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人们习惯多愁善感,在生活中常常喜怒形于色,显得有些矫情任性,而又形而上学地称自己这种不定的情绪叫感性。不过有时感性过了头难免遇事抱怨,内心纠结,活得身心俱疲,其实这也是过度敏感惹的祸。
相对于敏感,钝感的人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了《钝感力》一书,所谓“钝感力”,渡边淳一解释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他说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而钝感力的5项铁律是:迅速忘却不快之事;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坦然面对流言蜚语;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试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或许对人生大有裨益。
曾经参加过一位八旬老人的健康讲座,她行医多年,精力充沛、乐观开朗,如今还在城市的医院出专家门诊。她说她崇尚这样的人生:百折不挠,对痛苦有一定的耐受力和消化力;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忘记痛苦,忘记年龄,努力向前。她说这样的人生使她心灵安静而愉悦。而这些和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不谋而合。
记得我有一位小学同学,童年的时候内向木讷,是个安静而不够伶俐的孩子,学习不够突出,但勤奋刻苦,尤其喜欢画画,后来考上美院,多年来矢志不渝,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在他身上,孜孜以求的钝感力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动物世界中,在软体动物蜗牛身上,也可见到钝感力的光芒。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周遭怎样起伏坎坷,蜗牛总是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在不断的求索过程中,它不急不躁、隐忍安静,向着锁定的目标慢慢向前。
许多时候,其实我们不需要脆弱的敏感,它们浮躁而虚妄。有时我们需要钝感这种力量的支撑,因为它更厚重而有质感,更充满生命的张力。而当我们拥有了这种力量,就会风雨兼程,抵达梦想中的远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