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十大印象

东写西读

 在非洲几年,通过密切接触各个层次的非洲人,勾勒出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印象,也就是非洲人眼里的中国人。

一、中国人吃苦耐劳,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一个印象。
 
    中国人不管在非洲搞工程还是经商,他们几乎都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早7点上班,下午6点半下班,晚上还要加班。

非洲人很佩服中国人的勤劳,甚至不可思议,认为中国人简直成了人肉机器。非洲虽然贫穷,可非洲黑人在劳动态度上与我们迥然不同。我们双周日实行还没多少年,可他们这里早就实行双周日了。
 
 

在非洲,你让黑人晚下班十分钟他也向你要加班工资,不付就把你告上法庭。尽管加班工资比平常工资高出很多,黑人也不愿加班,他们要充分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休闲。他们对中国人苦行僧式的工作态度无法理解,不知道中国人的快乐在哪里,不知道中国人在享受什么。他们经常和我讨论这样的话题:工作难道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么?

二、中国人清心寡欲,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二个印象。

   
在非洲这个性比较放纵的地区,多数国家实行一夫多妻制,他们见中国人在这里单身一呆就是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不找女人,实在无法理解。在非洲,经常见白人身边依偎着身材绝好的黑姑娘,也经常见健壮的黑小子挽着欧美来的白姑娘,孤独的就是中国人。

   秘书Mesier曾问我,中国人出国前是不是都要打针。我问她打什么针,她说是打性的针。我以为是避孕针,便说不用打针,有安全套的。她说不是,是失去性的针,打了这种针后就没有性欲了,出国后就不想女人了。 
 

刘植荣: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十大印象(组图)


三、中国人制造的商品廉价,这是他们对中国人的第三个印象。
 

   非洲市场上中国商品最多的就是服装、小家电、五金和摩托车。

   一个中国同胞在那里为公司采购物资时,问当地的店主有没有便宜的,店主张口就来:
有呀,中国制造的就便宜。
在非洲,“中国制造”也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Chino”一词甚至进入了斯瓦西里语词汇,专指价廉伪劣产品。在坦桑尼亚,经常听人说:“哎呀,我又买了一个‘Chino’,过两天又要换了。”
 

在非洲,许多中国企业不用国产汽车,偏买小日本的丰田、三菱车。原因很简单,国产汽车质量不过关。一家在非洲的建筑企业买了两辆国产皮卡,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只能开动一辆了,另一辆停在院子里做配件用,几个月后两辆车就成了一堆废铁堆在那里,最后还是买了两辆日本丰田。
 

刘植荣: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十大印象(组图)

 


四、中国人法律意识淡漠,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四个印象。
 

    中国企业涌入非洲,随之而来的也有中国人与当地人冲突的扩大和升级。
    
在中国,企业老板财大气粗,可以用钱摆平一切。在非洲,这就不灵了,老百姓都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非洲的一家中国建筑企业,一天法院突然送来了150张传票。原来,这家企业没按照法律程序解雇员工,被解雇的员工纷纷到法院把这家企业告上了法庭。
 

非洲虽然落后,但他们仍沿袭着殖民者带来的法律,现行的法律,几乎都是从英国、法国那里原封不动地搬来的。可能是殖民者多年来对他们教化的结果,非洲人办事一定要找出法律根据。所以,中国人来非洲,第一件事就是要熟悉这里的法律,这样才能避免经营过程中因违犯法律造成的被动与损失。


 


五、中国人不注意形象,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五个印象。

  
非洲人被白人强迫穿上衣服后,他们竟保持了白人的传统,公务活动一定是西装革履。别看非洲原始,条件落后,可一些居住在城里的非洲人还是很讲究的,他们的卫生间里一定要有洗阴的器具,就是许多中国人把它当作小便池的东西。非洲原始,但并不是所有的非洲人都愚昧,他们也有现代文明意识,对一些恶习、陋习也是恨之入骨的。
 

在非洲,经常见中国人在车子里把鞋子脱掉,光脚搭在挡风玻璃前,看上去很不雅观。
 

在非洲的中国企业一般都是艰苦奋斗,办公场所简陋,尤其是一些建筑企业、百货商店,这些企业门面不注意装修,员工不注意形象,给非洲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好像我们中国人都很邋遢。
 
 


六、中国人扰乱市场,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六个印象。


   《中国非洲》(Chinafrique)一书的作者塞尔日·米歇尔认为,中国企业逐步把欧洲企业挤出非洲市场,这是中国人超低价格投标造成的。塞内加尔有个污水处理项目招标,中国人的报价还不到法国人的三分之一,气得法国人拽自己的头发。
 

一些企业低价中标后,为少亏、不亏或赢利,便降低施工标准,违反合同规范,偷工减料现象严重,产品或工程质量无法保证。现在,非洲人也对中国企业操纵价格的行为颇为恐惧和愤怒,要么把他们挤出了市场,要么让他们没有机会进入市场。
 

