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行和解脱行方法无有区别!

个人日记

        解脱行和菩萨行的修行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差别只在第十一种佛法观智——行舍智。修菩萨行的人,无论如何都只能修到行舍智,直到他的成佛的最后一世。而修解脱道的人,则可以随时突破行舍智,去证悟后面的道智及涅槃,他们随时都能解脱轮回

  觉得自己是菩萨的,好好对照下菩萨道修持的十种善心和八种条件是否符合,佛陀的根本愿望是教导弟子要断除烦恼,业的止息,不再受轮回之苦,入涅槃!而对于菩萨行的十种波罗蜜则是佛陀教导声闻弟子应该如何地修习这十种波罗蜜,因为成就阿罗汉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也要圆满菩萨的这十种波罗蜜,所以声闻弟子从没离开过菩萨行,鼓励人人要轮回超级遥远的时间去成佛并不是佛陀所愿,为什么呢?
   根据上座部佛教,包括佛陀、阿罗汉在内的一切圣凡众生都不能违背因果律。一位修行者唯有在证悟阿罗汉道智时,才能彻底地毁灭导致轮回再生的无明、贪爱和一切或善或恶的业。因为菩萨为了追求无上的佛果,而在授记的那一生中即放弃了证悟阿汉果的机会,所以在其后漫长的修行过程中,必定还要随着所造作的善恶业而数数轮回再生,直到他证悟无上佛果。业因成熟必定要受果报,这是不变的法则。在本生故事中,我们的菩萨既转生为天神、人,也经常转生为畜生,甚至还会堕落地狱受苦(如德米亚王子的前两生)。当然,具足巴拉密的菩萨有时也会选择「决意死」(adhimutti-mara?a),即在他希望的时间死亡。菩萨因为大善业而可能时常投生天界,在长寿极乐的天界中很难有实践巴拉密的机会,为了不浪费时间,所以有时会选择「决意死」,投生到人间继续修积巴拉密。

     根据上座部经论,菩萨只是在忘我地帮助和利益众生,但并不曾救度任何人,我们不能把菩萨利益众生的行为说成是救度。在大量的本生故事中,我们的菩萨只是在圆满巴拉密而已,比如在萨埵那饲虎本生,那几只老虎吃了王子的肉之后,并不因此而解脱生死;在维山达拉王子本生中,那些婆罗门并不因为得到了王子的布施而证悟涅盘。

   菩萨是稀有的因为将来他会成为正自觉者(佛陀),佛陀也是稀有的因为不可能有两位或多位佛同时住世,更不可能有满天的佛陀!在此我引用经典来作为依据:

长部.《沙门果经》的注释提到:当佛陀出现于有情世间时,他不会出生于天界或梵天界,而只会出生于人界。他不会出生于人界里的其它世界系,而只会出现于此世界。他不会出生于此世界的其它地方,而只会出生于中区(北印度)。不只佛陀是如此,独觉佛、上首弟子、八十大弟子、诸佛之父母、转轮圣王、以及其它卓越的婆罗门与居士,也都只出生于此地。
 

 “诸佛如来语无有二。所言终不异。”《增一阿含经》)
 “[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增一阿含经》
 “欲使一时二佛出世。无有是处。”《长阿含经》
 “世无二佛之号。”“一佛境界无二尊号。”《增一阿含经》
 “大人成就三十二相。必有二处真谛不虚。若在家者。必为转轮王。--- ---若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必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中阿含经》
 “于大人有三十二大人相;具足此之大人趣处,决定有二而无其他。若居在家者,成为转轮王之正法王--- ---若彼大人由俗家而出家为无家者,除去此世间所有之障覆,将成为阿罗汉、等正觉者。”北传《长阿含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