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见之间的差别

个人日记

 
问:心与见之间有什么差别?
帕奥禅师答:心指的是心识,但是在心清净中,它特别是指近行定的心与安止定的禅心。见指的是邪见,这是一种心所,它和四种与邪见相应且以贪为根的不善心同时生起。
邪见中的一种是我想,有两种我想:一种是认为有男人、女人、父亲、母亲等。这是基于传统承袭的邪见,我们称它为“世间通称我论”。
另一种我想,是认为有一个不可破坏的自我存在之见,称为“我见”。此外,还有认为不可破坏的我,是由造物者(最胜我)所创造的想法,这也是一种邪见,也称为“我见”。
在三十一界当中,并没有自我存在,只有无常、苦、无我的名色与它们的因缘,在三十一界之外,也没有自我存在。
因此观智(亦即观禅正见),能暂时地破除包括我见在内的邪见。而道智(亦即道正见),能够完全地灭除邪见。
至此,我们已提到三种见:邪见。观禅正见:世间的正见。道正见:出世间的正见。在《梵网经》中讨论到所有的六十二种邪见,都是从我见衍生。
我见也称为身见(萨迦耶见,个体常住见)。身(sakkaya萨迦耶,个体)指的是五蕴,身见指的是,将五蕴认定为我的一种邪见。
而正见也有许多种,比如:“禅那正见”,即:与禅支相应的禅那智慧。“名色摄受正见”,即:透视究竟名色法的观智。
“业果正见”,即:辨识因缘的智慧(缘摄受智)。“观禅正见”,即:透视名色及其因缘无常、苦、无我本质的观智。
“道正见”与“果正见”,即:以涅槃为对象的道智与界智。所有这些正见,都称为四圣谛的正见。
问:当禅修者能辨识色聚与究竟色法之后,他的心与见会改变吗?
帕奥禅师答:当他以观智见到每粒色聚中的究竟色法时,他的心与见已暂时改变,因为观智能暂时地去除邪见与其他烦恼。证得圣道之后,他才能逐步完全地灭除邪见与其他烦恼。
问:观禅如何使见清净?观禅能去除哪些烦恼?
帕奥禅师答:在透视究竟名色、它们的因缘与它们无常、苦、无我的本质之前,禅修者会有错误的见解或想法,像:“这是男人、女人、母亲、父亲、自己……”但是,当他清楚地透视它们时,这种错误的见解会暂时消失。
为什么呢?因为他见到只有究竟名色与因缘。他也见到它们一生起之后,就立即消灭的无常本质,见到它们总是遭受不断生灭压迫的苦本质,见到名色与因缘当中没有自我的无我本质。这就是观智,也就是正见。
正见能去除邪见,也能去除伴随邪见而生的烦恼,如:贪爱与骄慢。当禅修者修习观禅时,他具有正见,但是当他停止修习时,由于不如理作意的缘故,邪见会再度生起。
于是,他会再度认为:“这是男人、女人、母亲、父亲、自己……”而相应的烦恼如:贪爱、骄慢、嗔怒等,会依靠邪见再度产生。不过,当他再度修习观禅,邪见又会消失。
所以,观智只能暂时去除邪见与其他烦恼。但是,如果达到道与果,他的道智将能逐步地完全灭除邪见与其他烦恼。
问:禅定如何使心清净?禅定能去除哪些烦恼?
帕奥禅师答:禅定与五盖正好互相对立。近行定与安止定能长时间去除五盖。如此,禅定的心是已被净化的心,所以禅定称为心清净。
问:“缘取对象”属于哪一种心所?
帕奥禅师答:所有的心与心所都能缘取对象,若没有对象则它们无法生起。若没有对象,则主体不能产生。主体指的是:能缘取对象的现象或法。换句话说,就是能认知对象的法。
如果没有对象可被它们认知,则这些认知对象的法,是不会生起的。不同组合的心与心所,能够缘取不同的对象。总共有八十九种心与五十二种心所,它们都缘取自己个别的对象。
例如:道果的心与心所,缘取涅槃为对象。入出息禅那的心与心所,缘取入出息似相为对象。地遍禅那的心与心所,缘取地遍似相为对象。而欲界心,则缘取善或恶、好或坏的不同对象。
如果要详细地了解这些,你必须研读《阿毗达摩藏》。更精确地说,你应研读《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的所缘部分。
问:想与想蕴之间,受与受蕴之间有何差别?
帕奥禅师答:十一种想,合称为想蕴。十一种受,合称为受蕴。哪十一种呢?过去、现在、未来、内、外、粗、细、劣、胜、近、远。关于它们的解释,请参考《相应部.蕴品.蕴经》。
问:记忆、推理与创造属于哪一种心所?它们是五蕴的一部分,然而何以说它们是苦呢?
帕奥禅师答:何谓记忆?如果你记得,或能辨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究竟名色以及它们的因缘,并能辨识它们为无常、苦与无我,这是正念,是与观智相应的念。这个念与三十三种名法相应,它们合起来是四种名蕴。
记得佛、法、僧以及过去所做的善行,也是正念。回忆过去的行为时若产生善法,则该回忆是正念。但若是产生不善法,则该回忆不是正念,而是与不善法相应的不善想,它们也属于四种名蕴。
善与不善的名蕴,都是无常的,因为它们一生起之后就立即消灭。它们遭受相续不断的生灭,所以它们是苦的
收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