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四百七十卷 《箭喻经》
个人日记
译於八关斋戒日
如是我闻: 有一次佛陀驻锡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当时正对比丘们说法。
佛陀说:「愚痴的凡夫,若遭遇顺丶逆或不顺不逆境时会随境产生苦丶乐丶或不苦不乐等感受。而多闻圣贤的佛弟子,若遭遇顺丶逆或不顺不逆境也同样会随境产生苦丶乐丶或不苦不乐等感受。
但是比丘们,你们认为凡夫和圣人之间有什麽差别?」
比丘们回答:「世尊是法根丶是法眼丶是法源,恳请世尊能为我们解说,我们听後定当依法信受奉行。」
佛陀说:「你们要仔细地谛听,好好地思惟,我现在就为你们解说。
比丘们,愚痴丶未曾听闻佛法的凡夫,当接触到痛苦丶难过丶不快乐的感受时,通常会夸大痛苦,甚至因无法承受而丧失性命,或者终日忧愁烦恼,不断怨天尤人,或者啼哭哀嚎,呼天抢地,或者产生忧郁,又或者因而精神失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凡夫接触到痛苦逆境时,除了身体的痛苦外,心理同时也产生了苦恼,就好比有人身中两支毒箭,无法负荷双重的苦痛。
愚痴丶未曾听闻佛法的凡夫就是如此,他们同时产生了双重的痛苦,除了身体的痛苦外,心理也饱受痛苦的压力及摧残,实在是苦不堪言。
而是什麽缘故使得身心苦苦交逼?因为愚痴丶未曾听闻佛法的凡夫不能明白当面对各种五欲产生乐受触时,生起五欲乐受,因五欲乐受的缘故,便为贪爱的枷锁桎梏;若生苦受触,则生瞋恚,因生瞋恚之故,便被瞋恚的枷锁桎梏。对於这二种苦乐的觉受,它们的生起丶消灭丶染着丶其後患丶应生厌离等,都不能如实明白,又因不能如实明白的缘故,便生不苦不乐受,被愚痴枷锁桎梏。因此身心被乐受所系缚而始终无法解脱,或被苦受所系缚而始终无法解脱,或被不苦不乐受所系缚而始终无法解脱。
这里所谓的系缚是什麽意思呢?就是指被贪丶恚丶痴捆绑住,被生丶老丶病丶死丶忧丶悲丶恼苦捆绑住。
而多闻圣弟子若接触到痛苦丶难过丶不快乐的感受时,纵然是被大苦所逼迫,甚至可能会要了他的性命,他也不会心生忧悲苦恼,怨天尤人,或啼哭号呼,或呼天抢地,甚至心乱发狂。
因为从那一刻起,他只有一种感受,就是身体的觉受,却不会有任何心理的烦恼。就好比有人已身中第一枝毒箭,却不会再被第二枝毒箭所毒害。此时此刻,只有一种感受,就是所谓的身受,不会再产生心里的苦受。
多闻圣贤弟子就算是面对乐受触,也不会染着於欲乐。因不染着於欲乐之故,对於乐受也不再被贪爱的枷锁所桎梏;同样面对苦触受也不会心生瞋恚,因不生瞋恚之故,不再被瞋恚的枷锁所桎梏。对於贪丶瞋这二种枷锁,它们的生起丶消灭丶染着丶後患丶应生厌离等,都能如实知晓,因能如实知晓的缘故,便不被不苦不乐受的愚痴枷锁所桎梏。於是身心不再被乐受所系缚而获解脱,或不再被苦受所系缚而获解脱,或不再被不苦不乐受所系缚而获解脱。
这边所谓不被系缚而获解脱是什麽意思?就是指不被贪丶恚丶痴捆绑住,不被生丶老丶病丶死丶忧丶悲丶恼丶苦捆绑住。」
这时世尊便诵出一段偈语:「
多闻於苦乐 非不受觉知
彼於凡夫人 其实大有闻
乐受不放逸 苦触不增忧
苦乐二俱舍 不顺亦不违
比丘勤方便 正智不倾动
於此一切受 黠慧能了知
了知诸受故 现法尽诸漏
身死不堕数 永处般涅盘」
佛陀说完後,比丘们都心满法喜,并努力奉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