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云老师:法雨惠群生—遵师教诲不走样 净土法门要弘扬《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68集》

个人日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法雨惠群生——遵师教诲不走样 净土法门要弘扬
 

一、二十五年学佛路 三段历程各不同
 

第一段路(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九年),这九年学佛,用一句话概括,叫做没上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九年学佛,我对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处于一种朦朦胧胧的状态。什么宗门,什么教下,什么法门,我更是一无所知。那九年所谓的学佛,就是东跑西颠,忙修瞎练,所以我说那九年学佛根本没上路。

 

可是说来很奇怪,尽管学佛没上路,不知为什么,那几年读诵、抄写的大经不下十几部,而且都是大乘经典。至于为什么要读诵,为什么要抄写,当时我自己也不知道,包括我后来用原稿纸写了一百零八本阿弥陀佛也是这样的。

 

第二段路(二OOO年-二OO九年),这十年学佛,用一句话概括,叫做上了路。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就是在二OOO年那一年,我有缘得到了一本《无量寿经》会集本和一套《无量寿经》光盘。用我的话说,结缘无量寿,一发不可收。从那以后,我就专读《无量寿经》会集本,专看《无量寿经》光盘,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也就是从那时起,再也不东跑西颠了,再也不盲修瞎练了。当然这里也有生病的原因,身体状况也不允许我出去跑了,这可能也是佛菩萨的安排吧。十年的听经念佛,我的心定下来了,学佛上了路。

 

第三段路(二O一O年-二O一五年),这六年学佛,用一句话概括,叫做学佛对了路。

 

我自己的感受是,这六年学佛,是我二十五年学佛进步最快,收获最大的六年,尤其是最近的三年更明显一些。不知道我这么说是不是不谦虚?但这是我真实的感受,我必须把我真实的东西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六年会是这样的?我的体会是:八见恩师面,谆谆教诲咱。教我修净土,老实把佛念。一部《无量寿》,牢牢记心间。言传加身教,亲自作示范。我发大誓愿,随师回家园。

 

二O一O年前,我虽然听师父上人讲《无量寿经》已经听了十年,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去香港见师父,连这个念头都没起过。到了二O一O年,机缘成熟了,我去香港见了师父,那种感觉和没见到时完全不一样了,师父那种场能的极大摄受力、亲和力是我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体会到的。我从师父那里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什么是真正的高僧大德。让我知道了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做一个修行人。我一点一滴地向师父上人学习,再一点一滴地把从师父上人那里学来的东西落实在我的生活中,向师父上人学习很重要,落实就更加重要了,所以我说,这六年学佛对了路。

 

上面,是我二十五年学佛路的三段历程,不管是经验也好,还是教训也好,我都愿意如实地和同修们交流分享,希望我的经验供你们借鉴,希望我的教训能够让同修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我愿做同修们修行路上的铺路石,并尽我所能,把路铺得更平坦些。

 

我为什么要和大家说我学佛的三段历程?这缘于一位同修的来访。前段时间,一位同修带着她的丈夫来到我家。她自我介绍说,她是某医院的院长,她丈夫是省政府一名机关干部,还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第一次见面,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满脸忧愁,心烦意乱,眼神游移不定。刚一坐下来,她就滔滔不绝地诉说她的种种苦衷,语速极快,像连珠炮似的,根本没有别人插话的机会。我看着她的眼睛,静静地听着她的诉说,就这样说了大约半个小时,她终于停下来喘口气了。趁着这个机会,我递给她一杯水,对她说,别着急,先喝口水,歇一歇再说,你今天不管有多少话要对我说,我都会听下去的。感恩您对我的信任,把这么多知心话儿说给我听,真的谢谢您。听我这么一说,她的情绪立刻缓和下来了。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刘老师,真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可是不知为什么,我的这些话就是想对您说,我知道您会理解我的。我对她说,我真的理解您,我不是刘老师,我是您的大姐,姐妹连心嘛,一下子把我们的感情拉近了,我看见她笑了,但眼睛里带着泪花,这是她进屋以来的第一次笑。

