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增尊者《十法的解释》

个人日记

现在我要跟你讲的是,有十种法,从一排到十。
第一就是我们要有信,我们对三宝,对业果,对来世我们要有信,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叫作一法。有了信我们才能去皈依,去拿戒,去修行,参加禅修班,自己自发地每天修;没有信的人他不会做这些的。
第二也叫作一法,第二种一法叫作“食”,一切众生都是依靠食而住世的。食有四种,第一种是粗搏食,就是我们所吃的食物,菜、饭、鱼、肉等等,这是粗食,是维持身体的。第二种食是触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头的色声香味触法的食,触的时候你就食了,你抓住它就吃了。第三种食是意思食,就是我们的想,我们坐在这边修定,但是在那边想东西,所以叫意思食。第四种食就是人在死的时候他执着于那个识是他的,识里面储藏着他的业力,业力就会推动,他就会想:是我的识,我是某某人,现在我死了,他就有那个识,那个识就离开他的身体去轮回了。一切的众生都是依随着食而住世,这食有以上四种。
第二种法是名色,它有两种东西,一种就是名,一种就是色,名法和色法,这是两种法。色指身体,名法指受想行识,就是五蕴把它拆开来变成两种。我们学佛法就要学这些东西,弄清楚什么是色法,名法,色法是什么因缘生起,色法里面有什么组成,四大和四大所造色这样。名法又怎么样,分成什么东西,是什么因缘使它生起,什么缘使它能够出现这样,名法是不是永远不灭?我们研究就知道了,这是二法。
还有一种最重要的二法就是止和观,就是我们要常常修定,安般念,经行,修到止的时候心就清,心清就能观照,观照了之后心又混乱了,可能想太多了,那么又再回来再修止,所以止、观、止、观,两个一直在修,这是我们要天天做的工作,所以这二法叫止和观。
接下来讲三法,三法就是戒、定、慧。不管是五戒、八戒、十戒,我们的比丘227条戒,这些都是戒,戒是拿来保护我们,使我们不会做不应该做的事;定就是修止,修安般念,修经行;慧就是修观,这就是三法。
还有一种三法就是身妙行、语妙行、意妙行,身语意的妙行。身体要怎么样做?不杀不盗不淫,就是身妙行;语妙行,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妄语,这是语的妙行;意的妙行就是不贪不瞋和不痴。当一个人把烦恼调伏的时候,他就有殊妙的行为,就是很殊胜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使心非常安乐,不会懊恼,不会后悔,不会觉得我对不起别人,或者对不起自己,所以叫妙行。妙的意思是很殊胜,很好的,所以才叫妙,这是三法,身语意的妙行。
四法,四圣谛:苦、集、灭、道谛。我们要认识苦,知道苦的原因,灭除苦和修习灭苦的道,所以叫做四法。
怎么样修呢?也是四法,就是修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我主要是教身念处,很少教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但是都包括在里面,我们都会有感受,身体的感受,心的感受,这些都是属于受念处;我们的心有思维,各种各样的想法,烦恼,这个就是心念处,心里面的贪、瞋、痴、怀疑、妒忌、掉举、昏沉、睡眠,这些都是心里面的烦恼,心狭小或者心广大,心中有定,心中没有定,心中有精进心,没有精进,心中有解脱,心中没有解脱,这些都是跟心有关系,是心念处。法念处就是指五盖,五蕴,十二处,七觉支,四圣谛。五盖就是贪、瞋、昏沉睡眠、掉举恶作,还有怀疑;这是五个盖。还有五个蕴,这是法念处,色、受、想、行、识;还有十二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是法念处。还有就是五执取蕴,五个蕴我们执取它,所以有五执取蕴。十二处,六根和六尘。还有十八界,这些都是法念处,就是十二处加上六个识,就成十八界。还有七觉支,就是正念,择法,精进,喜,乐,一心,舍,我们每天都念七觉支偈,用来提醒我们。还有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十二缘起,这些都是属于法念处。所以四念处内容是最广泛的,最详尽的。一个人要是修好四念处,会修到解脱,这是四法。四圣谛,四念处。
还有四正勤,就是恶法不要让它生,不善的法不要让它生,不善的法已经生的你要给它断,什么是不善的法?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都是不善的法;什么是善法?凡是能培养修行的,都属于善法,戒定慧,止观,这些都属于善的法。所以,善法还没有生,你要让它生,善法已经生了,你要让它继续增长,定修好了你要修更高的定,不会观照你要修到会观照,这是属于善法,这叫四正勤。
还有四如意足:就是欲如意足,就是想我要修到各种各样的境界,证各种各样的果位,或者我要修到定,我要修到会观照,这些都是欲如意足。还有勤如意足,就是四正勤,要努力,不要懒惰。还有心如意足,知道自己心的状况,自己的心怎么样,昏沉,我知道,掉举,我知道,心中有贪,我知道,心中有瞋,我知道,心中有愚痴,也知道,想办法断除这些东西,所以叫心如意足。接下来就是观如意足,就是懂得随时随地观照,叫观如意足,所以叫四如意足,也叫四神足,这叫四法。


