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上经》文中“六退法”

个人日记

   解读《十上经》文:经中讲了“六退法”。那就是:“六不敬法: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不敬父母。”的六退法。居士的六退法:不敬法,经行时有惑不觉,有疑不解,所修脱离四谛,内心不净,违犯教诫,远离正念,违逆父母,是名退法。由于六种不敬之法倒退轮回者,以此享受各种的苦报。 相对应的《长部·十上经》载为:“什么是应舍的六法?六不恭敬。

    即:友!于此有比丘,于大师不恭敬、不恭顺而住,于法不恭敬、不随顺于法而住;不恭敬、不随顺于僧而住;不恭敬、不随顺于学处而住;不恭敬、不随顺于交友而住。此等的六法是应舍。” 一退法是:“不敬佛”。谓,不恭敬修持觉醒的人们,不入四念处,不开发自我的觉醒,不求自身的解脱,是为最大的不敬佛。呵佛骂祖,是为第二种不敬佛。

     不教居士如何正确修六随念,是为第三种不敬佛,均为退法。佛非让人去称赞,而是依教证悟获得明觉,实践无为解脱的真谛。没有证得明觉和无为解脱之法,是为不敬佛。 二退法是:“不敬法”,以非觉悟法替代觉悟的佛法,为第一个不敬法。不修《四念处》为第二不敬法。离三法印的修持,解析三法印之时把“诸行无常”给前后分离而解,去宣传法空;又把“诸法无我”给前后分离而解,去宣传“我”空为第四不敬法。丢掉诸受是苦法,是为第五不敬法。以世法混淆觉醒法,是为第六不敬法,均为退法。

    三退法是:“不敬僧”,不亲近修持清净梵行的僧人,近非清净梵行人为不敬僧,是退法。居士入寺院不单为了求法,还要供养、礼敬诸比丘,关护比丘,若寺院少于居士看护就会有很多麻烦,更有人宣传假的佛法。“不入塔寺已,不敬众僧;不敬僧已,不得闻(觉悟)法;不闻(觉)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信敬人(自命是信正法的居士)生初过患。”

   《杂阿含·八三七经》出家人在没有寺院的地方要以自己做为皈依所,以法为皈依所,时刻入于四念住处中,此地就是寺院。没有清净僧人住持的寺院,就要以戒为师,按戒去修持自己,那就是最好、最大的敬僧了。居士进入寺院一是为求法,二是为供养清净的梵行僧,三为相互交流法义,四为了互相关护,五为了帮助僧人守护佛法的纯洁。

    四退法是:“不敬戒”,不把戒律入于念处当中去修持,或离戒法去修,或机械地守戒,或亲近恶戒者;不与持正戒者为友,犯过不自咎,不对疑事去观察分别慧解,不开发智能,不精勤念住,为满足私欲充满邪思惟,诸根不防护,不灭诸行,纵容自己的身、口、意作业,是不敬戒,为退法。 五退法是:“不敬定”,少自律的定,少觉醒苦谛之所在的定,少灭苦的三摩地,为退法。

   “有比丘不恭敬住(念住定者),不系心(于日常生活中时刻将心所有法入止观),不畏慎(不畏怖和谨慎防范于后有,你们就)不(要跟)随他(们)自在诸修(于法无定法中去修所谓)“梵行”上、中、下座(之法),而欲令(行、住、坐、卧四)威仪(皆具)足者,无有是处!不备威仪(若是被缺乏精勤于四明觉的修持),(而)欲令学法满者( 就想成就无为神足的涅槃之境)无有是处!”

      六退法是:“不敬父母”,行为有背父母,见面不先问安,是不敬父母,为退法。佛说:“若有众生生于人间:不孝父母,不知尊敬沙门、梵志,不行如实,不作福业,不畏后世罪,彼因缘此,身坏命终生阎王境界。”(《中·天使经》) 当世尊于王舍城说法时,有一名叫骄傲的婆罗门礼敬世尊后问:“ 我应谦让谁,应尊奉谁,应敬重谁,善供谁?”世尊告骄傲:“你应于母及父和年老的人、兄长、师长行谦让,应尊敬此等人,供此等人、善供养清凉阿罗汉,断于漏尽者,对此诸善众行无上礼敬,骄慢与强傲应当皆舍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