 

我把她所说的烦恼梳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烦恼,她学佛二十多年了,学得很苦很累,一点法喜没得到,反而觉得越学家里越乱,越学不顺心的事儿越多,觉得学佛不灵。

 

第二种烦恼,课程多,每天只要有一样课程完不成,她就烦恼不已。她的课程实在是多,每天诵经、持咒不下十几种,除此之外,还要念一种叫小房子的东西。这个我没有听懂,不知道她所说的小房子是什么。我问她为什么要念这个?她说念小房子很灵。

 

第三种烦恼,丈夫和女儿不学佛让她烦恼,她想让丈夫和女儿和她一样学佛,但丈夫和女儿不听她的。她丈夫说,就你学佛学成这样,打死我也不学佛。

 

第四种烦恼,女儿处男朋友,不合她的心意,她千方百计想拆散他们,但没拆散得了,这让她十分恼火。

 

第五种烦恼,工作上的诸多不顺心、人事关系的不和谐等等都是她烦恼的因素。

 

我帮助她把这几种烦恼逐一进行了分析:


第一种烦恼的根源是求不得,她是带着有所求的心来学佛的,换句话说是求佛保佑的,认为我一学佛,家里一切都顺,万事如意,这是典型的理不明。不知道为什么学佛,不知道怎样学佛。真正的学佛是把佛陀的教诲学明白,然后再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这是真正的学佛。不是佛保佑你,是你明白了佛陀的教诲,你的智慧现前了,你自己就保佑你自己了。人生的一切烦恼和痛苦,说到底就是欲望太多而引发的。

 

第二种烦恼的根源是贪多嚼不烂。她每天的课程安排的那么多,又非常执着地一定要完成所定的课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又有外在条件的限制,如果一个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这样修行,一定会感到又苦又累,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怎能不心生烦恼?一门精进,长时熏修,这是古圣先贤祖祖相传的有效方法,我们的修行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完全忘掉了大道至简的道理。

 

第三种烦恼的根源是掌控欲在作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于别人。宗教信仰也是这样,信仰不信仰,信仰哪个宗教,也是每个人的自由。也不能把自己的宗教信仰强加于人。对别人不能掌控,实际上你也掌控不了,包括你的丈夫和女儿。从另一个侧面说,你信佛学佛,如果学的像,还给大家做出了好样子,不用你动员,人家看到你学佛做的那么好,自然而然就愿意学佛了,这比掌控别人效果要好的多。

 

第四种烦恼的根源也是掌控欲太强的结果。儿女大了,她们有自己的爱好、理想和追求,要给她们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在处理一些问题时,父母可以给她们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供参考,不可以强迫她们如何如何做。事实证明,现在的孩子,都很有个性,你强迫她们干她们不愿干的事情,她们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她们会远离父母,甚至是离家出走,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难道不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反思吗?方法对了,效果才更好些。

 

第五种烦恼的根源是心量不够大所造成的。人,生活在这个人世间,总要和人、事、物打交道。老法师经常告诫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一点,做人心量要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宰相肚里能撑船。心量就是舞台,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心量小,你的舞台就小;你的心量大,你的舞台就大;你的心量无限大,你的舞台就无限大,你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绝不跟人计较,好事,好;坏事,也好。为什么?全是虚妄,好事等于虚妄,坏事也等于虚妄,统统把它归零,归零是什么?归零就见性成佛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着人事物,这是我们的境界,起心动念太重要了,要用什么样的心来对待?《无量寿经》经题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我们要时时记住,是非总有评定,公道自在人心。就算人心取不得,还有历史;历史如果太短,还有漫漫宇宙。干嘛非得在这一时一世说个清楚,弄个明白?