还有五法,五蕴就是五法,要认识五蕴。五盖也是五法,贪、瞋、掉悔恶作、昏沉睡眠、怀疑,这就是五法。我们要认识这些东西,还要认识五根,信、勤、念、定、慧,要有信,要有勤,要有念,要有定,要有慧。还有五力,五种力量,信、勤、念、定、慧的力,这些都是五法,这些都跟修行有关系。
还有六法,就是《六处分别经》,佛陀在经里讲,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和识界,这就是六法,要认识身体内的东西,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还有识界,这是六法。眼耳鼻舌身意也是六法,要认识眼耳鼻舌身意是什么东西?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所造色,都是四大,四大所造色,人死的时候地归地,水归水,火归火,风归风,就没了,只剩下识。识如果你没有放下,就再轮回去了,这是六法。
还有七法,就是七觉支:正念,择法,精进,喜,乐,一心,舍,舍就是没有分别的心,这是七法。
什么是八法?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是八法。我们要修的是八正道,我们不要修八邪道。修行人加多两个,就变成十法,就是正解脱和正解脱知见,从烦恼解脱,和知道从烦恼解脱证了果位。八正道也就是戒定慧学,戒就是正语,正业,正命;定就是正念,正定;慧就是正见,正思维,一个没在里面,就是正精进,戒也要精进,定也要精进,慧也要精进,这就是八法。
还有九法,九次第定,要修色界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要修无色界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这就是八次第定。最后一个定是灭受想定,其实就是受想灭定,也叫灭尽定。当我们达到四禅的时候,受已经没有了,已经是受灭了。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是属于想的,你转一个念头想一下就变成空无边处,再转一个念头想一下,我的识能够跑多远,就能到达无边的空间,这是识无边处,再转一个念头看,我的识里边有什么?没有贪、没有瞋、没有痴,就是无所有。再转一个念头,它能起念头,它能不起念头?这就是非想非非想,然后他觉得很累,我还会想东西,他就不再想了,他就把想放下,想就灭了,就到灭受想定,受想就灭了。他把想放下的时候想就灭了,就不再想了,不再想他知道不知道?当然知道,他知道清清楚楚的,他并不是睡觉的状况,是一种定,这是灭受想定。这就是九法,九次第定。
还有一种九法是九有情居,就是众生住的地方,九有情居是指:第一,人和天神,第二就是梵众天,也就是初禅天,第三是光音天,指二禅天,第四就是遍净天,第五是无想天,第六是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处,第七是无色界的识无边处,第八是无色界天的无所有处,第九是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加起来就是九有情居,不包括恶道的众生。这是我们要厌离的地方。
还有十法,就是八正道加上正解脱和正解脱知见,十法。还有一个十法是《大念处经》里面佛所教的,《大念处经》讲到集谛,灭谛的时候,他讲到十种法,就是根、尘、识、触、受、想、思、爱、寻、伺。上回我在马山很详细地讲了这些,这个是十法,就是你要认识根,你要认识、尘,你要认识根、尘、识,你要认识那个识,你要认识触,你要认识受;后面五个是心里面的,想、思、爱、寻、伺。想,各种各样的想,欲的想,贪、瞋,这些都是,各种各样的想。思就是思维。爱就是对这些东西的执着,挂念它,爱恋它。寻就是心一直找它,找喜爱的东西,想吃就去找它,所以叫寻。伺就是当你找到那个东西的时候你就守住它,享受那种境界,所以叫伺。所以根、尘、识、触、受、想、思、爱、寻、伺,根就是我们身体的六个门,尘就是外头的六界,外境,识就是我们的六识,触、受、想、思、爱、寻、伺这些属于心所法,属于心的东西。所以,这里面讲到了,混起来,里面包括色法,外界的也是色法,尘也是色法,还包括心,就是根尘识。触、受、想、思、爱、寻、伺属于心所法,这就是里面有包括一些遍一切心所,心所有52种,这些都包括在这里面。所以我们如果真正认识色法,名法,认识《阿毗达磨》里面所讲的色法,心法,心所法和涅槃,我们就认识差不多一切的东西了,所以这十个法里面是非常详细的,几乎包括一切,所有的修行人常常要做的功课都是在这里面,讨论这个十法的经文相当多,最近我看到《十上经》,另外一部叫《等诵经》(Sangiti Sutta DN 33),都是讨论这个范围的东西,你们有兴趣可以去看。你听了,如果对佛法有兴趣,很认真的要寻求解脱,那你就要学这些东西,这些是非常详细的内容。
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到这里为止。
萨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