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部分讲义

个人日记

 二三”式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二一二”式
挥毫|列|锦绣;
落纸|若|云烟。

“二一 一 一”式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一般而言,五字联有以上几种格式,五字联,七字联比较多见。
 
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如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题避暑山庄锤峰落照联:
 
岚气湿青屏,天际遥看烟树色;
水光浮素练,风中时听石泉声。
上下联都是“二一二,二二三”式。
 
这是个单边两句的,其句脚是,上联平、仄。下联仄、平。
 清赵藩题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下联都是“一二,一四,四三”式。(细分“一四”可作“一二二”,“四三”可作“二二一二”。)
 这是单边三句的,上联句脚是平、平、仄。下联句脚是仄、仄、平。
 
句脚是指每个停顿处的最后一个字。
 
单边五句的格式,上联句脚是仄仄平平仄。下联句脚是:平平仄仄平
 
不管多少句,不管多少字。几十字、数百上千字的长联,都应当做到上下联句式一致。(有时自对例外。)


对联的要素:内容相关 
 
这里先说几个对联术语:正对、反对、流水对
正 对
正对,也称并列对,即上下联内容基本相同,互相关联,互为补充,说明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但二者又合谐地处在统一的意境中
合==和
 
反 对
反对就是上下联意思截然相反,或相对称,这种对仗对比对比鲜明,会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
 流水对
流水对,也称串对,即上下联内容相承,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叙述。

如宁波名医范文甫自题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再有: 
  三思方举步
  百折不回头 
这种流水对的联句都是由上下两句合成一句话,做这种联时要注意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或条件等关系,如形成上下独立,就不成为流水对了。

正对、反对、串对的类别就是根据对联内容来划分的。不管哪一种“
对”,都必须上下联“内容相关”。

正对的内容相关,而“反对”是否“内容相关”呢?
 
请看:
生经白刃头方贵;
死葬黄花骨亦香。 
(广州四烈士墓联)

有好儿孙当是福;
无多田地不为贫。 
(佚名)

但以诗书教子弟;
莫将成败论英雄。 
(江苏项羽庙联)

 
第一联说生与死的意义,是人生的两极关系,旨在颂扬烈士死的意义。

第二联从“有好儿孙”和“无多田地”对“福”与“贫”的看法,上下联是辩证关系。

第三联“教子弟”与“论英雄”旨在下联,上下联是衬托关系。

此三联的上下联内容均一正一反,但彼此的内涵及逻辑关系都是很紧密的。
反对的上下联是从相反或对立面的角度写的,使之互相映衬,鲜明对照,相反相成,共同表达一个中心。
但相反的事物(道理)必须互为关联。或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下面一联,上下联意思虽相反,但无逻辑关系,彼此内容也不关联,故不成对联:
坚持重教尊师方向;
反对贪污受贿作风。
 “重教尊师”与“贪污受贿”虽是一正一反,但两者不存在对立关系,没有内在逻辑关系。

咱们再总结下流水对
流水对,是把一件完整的事或一个完整的意思分作两步表达,即把一句话分作两句来说,组成上下联,共同表达一个中心。
因此,上下联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

 
(四)“内容相关”看技法
有些对联,由于用了某种巧妙的技法,便把迥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组成相互关联的对联。
技法很多,这里只谈两种

衬托技巧:为了突出某一事物,便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放在一起作陪衬,这就是衬托法

如: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早读书。

凛列风霜知劲草;
艰难岁月识英雄。
此二联的上联讲的是自然界的“鸟”与“风霜”、“劲草”,下联写的是人。
上下联正是用了衬托法才使之关联
即用“鸟欲高飞”衬托“人求上进”,“知劲草”衬托“识英雄”。
两联的主旨都在下联
,即用上联衬托下联,上联是衬体,下联才是本体(主体)。
 
答问技巧: 
答问有设问、反问两种方式。其中有本联答问和上下联答问等不同形式。
为了阐述上下联的关系,这里只谈上下联答问式。

如:
桃花尽日随流水;
江月何年初照人? 
(只设问,不答)

泪挥湘竹斑多少?
魂断苍梧梦几何?

