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海词班第九讲

个人日记


 
第九讲
上段,忘了第几课了,讲过分辨阴阳之法,今晚继续作补充讲解

 古人所填之词,都是配合各种乐器伴奏的,因此,阴阳之分非常重要。 
 元·周德清论填词之法谓: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辨声之平仄,别字之阴阳;字惟平有阴阳 
 上、去,而入无之,以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也。迨清初王鵕撰《音韵辑要》,始将上、去、入三声各分阴阳,而合为八音,实则阴阳之分,只须先辨平声,因平声之阴阳,即可断定上、去、入三声之阴阳也。 
这是摘录的哈,咱们再看:
例如:"东"、"同"二字,同为平声,而"东"字之音清而幽,阴声也;"同"字之音浊而沉,阳声也。
"东"字之上声为"董",故"董"字为阴上声;
 去声为"冻",故"冻"字为阴去声;入声为"笃",故"笃"字为阴入声。 
 "同"字之上声为"动",故"动"字为阳上声;去声为"洞",故"洞"字为阳去声;入声为"独",故"独'字为阳入声。 
咱们上次讲过,东同冻笃,同动洞独。阴阳共八音。大家记得么?
它们的声调有异而韵调相同,因此分为平上去入各声。 
熟读调就信口而出 
谓作词于一调之中,阴声字多则激越,阳声字多则沉顿,必须相间用之,方能高下适宜。 
这八字熟读,你试读下:东董冻笃,是否每字音阶都作一个提升?
西泠理解的非常正确,古八音就是语韵更为繁密 
不会没关系,只须理解 
要不然咱们连古诗词的韵律都无法领会 
古音不会读也须了解一些的
不是普通话的味儿 
八音协调,四声迭用——南北朝时的沈约已提出了这个概念。
 从此,诗的韵律美也由此而产生,再继以唐朝诗词的鼎盛,到宋朝的完善 
 才有咱们所学的所体诗的完善格律。
格律,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历约数代前人的心血的凝结而得出的一个集形式美与韵律美为一体的格律诗。
韵律学说是为回忌四声八病,而非四声有八病
这是韵律学的一个顶端学说与要求,确有过严之处而限制了一些意念的发挥,也因为才有了后人的:135不论,246分明的另一个理念。
 246,是节奏处,所以,此处音韵尤为重要,而135,通常节拍的前面音调只是为了配合节拍处的主音而来,因此其要求可适当放松,就是这个原理。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随便我们拿一个句子来读,是否第二字的,即音节,读时更有感觉?
这是最为简单通俗的分辨法,大家无妨试试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是领字,第二字,即音节,就是潇、雨、江
大家试读一下 
对节拍前的一字,读感不会太明显,节奏主要体现在偶字处
是的,必须自己实践一下,体会理解最重要
音节读起来轻
那是因为246是平仄平 如果是仄平仄 读起来就重了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非常好,仄重而平轻,所以为何对联以平为收尾,也是这个原理
也符合咱们课程要求的词牌内容若沉重的,须选用仄声韵,反而用平声。
格律的要求,绝非空穴来风,所有的一切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心血,不可任意破坏。 
当声音还很大时,我们的谈话会截然而止吗?就是这个意思,相反当我们话说完了时,会自然的慢慢收音。
内容与音乐的结合,虽然我们暂时还掌握不了音乐,但我们却必须知道,什么牌适合填什么内容以及什么样的韵字,及主音的安排  
平声交流告一段落,咱们继续交流一下上声的一些特性 
上声读时与唱时有所区别,按平时说话,我们会觉得上声高而扬,所以会以为上声必响亮。
那么在词中,到了需要确定及提高影响力的,此处必须用去声字,因为去声的重浊而使它的力度能传得更远更能起到从声音渲染到情感的作用。 
比如说话到了某种需要时会加重语气,就是这个道理。为了更能引人注意,我们会加重语气。 
词中重点地方“必须”的,用去声字来加重它的作用,结合到现实中,“加重语气”这个例子--领字 
领字通常以去声为佳,因为它起到引领的作用,因此须用重力。 
大家记得律诗中讲到倒数第三字处的去声作用没?刚才所讲,着力处当用去声字,与律诗中第五字,即倒数第三字有相同作用,因此最佳为去声,次之为入,上声之轻不甚理想。轻则飘,飘则不实,无力。
而到停顿之处,则宜选择入声,对,第五字,七律中的第五字
 煞尾的韵律选择要结合到了整个句子的韵律构成。“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落字,多有力。落在南调中是阳声,结合了后面的楼,阳声,这里就起了个主音的作用。音乐至此尚无转折,若是阴声,则可能已到收尾阶段。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落,入声阳,楼,平声阳 
为什么这里没有选择阴阳协调?因为,它们平仄有异。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为什么楼字没有用阴声,因为,阴声也有收音的效果,而句子到此尚未结束,而是: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后面还有种种…… 
到了休字,这个句子才算告终,然后是换了个角度:唯有……
视角的一种延伸 
这是声调与内容的结合,所以的声情作用。 
柳永的音律很强的,李清照的诗论中都不敢挑他韵律的毛病 
今晚的课程就这些,下面大家自由探讨,刚才课中所讲有不明白的,现在也可以提出来
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这段是清照词论中对柳永的评价 
虽协音律……这是对其音律的高度赞扬了,李清照貌似没夸过谁
 仄声字的阴阳 很难区别
以平声为例,扬而高者阳,反而阴
东同,东沉,同扬 
南阳,乡阴,子阴 


词班第九讲作业:


《调笑令》

作业要求:

1、注意其别名“转应”的作用

2、注意平韵字的位置

3、注意叠字与韵字的关系及照应到“转应”的内容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