 

其次,做人要宽容。前几天看了一本书,这本书里对宽容是这样说的:宽容,它甜美如醇酒,让人回味无穷;宽容,它温馨如关爱,让人感慨不息;宽容,它亲切如善诱,让人感动不已;宽容,它明亮如晨星,让人迷途知返。另外还说,宽容是一种雅量,也是一种风度,宽容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宽容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如一泓清泉,可浇灭怨艾、嫉妒和焦虑之火,可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人心里的恬淡和宁静,慰藉和升华自己的心灵世界。

 

我们经常赞美水,做人若能做到如水一样,已经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了,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水这个自然界的精灵中,获得做人的种种智慧,使我们拥有一个充实和快乐的人生。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学佛的人很多,念佛的人也不少,为什么成就的不多?我们真的应当认真地进行反思了,不找出障碍我们成就的根,今生成就是一句空话。我之所以把我二十五年学佛路如实地向同修们报告分享,就是真诚地希望同修们少走弯路。我学佛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没上路,第二个阶段上了路,第三个阶段对了路。这是我二十五年学佛路的真实总结和概括,希望能给我的同修们一点点帮助和启迪,我们不能学佛二、三十年了,甚至时间更长一些,到现在学佛还没有上路,人生有几个二、三十年?真的不允许我们再蹉跎岁月了。

 

二、遵师教诲不走样 净土法门要弘扬
 

近期,有同修向我诉说学佛路上心中的一些困惑,而且这些困惑不是他一个人的,他代表了一批人。听到这位同修的诉说,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又是一种什么风在刮?能让这些学佛三、四十年的老修们产生如此诸多的困惑?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让我写下这篇心得体会,和同修们交流分享,以期共勉。

 
 

下面,我想就同修们提出的困惑,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几个问题与同修们交流分享。

 

同修们提出的第一个困惑是,念佛能不能往生?


可能有同修会问,这个问题还用问吗?真的有人在问,而且不是一个人在问,是一批人在问。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现在有人在和修净土念佛法门的同修们说,念佛不能往生,只有读经才能往生。我不知道这个理念是从哪里来的?它的依据是什么?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给我们留下这样的理念,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他还把念佛法门介绍给他的父王,如果念佛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这样做?再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告诉一切苦难众生念佛成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再说说我们净土宗的十四位祖师,哪一位不是念佛成佛的?离我们最近的海贤老和尚,上净下空老法师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净土宗第十四代祖师。老人家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不拐弯,他成就了,而且是大彻大悟大成就,你说他是不是念佛往生的?这么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眼前,却有人瞪着眼睛说念佛不能往生。这样的瞎话你也信吗?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我们天天学天天念,这四十八愿在说什么?不就是劝导众生念佛成佛吗?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你不相信,偏偏听信一些狂人痴人的胡言乱语,真是可怜悯者啊!

 
 

同修们的第二个困惑是,我们能不能学海贤老和尚?

 

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有人说,海贤老和尚是再来人,不是我们凡夫所能学得了的。大家想一想,这个说法能不能站得住脚?不说别的,海贤老和尚是谁推荐和介绍给我们的?是上净下空老法师推荐和介绍给我们的,如果我们这些凡夫学不了海贤老和尚,净空老法师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佛门的榜样推荐和介绍给我们?而且老法师也在身体力行地向海贤老和尚学习。说这种话的人,不知谁是他学习的榜样?说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榜样,他说人家是佛祖,咱可学不了;说惠能大师是我们的榜样,他说中国有几个惠能大师,咱可学不了;说海贤老和尚是我们的榜样,他说海贤老和尚是上上根人,是再来人,我们凡夫学不了;如果我说刘素青老菩萨是我们的榜样,他可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她是大骗子,我可不学她;另一种说法是,人家是大菩萨,咱可学不了。说来说去,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他能学的。同修们,这种和老法师截然相悖的说法,不用分析判断,一听就知道是错误的,你还有什么可疑惑的,还有什么可困惑的?

 

同修们的第三个困惑是,到底是读经能往生?还是念佛能往生?