第一联是唐诗集句联,下联设问,不必回答,也难以回答。
与上联虽无答问关系,但有类比关系。

 
第二联上下联各自设问,都无须回答,谁也回答不了
故意分别设问统一于一个主题:湘妃悼念与思念舜的殷切。双重设问是为了强化感情

再者,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 “无情对”。
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的对仗在小类工值度上要求更为严谨,而内容上(意义上)却有意的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下面具体说说上下句结构的几个逻辑关系

 
一、并列关系
也就是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看游俊作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诸葛亮形象的两个方面,“两表”(即《前、后出师表》), “一对”(《隆中对》),对诸葛亮进行了歌颂。表现了他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功绩。
联语精炼,条
理清楚,出语惊人。
此类对联,浓笔重彩.形象鲜明,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单调和重复累赘之弊。

 
二、连贯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称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例如: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逼将台、澎列岛割让日本,其后有些人主张办海军以图强,可慈禧却把海军的公款拿去建供她个人享乐用的颐和园,国人无不气愤,有人写出上联予以讽刺。

 
三、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况”、“更”、“不但……而且”等。
如一理发店联: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吹面生 

 
四、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如启功所撰一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上联出句提出假设,对句推出结果,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五、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例如: 
  多勤寡欲
  益寿延年 
 “多勤寡欲”是条件,“益寿延年”是结果,只有条件具备才能达成结果。
再如:
 略翻书数则
 便不愧三餐 
以上均属此类

 
六、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
如一发廊联: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上联“毫末技艺”在于抑,下联“顶上功夫”,意在扬。
翁同龢自题联: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此联虽未用关联词,不难看出仍为转折关系。

 
七、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
如: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联句以“宁……不……”关联直抒胸臆,表现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英雄气概。 

 
八、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但也有倒装者。 
例如一棉花店联: 
  聚来千亩雪
  化作万家春 

 
九、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看下联: 
  巧理千家事
  增添万户心 
出句说的是要做的事,即行动;对句说的是目的。 
 再看一联: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此联为石达开所作。出句是说再不能忍受“夷狄”(清统治者)对我们的压迫,意在行动起来;下联说的是要达到的目的,此联即为倒装式。


 
上节讲的是句子和句子间的关系,而句子是由词和词组组成的,他们之间又是通过怎样的关系组成一个句子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讲解六要素中的语法要素。
第三讲:对联六要素之语法要素(一)(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对联格律最关键的两个要素。 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核心要素。
 语法要素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吸收,我们分两节课来讲 今天讲解如何做到:词性相当
要做好这点,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根据《楹联通则》第五条规定: 原则上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所以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等有关的知识。
要做好这点,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根据《楹联通则》第五条规定: 原则上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所以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等有关的知识。

 
一、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首先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1、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 (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2、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具体的,此处就不一一赘述了
汉语只有少数字不具备语法意义,如恍惚的“惚”,邋遢的“遢”,大多数单个的字都具有确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性。所以多数单个的字也可称为一个词。
对联中常需要分析到每个字的词性和词义。不少汉字和词组还具有多种词性和词义
这里推荐大家使用“汉典“来查阅汉字的词性和词义,非常方便。汉典网址:http://www.zdic.net/
大家在应对过程中如果遇到像“沙发”、 “枇杷”、 “扬州”等专用名词,就不要较真,去逐字分析词性,这样会束缚自己的思想。

 下面说说词性的通融
汉语有不少词具有多种词性(称为“兼类”)
如:红(红花,分红,红眼)
“红花”的“红”是形容词
“红眼”的“红”是形容词,
“分红”的“红(红利)”是名词。
有时根据上下文语义不同而多解,如“红眼”的“红”通常理解为形容词,但在“动不动就红眼”中“红”又是动词。
再说说词类的活用。词类活用不是词的兼类
活用是指原属于甲类的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乙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作动词 
例句:
面山而居――“面”作“面对”讲。
二月草已芽――“芽”意思为“发芽”
(2):名词作形容词
例句:岁去江山不老 
    年来松柏长春
“春”,名词,这里形容松柏的繁茂青葱,作形容词用,与上联形容词“老”相对
(3)形容词作动词
例句:
物阜民康,风薰南面; 
鸢飞鱼跃,日丽中天。
“丽”意为灿烂地照射着,作动词用。
 形容词作动词用,尚有“使动”、“意动”两种情况
前者是“使它怎样”
 