2007年,政府曾发布了一个通令,说大批中国人在埃塞俄比亚黑市用比尔兑换美元,造成埃塞俄比亚外汇紧缺,美元汇率上升。不但是外汇,就是木雕等旅游纪念品的价格,也被中国人炒了起来。好多非洲人说,你们中国人是祸水,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市场搅乱
 

刘植荣: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十大印象(组图)

 


、中国人不团结,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七个印象。


    中国人把欧美人挤出了非洲市场,就开始窝里斗了。
听一些到非洲闯荡的人抱怨过,生意上的竞争者都来自中国,互相压低价格,结果大家都损失。
 

在非洲同一个城市开店的中国人,因为竞争而大伤和气,有的发展到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地步。中国人帮派思想也很严重,来自中国各地区的人都形成自己的势力团伙,互相倾轧攻击,互相拆台。中国人做生意都有点猫腻,往往是中国人之间互相向当局举报,恨不得把对方置于死地。
 

一些国字头企业互相倾轧,明知标价低得已经亏损了,但为了把同胞公司挤出非洲市场,仍超低价投标。亏了是国家的,也就是由全国人民埋单,中标就有奖金,实把美元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柏杨先生曾写道,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三个日本人是条龙。国内的同胞也许不认可柏杨先生的这一观点,但当你到了国外,马上就觉得柏杨先生的这一说法是一个高度概括。



八、中国人没宗教信仰,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八个印象。


    在非洲,到政府部门办事或到法院参加诉讼,都要填写一系列的表格,其中有一项就是宗教信仰。这让我很为难,我填写什么宗教信仰呢?共产主义不是宗教信仰呀,开始我空着。他们问我,怎么不填写,我说无宗教信仰。他们疑惑不解,人怎么会没有宗教信仰呢。
 

中国宪法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可信教者在中国毕竟是少数,来非洲的中国人大多没宗教信仰的。非洲人见中国人星期天也不休息,从来不去教堂,对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甚是不解。他们说,工作赚钱是人生的过程,但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人生的归宿是与上帝在一起。

 


九、中国人什么都吃,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九个印象。


    中国人的食谱很广泛,几乎吃除了人之外的所有动物。和非洲人交流时间长了,他们总会问你:听说你们中国人吃狗、吃猴子?之类的话。
 

在非洲某国,一家中国建筑公司偷吃了一只狗,当地黑工知道后集体罢工,表示抗议。

    有一家建筑公司,刚来的时候附近水库里好多野鸭子,这家公司就把这个水库当作养鸭场,天天来抓鸭子吃,没几个月,鸭子就被吃光了,水面上漂满了野鸭毛。中国人在非洲,尤其是那些中方员工较多建筑单位,所到之处都搞
三光政策,猪光、鸡光、野味光。一次,西北大区的工业局Beckley局长对我说:当年你们中国人在这里修公路,把这里的猪都吃光了。你们中国人要来这里,须提前一年通知我们,我们好号召村民们为你们养猪。来非洲的中国人,一定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如在埃塞俄比亚,驴和狗是绝对不能吃的。
 

刘植荣: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十大印象(组图)


十、中国人抢非洲人的饭碗,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第十个印象。
 
   
近几年,外国驱逐中国商人事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中国人违反当地市场准入制度和劳工、移民法规造成的。
 

2009年,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强令关闭了一些中国人开办的市场,使中国商人损失惨重;同年,印度为中国人核发了58500份商务签证,其中有3000多名到印度的中国人被视为非法劳务而遭驱逐。在非洲的中国商人在也同样因各种不轨行为屡遭驱逐,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国大企业为降低雇工成本,把国内非特殊技术工种的劳工带到非洲,为此,经常遭到非洲各国移民、劳动和警方的打击和法律制裁。
 

世界各国都用法律保护自己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本国能提供的劳务,绝不允许从外国进口。南非政府官员Patrick Craven说,从中国进口廉价劳动力,就相当于是“非法人口贩运”。雇用一名南非当地劳工相当于雇用12名中国工人。南非公众对此事件反响强烈。
 

非洲经济欠发达,劳动力供给充足,他们需要的是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们需要的是外国企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任何非洲国家绝对不允许外国人到非洲摆地摊做小买卖。然而,还是有不少中国商人利用各种不正当的途径到非洲,在那里开起了“夫妻店”,抢了当地人的饭碗,这当然是不受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欢迎的。


作者  刘植荣

 

文章评论

清风舞倩影

其实,这一篇文章,完全可适用于同一个标题 《中国人给外国人的十大印象》,相同的故事,不同的背景,听过类似的案例很多。[em]e136[/em]

腾龙

[em]e129[/em]中国人很有特色。

夏甘巩韧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不高,甚至很坏。其实,评价最差、更坏的是谁?就是中国的官员。

夏甘巩韧

中国官员的道德素养在这些去非洲的企业员工身上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