 

首先要弄明白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信、愿、行,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备的三资粮,缺一不可。信是真信,愿是切愿,就是真想去,真愿意去,行就是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对这句佛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其次,我想说说读经和念佛的关系。以我这二十五年的学佛经历,我的体会是读经和念佛没有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先说说读经吧,读经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经不可不读。经教是帮助我们明理的,经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经帮助我们认识极乐世界,经帮助我们明了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明了了,我们的迷就破了,悟就开了,迷破了悟开了,你就知道这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了,你就会死心塌地守住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再也不会拐弯了。绵绵密密地念这一句佛号,又使你由小悟到中悟再到大悟,最后大彻大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就决定得生净土了,而且是在这一生。

 

再说一说经教可不可以放下?什么时候放下?

 

我的体会是,经教可以放下,但放下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用三个标准来衡量,第一个标准,你相不相信你今生一定能够成佛?第二个标准,你相不相信真有阿弥陀佛?相不相信你往生时阿弥陀佛一定来接你?第三个标准,你相不相信真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不相信你今生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三个标准,谁来衡量?自己衡量。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情况。

 

对于这三条标准,如果你没有一丝一毫疑惑了,说明你明理了,读经是为了明理嘛。这个时候,经教可以放下,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可以了;这三条标准,如果你相信了百分之九十,对其中的百分之十还有疑惑,经教不能放下,还得继续读。因为你没有完全明理;如果对这三条你相信了百分之九十九,还有百分之一的疑惑,经教也不能放下,经还得继续读,因为这百分之一的疑惑,就是你往生的障碍。概括一下说,有怀疑就读经,佛留给我们的一切经典,目的是帮助我们破迷起信,如果我们百分之百信,一点不怀疑,经读不读没有关系。什么时候放下经教,这个火候只有你自己才能掌握。

 

同修们的第四个困惑是,劳动时能不能念佛?


换句话说就是能不能边干活边念佛?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可以。理由有三:其一,虚云老和尚谈到印光大师念佛功夫,有这样一段话:(印光大师)以一声佛号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时中,念念不忘,绵绵密密,功夫熟处,弥陀净界现前,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其二,海贤老和尚现的农夫身,一百多年常年累月在田间劳作,往生的当天还在菜园里干了一天活,如果是劳动时不能念佛,你说海贤老和尚什么时候念佛?其三,净空老法师教诲我们,如果是学佛,无论在家出家,所有一切工作里面不碍念佛,心里念佛,身体在劳动。身体是动的,心是定的,决定往生。

 

同修们的第五个困惑是,可不可以绕佛?


有人提出,不可以绕佛,理由是绕佛念佛,心不清净。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可以绕佛,绕佛挺好的。念佛清净不清净,不在于你用哪种形式在念,清净不清净,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你的心。我曾经两次去长春百国兴隆寺念佛,据我所知,那里是以绕佛为主的,这么多年,百国兴隆寺就是这样绕佛念佛的,哪里有什么不好的?

 

我是从二OO三年开始到户外绕佛的,开始时谈不上是绕佛,就是锻炼身体吧,后来慢慢形成了规律,两步一句阿弥陀佛,到现在已经绕了十二年了,自我感觉挺好的。就说是锻炼身体吧,每天早晨绕二小时,走二十里路,现在年轻人未必能走得过我。在这里给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绕佛是会绕出灵感的。我在《科注》学习班上的分享报告,很多都是绕佛绕出来的,今天的分享报告就是九月十三日早晨绕佛绕出来的,你能相信这是真的吗?

 

同修们的困惑,上面我重点说了五个方面,都是自己学佛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吧,既然是个人体会,难免有错误之处,真诚地希望同修们提出批评指正。

 

下面,我想再说一说我今天汇报、交流、分享的题目:“遵师教诲不走样,净土法门要弘扬。”我想重点说说不走样的问题。

 

前段听《大经科注》,听师父老人家说,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出来讲经说法,弘扬净土念佛法门,我知道这是老人家一生的愿望,到了晚年,这种愿望更强烈了。说实在的,听到老人家这句话,我心里酸酸的,羞愧难当。八十九岁老人家了,早该享享晚年的清福了,可是老人家还在第一线,为我们这些后来者积功累德、遮风挡雨,我们却坐享老人家福报,真是何等惭愧?