例句: 
(1)
荷老尚余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菊,雨-霜,属于义类相对。) 
 
(2)
春观鱼变 
秋听鹿鸣(春-秋,鱼-鹿,义类相对。)
对联中的这种词性活用现象,亦是对联修辞手法之一.我们往往就是借用词性活用,而形成联意双关的句子。
例如:
风吹试卷书生气
风吹试卷/书/生气    这是一个理解。生气,是动宾结构,动词加名词
 
风吹试卷/书生/气    这又是一个理解,那么。书生,就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生,不是动词,而是名词了,这就是词性活用
这里,引出一个概念:宽对
对联按其对仗的严格程度可分为两类
 
一是工对:指对仗严格的对联,也叫严式对
二是宽对:宽就是比工对放宽一些尺度。就是词性对仗的通融
对联原则上必须是同类词相对应,但由于汉语的词类有些是相近的,且语法功能又是一样的,所以在创作对联时,也允许一定的通融、灵活.不能局限于义类相对片面追求这种死板的工对,会束缚作者的思想
因此初学者特别需要注意,不能看见“春”,立即对个“秋”,看见“多”,只会对个“少”。
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单个字词对仗工整了,却造成了内容不相关的大问题,这是对联常见的毛病。
 一副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其内容。古人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内容。 
下面这一组是可以宽对的六个方面,请熟记
1)、叹词、语气词、象声词之间有时候可以相对仗
2)、名词与代词(代名词)完全可以相对仗。
 如:
山若有灵就识我;
水如无意莫回头
=== 我与头 
 
 3)、有的形容词与动词可以相对仗。 
如 :
莺歌燕舞;
海晏河清
===歌舞(动词)---晏清(形容词)
 4)、有时候形容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
如:
百家纷踵迹;
大隐始著书。
===百与大都作形容修饰作用
 
5)、有的名词与量词可以相对仗。 
如:
万家灯火;
百尺波涛
===尺与家 。
6)、有的量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 
如:
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
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七对尺
因此,我们有时见到数词的出句,但是有人用形容词对句,也属宽对。
 比如: 
千家万户==
益友良师
关于宽对的限制
有些特殊的词,如:数目类、实词类和表示动作的动词必须严格按照对仗要求,否则就叫失对。
特别是动词,必须与动词相对,否则就会使上下联的句子结构不同,其他词对的再好,也是失对了
失对不是宽对!
 
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
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
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
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概括为:虚宽实严,修饰宽 中心严。

 二、词、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词、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
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 述宾)、动补(也称述补、补充式)。
各类词、词组结构举例
1、主谓结构: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的对象。
一般是名词+形容词或者动词为多
 
如: 面熟、性急、地震、祖传、头痛、心虚、天冷、性急、你来、我往、水流、虎啸、胆怯、年轻、春风得意、鸟兽飞腾----
如何判断主谓结构的词呢?
教大家一个简便的方法,我们可以插入“怎么样”去判断
 
2、并列结构:一般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一般是同类词性组成。
如: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土地、学习、攻击、贫穷、美丽 天地、恩怨  兴亡、难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 、沉浮、高低、草木、兄弟、山水.日月、你我等等
 如何来判断并列结构? 
我们可以插入“和”“与”字去判断
飞和腾 土和地,沉与浮,红男和绿女,山明与水秀  等等
 
3、偏正结构: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前是偏义, 后是正义。前也叫修饰词、后也叫中心词。一般是名词或形容词+名词或动词为多
如: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炎黄子孙、艰苦创业、大江、佛门、疾弛、快餐、痛打、慢跑、小吃、天边、渡口、天涯、海角、洲头、朗月、孤舟、野渡、重洋、落日等等
都是偏正结构. 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
前是偏义(修饰词),后是正义(中心词)。
是或者不是这结构,我们可以插入“的”、“之”或者“地”字去判断。
 
一般来说,名词性偏正结构插入“的”,动词性偏正结构插入“地”。
如:
飞花,飞着的花; 
    落日,将落下的日(太阳)
疏星,疏朗的星;
天边,天之边;
天涯,天之涯;
微笑,微微地笑 ;
艰苦创业,艰苦地创业;
 应注意,动词性的词组 如果在实际使用中, 插入“的”字,那就叫动词名物化,变成名词性的词组。
如 艰苦的创业,这里的“创业” 就是名词性的词了。
快速推进:快速地推进,动词性;快速的推进,后一“推进” 在这里名物化了。但他们都是偏正结构。
 