 

现在全国各地、世界各地陆续有同修出来讲经说法了,这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因为佛法需要传承,佛教需要振兴。传承和振兴都离不开人,如何传承?如何振兴?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传承佛法,振兴佛教,是不是得有个总的原则来遵守?就拿我们净土宗来说吧,我们的指导导师是上净下空老法师,老法师今年讲经说法五十七年,他老人家遵循的一个总的原则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五十七年所讲的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正法,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正法,他老人家没有发明创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八个字师父他老人家守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干干净净,这不是在给我们做样子吗?我们作为后来人,是不是在讲经说法过程中,也应该遵守这一基本的、重要的原则?

 

开经偈上有一句话,叫作“愿解如来真实义”,记得以前跟同修们交流时曾经说过,我们是凡夫,往往对如来的真实义是错解、误解、曲解,可是我们却恰恰把这当成了如来的真实义。就像有人曾经对我说,我知道佛说这段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他真知道了吗?不知道,为什么?佛没有意思,他怎么能知道佛的意思?佛是应机说法,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他所说的不是佛的意思,是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凡夫之见。

 

我们听老法师讲经说法这么多年了,你解了老法师的真实义了吗?没解啊!如果真的解了,怎么能有前面的五种困惑?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当成如来的讲,也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当成老法师的讲,那样会误导众生的,误导众生会断人家法身慧命的,断人家法身慧命,你的罪业可就造大了。

 

我建议已经出来讲经说法的同修和即将出来讲经说法的同修,能够身子坐下来,把心静下来,把师父老人家讲的《二O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和《科注》学习班的光盘认认真真地看上几遍,看明白了,你再讲经说法也不迟。

 

我今天所说的,不是针对哪个人,是针对当前发生的事情,针对同修们的困惑而说的,就算是答疑解惑吧。


最后,引用虚云老和尚的一句教诲,作为今天分享报告的结束语:“诸位是念佛的,我希望大家以一句佛号为自己一生的依靠,老老实实念下去。”

 

 

                           惭愧弟子 刘素云 顶礼  O一五年九月

 

 


上净下空老法师开示 :

 

刘素云居士的报告,是当前社会出现实际上的问题,引出她这一次的报告。报告里头最重要的,是她自己学佛二十五年的学习经过,和所得的成就,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做为参考。她是怎么过来的?前十年真的跟一般人一样,到第二个十年,她遇到《无量寿经》,遇到这一套光盘,十年的时间,每天听十个小时,听完十个小时之后就念佛。这一段时期当中,她得的重病红斑狼疮,她也没有把这个病放在心上,而是把念佛,听经念佛放在心上,念头转过来了,病自然就好了。这就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境随心转”。我们这个身体是物质环境,随着我们念头在转变,如果我们的念头善的,它就变好了,如果你要是常常念病,那病上就加病,加重了,那不是治病的方法,不去理它。

 

日本江本胜博士做的水实验,对这桩事情做了很好的说明,他实验用食品,面包、馒头,同一个锅里头蒸出来的,把它分成三份,一份贴上一个字条,“我喜欢你,我很爱你”,另外一份贴相反的,“我讨厌你,我恨你”,另外一个,什么都不贴,这三个东西摆在一起,分开摆在一起,一个星期之后打开来看,完全变坏了,是什么都没有的;变坏还有一半,还有少分的,是那个恨它的;保存完好的,确实没有变坏的,是你对它喜欢它爱它,就是我们讲的正能量,它没有改变。做很多次,用些食物水果也这样做法,得到的这个信息完全相同,说明我们的念头,不理它是最不好的念头,它变得很快,很快就变坏掉了;不好的念头加给它的时候,它变的速度缓慢一点;好的念头确实能保持。这个证明念头控制物质环境。

 

量子力学家提出以心控物,这个心就是念头,用念头来控制外面物质的变化。所以多少人说外面有灾难,灾难可不可以控制?可以,美国的量子力学家布莱登就说过,地球上这些灾难,如果地球上这一些居民,都能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他说这些自然灾难,统统都能化解。一般人听了未必相信,我听到的话我完全肯定,一丝毫没有怀疑,是真的。所以我们要改善我们的物质环境,要调整我们的心理。心理,最好的念头就是阿弥陀佛,念佛是最好的念头,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身心健康。外面的药物治疗,种种的方法是有补助,总而言之,没有念头那个效果快速,没有念头效果那么大,最重要的还是念头。我们就看看海贤老和尚,他身体健康,有的时候他劳动,从早到晚,自己得下田种地,所以他的运动量够,这是一个理由,这是个不是真正的理由,不是第一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他的佛号没断,无论工作不工作,他的佛号不间断,这是他一百一十二岁,体力不衰,健康能够保持,这是真正的因素,劳动是辅助,正助双修,产生这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总要记住,连大乘经上,佛都常常提醒我们,端正心念。我们用的方法就是一句佛号,我常常劝勉大家,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放下,无论是好事坏事,统统放下,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放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好。

 

另外,这个报告里头谈到弘法利生,我也常想到这个问题。中国大乘八个宗,我希望年轻人发心,能够把八个宗都兴旺起来。一个人学八个宗的东西,不容易,记住古人一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早年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十年,十年学了几十部经典,怎么学的?一部一部学,这一部没有学完,不       学第二部,所以始终是一部,十年,几十部经,我学,一部一部学,才能搞成功。学的标准,是我能上台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讲出来,还讲得不错,自己还满意,这是标准。学得多,走的路对不对?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对,为什么?我们疏忽了,古人是一生只学一部经,学一部经会开悟,会得三昧,我这学了几十部,搞太多了。虽然一部一部的学,这个是掌握住了,学了一些佛教常识,有小悟,没有大悟,彻悟就不必谈了。小悟也很管事,我讲经教学五十七年,遇到多多少少的人,提出的这些疑难问题,无论是世法,无论是出世法,我还都能答复得出来,还没有太多的过失,这是什么?小悟。如果大悟,那个效果就大了,可以成为一代的高僧大德,我还不够这个资格。

 

怎么个学法?世出世间,我们都称为祖师大德,用佛话来讲,佛教的话来讲,现在没老师,没有老师能不能成就?能。刘素云居士没老师,你看她成功了,她用了十年,就学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经,她得三昧了。她虽然没说,我心里能看得出来,能体会得到。她开悟了,她悟得比我深,为什么?她十年盯着一门,我十年那个时候至少有十几门,成功了。另外还有个例子,胡小林,胡小林用六年时间,专攻《大乘起信论》,他对《大乘起信论》的功夫,解说,大概在今天我们佛门里头,找不到有一个人能跟他相等,找不到。那什么原因?没有一个人在这一部论上,《大乘起信论》分量不大,六年功夫,锲而不舍。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他们两个人都是遵守这句话,刘素云居士,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胡小林也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要相信这句话,这句话真理,一点都不假。我想学《华严》,你就把《华严经》从头到尾,念上个十年、二十年,就是一部《华严经》。《华严经》九十九卷,一天念十卷,大约就十天,一个月念三遍,能够有十年、二十年的功底,这扎根了,或是在《华严经》里头,选几品专攻,遍数愈多愈好,得华严三昧,大彻大悟。学《法华》,学《楞严》,这些大经大论。每一个宗派我都希望能复兴,就是真正年轻人下上十年、二十年的功夫,专读一部经。读上个十年,其义自见。十年之后再十年,那就不是小悟,就是大悟,大悟就是菩萨。真正发心的人,没有老师,有佛菩萨加持你,你这样子学法,就得佛菩萨加持,决定有效果,决定有高人给你印证,证明你真开悟了,证明你讲的没有讲错。所以古人说一句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真正有心专攻,你一定会成就。我希望八个宗都有人来继承,都有人来学习。我有能力的话,我提供大家修学的环境,有个安静地方,天天读十个小时,念十个小时的阿弥陀佛,十年之后,这就是高僧大德培养出来了。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