4、动宾结构:又称支配式。
前后词素或词组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前者 表示动作或行为,后者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一般是动词+名词为多。
如:司令、革命、联系实际  治国、恨谁 打字、上网、司机、举重、挑灯、铺金、合璧等等
我们可以插入“什么”去判断。
如:
打什么? 打字; 
铺什么?铺金;
合什么? 合璧;
司什么?司令;
联系什么? 联系实际。
 
5、动补结构:又称补充式。
与“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比较而言,也叫“前正后偏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以后者来补充说明前者。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为多。就是将后词来补充前词。
如:鼓足、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  看清、费尽、 
耗完、推翻”、看透、改正、放大、收紧、做足、飞高、夯实、扎紧等等
可以插入“得”或“不”字去判断。
 如,
看清: 看得清、看不清;
耗完: 耗得完、耗不完;
飞高: 飞得高、飞不高; 
交代清楚: 交代得清楚、交代不清楚。

 
 
说说几种常接触的词性结构
先说主谓结构,顾名思义,这类词组就是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其中,主语要么是名次,要么是代词。谓语捏,大多是动词和形容词。
比如 他笑  天黑 等等
主谓结构呢,比较容易区分,大家记住,这类词组,名词和代词是主导地位,动和形,就是对主语的补充和完善,受主语支配,属顺从关系。就象上面两个例词,琢磨一下就明白了。

 
第二种 并列结构 这种结构有这样几种
1、名与名 例如  春秋
2、代与代 例如  你我
3、形与形 例如  肥瘦
4、动与动 例如  蹦跳
这样大家看,并列结构的特点就是一个词组里前后的词性是一致的。
并列结构把前后字对调,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变的。
比如  春秋 说秋春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在习惯上,人们都说成春秋。有些词则无所谓,比如 去来  来去都一样。这是识别并列结构的最好方法,可以互换。

 
第三种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有以下几种
1、形与名  比如  青山
2、副与形  比如  极好
3、副与动  比如  很想
那么第4种,要注重的,这类是和并列最容易混淆的,比如  桃花  春风  树叶 等,这类词组,它的着落点是最后一个字,前一个字是修饰,限制后一个字的。比如说桃花,这个词所要表达的最明确的意思就是花,那么是什么花?既不是菊花也不是梅花,是桃花。它和并列的区别是,桃花这样说可以,花桃可以么?不可以的。
还有的词可以倒过来说,但是词的意思完全变了,比如  人生这个词,倒过来,生人,就是陌生人的意思,这和人生就风牛马不相及了。
那么在对联里,这种偏正结构和并列结构常常是可以互对的,就象我以前说过的一个很好的联:
人生好似杯中酒                                                    你我皆为座上宾
人生偏正对你我并列,我们以后在意境好的时候,这样互对也是可以的。

 
第四种 动补结构  就是动词在前,后一个词是对动作的延续和完善。
比如 打骂  上来  这类比较容易区分,两个都是动词。动补里还有一类,前动后形。比如  跳高  望远。
最难的还有第三类,举个例子吧,
邻水山家常近月  隐身此处好读书
这个联里,好读书  这个好就当动词功能,这里也是动补关系。

 
第五种 动宾结构 这种结构有两种 
1、动与名  看花
2、动与代  比如  想你
这个比较好区别,但是这里还有一个介宾结构,也可归为动宾结构,
比如  介名  于心  介代   在此
这类结构,介词大多当动词用,所以常归为动宾结构。
我们正常接触的,就是这么几种,结构大体也就是这样区分。

 
还有一点要说的,有些词虽然符合某一类词性的结构定义,但它本身却不是那类词,比如 开水  这类词,定义上属动宾结构,但事实上它就是偏正结构的名词,这点我们要灵活,还有的同一个字,跟不同的词组合,就会有不同的词性和结构,比如 花  这个字 
花草 名词  并列结构  花钱  动词  动宾结构  
花花绿绿  形容词,并列结构
这类词我们遇到时也要灵活判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